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界-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去后,他想了想整个过程,很有些后怕,如果,高书记不是好功抢功,报上登的都是你张建中的光辉事迹,你早扑街了。
  这个晚上,对张建中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今天就上传三章了。请原谅!)
  
238 书面检讨的内容
  他想通了一件事,有时候,做错事并不一定是坏事。这段时间,他总想找能帮助他的人,曾希望打通李主任的关系,帮助自己,然而,李主任不买帐。新副县长跑到边陲镇来了,你是不是可以借这个机会与他扯上某种关系呢?
  边陲镇交通没那么便利,从县里来办点事,总要住一个晚上,这也给加强与领导的沟通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第二天一早,倒把明刚好要跑省城,张建中便怂恿外甥女跟车,并同意让她在省城玩两天,外甥女高兴得不行,急急忙忙回宿舍拿了几件换洗衣服就随车走了。刚走不多久,高书记的电话也到了,兴师问罪般地问张建中:“是你叫她去的省城吗?”
  张建中说:“她总说要去省城,我就同意了。”
  “你怎么不跟我打招呼?”
  “你放心,倒把明再坏也不敢对她干什么事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
  张建中当然知道他什么意思。
  “她什么时候回来?”
  “明天吧?也可能后天。”
  “你来一下我办公室。”
  高书记把张建中叫到办公室,跟他谈上调款的事。早想到他今天会谈这事,因此,才把外甥女弄走的。
  “没问题,她一回来,我就叫她把上调款交给你。”
  “明天就迟了。”
  不可能不迟,新副县长只在边陲镇住一晚,第二天一早,最迟吃了午饭也该回县城了。这期间,外甥女没能把上调款交给他,他就只能让新副县长空着手走了。他下来了解与你高书记干系那么重要的事,你却让他空手而归,可见,你还是没把他当回事。好话谁都会说,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不光听你说,更要看你的行动。
  你有行动吗?外甥女不在上调款调不上来,你高书记去哪见行动?
  “我先去哪借点钱回来,外甥女回来了再还。”
  张建中还沉浸在沾沾自喜之中,高书记却给他发号施命了。
  “上哪去借?”
  就算有地方借,张建中也不会去借,要借你高书记借去,你需要的钱还在我给你借?
  “去哪借都行,去银行借,去财政所借……”
  管得你上哪借,他高书记要的只是钱。
  张建中想,要借你也应该找自己人去找啊!上刀山,下火海,他也应该为你去啊!你找我张建中干什么?
  “银行借肯定不行,一个星期可以也借不来。财政所倒可以考虑,不过……”
  他不急着把“不过”后面的话说出来。
  “恐怕,恐怕我借不来。”
  “你怎么借不来?谁说你借不来?外甥女不在,总公司急着等钱用,谁会不给你?”
  “财政所长不会批,分管财政的镇长也不会批。”
  “你搞清楚了,你是借,不是开支。用办那么复杂的手续吗?”
  “财政所那几个人死板得很,只要提到钱,办事都要走足程序。”
  “我不管,今天,你必须把上调款交到我手里。”
  张建中这才发现,你根本玩不过高书记,你绞尽脑汁,以为大功告成,但他一个命令,你就得乖乖去执行。
  他打电话给财政所长,叫他来自己办公室,虽然,平时交往不多,却也没什么过节,想自己低份一点,他也不会为难自己,但他张建中为什么要低份呢?他想着怎么把这事办砸,还去考虑低份?
  他摆出一副副镇长的架势,到按高书记的吩咐告诉他,总公司需要多少多少钱急用,但外甥女去了省城,可能要玩几天吧!他强调玩几天,刺激刺激财政所长。
  所以,想先向财政所借着应付一下。
  “你们总公司的人跑去省城玩,却要我们帮助解决你们的事情,这也说不过去吧?”
  张建中见他上钩了,便板着面孔说:“你不知道外甥女是什么人吗?她说要去省城玩,我能不同意吗?”
  他又说:“叫你们财政所办事怎么了?我还是副镇长吧?我要你们干点事总可以吧?”
  所长说:“不是不可以,但你是负责农业的,管不到我们财政所,你还是先跟分管财政所的镇长沟通一下,他同意了,你才能执行。”
  张建中心里清楚,即使分管镇长同意了,这所长也未必会马上执行,但他还要给自己制造麻烦。
  “我还有其他事要忙,我让永强去办这事,需要办什么手续,你好好配合他。”
  说完,他就下联系点,去山区村了。永强接到任务,哪有不去落实的道理?但他找到所长,所长给他的脸色比张建中还难看。
  他说:“我怎么知道你是个人借钱还是总公司借钱啊?”
  永强说:“张副镇长不是跟你打过招呼吗?”
  “打过招呼怎么了?睁眼说瞎话的人多得是,这头说,那头不承认的人多得是,我只认借条,白纸黑字。”
  “借条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吗?因业务需要,总公司急需向镇财政所借用资金多少多少钱。”
  “你以为,你说总公司需要就是总公司需要了?这总得盖个章吧?”
  所长看着张建中出镇政府的,想他一走,你永强上哪找章盖去?那知,总公司的章归永强保管,他说,好好,我这就去盖给你。
  盖好章,所长又提出新问题,叫他去找分管镇长签名。
  “这钱可不是我的,没有镇长签名,我想借给你也不行。”
  “就借两天,用那么复杂吗?”
  “你嫌复杂就不要借。”
  张建中交代办的事,永强能怠慢吗?好不容易找到分管镇长,镇长也干脆,听清来意,拿着借条就要签,一见没有所长的意见,就说,下面一个字也没有,你要我签什么?你这么借钱合不合程序?财政所能不能借那么多给你?总得有个意见吧?
  一句话,把永强又踢了回来。永强心情再好,也不得不燥起来,再回到财政所,那所长却没踪影了。问谁,谁都说不知道他上哪去了,很显然,这是躲着他永强。
  “这不是挺好的吗?”张建中在电话里笑。
  永强很迷惑。
  “我就是希望你借不到。行了,你已经尽力了,下午再跑一趟,他要还不在最好,要在,你跟他吵一家伙,也别吵得太凶,有那意思就行,激怒他就行,让他锁在抽屉里再拖半天。明天就是借给你也没用了。”
  “我不明白你什么意思?”
  张建中是在山区村委会说电话,把声音又压低了几分,说,“高书记急着要上调款,拖一天算一天。”
  “原来是这样,你是要搞砸这事。”
  张建中在山区村呆了一上午,下午才回去。新副县长已经到了,约好下午跟他谈。高书记一见他就问:“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正办呢!”
  “一个上午也没办成?”
  “下午应该能行。”
  高书记想,晚上新副县长休息的时候,再去宿舍拜访他,因此,下午把钱弄到手也不碍事。结果,永强在财政所闹了一把,所长气得甩袖而去,你有求于我笑脸没有不说,还那么凶?
  知道实情,高书记先把张建中大骂了一顿。张建中才不在乎你高书记怎么骂,反正你对我就没什么好印象,倒是张建中去见新副县长时,交出了一份很“深刻”的检查。
  “年青人嘛!敢想敢干的精神是很可贵的。但年青人也经验不足,犯这样那样的错也在所难免,关键是高书记,他应该把好关,但现实中,他却甩手不管,又好抢功绩!这就是整个事件症结所在。”
  新副县长是这么评价的。
  
239 你要脸不要脸
  张建中的“深刻”检查也送到了副书记手里,那是在副书记的办公室,张建中先是检讨自己,临出门前,再把“书面检查”呈上。副书记一摸信封就知道深刻的程度了,抬头看着张建中离开的背影,想这年青人挺能来事的!现在,也有一些局长书记玩这一套,但大多数还不开窍,领导辛辛苦苦去视察,身水身汗,却一点表示也没有。比如,高书记与张建中比就差好大一截。
  但又想,主要还是思想问题,人家没把你当回事,怎么会向你“检讨”呢?人家的检讨对象是分管边陲镇的副县长、县委书记。
  因此,新副县长下结论时,他便非常认同,而且,也带人跑了边陲镇一趟。
  他去的目的很明显,是去看返咸田。高书记像每次县领导来边陲镇一样,还是不通知张建中,副书记一到就问,小张呢?他忙什么?我到边陲镇怎么也不来见我?
  高书记说:“他忙其他事去了。”
  副书记一点面子也不给他,问:“什么事比来见我还重要啊!通知他马上来见我。”
  张建中出现时,高书记还在做检讨,副书记却不耐烦地说,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说了,我们几个领导对这事已经有了结论。我这次来,主要是听小张的,看咸围搞得怎么样?听了汇报,再去看了现场,副书记对张建中说:“有些事件可以大张旗鼓地干,但有些事情,却要悄悄干,当然,悄悄干并不是不讲原则,应该上报的还是要上报,比如,占用了农田,就要向农业部门打招呼,不想让下面人知道,可以向农业局长打招呼,也可以直接跟我打招呼。”
  他说,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革时代。什么叫变革啊?就是不按常规办事。什么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啊?就是发展就是硬道理。怎么检验发展呢?用事实说话,只要对边陲镇有利,对老百姓有利,就是发展。年青人,大胆干!海水养殖对边陲镇是有利的,对老百姓是有利的。
  许多年后,思考这些话,似乎有点过,但如果再考虑到当时的环境,考虑到边陲镇经济,甚至全红旗县,全中国的经济处境,你又不得不说,这是正确的。
  经济到了濒近崩溃的边缘,你不发展经济还发展什么?你不考虑吃饭问题还考虑什么?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序,你才有可能腾出时间来考虑其他方面的东西。现在,有些人思考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往往忽视了当时的背景,总把矛盾的起因归结到当时没有防范于未然。
  这些人,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如果,某一现象没有在社会造成一定影响,谁会化心思去管它呢?领导不会管,老百姓不会管。专家学者可能会嚷嚷,但他们又能嚷嚷出什么结果?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真理,社会要进步,不发展不行,但是,大家穷怕了,就使劲往经济上发展,谁又去想文化也要发展?人的道德也要发展?
  每个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对真理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张建中所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大家对真理的理解也处于某一种偏面性,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而且,还是唯一的大事。文化不是不搞,人的素质提高不是不搞,但一切都要为经济发展让道,经费的投入也要为经济发展让道。
  因此,物质文明加步发展,精神文明保持现状,甚至退步。
  这些大道理是汪燕说的。山尾村长的小女儿去省城一年多,她送她回来度假,跑来找张建中说了那么一大通道理。
  张建中懒得理她。一边看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