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凌剑傲江湖-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对冯国用的进谏默然。
第二天,陈埜先便到朱元璋的帐内,报称他的部下已经悉数来归降。朱元璋毫不怀疑,便令其将部下召入,一一记名,仍旧由陈埜先统辖带领,陈埜先道谢出帐。
朱元璋紧密锣鼓地命徐达等人,分几路兵马,夺下多处要塞,待攻下之后,拟进取集庆路。陈埜先毛遂自荐禀道:“承蒙元帅不杀之恩,末将不才,愿率领旧部为元帅效命,前往夺取集庆。”
朱元璋竟是毫不犹豫地答应让陈埜先率领旧部前往集庆,冯国用又是暗中谏阻,朱元璋却是从容地说:“人各有志,陈埜先愿意跟随元军或者我们义军,由他去吧!”冯国用甚是不解,这根本有点不像朱元璋的作风,不过朱元璋的胸襟气度由此可见。
天下大势,人才为先,若然天纵英才,不为己用,仍是枉然。向来任人唯贤,便是此番道理,朱元璋在用人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他不可能看不出陈埜先的伎俩,但他有自己的计谋。
陈埜先率军去了几日后,便遣人上书禀报朱元璋,书信上陈埜先俱陈集庆地理位置,他看后淡然一笑,其笑意颇有深意,随即将书信递给李善长。
李善长展开书信浏览一通,甚为惊讶,却是镇定自若地说:“陈埜先果然是狡猾奸诈之徒,他如此想让我军匮乏灭亡。”一语道破其中玄机,而朱元璋仍旧是淡淡笑了笑,仍旧是更有深意的笑容。
李善长正欲启口询问,朱元璋一摆手,道:“无需多言,只劳烦你与我回复陈埜先,就说按照他的部署。”李善长闭嘴,领命立即提笔遵照朱元璋的意思回复陈埜先。
李善长写好回复书信之后,交由朱元璋阅览,朱元璋看后,鼓掌称善,同时,将回信差遣来使带回交给陈埜先复命。朱元璋另一方面做了一个具有深意的举动,他命张天佑至滁阳,邀同郭天叙部兵,助攻集庆。
郭天叙见着张天佑,犹豫不决,张天佑却是斩钉截铁地说:“得了集庆,便可在南面称帝,而后北图中原,阁下有什么忌惮而不敢去取集庆?”
郭天叙听后欣喜不已,当即发兵,也不会同朱元璋,竟独自与张天佑挥师东下。
很快,郭天叙与张天佑率军来到秦淮河,元守将南台御史大夫福寿,组织军队对抗,两军对垒,福寿执着大刀,左旋右舞,势如猛狮,郭天叙只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张天佑挺枪上前战福寿,替下郭天叙,怎奈福寿武艺之高强,张天佑亦是不出几个回合,浑身是汗,拨马逃回。
正在退回之际,倏忽前方一支人马杀出,为首一员将领,挺枪猛刺,异常勇猛,细看之下,正是那降将陈埜先。张天佑以为陈埜先是来救应的,慌忙上前招呼,谁知还未说上一句话,陈埜先长枪如同长江巨浪卷来,一枪扎进张天佑的咽喉,张天佑倒毙于马下。
郭天叙大惊,急忙想着从一旁逃逸,刚好福寿赶来,上前一步,手起刀落,将郭天叙一刀斩为两段,结束了郭天叙想自立为王的命运。
陈埜先与福寿两路兵马合二为一,一路斩杀郭天叙部下的残兵败将,剩下一些命大的士兵赶赴朱元璋帐营,向朱元璋通报去了。
此时,朱元璋手底下的谋士才意识到这是朱元璋的计谋,都由衷对朱元璋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
陈埜先斩杀郭天叙一部将士,甚是得意,追赶败兵到了一乡里,肆掠抢夺。乡里自有侠气之人,合计奉酒出来迎接陈埜先,陈埜先不知是计,当即与十余骑先行,刚走一里地,乡里人却是突然从后包抄过来,将陈埜先的一些士兵斩杀得片甲不留。
待陈埜先闻讯赶来,乡里人早已经逃去,乡里更是空无一物。他便率众驻军在方山。
而朱元璋借此机会,一方面收留郭天叙的败卒,一方面拟进攻方山,为郭天叙复仇,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这招借名兴师,的确是计中计有计。
此时,又接到军报,称蛮子海牙重新驱舟率数万将士,袭踞了采石矶,将欲进攻太平。朱元璋勃然大怒,便欲亲自披盔戴甲去对战蛮子海牙。
常遇春挺身而出,拱手抱拳道:“不劳元帅亲征,容末将率领将士前去,斩杀了那厮。”
朱元璋对于将士甚是关切,当即甚为欣慰地说:“将军此去,元将蛮子海牙那厮武艺高强,你当要小心为上。若有闪失,太平尚可保全,只是和州必定遭到沦陷,大家家眷妻儿老小就要遭殃了。”
常遇春豪气云天地拍着胸脯道:“元帅尽管放心,末将就是丢了身家性命,也定当拿下那厮做垫背的。”
朱元璋点头允诺。
常遇春率军,赶赴采石矶。将要到达采石矶,蛮子海牙已经督军前来迎战,常遇春早已与部下密谋合计,将军队化整为零,分散于江心,与蛮子海牙对峙。而他自己率领数名骁勇将士,驱舟一舸,奋勇冲突。
蛮子海牙仗着舰大兵多,挥旗酣斗,江上轻飚,荡漾不定,初战之际,蛮子海牙尚借着顺风,弓矢箭的,射向常遇春军队。
相持半日,常遇春军队早已匮乏不已,眼看就要被蛮子海牙一举攻破,打败得一兵一卒都不剩。风向骤然转变,由蛮子海牙的顺风变为常遇春的顺风。
但是蛮子海牙岂会就此罢休,挥舞着狼牙棒嗷嗷直叫,欲将常遇春的军队湮没在江里。
“呼!”一支响箭,箭头燃烧着火焰射向蛮子海牙的巨舰,空中传来一声,“常将军,顺风而起,宜用火攻。”常遇春绝望之际,听得这句金玉良言,当即果断吩咐手下将士,将箭矢浇上油物,点燃之后,张弓搭箭,射向蛮子海牙。
此番,局势顿时大为转变,因为顺风,火势燃烧向蛮子海牙的巨舰,火势蔓延迅猛,顿时蛮子海牙的巨舰火光滔天,火光中,鬼哭狼嚎的惨叫声不绝于耳,更有“扑通、扑通”跳入水中的声音。(未完待续。)

第174章 取集庆元璋开府 常州徐达建功绩(中)

常遇春又复命被困于江心的各舟楫上的将士,一番突击冲杀,将蛮子海牙的元军打得是抱头鼠窜,扑救不及,根本无心恋战。而常遇春所率部众皆是骁勇善战,挥刀乱砍乱剁,元兵不是被手起刀落斩于刀下,便是跌落水中,狼狈不堪,溃不成军。
蛮子海牙慌忙中改乘小舟,仓惶逃走,所有巨舰,皆被常遇春一般将士夺下,大战凯旋。
常遇春指挥将士回得太平城内,独自伫立采石矶,四下张望,良久,采石矶上空无一人,他便高声呼喊道:“承蒙高人赐教,还望现身相见。”
他心知肚明,刚才若非是那人提醒,他又岂会如此之迅速扭转局面,转败为胜,所以,打败蛮子海牙之后,他便欲与那位神秘人相见,可是,他喊了一声过后,周遭寂静如常,莫说人影,连一个鬼影都没有。
他心里倍感失落,莫不成真有神人相助?但那一支响箭,那一句提醒之言是如此之清晰,根本不会错的。
“常遇春得遇高人相助,若然高人不愿相见,相信阁下定有不相见之缘由,他日若是有缘,请到朱元帅帐下,常某定当感激今日相助之恩。”常遇春只好抛出一句话,便驱舟回了太平,将这件事禀告朱元璋。
朱元璋高坐中央元帅梨木虎皮大椅,略作沉吟,“依常将军所言,这位高人定是我军贵客,只是为何不肯现身相见呢?”
李善长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垂首道:“元帅不必忧心,若是这位高人有心相助我军,必定还会再次出现。”
诸将闻之有理。倒也不再猜测。
“眼下,元军将领蛮子海牙败北,采石矶一带江上再无元兵士卒,西面已无忧虑,我等当机立断,挥师进取集庆为是。”李善长紧接着进谏道。
朱元璋颔首点头,表示同意,当即吩咐:“三军将士听令,伏威熊势踞楚地逐鹿中原,效鸷鸟猎盘汉室驭参龙翔。驱外族,扬国光,攻城池掠领地,霸我江河五湖四海,壮我江山三山五岳。攻取集庆。壮我军威!”
正是:男儿当热血洒,英雄荒冢万骨枯。垂青史千秋载册。苍穹皓月;铁蹄入梦,提枪折戟断魂惊天地,利剑锋刀刃出鞘血溅残霞。
冰寒风似刀黄河两岸,猿悲泣鸣长峰,赤子情,黑鬃马。踏破冰河功震,怒斩胡虏千军。骁骑勇,野敌惧,男儿策马西风烈。笞鞭指点江山,风月霜降殇殒落,意气勃发天下。
朱元璋亲自督军诸将,一行将领军士浩浩荡荡进取集庆,水陆并行,兵威浩荡,一路横扫蟹将虾兵,好不英勇,长驱直入,至金陵城下。
守将乃是元将福寿,福寿颇有将帅之才,盘踞金陵城,高筑城垒,屯兵固守,大有固若金汤之势。
朱元璋调遣冯国用为先锋,率先攻城,冯国用率领彪悍将士,前赴后继,攻城垒,杀贼敌,徐达、常遇春等虎将,比肩继踵而至,又是一番厮杀,毁城垒,斩杀敌,元兵寡不敌众,早已四下溃散。
元将福寿誓死守城,几番督军出战,但都被杀退,徐达、常遇春等将领之威猛,远非福寿所能恪守,一连数日,几经围攻,金陵城内早已弹尽粮绝,福寿也已经是精疲力竭,悲呼:“天亡大元,城存人在,城失人亡。”言毕,拔剑引颈自尽,鲜血飞溅,一代元将,顿时毙命,其忠诚于元,当属称颂。
朱元璋夺取金陵城后,一方面安抚城民百姓,一方面召集金陵城官吏父老,温言安抚:“元朝暴政,令天下生灵涂炭,本帅率众至此,无非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你们尽管放心安居乐业,无需质疑。凡有贤人君子的,愿意跟随我建功立业的,我定当重用。对于元朝遗留下的旧制度,你们大可一一道来,我定当破除,还天下百姓安稳。”
众人闻言拜谢而出,告慰欢庆,乡里各处义军皆一一归附而来,共得士卒五十余万,于是,朱元璋顺势而为,将这集庆改为应天府,顺应天意,开立府邸之意。
之后,朱元璋紧密锣鼓地扩张势力,攻城略地,不在话下。势力之庞大,蓬勃生机,诸将以朱元璋威名远播,进劝他进爵为王,他不答应,只自称为“吴国公”,同时对于其余将领加官进爵,例如授李善长为参议,徐达、汤和等枢密院事,冯国用为总制都指挥使等。
紧接着,徐达、汤和等下镇江,收降盗匪李保二,等徐达兵归,李保二捆绑了两员守将,叛变出逃,奔投张士诚。
张士诚此时正坐拥平江、松江、湖州、常州等处,又收得蛮子海牙的残兵败将,声势甚盛,待李保二归降,自然是乐意收留,并将捆来的守将拘留,修书一封警报应天府。
朱元璋以守将被拘留,怕其遭到毒手,于是便计划先与张士诚修好,命人修书一封送至张士诚,聊表通好之意。
张士诚阅览朱元璋书信,嗤之以鼻,毫不在意,下令将来使捆绑拘留,同时,发动水师攻打镇江。
朱元璋立即命徐达前往抵御,徐达率军抵达龙潭,把张士诚一举击退,原以为张士诚畏惧便不敢再来侵犯,于是率兵进驻镇江城,谁料张士诚不得镇江,却是转而攻打袭击宜兴。
宜兴守将不及防备,城陷身亡。
朱元璋闻报大惊,忙派人传达徐达,告之:“张士诚起自盐枭,诡计多端,今番攻打镇江,已与我军为敌,之后偷袭了宜兴,颇有远虑,将军宜速往常州,夺取常州,切勿失了先机。”
徐达心领神会,此招正是围魏救赵之计,张士诚远在宜兴,岂料徐达会挥师攻打其老巢常州,张士诚势必来回无暇顾及,当机立断,徐达率领精悍将士,进攻常州。
徐达抵达常州,立即攻城围攻,常州城内,守将亦是骁勇,排兵布阵,高站墙头,箭矢如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