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鉴宝师-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只青花大盘端庄周正,尺幅恢宏,颇有气势。

青花大盘的盘心zhōngyāng为一竹石芭蕉,左右对称分别绘一组竹石西瓜纹和竹石折枝莲花纹,另有折枝瓜果间缀其中。

“竹石芭蕉”为具有文人情调的典型中原文化主题,寓以高雅清玄之意,是古代文人绘画的习见题材。

而肥硕的西瓜、牵绕的藤蔓则带有浓厚的波斯和西亚sè彩,是典型的元青花风格,在明清的青花瓷上,很少能见到这样的特征。

整只青花大盘的口沿为交错起伏的菱格纹,内壁饰缠枝花卉纹。

周夏还没走进细看,就已经将这件瓷器摸清楚了底。

但是,不是人人都有他这样的自信,也不是每个人都敢认元青花的。

正在看瓷器的陈军正是如此,他专心地做鉴定,连周夏到了跟前,他也没有察觉。对陈军来说,这也是一个相当难得的学习机会,不管他自己能否鉴定得出来,有这经历,就是相当大的收获。

倒是瓷器的主人,这是一个显得有些粗犷的汉子,不像是汉人,倒有些蒙古人的味道,年纪大约在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他看周夏来了之后,有些黝黑的脸上,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来,算是和周夏打了招呼。

“大哥,这瓷器是你自己的吗?”周夏也才将注意力转移到他身来来,开始例行公事,询问起他,这件瓷器的来龙去脉。

那汉子回答道,“是的,这是我父亲多年前,从自家地里挖出来的。我叫阿古拉,来自内蒙古,请问老师你是?”

周夏回答说,“我叫周夏,是公司的鉴定师。你这次是打算将这瓷器,交给我们公司拍卖吗?大老远地从内蒙古赶过来,可是相当不容易啊!”

阿古拉憨笑着回答说,“其实还好,坐火车也不远。如果这件瓷器在你们公司拍卖的话,最快什么时候能上拍?”

周夏道,“这次秋拍是肯定赶不上了,等下我先看看,如果真是元青花瓷器的话,我们可以安排着上明年的chūn拍。”

阿古拉脸sè顿时显得有些着急,焦急地问周夏,“能不能通融一下,给安排着上这次的秋拍啊!家里出了点事,我着急着用钱,要不然,也不会千里迢迢赶到东海来了。”

周夏也算是明白,琢磨着他话语里的意思,不消说,他肯定去过北。京那边了,离内蒙古比较近,可这时候,大拍卖公司的秋拍是早就安排好了的,不可能给他上秋拍的。他着急用钱的话,倒是给了周夏机会。

第一百五十八章元青花

不过周夏也有他自己的难处,他当即也就实话对阿古拉讲,“姑且不论你这瓷器是不是真的元青花,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也是很想安排真品元青花进秋拍的。但是,我们秋拍的宣传和安排都已经做好了,公司有公司的规定,不可能贸然添加新的拍品上去的,这点,大哥你得体谅我们才行。”

“那可怎么办才好啊,我可是真的着急用钱的。”阿古拉焦急万分。

周夏则旁敲侧击地问,“我说,大哥你有没有找人看过,给你开价什么的。”。。

阿古拉回答说,“这倒是有啊,不过他们开价太低,我这可是真正的元青花,虽然不说几个亿什么,但值个上百万却是不成问题的。原本我以为上拍卖会,价格可能会卖得高一点的,没想到,上拍卖会的话,需要拖这么长的时间。”

周夏心说,看来现在信息大爆炸,对普通人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阿古拉也不是白痴,知道为自己的好东西,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只是,他还不太了解这其中的行情的。当即,周夏也就对他说,“如果你这是品相完好的元青花大盘,上百万那是妥妥的,只是,你这青花大盘是残器,还不是普通的损伤,比如有点小冲或者磕绊了一点之类的。而是现在这幅模样,说实话,这样的品相,即便上了拍卖会,也不见得能拍出好的价格来。”

。。

阿古拉也反应过来。马上问他说,“那你的意思是,我开价太高啦!”

周夏点头,“我等下再仔细看看,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样的残器,上百万那是想都别想的事情。能值个三四十万。就算相当不错的了。”

“这么少啊,你不是在忽悠我吧!”阿古拉很是疑惑,眼光瞧着周夏也觉得有些不太一样。

周夏却是平静地回答说。“这点你自己心底其实很清楚的吧!想必你也跑了不少家的拍卖公司,他们给你的估价,绝对不会超过我说的这个数字。而且,据我所知,现在的拍卖公司中,愿意做这样子,没有经过修复的残器拍卖的,并不多啊!在行内的话,出价也不会特别高。如果是当成瓷片卖的话。那价格会更低。再又说,现在业界对于元青花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存在着相当多争议的。究竟有没有元青花,元青花的窑口在哪里,是不是要听信外国人的标准,现在还没一个统一的意见。而作为元青花标准器,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青花龙纹象耳瓶,大家对它的质疑也没有停息过。民间的元青花,就更难得到大家的认可。加上现在一窝蜂的仿品,这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

周夏说的可都是实情,他也不屑在这上面做文章说谎话,阿古拉自己也是亲身经历过的。来东海的天地拍卖公司之前,他已经去过很多家位于běijīng的拍卖公司,这些公司的秋拍都有了安排不可能让它上秋拍。而且,即便是说把他的瓷器弄上chūn拍,他们所给出参考的价格,也是相当低的。到周夏这里,他能给出三四十万的价格,确实相当有魄力。

但在表面上,阿古拉还是要做足姿态的,要知道,他也是查阅过不少资料的,认为他手里的东西,正是名副其实的元青花。

周夏也不跟他扯那么多,这会功夫,陈军已经注意到周夏的到来,看两人熄了话题,陈军连让周夏来帮忙做鉴定。

事实上,陈军的话,这会也只是迫于形势,赶鸭子上架,真正让他拿主意可是不行的,最后起码得周夏和徐振东他们这样的高级鉴定师拍板,才能决定,要不要上拍卖会。

所以,陈军的态度也就显得相当的谦虚和客气。

周夏倒是好说话,和陈军随意聊了两句,然后就开始上手做起鉴定来。

尽管在这之前,周夏就已经收到了系统的提示,说这是件珍贵文物。

但是,就像他他先前对阿古拉所讲的那番话一样,很多人对于究竟有没有元青花的存在,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周夏如果能证明这件瓷器,真的是元代的青花瓷的话,那他们的那些个质疑之词,从此以后,都可以不用听了。周夏自己,倒是相信有元青花的存在,倒也不是被外国人所忽悠,他是觉得,每个朝代的瓷器,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值得后人慢慢体会和玩味的珍贵东西存在。

他虽然不喜元代,但能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的,就自然有他的历史规律在里面,作为后人,他是无力改变的,就只能尽量接受,发掘其中美好的东西。

关于元青花认识历史,要细究起来,简直可以写成一部曲折迷离的长篇小说。

最具有传奇sè彩,就是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青花龙纹象耳瓶,周夏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也在网络上,看过不少的图片。这对象耳瓶,当初并不被国内的行内人士所认可,为什么呢,因为这瓷器上面的字写的是,“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瓷器上写得相当清楚明白,至正十一年,就是公元1351年,一个叫张文进的人花钱定的瓷器供奉。

而众所周知,民国时候,行内还没有关于元青花的概念,在相关文献中,也很难找到有元青花的记录,大家都不认可,觉得这是仿品。

1929年的时候,在běijīng的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这对象耳瓶,买下后运往欧洲。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普才开始研究元青花,最早研究的元青花瓷器就是这对龙纹象耳大瓶。

而这对元青花象耳瓶也因为太有名,最后被默认定位元青花的标准器,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至正”元青花。后面市面上流传的很多仿品,也都是仿至正元青花。

而元青花最多的地方,莫过于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有大量元青花,jīng美至极,都是当年作为礼品或者商品运至托布卡比宫的,至今都在那里。

第一百五十九章理论与实践

现在周夏手里的这只青花大盘,倒是相当符合元代瓷器的风格,厚重、型大、雄浑。

尽管没有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但周夏依旧估量得出来,这只青花大盘的直径约有40厘米,在宋代的瓷器中,大家都绝少看到这种大型的器型,尤其是这类的大盘。

而这样的特征,也成为元青花的一个典型特征,后来的明清青花瓷,走的则是清雅秀丽的,像这类明显带着粗犷的青花瓷,还真不多见。

虽然系统已经鉴定出来,这是件珍贵文物。

但周夏,还是希望,用他的自己的眼睛去切身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这对他来说,也是相当难得的体验。虽然元青花已经跌落神坛,不再是神话,但依旧是不可多得的珍惜物品。

由于这件青花大盘已经裂成几半,又没有经过完整的修复,这鉴定起来,也就更容易一些。

原因嘛,也””是众所周知的,可以相当清晰地看到内中胎质的全貌。

古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的机械拉坯方式,那时候都是纯手工制作的。

因此,在放大镜下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明显看得出来,里面的气泡,都是大小不均匀的,有大有小。周夏手里的这只青花大盘,正是如此,感觉还有些通透。

周夏之前也见过不少的现代仿元青花,气泡均匀,有的甚至能见到明显的机械纹。

除此之外。周夏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xìng,将他所学的那些理论知识,结合手里的实际情况,对手里的青花瓷,进行更深入层次的对比分析。

据资料记载,元青花的大多数胎骨为高岭土掺瓷石,称作二元配方。早在五代时。繁昌窑和北宋的青白瓷中已发明了此项配方。由于生产元青花的窑口不同,胎骨的特点就各自不一。经过配方的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xìng。能够较大程度控制高温变形,保证大件器物的成型率。

。。””如此一来,元青花的大罐出现上百斤的器具、还有硕大的大盘、大碗、有的瓷器,甚至大到让人感到震撼,也就不足为奇了。

周夏仔细观察,发现确实如资料里所讲的那样,这青花大盘的胎底显得很松软但并又不会特别疏松。和明清的青花瓷对比起来,感觉没有那么坚硬。周夏琢磨着,也正是这样的瓷胎。才能做出这样的大器来。

看过瓷胎后。周夏又对青花大盘的釉面进行细细的鉴定。

这瓷器的釉面,不用多说,绝对是越光滑漂亮越好。就像周夏之前收获的那些疑似柴瓷的瓷片,那釉面,真心漂亮到家了,根本就不是其他瓷器所能比拟的。

而周夏在这件青花瓷表面,见到除了寻常青花的青sè外,还有卵白sè,在积釉处的地方。甚至发现水绿sè的存在。这是因为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显得肥厚凝重,这也是元青花的重要特征。

”都市鉴宝师第一百五十九章理论与实践”他再拿放大镜往上照,还清晰地看到,除了有轻微橘皮釉和缩釉现象外,有的气泡,甚至呈现出了红褐sè。

对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