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若薇-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打造,除了绿裳和红袖还真的没人能让他这么做。至于说节目做开堂彩——她是新人,还有待琢磨,当然不能委以压轴或者大轴的重任,那些还需要绿裳和红袖的。

若薇耸耸肩:“如果是这样,我想我还是退出好了。舒大人到时候被免职丢面子是小事,万一上面拿我们一干小女子祭旗,被拉出去咔嚓了,那我多冤啊!”若薇说完就往外走,绝不拖泥带水,“我这就去收拾行李……”

“慢着!”出声的是一位年轻公子,他从里面的内室走出来,看样子,他应该已经听到他们刚刚的谈话了。

“二公子!”向师傅他们纷纷问安。

哦,原来是少东家。

“周姑娘,介意先坐下来,说说你的缘由吗?”一位艺术气质浓厚的贵族青年,真正体现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八个字,若薇收回脚,看着他,不否认,她太年轻了,肤浅的外表魅力很容易攻破原本就不怎么坚定的决定。

若薇的脚步退回来。

“二公子,你怎么看殷国?”

“强悍,粗犷。”看舒二公子的表情似乎更倾向于“野蛮”。

“那你怎么看殷国的礼乐?”若薇又问了一个问题。

“……”这回舒二公子的神色近乎于不屑了。

这位二公子还真是心思都写在脸上的坦率的人,若薇也笑了:“我来说实话吧,殷国百余年来都被认为是苦寒之地,民风彪悍,殷国人也被繁华富饶的南国人称为粗人、野蛮人。至于说到它的礼乐,我想,对于礼乐之邦的卫国人来说,殷国等同于没有礼乐。”

众人都笑了,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若薇把自己放在卫国人的观念上评论北殷,虽然挺不客气的,不过却很容易引起卫国人的共鸣。说到底,他们投奔殷国是为了活命,但家乡再差也是家乡啊。

“不过,”若薇语气一转,神情严肃,“殷国强大而富饶,虽然它的礼乐可能不如卫国丰富绚烂,诗文不如楚国多彩,但一个国家的强盛也不是靠诗文礼乐就能实现的。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能威吓四方,藐视天下,所以殷国人骨子里一定很骄傲。也许殷国因为‘不堪教化’而并被众南国讥笑为化外之民,但他们艰苦的传统赋予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们质朴、务实,性格直爽,他们居于苦寒,并为之奋斗,这就是殷国的精神,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苦寒之地的殷国最终在这场争霸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约是受到了绿裳的话的影响,若薇对太乐令手底下的一班“走狗”挺没好感的,尤其经过了亲临战争的洗礼,就更瞧不起他们这些醉生梦死满脑子太平盛世歌舞的德行,他们凭什么瞧不起殷国?殷国人起码没有为了活命就背叛家乡屈居异地;他们凭什么瞧不起武人,没有那些武人士兵他们还能在这儿歌舞升平的?

真是穷酸、穷酸,越穷越酸。

若薇说得很不客气,看着这些人依然带着点瞧不起“北殷暴发户”的神情,她的言辞就越来越犀利:“也许我不该用玩物丧志这样的词来形容南方诸国,但仓禀实而知礼节,现在是战乱百年的混乱天下,崇尚礼乐教化根本就不合时宜,更别提那些什么歌功颂德的莲花舞、菊花舞、日月昭天舞……骄奢淫靡、消磨意志!与殷国的精神根本背道而驰。如果我作为一个小人物都能看到其中的关键,那殷国的有识之士对此就更是洞若观火。如果你们用这种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展现在他们面前,后果只有一个——成为他们祭旗明志的炮灰!”

“哼!你一个小丫头片子懂什么?”

“简直是一派胡言。”

“礼乐崇尚教化,什么叫不合时宜?殷国人不服教化,才行事野蛮,肆意攻城掠地……”

“什么叫靡靡之音!你给我说明白!”

若薇说得太重,几乎是犯了众怒,此刻那些话正被众人逐句逐字挑剔抽打。若薇深吸一口气,她刚刚确实是有点激动了,这里到底不是可以久留之地,“是是是,小女子少不更事,大家都不要生气,我满嘴胡言,得罪诸位了……”若薇一路道歉,一路后退……

“我信的!”

在一屋子声讨,满腔怒火中,忽然一个清润的声音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清楚楚地传播开来,慢慢地把其他人的声音压下去了。“周姑娘,我信的!”

舒二公子站起来,走到若薇跟前,长地一揖:“但看姑娘那日凌绝于顶的气度,就知道姑娘绝非寻常人,今日姑娘说了这番话,字字犀利有如醍醐灌顶。殷国正是因为苦寒磨砺戒骄戒奢,才有了今日的霸主地位,姑娘的每句话,我都信的。”

“谢谢。”不顶什么用,但起码,让若薇心里好受些。

“二公子,她一个丫头片子……”

“公子,她说礼乐是无用之典,这简直是欺师灭祖!”

“二公子……”

“我也信的。”舒大人也从后堂走出来了,他这一句话,让屋子里再无反对之音。

——是鸦雀无声。

“姑娘刚刚说了那番话,依老夫看,应该还有下文吧?”舒大人很笃定,若她没有下文,又何必把话说透,惹得众人嫌?

所谓入乡随俗,其实殷国的礼乐情况,出身礼乐世家的舒大人又怎么会不知道?在决定投靠殷国之前,他怎么能不估量一下舒家在未来凭什么在殷国立住脚?卫国贫弱已经光辉不再,他们是去投靠殷国,若拿不出些让人刮目相看、为之一振的东西,他们还是会被人瞧不起。

舒大人老早就觉得把卫国的东西拿到殷国会行不通,可是他手下的这帮人……也包括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改变。曲子改来改去,舞蹈编来编去总是没有办法跳脱昔日的模式,换汤不换药而已。话又说回来,他们经年累月与音乐为伴,想要超越自身又何其容易?那天周若薇在鼓上的舞蹈,那一番紧密节奏让他瞬间领悟到一种感觉,他没时间理清,所以才像个宝似的把若薇留下来了。今日听到这个小丫头的尖锐言辞,他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

周若薇看着他们,她并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跳舞几乎被认为是女子的专利,讲究柔、婉、飘动灵逸、婉转和美,不过从车上的舞者全部都是女子来看,也多少能明白一点他们的风俗。看这老头还算客气,她就提点一下吧,若薇作为完全局外的半专业人士,看问题自然能一针见血。

“舞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如果它可以表现女子的柔美,为什么不可以表现为男子的阳刚?大殷需要的礼乐应该是粗犷的,阳刚的,充满力量和震慑,带着雄心和骄傲。既然是君前献演的节目,既然是有资格列为国宴上表演的曲目,自然节目该符合大殷的精神,符合他们的期待和憧憬。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杀气,一种扫平天下的魄力,能做到这一点,你们就能在殷国立足,就能被‘野蛮的’殷国人看作自己人,反之,你永远都是客居异乡,朝不保夕!”

“你们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会让我觉得崇拜很廉价!”若薇在气头上,对那些乐工们说的话很尖锐,“这本来就是雕虫小技。我家是经商的。对,就是你们最瞧不起的商贾之家,从商有个最浅显的道理就是当你要向人兜售东西的时候,起码最开始你必须知道对方需要的是什么。”

向师傅和几位乐工没介意若薇话语里的赌气,刚刚他们听见她说到舞蹈里的阳刚之美的时候已经心神俱震,加上什么要体现出“杀气”和“魄力”,终于也尝到了刚刚二公子说的什么醍醐灌顶,一番告罪就急忙下去抒发创作灵感去了,屋子里只剩下周若薇、二公子和舒大人。

“没什么事我也走了。”

“等等,姑娘要去哪里?”

“当然是离开。”若薇冷冷地视线落在那本被向教头大意留在小几上的舞娘的‘花名册’,“笑话,我卖给你们了么?我可没兴趣被当作牲口一样的赠来赠去!哼,就凭他们也配! ”

若薇今天最开始来就是找借口踢馆脱身的,说实话,现在的气儿也没消,不过兵法有一招叫‘以退为进’——如果她可以自抬身价,如果她可以大隐于朝,那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安全吗?

“误会,是误会,完全都是误会!”那位二公子脸色抱赧,舒大人倒是很见风使舵地拦下若薇,甚至一把把那册子撕成两半,扔到了一边,“是他们粗人不懂事,也不想想,姑娘屈身在此已经是委屈了姑娘,又怎么把姑娘的名字列在这上面?简直是亵渎,罪过罪过……姑娘可是姓周的呀!”

若薇浑身的汗毛顿时都警觉了,这个歌舞班子立即被她划为红色预警区域。若薇怀疑地看着这位舒大人,不会吧……难道姓周都已经不安全了,自己非得要改姓才可以?若薇心里紧绷着,只要一句不对,她就立马跑路,她可没忘了周莫老狐狸临行前嘱咐那个什么‘追逃软禁’之类的话,真是的,也不说清楚了,她觉得自己现在就是逃犯,更可悲的是她都不知道自己在逃什么。

“那依姑娘看,如果让殷国人能接纳,那在乐曲形式上应该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关于乐器方面,是不是要舍弃一些丝竹……”

舒大人说了那一句让若薇紧张的话之后,就没下文了,接下去就是兴高采烈地拉着若薇开始深入探讨音乐的问题。舒二公子也加进来了,他弹得一手好琴,言谈之间也几乎句句不离乐器。

周若薇有点懵了,说不准是自己草木皆兵,还是对方的缓兵之计。

其实是若薇误会了。

周家真正的重要之处和若薇在周莫那里看到的说是很多书上都有记载那句什么“鸾鸣天下定”的真言,在各国的皇室和重臣中流传广泛无人不知,但也仅限于这些人。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通过往日的律令、昔日的改革真正体会到周家子孙厉害的一面,才能知道历史变迁的真实一幕。

想一想,从那句法令大师的真言诞生起都一百多年了,周莫率族人也隐藏了四十多年,寻常百姓中还哪儿能有人记得这些事?这对寻常人家来说都是他们看也看不到的天顶上的传说。什么胶从周家的显赫,什么天命之人,没了强大的民间传诵,这种事慢慢就被人淡忘了。

像太乐令这种司典礼乐的小吏,应该从宫廷里多少能听到模糊有限的一些,属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那类,舒大人大约只听说了周家的人很了不得,世代从官,公卿墨客很多之类的皮毛就以为周家都是人才济济,所以听到周若薇说自己姓周,表现又如此出众,就理所应当地感叹“果然是周家的后代啊!”却不知道不是所有姓周的人,都属于很厉害的那一类。

乐舞

——猎犬挥挥手,狐狸满地暴走。

“我说你们能不能不这么小家子气?”若薇在跟向教头他们讨论编排舞蹈的雏形。

若薇留下来了,在后来与舒大人的谈话中,她摸到了舒大人对周家的认知程度,于是放心了,也成功地自抬身价留在这里。她现在担任那些乐工们的“艺术顾问”,争取他们在到达殷都安阳的时候,能把适宜的曲子谱出来。

在若薇的要求下,他们的乐谱已经大致完成了,增加了对鼓声的要求,加快了琵琶的节奏也加强了行军鼓号的参与,确实有点像当年若薇在百老汇看'狮子王'歌舞剧的磅礴气势了,但是光有这种曲子还不够,主要是舞蹈。舞蹈就是一种能把乐曲无限扩大赋予生命的表现,哪怕曲子有缺陷,只要舞蹈表现得有力震撼,那么缺陷也是能被掩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