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代佳佞-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歌见他像是认真的模样,心中不知怎地,却有些慌乱了起来,连目光也闪躲开,只说:“谢聆春,不要开玩笑。”
谢聆春却道:“不是开玩笑。只要你肯,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又有何妨?”
他说罢沉默半晌,见楚歌低眉弄着衣带,一幅不知如何拒绝的模样,终于笑了起来:“楚小美人儿,不是说当我是同性么?怎么这会儿说起同住来却吓成这般样子?好了不开玩笑了,管家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总之替你物色一个好的来…………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谢聆春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小的蜡丸,递过去,“这是段公子从南疆捎来的,你看后记得毁掉。”
早过了平日休息的子末时分,楚歌躺在床上,却半点睡意也无。窗外风雨渐起,淅淅沥沥仿佛敲在人的心头;谢聆春离去未久,不知道他准备了雨具没有?从楚府到他住的血衣卫衙门并不远,但这个人最不喜欢骑马坐轿……
手指不受控制地抚上自己的唇,楚歌知道她还是没有办法当那个吻没有发生过,记忆中这还是第一次呢……只不知道在她依然找不到记忆的那三年,是否曾经也和什么人,有过这样甜美的接触……
轻轻闭上眼,想起方才在躺椅上做的那个梦。与她曾在绿绮阁中的梦境重叠,又见那深深浅浅的迷雾……这一次她在寻找,找那个白色的背影,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因为她明明知道,只要他回头,等待的……就是一柄腰斩的刀……
醒来抱住姜鸿昊的那一霎那,她真的以为他就是武青,她不能让他走,不能让他离开………离开,就是死亡……段南羽曾经多次描述过武青受诏赴死的那段“未来”,就连这一次的蜡丸传信中,也又一次提及……
注:那个,只是提醒大家一下,文中的绿绮阁之梦,在第十五章《绿绮阁诉衷情(下)》。
第四卷 入相 第一百零三章 风雨欲来
一年新京的秋天,总是愁煞人的秋风秋雨,秋寒一场直冷得人困顿在屋,再也不想出来。
科举之期已至,紧邻科举考场贡院的有朋楼,也在热闹了这么些日子之后,终于迎来了冷清的时刻――举子们要连考三场,每场三天,三天之内是要吃住在考场的。
这一天,已经是开考以后的第九天了,只等日暮时分贡院放牌清场,便功德圆满,该哭该笑差不多也就知道了。
而就在这一天的午后,有朋楼中又开始重新纳客,接待了这么长时间以来的第一位客人。
那人很低调,极平常的蓑衣斗笠,一双随处可见的木屐,走在街上不会有人多看一眼的打扮;只是他在进入有朋楼之后,仅抬头扫了一眼,那正打着瞌睡的店小二便一下子跳了起来,恭恭谨谨地跟过来伺候。
那人却只摆摆手,道:“别叫人来打扰我。”说罢便不再理人,自顾穿堂而过,留下一路水印。
贡院那边还没散场,店里面只有几个提早交了卷子的考生在那里闲聊;这会儿看见那人进来,其中一个便张大了嘴巴,似乎想要叫住他,却终于没有开口。
“鸿昊兄认识这个人?”
举子姜鸿昊犹豫了一下,摇头说:“不认识,不过看他面生有些奇怪……”
姜鸿昊的眼神不错,那个只露出了半截玉雕般下巴地蓑衣客。的确是楚歌,而她要去的,也正是她在这里常年订下来的那个院落。
外面只是小雨零落,她打扮成这个样子过来,自然是为了避人耳目不想被人认出来――这一点姜鸿昊猜得没错,不过姜鸿昊却没有想到:其实她特意吩咐了不让人打扰,是为了借这个偏僻舒适的角落,睡一个好觉――夜里还有一场好戏等着她,自然要养足了精神,认认真真去看的。
果然没有人前来打扰。于是她这一觉的的真真睡得香甜。直到了天色全黑下来,才足地从那专为她准备的蚕绵丝被里伸了个懒腰,慢慢张开了眼睛。
身边一个人影也无。楚歌满意点点头,披了衣裳拉开门向外看了看:暮雨愈急,小院里没有燃烛,四处黑乎乎的;只有前面有朋楼大堂中灯火通明,好一片欢声笑语。
楚歌轻轻咳了一声。
一个素服少年不知从什么地方出现,微微垂了首立在檐下,低声道:“楚大人。”
楚歌抬眸看了他一眼,叹息问道:“怎么你还没有走?”
这少年不是旁人。正是曾经跟随楚歌很久地辛锋寒――谢聆春送来的“可靠”管家,居然是他。
“鸣鸾苑中的人到底只攻情报一个方面,楚大人要个侍卫跟着的话。还是属下来好些吧。”辛锋寒这是答非所问,楚歌原本是坚持要他回湖南的,那边武青建立新军,正缺将少才;而辛锋寒的武功和家世,都足以让他在那里一展长才,建功立业。不过谢聆春一封书信,却让他抛下了辛月和辛氏族人来到新京。执意要跟在楚歌身边。
楚歌有些头痛,道理和他说了许多,他全都默默听着,却只是拿定主意不肯走――鸣鸾苑的人知道他是谢都指挥使送来的,对他也存几分客气,还真是随他想做什么了。
算了,由他吧,楚歌这样想。等过段时间考虑把辛月也弄到新京来。辛月那个美女的心思,她着血衣卫打探出几分;也正因为这样的缘故。她终于对辛月在古墓之中撕衣地举动采取了谅解的态度――对他们姐弟两个人,其实是她欠他们比较多。
“锋寒。既然你替了值。那想必知道今儿的任务是什么――那个人来了么?”她问到正题。
辛锋寒脸上掠过一丝悦色,她这样问。等于是答应他留下来了。“那个人正在前面喝酒。”
楚歌点点头,顺着廊檐往前头行去,辛锋寒则连忙取了伞,撑开在她头顶上,绽开一朵青素地伞花。
有朋楼的大堂之中正是极为热闹的时刻。学子们一朝考罢,无论好坏,总是轻松了许多,笑笑闹闹,也不为过。而且这里不似各路府会馆,举子们天南地北哪里的都有,各种方言俚语汇集,越发显得喧闹繁杂。
楚歌进去的时候,正听见一个举子在借酒狂吼:“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这次若是还不中,就再也不考,只回家去抱老婆孩子去!”
于是淡然一笑,把目光投向角落那边孤零零的一桌。
说是孤零零,是因为那边桌上坐着的,只有一个人――那人面前放着酒菜杯盏,却只是静默微笑,似乎在等什么人;又似乎完全沉浸在观赏旁人地快乐中。
楚歌稍微掸了掸袍袖,回眸对辛锋寒说了句什么,这才慢慢过去,坐在那人对面。
“楚卿,”那人低声说,“你的约会总是这么有创意。”
楚歌挑挑眉,“知道陛下对这些举子有兴趣,才特意选的今天――要知道君臣相遇的契机,往往就在这样彰显本性的瞬间。”
端木兴唇角勾起来,果然又把目光四处打量,半晌回头说:“方才一个举子在这里读他的文章。”
“哦?”楚歌暧昧地笑问,“真有陛下看上的人么?”
“讨打!”端木兴抬手,用桌上的筷子轻轻敲了楚歌的手一下,“什么是朕看上地人?朕看上的人,只有你一个。”
楚歌便也作势呼痛,捧着手道:“被陛下看上,还真是一种痛苦。”说罢,才问:“到底是什么文章?”
“是这次科举地命题。”端木兴微叹,“爱国不如爱玉。”
楚歌一笑。这题目她早已了熟于胸,礼部尚书郭公临特意选了这个题目,用孟子老人家地话,来说明亲贤才远小人的道理,本意是在暗讽她地呢。
“没想到在这样的地方,还真的能够听到这样的珠玑文字。”端木兴低笑,“擢之鸾坡凤阁,必能骋调之才;置之蓬山德海,必能展判花之手……所谓‘至于治国’,倒是让朕刮目相看。”
“是啊。”楚歌点头,“其实八股也好,死框架也罢,能写出这样珠玑文字的人,总是才华过人,进翰林院磨个两年,便是宰相之才――只可惜,写这篇文章的那位举子,第一场便被贴出卷子,赶出去不许再考……”
第四卷 入相 第一百零四章 陈家流丹
“只可惜,写这篇文章的那位举子,第一场便被贴出卷子,赶出去不许再考……”
端木兴听见楚歌这样说,那两道好看的眉便拧了起来。“这些都是你安排的?”他淡淡地问,语气中已然流露了些许责问的意味。
楚歌并不意外他的反应。虽说向来她的张狂任性他都可以容忍,屡屡被他发现自己的小动作小手段也没见他说过什么,但面前的人毕竟是一个帝王,尊严不可侵犯,怎么可能容忍被人玩弄在股掌之上?
“这个举子现在在京城中可是大大的有名。自打他的考卷被贴出来,已经传遍了京都,所以陛下一提,臣就知道是谁的考卷了。”楚歌漫不经心地解释着,“如果这个举子是臣的人,用得着这么大费周章安排他来与陛下见面么…………不说他不会被赶出考场,就是已经被贴出了卷子来又如何?若是臣自己去他面前卖个好,替他安排个前程,怕他不对臣感激涕零?”
这话,稍稍平息了端木兴的恚怒,可又勾起了他另一桩心事来,那眉并没有展开,反而皱得更紧了。
楚歌却不理他的沉默,只顾着拿起桌上的酒壶自己斟酌起来,笑,“这家店铺自己酿的菊花蜜酒极好的,陛下既点了来,怎么不喝?”
端木兴摇摇头,“知道你喜欢,特为你点的。”他想了想,又说:“不是早说过,在外面的时候,要直呼名字的么?怎么又忘了?”
楚歌笑笑,“谁敢直呼陛下名字呢?臣也不是当初那不懂世事的时候了。”虽是这样说,还是改了称呼,称他:“穆公子。”
两个人随便聊了几句,端木兴的目光便又转到周围举子身上;楚歌百无聊赖间。看见邻桌上几个伪装成客人的黑狼卫正看过来,便露齿一笑,对着郑石举了举酒杯。
郑石霎时呛住,扭过头去咳个不休。…
端木兴目光收回来,忽然问:“那个举子叫什么名字?”
楚歌愣住:“谁?”
“还装么?那个借酒装疯的,就是那会儿读那篇《至于治国》的那个?”
顺着端木兴地手指看过去,楚歌失笑:“原来是他…………他哪里是写《至于治国》的梁广进呢?他名叫姜鸿昊。前些日子穆公子不是还在舍下见过么?”
端木兴点点头,想起那天在楚歌宅子里,灯火阑珊中,似乎真的见过这个人,听过这个名字。“回头带过来我问问。”果然是楚歌的人呢。他笑了笑,也就罢了。
楚歌心中暗哂,她本是安排了要将梁广进的事情说与端木兴的,但却没想到姜鸿昊忽然来插一脚,明明应该认得出陛下的。偏来这里读什么《至于治国》,这样一来,倒显见得事情与她有关了。
不过无论如何。事情总是让端木兴知道了,具体怎么去操作不妨留到以后再说。
“说起举子梁广进和《至于治国》,倒是想起一个笑话,”她低笑,“听说这个梁广进极是才华横溢,却只相貌生得平常,他来京里时候晚,会馆里住满了。不得已住到这边客栈来………却也算因祸得福:这边人杂,他做了辞赋文章,一日之内便传遍整个新京,人人都知道他地才名;据说朝中一位大员的女儿读了他的诗,倾慕不已。甚至有非君不嫁的口声出来…………到了前几日他的卷子贴出来,更是为他大哭。定要亲见这位才子,一解相思。”
她说到此顿住,端木兴正听得兴起,连忙追问后来如何,她才笑笑回答道:“那小姐果然如愿,他地父亲安排了梁广进入府拜访,她也得以隔着帘子一窥情郎…………之后传出一句话来:此生再不读梁生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