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寡妇难贤-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而言之,阿花奶。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儿媳妇不太满意。
或是,防备地紧。生怕重蹈覆辙,跟阿花的亲娘一般。
阿花奶有些羡慕,虽说前个儿媳妇留下了一子一女,不过,谁都不会嫌子孙多,人丁愈是兴旺就愈好。
“我家老二的媳妇,说来还是比慧娘更早嫁进门的,不过,这肚子还丝毫不见有动静。我这都瞧着就眼红了。”
阿花奶确实后悔了,若是应了老二的,又是能生。教出来的儿子又是个考状元的料子,那往后自家的孙子定然也是不会差的了。
而且,田慧能赚钱,听说镇上的铺子开着的,往来的都是有权有钱的带着自家老小到铺子里来吃东西的。
如此,田慧自己一个人就能养得起俩儿子了,根本就不需费心!
怎么说,都是赚钱的买卖。
翠儿红着脸,低着头。直感觉自己又一次地成了笑话。被人盯着火辣辣地疼。
“我瞧着翠儿一看就是个好儿媳妇,若是慧娘。哪会站在我身旁站那么久,早就溜到一旁去了。你就知足吧。不错的儿媳妇。”秦氏礼尚往来。
杨家村的都知道,田慧这人,生性比较懒。
秦氏虽说丝毫不以为意,自家本来就没有多少活能让田慧做的,懒,就懒着吧。这不,懒出儿子来了。也挺好。不过,这会儿拿来夸夸别人的倒是不错。
说得阿花奶眉开眼笑,“我这儿媳妇就是这样子,翠儿,你不用老是跟着我,我一个人能出啥事儿,你们年轻人自己玩儿去。”
翠儿微红着脸,“娘,我就这样听着娘跟几位婶子说话挺好的,我这人没啥本事,也不大会说话,多听听也能多学点儿。”
秦氏头一回仔细打量着翠儿,暗道一声,怕是不简单。
倒也难怪阿花奶变得这么多了。
唉——
众人纷纷夸着阿花奶好福气。
“这是说啥呢,这般热闹,我说呢,这人都去了哪儿了,原来是都在这儿躲着呢。”里正的媳妇,曹氏说笑着跨进了门槛,身旁并没有跟着人。
论起最熟悉的,就是阿花奶了,“你身旁总是跟着的小孙女呢,怎么不在了?”
“喏,跟着阿花去看圆子团子哥俩去了,咱村子里可不多读书人,这不跟着围观去了。”曹氏哀怨地道,被小孙女给抛弃了。
阿花现在,一半的时间都待在村子里。
阿花奶看了眼秦氏,“阿花跟圆子可是从小玩到大的,就是这以前的娃儿都大了,这情分也是非比寻常,一听说圆子来了,阿花就撒腿就往这边跑,半点儿矜持都没有。
若是她舅奶奶知道了,非得用戒尺揍她一顿!”
不过,秦氏只是听着,并不接话。
曹氏敏感地觉得意有所指,也不接话,钱氏早就跟锯了嘴的葫芦似的,只是干坐在秦氏的身旁,偶尔起来招呼招呼,半点儿闲事都不愿意搭理。
得不到人回应,阿花奶扫兴地闭了嘴。
“还坐在这儿做啥呢,走走,上我家的院儿坐会儿去,镇上又送来了两只大肥猪,可真的是管够了!”曹氏看着秦氏有些意兴阑珊地,若是自己也不大欢喜这一屋子的人干坐着。
不愧是看惯人的眼色的,曹氏很贴心地招呼着人往外头走。
走近阿花奶,搀着阿花奶的胳膊,“老姐姐,一道儿帮着我去掌掌事儿,我那几个儿媳妇,一个个都不是能担得起来的。”
阿花奶虽说心里有些不情愿,到底还是不愿去拂了曹氏的好意。
“呼,总算是走了!你不知道,你躲到镇上是清静了,我是实在是被扰得不得闲,也不知道咋回事儿,每日总有几个人过来坐坐,有时候就是没啥事儿,做个一两个时辰再走!”
钱氏苦不堪言,原本想着是自己好点心好茶水地供着,让这些人得了一个好消遣的去处。
后来,钱氏就撤了点心,只是热水招待,这些人还是照来不误。这每天地哪有那么许多话能说,说会儿这几日的事儿,就开始忆古。
但是钱氏并没有这般闲,现在索性也不将人往屋子里请了,就自顾自地做事。
可算是拦了一批人。
“慧娘让你们去镇上,就去呗,知通的媳妇不是就要生了吗,在镇上找个经验老道的产婆,就是生了,知通每日从铺子里回来,都能见着人。
铺子的新鲜食材每日都有的,知通媳妇也能吃得好,这多好的事儿,你还是赶紧想想。”
钱氏也有些意动,“回头我问问老头子的意思。”
“这刚刚阿花奶是啥意思?”秦氏又不是傻的,那句话早就在心里过了好几番了。
钱氏撇撇嘴,“我倒是不愿意说人家的坏话。只是,咱可不比别人,若是我不说,下回若是说起来,就没个准备。”
“自然,你赶紧说说,我这心里不放心地慌!”秦氏催促着。
钱氏娓娓道来。
原来,这话也不是阿花奶头一回说了。
阿花奶在钱氏面前不止一回地暗示过,自家的阿花如今又是识字的,又跟着她的舅奶奶学了大户人家的规矩,就是做起活来也是好把手,总之,就是无可挑剔。
阿花如今也是十三了,正是说亲的时候。
据阿花奶说的,如今又不少地人家都上门来提亲,或是探探口风的,不过俱是被阿花奶挡了回去。只说,自家的孙女还小着,想多养在身边几年。
“这是看上了圆子还是团子了?”秦氏直言不讳。
“应该是圆子,没听见一直在说阿花跟圆子从小玩到大吗。不过若是团子,应该也不反对!”钱氏早就已经在心里剖析过了。不过不得不承认,阿花确实是个不错的小姑娘。
“阿花确是不错的小丫头,小时候,可是个灵气的丫头,孝顺又懂事。不过,也不知道多久没见着了,不知道如今可有变化……”秦氏压根就没放在心里,虽说有些觉得阿花配不上圆子,不过这事儿她也不打算插手。
回头先跟杨立冬去说说去,至于田慧那儿,秦氏轻易不拿事儿去烦她,只想着让田慧好好地养着,到时候生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自打你们搬了以后,我也不怎么见着阿花,就是在古井旁见着了,也只是唤我一声,也没啥多说的。”钱氏也不敢包说阿花怎样。
“不过,倒是有不少人来打听你们那铺子可还找伙计?就是不招伙计了,问问学徒可还要?”
钱氏摆摆手,“这事儿我可不晓得,这是慧娘的嫁妆银子给置办起来的,不是还借了你十两银子才开起来的?
我这个做婆婆的,哪会手伸得这般长。
你也知道慧娘是个孝顺的,就是让我去管事儿,我也不愿意,我如今就给俩孙子打打下手挺好的,我倒过得挺乐呵的。”秦氏说的给俩儿子打下手,指的是给圆子哥俩烧烧饭,偶尔送送饭,或是打扫打扫。(未完待续)
ps:今天老爹生日,难得看见老爹含蓄羞涩的老脸抿着嘴乐呵。一直觉得,老爹是单纯。
虽然老爹并不老——

☆、214 商议琐事

自打杨知故兄弟三人去了镇上打工后,杨家村也兴起了“打工热潮”。
就是钱氏那儿,也有不少来打听的,钱氏一概就被拒了去。私底下,倒是惹了不少骂名。
而这厢,杨立冬正打算告辞来着,杨七公就又开口了。
“冬子,你先等等!”杨七公摸着一小撮山羊胡,心里颇为苦涩,要不是自己这一支的各房堪忧,嫁娶的喜事颇多,孙子辈的又都大了,他也不想豁出去这个老脸来提这些。
杨七公也到过钱氏的小院儿,寻钱氏夫妇俩说话,丝毫不用贴油加醋,只是将这一支各房的实际情况说一说,就知道自己这一房,在这坝子北边论数,日子并不算好过。
杨七公也只是透露了这么一个意思,就被钱氏给拒了,“七公,我这个妇道人家,也不懂啥大道理,慧娘若是咱这一支的媳妇子的话,咱自然是啥事儿都好商量。
早些年被柯氏赶出去的时候,咱这一支的可是一个人都没有出来说句公道话。如今人家儿子成才了,也有了银子了,就眼巴巴地寻上门去了?
这事儿反正我是做不出来,这杨立冬这一房的嫡亲的堂兄弟家都不曾有人去铺子里,我豁不出去这老脸。”
杨七公不防备这个堂侄媳妇这般厉害。
“老三!你就不管管你媳妇!这是怎么跟长辈说话的,还有没有半点儿规矩!你们家日子好过了,靠着沾着人家的,就是弄点儿肉汤给咱这一支的也成啊!”
杨全中搓着手,有心想让钱氏少说几句,不过这眼儿都快抽筋了。钱氏只顾着自己说个痛快。
“老婆子,好了,七公毕竟也是为了咱这一支的着想。咱都好好说话,好好说……”杨全中惯常会和稀泥。
哼!
“老三啊。我知道你家如今日子好过了,但是也多提携提携自己人,一家子兴旺了,往后就是有啥事儿,互相扶持着照应着也好过啊……
就是你爹那会儿,那回突然间晕倒在地头,你家哪有这许多银子能送你爹上镇上看病,还不都是我们这几兄弟东一家西一家地凑了银子才将人给送到了镇上的。
这不。好不容易才捡回了一条命来,不说旁的,就是往后医药费,也是咱族里的东一家西一家凑起来的,这族里的也没要你们兄弟还过半个铜板。
虽说你爹在床上只躺了一年,不过咱自家这一支的,对你们孤儿寡母,也算是颇多照应的。这人啊,是谁都会有困难的时候。
老三,这事儿也不是非得让你们夫妇俩如何。只是若是有啥机会,给咱自家人总比旁人好来着,是不?”杨七公煽情地道。
杨全中自然想起了自己的爹。娘用全部的银子勉强给大哥娶了媳妇,到了二哥那儿,实在是再也拿不出银子来了,也幸亏柯氏那会儿愿意嫁过来,所以,他二哥,对柯氏总是多了些许纵容。
论起三兄弟的岳家,就数钱氏的娘家最是兴旺。杨全中虽说不大管事儿,不过仍是很注重兄弟间的感情的。
“七公。这些事儿真不是我们能说上话的,若是再有招伙计。我再跟你们说说?不过,主事儿的是秦氏母子俩。我说七公到时候还是寻冬子说说好了……”
钱氏松了一口气,幸亏老头子没一口应了下来。
自家儿子能被寻了去已经是天大的情面了,若是真当成是自家的铺子一般,那就太不识趣了。、
“七公,你说这样子好不,若是咱这一支的,若是有想做学徒的,我可以跟我那俩女儿家里头去问问,不过,学徒啥的,定然是没啥工钱的……”
钱氏早就听说过,田慧那个铺子里,有很多都是私家的方子。
杨七公也知道得到了钱氏的保证,总算是心满意足地走了。
回去衡量衡量,看是谁家的小子会去做学徒。
今日。
杨立冬又坐下了,等着杨七公开口。
“冬子,听说你的铺子,生意老好的,不知道铺子里还招人不?”杨七公也听说了“石头宴”跑堂的伙计都是找了镇上的。
杨立冬不知道自家铺子的事儿,传得如此快。“前几日就听慧娘说了,早就招够了。”
杨立冬最近半点不得闲,也幸亏这几日圆子哥俩都是忙着在家里复习赶考,杨立冬也总算是不用几地奔波。这些日子来,杨立冬一直在忙着码头的事儿。
康元帝登基后,对大昭国的边境问题十分重视。东海的倭寇时常来骚扰,从先皇时期的十几个人骚扰大昭国的东部,据说东部传来的消息,这些倭寇每回都有数十数百人,甚至据说还是正规军。
穷凶极恶。
先皇时期,正是大昭国内乱不断,东部海防自然也顾不上,倭寇每次打劫也就越发能占到大便宜,便宜占多了,就有更多的倭寇眼红,纷纷组织自己麾下的正规军来“发财致富”。
东部海防,状况堪忧。
康元帝有意在东海附近建个海军基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