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疆-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海疆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凝思苦想了好一会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怎么李安民你也学我家里那几位夫人?什么事情都让我猜?我跟你说这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毛病。”

李安民也非常无奈道:“元首阁下,您下达了作战指令可是您还没宣战那?”

“宣战?”林海疆深深的吸了口气,说实话之前林海疆的内心几经挣扎许久,对协约国集团宣战无疑是一件非常风光甚至能够留名青史的事情,后世一提起无限风光的向万国宣战,就能够联想到帝国首任元首林海疆,不过归根结底林海疆是一个务实主义者,宣战就等于给对方提了醒!

林海疆微微一笑望着李安民道:“我的总长大人,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在我本人看来战争的本质就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消灭更多的敌人,宣战风光的是我自己一个人的荣誉,俄国人盘踞在莫斯科挨打是一回事,但是准备好了挨打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作为帝国未来战略的决策者,我们更要为士兵的生命负责。”

林海疆停顿了一下继续道:“战争的目的就在于突然性,所以我压根就没准备宣战,了不起后世协约国方面狠狠的杜撰我是如何的无耻、如何的卑鄙、龌龊、毫无道义、不宣而战?自己头顶依然有了刽子手、屠夫、恶魔等等的称谓,在多几个又有何妨?口诛笔伐?又拉不长我扯不烂我,我怕他们个鸟啊?”

李安民用崇敬的目光无比敬佩的望着敬爱得元首,放眼整个世界,能够将国际惯例、道义、公理随便哪里践踏,而且践踏得如此有水平的,恐怕除了自己眼前这位帝国元首就别无他人了。

虽然,之前李安民一直在等待这场必然的战争降临,已经做好了充足心里准备的李安民此时此刻才恍然发觉,原来自己还没准备好。

李安民最喜欢听的一句话就是林海疆的公理只在我大炮射程之内,对于这句至理名言李安民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境地了,对于这场世界性的大战李安民激动之余多了一份期待,正如元首常说的,生在和平年代是军人的悲哀!军人的荣誉只能用敌人的鲜血去铸就!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东线的担忧

1868年11月12日,在巴伐利亚山区的米斯戈登山的别墅中,一身戎装的郑智鹏与远征军的师长们正在等候德皇威廉一世的召见。

威廉一世原本想在柏林召见中国远征军的高级军官,但是由于柏林潜伏着众多的英法间谍,所以被迫偷偷来到了巴伐利亚山区的米斯戈登山的别墅,此刻的威廉一世可谓是心急如焚,因为德意志帝国已经向几乎大半个世界也就是协约国集团宣战了,但是无论是协约国集团还是中华帝国均为相互宣战?

威廉一世自然明白这是协约国集团的所谓诡计,毕竟在国际战略关系中,同盟国的关系并不是最为牢靠的,德意志虽然与中华帝国关系极为密切,但是也难防英、法的离间等诡计,在整体的国际战略布局上,德意志帝国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国家来说,与英、法这样的老牌帝国相比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而这种不足是需要用时间去慢慢淡化的。

威廉一世最为担忧的是中华帝国不履行之前的诺言,意大利可以加入协约国集团,但是同盟国却绝对不能没有中华帝国,因为德意志德国的一切战略都是建立在中华帝国参战的基础之上的。

威廉一世在召见了全体中华帝国远征军师以上军官之后,直接开门见山对郑智鹏急切道:“亲爱的郑将军,既然林海疆元首将他的二十万精锐大军派到德国,这就是对德意志帝国和我本人的信任,对此我深感荣幸之至,但是我缺不理解中华帝国为何迟迟不向协约国集团宣战?这样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作为同盟国的一员进行战斗了?”

等待翻译之后,郑智鹏无奈的笑了笑道:“尊敬的陛下,您所言的是德意志帝国与中华帝国决策层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我是一名军人,服从为我的天职,请您下达作战命令吧!我相信在德国土地上的每一名中国军人都将会用实际行动捍卫属于他们的荣誉,另外我要对德意志帝国提供的充分后勤保障表示由衷的感谢。”

威廉一世对于郑智鹏的回答有些不满意,但是对方的回答却异常的严谨可谓滴水不漏,威廉一世只能环顾俾斯麦与毛奇总参谋长,毛奇轻轻的咳嗽了一下对郑智鹏点了点头道:“郑将军,请不要怪我们急躁,因为帝国的一切战略都是建立在中华帝国出兵俄国,牵制住俄军主要兵力的基础上,让我德军可以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击破法军、英军主力,占领法国全境后在返身与俄军进行决战,以至于意大利、希腊、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都由奥匈帝国进行牵制,一旦法国战败,我军转入战略主动,那么协约国集团的盟约就会变成一张废纸,所以我方希望郑将军能够给予我们足够的信心,否则帝国军队只能等待中华帝国宣战之后才在西线发起总攻,如果错过了最佳时机,帝国可能将无法彻底击败英、法联军而陷入深深战壕争夺战之中。”

郑智鹏犹豫了一下对关注着自己的威廉一世、俾斯麦、毛奇等人无奈的解释道:“关于帝国的战略部署我身为一名军团级将领如果没有元首的面授是根本无法知道的,而且我相信帝国既然与德意志签订了盟约,那么陛下就应该信任帝国元首,我们伟大的元首一向都是言必行,行必果的!”

俾斯麦微微一笑道:“郑将军是不是有难言之隐?也请你但讲无妨,如果没偶确切的保证的话,德意志需要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我方实在难以安心啊!”

郑智鹏等待翻译解释之后,他知道德国人的处事原则,刻板得要命,凡是事情都是大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于是只好猜测道:“陛下与宰相以及总参谋长阁下,如果可以的话,只要德意志能够提供充足的物资,整个东线可以放心的交给中华帝国远征军固守,要知道在我们中华帝国远征军都是中华帝国的精锐之师,火力配备都是欧洲同等编制部队的七倍以上,我们的元首会坐视我们这样一支精锐之师覆灭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帝国准备不宣而战?”

“什么?”威廉一世顿时站立了起来,用无比惊讶的目光望着俾斯麦与毛奇,俾斯麦也用不可理喻的目光望着郑智鹏道:“不宣而战这种做法似乎有失国际惯例与骑士精神,战争的意义就在于从正面战场上使用大规模的兵团进行决定性的战役,彻底的摧毁敌方的有生力量和抵抗的意志,缩短战争的周期。”

郑智鹏有些无奈道:“这是德意志的信条,对于我们中华帝国元首来说,赢得战争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不折手段的去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和破坏敌国的战争潜力,对于我们元首来说宣战就是一块可笑的遮羞布一般的无用,但是如果能够利用这块遮羞布达到一些目的的话,我相信帝国元首是会非常乐意的,而且此番英法两国可以不对帝国进行宣战,仿佛给一种中华帝国能够置身事外的假象,这种小伎俩竟然敢在帝国元首面前施展?所以无论出于哪种角度,元首将会不宣而战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威廉一世虽然对林海疆可能选择不宣而战这点有些不齿,但是相比英法出的贱招,他更加倾向于中华帝国的不宣而战,威廉一世意识到了林海疆显然对国际惯例并不了解,如果是不宣而战的话,那么英法等协约国均能够没收中华帝国在其国内的一切资产,甚至包括合法经营的商人在内的资产,而且交战过程中对于对方的战俘也不必给予所谓的人道主义照顾等等,德国人一向有帝国情节,在德国人的意志中,国与国之战必须要堂堂正正的进行,从正面击溃自己的对手所取得的荣誉才是真正的荣誉,所以威廉一世对于宣战看得如此的重要。

威廉一世犹豫了许久,将自己帝国的命运交给一支外来的军队?这是在德意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中华帝国远征军能否有效的稳固住东线?沙俄控制下的波兰王国名存实亡,可以说经过沙皇俄国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的三次大规模的瓜分,波兰王国仅仅剩下了不到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仅仅不足四百万,漫长的东线需要多少兵力去驻守,面对俄国人的近二百万大军,德军的主力能够轻易的西调?要知道德国控制的布雷斯劳与沙俄军队驻守的多留布达仅仅相隔十几公里,而从科伦海姆出发的俄国大军即便步行二周的时间也会抵达柏林。

既然涉及到了军事问题,总参谋长毛奇自然当仁不让,毛奇分析在东线德军只能投入大约十个师的兵力,奥匈帝国能够投入二十五个师的兵力,加上中华帝国远征军的部队,总数能够达到近五十万人,但是面对漫长的边境线来说,可以说几乎每一个点俄国人都有可能发起攻击,布雷斯劳虽然是战略要冲,不过距离俄国人实在太近了,而且又缺乏坚固的防线,在整个边境线一直到柏林一路就只有戈茹夫有完整的防御工事,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戈茹夫才是真正的战略要冲,其余的地方并不适合大兵团大部队进行运动。

按照毛奇的部署,中华帝国远征军固守戈茹夫要塞,而奥匈帝国的二十五个师则向布拉格方向进攻,一边随时侧重对其国内的支援,奥匈帝国的敌人主要只有意大利,根据毛奇的估计,意大利军队的素质虽然很差,战斗意志也不强,但是经过全面动员的意军至少也能拖住奥匈帝国三十师左右的兵力,那么的话奥匈帝国就已经没有实力帮助德国人分兵跳跃式进攻法国人,所以毛奇被迫从进攻布拉格方向的奥匈帝国的二十五个师中抽出十五个师用于向意大利米兰方向进行攻击前进,贯穿意大利侧击法国要害,如果俄军进攻戈茹夫要塞的话,那么中华帝国远征军只要固守五十天,帝国就能够从西线抽调兵力解围。

郑智鹏听完了毛奇的东线部署之后,认真的站在地图前面沉思不语,毛奇并没有介绍西线的军事部署情况,因为那个对于郑智鹏来说完全没有任何的必要,毛奇知道这位中国将军似乎并不简单,因为中华帝国的未宣战从而导致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也正是这些因素,毛奇才临时对于整体的战略进行了一番修改,当然了,这个修改并不是已经形成了决定,即便毛奇身为德军总参谋长,他对于战略计划的修改也必须经过总参谋部的反复论证,对于德军完善的参谋制度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理念。

郑智鹏许久才缓缓道:“毛奇总参谋长阁下,戈茹夫可以说是在柏林之前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作为一个单体的要塞群的话,俄军如果想通过戈茹夫要塞进攻柏林的话,那么他们就必须完全的吞下戈茹夫要塞。”

第三百一十九章 陆地最强

郑智鹏围着地图转了几圈后对翻译道:“原句一字不错的翻译,我认为戈茹夫要塞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要塞,我认为这里将会成为俄军的集中攻击点,因为一旦突破了戈茹夫要塞,面对沙俄的近二百万大军柏林的防御就会显得无比的苍白无力,我观察了几个方向,俄军初期会采用多路大军齐头并进的方式,但是俄国人断然不会冒险深入德国境内会攻柏林,因为戈茹夫要塞这个钉子不拔出,俄国人的所谓后方就不是真正的后方。”

毛奇等待翻译认真的翻译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