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赵狗子当年在庆阳府战事时,曾经救过他的命,还险些没将自己的命搭进去,关进大牢的又是他的姐夫,事情拖到现在,已经是他忍耐的极限。

摆手打断了李博文的话头,“把张锋聚,王览叫进来,还有我三哥张世文,也一起请过来。”

李博文一听这话音,便也知道劝业无用的了,不过转念一想也是,本来好好的衣锦还乡,在京里又是人见人畏之人,偏偏回家却碰上这么一档子恶心事儿,搁谁身上也受不了。

不一时,张世文和王览便来到了书房,张世文本来便是白白胖胖的一个人,如今体型却是越发的圆了起来,脸上一双眼睛都被挤得眯缝着,人都说心宽体胖,用在他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这人也没什么大志向,这几年盐监当的是有滋有味,自从赵石去了京里,他在县里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熟人碰上准保得叫上一声三老爷,其余的一声大人也是免不了的,便是县里的县令,主簿,县尉也对他客客气气,一口一个张大人的,比之之前可是威风了数倍不止。

不过年前老县令徐闻被召进了京师,新来的县尊可着实不好应付,横挑眉毛竖挑眼的,让他有些头疼,更倒霉的是出了巩义县那么一件窝囊事儿,硬是把他表妹夫给关进了大牢,那位县太爷还真就摆出一副铁面无私的面孔来,什么人说话都不好使,想到在京师那位据说已经手握兵权,权势熏天的表弟,虽说是有血缘的至亲,他这后背还是凉飕飕的。

“三哥,你给说说那位县令大人有什么嗜好没有?”瞅了一眼有些畏畏缩缩的张世文,赵石也懒的说他了,回到巩义县之后,这些日子不论亲戚还是乡亲都是这个样子,他也就见怪不怪了。

张世文喘了几口气,壮了壮心胆,偷眼瞅了一下和之前有着天壤之别的这位表弟,想了一会,这才摇了摇头,“县尊大人来到这里不久,也没听说有什么……喜好……”

张锋聚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个胖子,心里暗自摇头,真是龙生九子,他大哥张世杰也算是个人物,又有大哥这么个表弟,怎么到了他这里就是这么个德性呢?亏了大哥念旧,不然搁在他们张家,这样的半吊子早被踢出门了。

“他有什么亲眷没有?”赵石皱了皱眉头,这位三哥的性子他早就知道,说是不长进吧?比他二哥还强些,说是长进吧?脑子却不太灵光,也就是个中平之人,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不知道个子午牟酉,挤一点出一点,真是……

张世文这回才明白过味来,“哦……他是带着一个侄子和小妾来赴任的,其他的便都是些亲近的下人了……”

也不等他说完,赵石已经沉声道:“王览,你带上几个人和我三哥去县城,给县令大人的侄子找些事做做,要分些轻重,但也不容易让人糊弄过去那种,之后交到县衙,看那位县令大人怎么处置他侄子,若他真是公事公办了,他不还有些下人呢吗?若还不行,哼……那就只好给县令大人自己找些事故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属下明白。”王览脸上兴奋之色一闪而逝,他性子本就阴沉,作这些阴司事情却很是合他的心意,赵石却是看准了他这一点,不然也不会将狐狸赤魔等人都送进了羽林军,唯独留他在身边了。

“锋聚,你带上些机灵的人手,和鸿儒一起去趟府城,一样的办法,我就不信那位什么知府大人当官这么多年,真个是清如水,明如镜,但有一点要记住,千万别将自己搅进去……”

看着几个人一脸的肃容,李博文欲言又止,而张世文却是瞠目结舌的样子,不由微微一笑道:“我在京师时听赵……老爷子说过这么一句,别人打了咱们左脸,断不能将有脸也凑上去,还要一脚踹回去,将刀搁在他的脖子上,让他威风扫地……

其实这就是做人的道理,咱们既然当了官儿,有时忍气吞声也就罢了,但一些不相干的人也要上来想打几巴掌,那怎么行?咱们这官不是白当了?

别说咱们这次占着理,就算不占理,要打要骂也得我点头,他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算个什么东西?就敢将人抓起来小半年不放人?这次不但要将人弄出来,还要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不然以后是个人都要到家里来闹些事故,还谈什么领兵打仗,建功立业,回家守着算了。”

说到这里,缓了缓口气,接着道:“这里都不是外人,所以才跟你们说这些,不要外传,事情做的隐秘些,不过出了疏漏也没关系,我给你们兜着,行了,都去吧,别说救人不行,整人也不在行啊……”

张锋聚哈哈大笑,他本就是世家出身,多少有些纨绔性子,赵石方才一番话正对他的心思,其他几个人就不一样了,各有所思,肃容应是,之后便鱼贯而出。

张锋聚走在最后,却是嬉笑道:“大哥,那你的冠礼我不是就看不到了……”

这时赵石已经又提起了笔,“冠礼有什么好看的?把事情办砸了,别回来见我……”

第六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430章 家事(二)

打发走了张锋聚这些人,之后数日还是不得消停的了。

第一个便是设置宗学之事,这是有名望的大家族头一等的大事,有了宗学,便可称之为世家,也就是有了自己的传承,但设置宗学是有条件的,第一个就是族中未出五伏四代人加起来,口数得够,不然也称不得什么大族,不是大族还用得着什么宗学?

二来就是在府县中要有声望,你是修桥补路也好,灾年时出资济民也罢,每日行善于道也成,反正必须得在附近生民当中拥有一定的德望的。

第三个则是族中必定要出过正途出身的朝廷命官,只这三条,便已经将许多丁口众多的家族排除在外了,其中还有许多细致的条文便不一一列数。

置办宗学乃是礼部掌管,一边不能让这些有名望的世家大族太过兴盛,危及地方,一边又要存着教化百姓,典为范例之心,其中艰难限制也就可见一斑了。

这事赵石听过也就罢了,毕竟这只是族老们的长远打算,并不是他点头了,这宗学便能一日建成的,其中除了要朝廷许可之外,还需要做很多事情,聘请宗学教授之外,还要划土地,起学堂等等等等,总之并不是一时之功的。

接下来的事情才是个让他感到头疼的,族中的年轻人现在很不安分,都吵着要当兵吃粮,尤其是看着大牛几个人一身崭新的羽林卫军服,腰挎横刀的威风样子,一个个眼睛都蓝了,那火热的心思就不用提了。

这事让这些村老以及商延祖极是头疼,赵家庄如今人口多了许多,和外姓通婚也变得方便了起来,丁口增加的也快,只这几年功夫,新出生的赵姓子孙就比以前多了几倍,这本来是件好事,家族兴旺莫过于此的。

但这只是老一辈人做如此想法,村中将成年和已成年的年轻人却是截然两样,眼见赵家庄的变化,追根寻源却是因为赵家庄出了赵石这么一个人物,猎熊灞,战庆阳,编团练,剿山匪,一桩桩一件件,赵家庄的年轻人们若是每天不念叨上几遍,都觉着一天下来过的没滋味的。

如今又听说在京师夺了武状元,当了老大的官儿回来,鲜衣怒马,仆从如云的样子让人心怀敬畏之余,却是也让这些年轻人的心思更活泛了几分。

他们自是不敢来找赵石,但这些村老们的耳朵边哪里能够清净?被烦的紧了,几个人一合计,也觉着不是有那么句老话吗?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既然如今赵家庄如此兴旺,不像以前般,缺这几个壮劳力,这些年轻人心思又野了,以后管也管不住,不如跟着到外面见见世面,说不准又能出那么一个两个将军呢。

如此这般,这事便也拿了出来跟赵石商量……

赵石对于这个却是不赞同的,他见过的将军也不少了,发现这些将军的衙兵多是自己的家乡子弟组成,统领这些衙兵的也是他们的子侄兄弟,这个现象并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于军中。

对于这种做法,赵石嘴上不曾说些什么,但心里却是有自己的计较的,有这些亲戚子侄充当护卫衙兵,这亲近是亲近了,指挥起来也能如臂使指,危急关头更能悍不畏死,就像当年在庆阳城外诛除李继祖时所见那般,他那些衙兵虽有机会逃命或是投降,但一觉情形不对,虽是众寡悬殊,还是暴起直冲辕门,最后都死在了辕门之外,竟无一人想着脱走逃生。

不过话又说回来,好处是有,但在赵石看来,缺点却更甚,既于主将关系紧密,在军中便立即与普通士卒分别了开来,自觉高人一等,不屑于与其他兵士共处者有之,扰乱军规戒律,却得主将回护,免于刑责者有之,行事张扬跋扈,为众军所厌者有之,可谓是弊端累累,不能一一尽数的。

有了这些人,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有最致命的一点,一旦这些人死于战阵,不仅打击士气,更甚者,主将心神失守之下,很容易便做出错误的判断,置全军于险境。

所以大牛几个人如今虽然挂着衙兵的名头,但无论是在京之时,还是东征之役,他都将这些人放在了府中,军中更是不见半个亲族的身影。

这里自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当初庆阳府一战,随他一起去的三十几个赵家村村民死伤了一半,再次回到赵家村之时,听到那些孤儿寡妇的哭号之声,饶是他心肠冷酷,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儿。

项羽自刎于乌江之畔,除了自诩一世英雄,却遭败绩的屈辱外,最大的原因便是三千江东子弟全数战死,使其再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得不说,当时赵石的心境到是多少与此相似的。

此时荣归乡里,更是不愿带着这些不谙世事,朴实敦厚的年轻子弟去见识那尸山血海的景象,依照他的性子,自然便想一口回绝了的,不过听来听去,这些乡老们一条条一件件,层次分明的将家族之事列举出来,与之前刚回到赵家庄时,语无伦次,惶惶恐恐的样子可是大不一样。

他这里既然留了心,论起套话的本事,几个一辈子都在乡间打滚的老头可不是他的对手了,只是翻来覆去的问了几句,一个乡老便说漏了嘴。

一听之下,赵石也是苦笑,原来这些事故却是李金花帮着操持的,女人心细,见到赵石对家人爱护备至,回归乡里,也不以身份见异,石头娘那里更是跟乡人亲戚亲热有加,便也起了些心思。

她是大家族出身,虽说自从父亲死后,便与家族渐渐疏远,但对于大家族的事情却是熟悉万分,设立宗学,提拔后进,这是大家族必做的两件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耳闻目染之下,却是知道的最清楚不过。

打造一个世家出来,自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但如今赵石爵位在身,又得皇帝宠幸,以当今陛下的气魄,只要再多立些战功,封侯也不是妄想,但传承百年的世家豪门绝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

自古以来,名臣猛将如恒河沙数,不可尽数,但能传承数百年的大家族却是寥寥无几,这看的是什么?是根基,是底蕴,上一辈老去,年轻一辈接上,如此才能绵延不绝,绝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种荒唐局面,不然大树一旦没了,富贵荣华便也转眼即逝,这样的例子每每都是她那位伯父挂在嘴边的,她自己对其中关节明白的很的。

既然已经半只脚踏入了赵家的门儿,就得为自己未来的夫君着想不是?这当中又有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