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律-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的种类拓宽,再一个就是趁机开口向大胤朝要岁贡。

蒙古草原这些年天灾不断,内部政权又有些动荡。耶律急需钱银和各种装备,以捍卫他的汗权统治。

说到岁贡这个问题上。郑恩泰不敢私自兜揽应承,只说岁贡的事情,他自当尽力为鞑靼斡旋,争取最大的利益!他一副为了鞑靼愿意上刀山下油锅的表情,让耶律不觉也为之动容。

这问题探讨不过两句,又成功地被郑恩泰绕回了迎接宪宗的事情上。

耶律被郑恩泰说动了,他将英宗命礼部写的那封国书拿了起来,可看了一遍后。便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他有些气愤的抖了抖络腮胡子,将胤朝国书随意地扔到胡床上,冷声问道:“为何胤朝陛下的国书只言不提迎接宪宗一事?”

他的脸色并不好看,这对他来说这是问题,国书上既然一字未提,英宗不准备接,他为何要巴巴的赶着往回送呢?

郑恩泰一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

他吸了吸气,沉着地说道:“这其实啊,是我陛下的一片苦心哪!”

“哦?此话怎讲?”耶律挑眉看着郑恩泰问道。

郑恩泰清了清嗓子,沉着道:“这是为了成全大汗您的名声啊!国书上故意不写。是为了让大汗您自己提出来做这件事,您想啊,要是我英宗陛下在国书上提出这件事。那您再将上皇送回我大胤朝,不就是成了奉命行事了么?这可是我大胤朝为大汗您所考虑的一片的苦心呐!”

耶律听了这话,也做出了他此刻该有的反应。

那就是喜悦,还有感动!

他没有想到大胤朝竟然为他考虑如此周全,连面子问题都顾及到了,委实不容易。于是他决定将宪宗送回去。

就在耶律下了决定后,他身边的另一名臣子出来说话了。

“郑大人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我鞑靼为了我大汗考虑,可为何远道而来,却不曾带来一份礼物。一分钱银?这是给足我鞑靼脸面该有的所为么?”

郑恩泰睨了那个大臣一眼,又一次发挥他的机智才辩。不紧不慢道:“我们大胤朝本来是带了钱银和礼物来的,但这样不就显得大汗贪财了么?所幸我们出发前故意没有带钱银和礼物来。不然,又怎能见识到大汗的仁义呢?”

郑恩泰说完,又转身对早已被奉承得有些飘飘然的耶律道:“大汗不贪财物,乃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将来定当名垂青史,万古传颂!”

耶律兴奋异常,他激动地站了起来,对郑恩泰的承诺道:“本汗向来说一不二,一言九鼎,既然答应你将上皇送回去,就不会食言。郑大人和使团就先安顿下来,回头本汗让人将上皇带过来,你们主仆先聊聊,启程之日本汗先跟太师商量商量再做定夺!”

郑恩泰千恩万谢,又对耶律一番颂赞。

耶律的笑容就没有停止过,直到出了大帐,仍然抑制不住亢奋,一路说着:“甚好,甚好。。。。。。”

于是,奇迹就这样诞生了!

大胤朝没有割让一分土地,没有付出一文钱!郑恩泰充分发挥了说客、辩手、马屁精的优良传统,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敢死队的精神,上演了一出空手套白狼的本事,将扣留在鞑靼十九年不得归的宪宗上皇套了回来,完成了所有人都认为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洽谈完美落幕后,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阴山。

柯子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因为过度的激动,手中的茶杯没有握紧,啪嗒一声掉落到地上。

他脸上的神色不断地切换着,怀疑、不可置信、激动、而后是振奋!

他立即命人快马将消息传回上京城。

******

八月二十五日,阴山快马送出的信笺抵达了上京城。

当夜,传信的士兵在朱雀门口向司卫甲士出示了腰牌,直接进入了皇宫。

英宗这些天身子并不大好,夜里常常睡得不大安稳,许是萧太后的死让他还没有完全放下,再一个就是龙廷轩最近查到了去年年关袭击惠王的那一批隐秘势力,竟然是太子麾下养的死士。英宗没有去验证龙廷轩查到的最后结果,对于他的能力,英宗是相信的,没有再作验证的必要。

想起太子的所作所为,英宗寒透了心。

他不明白当年纯良孝顺的一个孩子,为何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英宗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到薛氏头上。

自己的孩子犯错,做父母的都会痛心疾首,而后又极尽地为自己的孩子开脱,找借口,找理由!

薛氏一党无疑就是成了影响太子如此暴虐无道的始作俑者。

英宗有了腾出手来收拾薛氏的念头,只是这几晚每每想到太子的狠利自私,不顾手足之情,他便心痛不已,导致情苦不寐,精神极差。

福公公送了一盏参汤进养心殿,看灯下英宗略有些沧桑的侧颜,不觉有些心酸。

他是近身伺候英宗的人,太子的事情,福公公自然也是知道的。

福公公将参汤放在龙案,顺便提醒英宗,时辰不早了。

英宗嗯了一声,打开瓷盅盖,抿了一口参汤。

☆、第五百零一章回去(6K+)

养心殿外的长廊,一盏盏橘红色的绢纱灯笼就像是浮动在暗夜中的明珠,蜿蜒直至长廊的尽头。

汉白玉的石阶下戍守着两排禁卫军,他们穿着统一的禁卫军服饰,手握佩刀,岿然不动戍守在原地。幽暗的光影反射在他们的面庞上,让他们的轮廓显得越发刚毅黝黑,远远望去,宛若一樽樽塑像一般。

传信的士兵刚刚进入他们的视线范围,便立即被其中一名禁卫军喝止。

那士兵站在原地,等候禁卫军上前盘查。

有令牌,有盖章的信笺,盘查不过是循例。

禁卫军让士兵在原地等着,自己往养心殿的方向而去。

福公公听说是阴山来的加急信笺,忙进殿去请示英宗的意思。

英宗这些天一直在等待着出使鞑靼使团的消息,而今传来急信,他估摸着应该是洽谈失败的消息。

宪宗的事情,是他心中的硬伤,他就是等待着这次出使的失败,然后他就有了说服臣民的借口和理由,彻底将宪宗遗弃在鞑靼,继续他的关外北狩,永远不要回来。。。。。。

英宗露出笑意,哑声吩咐福公公道:“传进来!”

福公公道了声是,领命下去了。

须臾,那阴山而来的传信兵便在福公公的引领下,进入了养心殿。

士兵行了大礼,而后将粘了羽毛的加急信笺呈交给英宗。

英宗不紧不慢的拆开信封,只看了一眼后,他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住了。

这怎么可能?

他苦心设计了那么多的障碍,竟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

耶律究竟是吃错了什么药?没有礼物,没有钱银,没有得到一分一毫的好处。他怎就这般轻易将宪宗送回给大胤朝?

宪宗就要回来了,这该如何是好?

英宗说不出话来,他手中的那一封信笺。几乎被他揉烂了,一张微胖的龙颜阴云密布。养心殿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连一侧的福公公和传信兵也能感受到弥漫在空气中的寒意。

他们垂着头,压抑着自己的呼吸,努力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须臾,英宗才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将信笺捏进掌心,起身让传信兵先退下去。

传信兵如蒙大赦,恭敬施了礼。退出了养心殿。

福公公看英宗的表情,便已经大致猜到了信笺的内容。他也狐疑,使团的条件那么差,没钱没礼不说,那个新提上来的右都御史,更是个刚出茅庐不久的年轻人,虽是翰林院的出身,可压根就没有外交经验。

在没钱,没礼,没人才的苛刻条件下。他竟能如此出色的完成使命,将宪宗上皇迎回来?

使臣团凭的是什么?

难道真是天意如此么?

英宗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他沉着脸。不发一言,直接往寝殿走去。

福公公不敢开言劝解什么,这个时候,任何人凑上前去,陛下都不会给好脸色,只能惨淡地沦为炮灰。

他仅仅是帮英宗将床榻铺好,安静地伺候他更衣上榻,熄灭殿中多余的灯火,便悄然退出来。安排小太监在殿外守夜,自己则去了耳房歇息。

虽说是歇息。但福公公不敢让自己进入深度睡眠,他总担心英宗心情不佳。半夜睡不着觉,夜里唤他。

英宗的确睡不着觉,他睁大眼睛望着帐顶,记忆中那团模糊的影子也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他以为自己早忘了兄长的模样,却不曾想那不过是平素里刻意的遗忘。他一直没有消失,而是潜藏在他记忆深处的某个角落,而今,他终于要回来了,可他昔日的一切,却绝不会再回来。。。。。。。

第二日的早朝,英宗将阴山边关传来的加急信笺告知了朝臣。

朝堂上瞬间就像是煮开了的水,沸腾了起来。

曹清很高兴,他趁机向英宗进言,提出了一整套迎接仪式。

右相周伯宣也认为上皇能还朝,这于大胤朝而言,的确是个振奋人心,值得庆贺的好消息,也上前附议,同意曹清的请奏。

太子党派内有朝臣出来反对,理由是上皇终究大败于鞑靼,更被鞑靼当成了人质囚禁了一十九载,这本身就不是什么有脸的事情,如今能回来,乃是祖宗先帝保佑,悄悄接回来的就是了,何必弄得人尽皆知?

王直冷哼了一声,当堂指着那名大臣的脸,骂了一声放屁。

他向来心直口快,上次敢当着满朝臣子的脸面与英宗掐架,一个小小的五品官,他根本不放在眼里。

那臣子被他骂了一声后,脸色铁青,指着王直你了半天,气得说不出话来,只得在心中暗暗诅咒这个老匹夫,再一次触怒龙颜,而这一次,陛下最好见他一刀咔嚓,给砍了。。。。。。

王直早忘了上次与英宗掐架被打了二十大板的事情,他执笏上前,对英宗道:“陛下,我天朝素来是礼仪之邦,就算是杀人放火的事情,也该要讲究个体面,更何况是上皇打猎归来这么光荣而重要的事情?臣认为这件事应该要郑重以待,以扬我国威,光耀子孙!”

其实朝中除了惠王党和太子党的人不希望上皇回来搅合之外,对于宪宗归来表示高兴和欣慰的,还是占据了多数的。

王直这话出来后,有很多中立派的臣子纷纷附议表示赞同。

吏部乃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刘景文在沐千山案子后很得英宗赏识,不过他跟曹清等中立派臣子乃是一致的想法。他们并没有想着要帮宪宗复辟皇位,只不过是为了大胤朝的脸面着想,不想将来的朝史留下一个被俘皇帝的污点罢了。他也上前奏议,让礼部着手大办迎接上皇归朝的事宜。

英宗脸色很难看,他心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

他冷眼看着朝臣们吵了老半天,最后沉声道:“太后薨逝。举国同哀,而今国丧未过,应该厉行节约。简单易行!”

朝堂瞬间平静了下来。

朝臣们个个望向英宗,等待着他的安排。

而后英宗高坐于御座上。幽幽吐出了一句话:“一架四轮高棚马车,十二个禁卫军,接他回来!”

大家都懵了。

这么寒碜?

不过陛下刚刚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国丧未过,一切厉行节约,简单易行。他们尽管觉得这迎接的仪仗,简单粗略到轻视,但却也不好反驳。只能默默应下了。

这事情是交由礼部去安排的,不过这委实也没有什么好安排的,一架四轮高棚马车,十二个禁卫军,还需得着怎么安排,要出发迎接,那是分分钟都能搞定的事情。

不过英宗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出发的日子,只说让钦天监看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