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明皇-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万。是言我王当取代李唐,千年万载,执掌天下!”

“竟有这等事……”

“父王,”安庆绪紧接严庄话尾,朗声禀告道,“唐皇无道,天怒人怨!父王替天下伐灭无道昏君,何言不忠不孝!儿恳请父王,即登大宝,以顺天意人心!”

“此言极是!”史思明接过话来,“天意明,大燕兴!愿我主创大燕朝,除灭李唐!”

“这,这……”安禄山似有满腹难言之隐,搓着双手,愁眉不展。就在这时,数百耆老、僧道,被李猪儿导着,从司花神阁对面的园壁南门入了神都苑,在阁阶下的雪地上跪了下去,又一齐高声叫道:

“我等奉天地佛神之意,恳劝大王进位为大燕天子!”

“这……”安禄山似被这情状弄得窘困失措,站起身来,求助似地朝阁上众人望去。

“天命不可违,人心不可逆!”阁上众人不约而同地也跪了下去,齐声道,“望大王即登大宝,早安社稷,定天下!”

“众卿并父老请起!”安禄山叹着气,向阁内阁下众人抬起双手,“且容禄山从长计议!”

这“从长计议”,在第二日:大唐天宝十五载春正月乙卯朔,(即公元七五六年)便见到结果:安禄山于东都洛阳即帝位。国号大燕,自称大燕雄武皇帝。改元圣武元年。以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封子安庆绪为王。其余文武百官皆升赏并备衙署。另以范阳为大燕国之东都。

安禄山即皇帝位的当天,即于观凤殿下诏令安庆绪在大酺之后,领兵攻取潼关。但是,与此同时,一道密奏急呈到狂歌魔舞的观风殿,禄山展本一看,气急败坏地命李猪儿:“速宣庆绪、思明、中书令并侍郎来此见朕!”

安庆绪、史思明、张通儒、高尚、严庄醉眼矇胧,步履不稳地来到后殿。但当他们看罢密奏疏本,都象随即跌入冰窖雪坑一般,感到股股寒气直入心头,顿时驱散了醉意。

“这颜氏兄弟,厉害啊……”这位大燕皇帝,也被颜真卿、颜杲卿意想不到的举动,惊叹出声。

这颜氏兄弟,安禄山都认识。颜杲卿从范阳户曹,升至范阳判官,数年后超升至常山太守,其从弟颜真卿从判官超升至平原太守,还是安禄山亲自荐奏的。因此,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时,并未担心这两个书生会生二心,还曾分别向颜氏昆仲下了牒书文告,要他们拨平原、常山兵将七千,防卫河津。

谁知就是这颜氏兄弟,在大燕立国伊始,却在河北起兵救唐,给了大燕皇帝当头棒喝!

原来,那“密奏”上说:就在安禄山领兵长驱直入,攻占东都洛阳,谋划称帝时,颜氏兄弟与太原尹王承业已密约,起兵救唐。

十二月丙午,安禄山派往幽州征兵的高邈至河北藁城,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等声称慰劳,携酒食妓乐前往藁城,待高邈等大醉后,收其甲袍兵器,尽缚其党。次日,召其所征兵将于城下,痛斥禄山兴兵祸国之罪,斩高邈以下贼将百人,留高邈献送京师,即散所征之兵众。接着,颜氏兄弟以藁城之捷遍告河北诸郡道:“王师已下井径、藁城,朝夕当至,先平河北诸郡。先下者赏,后降者诛!”深受安氏刀兵荼毒的河北诸郡闻捷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兵合二十余万!现河北仍附禄山者,唯范阳、卢龙、渔阳、汲、邺六郡而已。

“颜氏负心贼,断孤归路,”安禄山气急交加地搓着手,对众人道,“潼关又有哥舒野狐重兵把守,这可怎处?”

“陛下!”

见严庄呼唤,安禄山忙道:“汝有何计谋?”

“陛下……”

“嘿!事急如火燎卵了,你还吞吞吐吐的干什么!”

“陛下既登大宝,”严庄赶紧说道,“陛下自称‘朕’而不能称‘孤’……”

“呀呀呀!”安禄山直跺足,“都什么时候了,谁和你说‘朕’,道‘孤’?你枉为中书侍郎,尚不知我这时要的是平定河北、攻取潼关之计!”

“陛下息怒!”高尚也暗怪严庄不拣西瓜拣芝麻。但他仔细看过密奏后,已知症结何在了,忙向安禄山奏道,“依臣看来,颜氏兄弟虽侥幸得手,但彼等事起仓促,守备定不严密。陛下可遣大将一员,领兵直取常山,那颜杲卿措手不及,我可一鼓而平常山、重定河北!”

“陛下,”史思明象嗅见猎物气味的凶犬,高尚刚奏到这里,他便闪身而出,躬身请战,“思明愿即领兵出征,为陛下重定河北!”

“唔!”安禄山赶紧一点头,“河北已失十七郡,非阿哥亲自出马,我实难放心!”

“再则,臣闻李隆基因高仙芝、封常清丧师失地,已下旨将二人斩于潼关。而其部属深痛其冤,一夜间逃去兵将达三万余人!所余七万之众,皆属哥舒统制。但哥舒风疾极甚,起居皆不能自理。属下又人心不齐,兵无斗志。故仍请陛下以庆绪王爷殿下为帅,领兵取潼关。潼关乃西京门户,我军进取,李唐朝廷自是全力把守,不敢救河北之危。更因我军驰骋西、北,使各道闻风丧胆,不敢再效颜氏兄弟之举!此乃我大燕朝万全之计!”

“卿此计实是上策也!”安禄山脸色和缓了,又兴高采烈起来。

“只是,”严庄刚才被安禄山责训一番,自觉脸上无光,也忙去仔细看那密奏,这时见高尚所谋之计,大受禄山称赞,他也忙插言指出众人的疏忽处,以证自己的精明,“李隆基令取府库钱帛运往太原,着太原尹王承业大募兵众。史将军今领兵攻取常山,王承业发兵相救,只怕也难取胜吧?”

众人果真闻言一怔。但张通儒却冷笑两声,对安禄山奏道:“陛下可知那王承业之为人?”

“卿,这是何意?”

“陛下,臣与那王承业共事数载,依臣观之,此人乃见利忘义、贪天功为己有之辈。臣见这密奏上说道,颜杲卿将遣人将金吾将军高邈送往太原,由王承业转奏朝廷。臣有一弟张通幽,原为内丘丞,近受胁迫,正在颜杲卿处。臣即遣心腹,混入常山郡,叫张通幽请为押送之使,一可伺机解救高将军,二可……”

“叫那王承业将颜氏功劳据为己有上奏!如此,他自然害怕颜杲卿将他谎言戳穿,必致颜氏之死地。”

“陛下英明,臣等恭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哈!”安禄山鼓掌大笑起来,“就依卿等之计,明朝朕亲领文武百官,于应天门前,为朕西征北伐大军饯行!”

从正月六日史思明领五万人马兵临常山城下以来,四天过去了。常山城头,仍飘扬着标有“唐”和“颜”字旗号的大纛,但早已矢洞遍布,形如蛛网了。城下,史思明的营帐里,灯红酒绿。官兵们狂笑着,逼着沿路掳来的妇女,为他们饮酒狂欢而佐歌佐舞。音乐和着恐惧、哀怨的歌声,回荡于营帐间,旷野上。旷野尸首遍布,折戟残钺浸在血污中。缓缓流淌的太白渠畔,饱餐人马之血的野犬,俯首对渠作鲸饮。这些嗜血的野犬,也似乎被太多太浓的血腥,憋得受不了了。

“大人,夜已深了,你还是下堞楼稍事歇息吧?”常山城楼上,没有灯光,灰蒙蒙的夜色中,常山太守颜杲卿立在堞楼前,死死盯住太原方向。听到二儿子颜泉煦的轻声呼唤,他回过头来,用手抚着儿子衣着单薄的脊背,叹息道:“太原救兵,为何还无踪影呢?”

颜皋煦见父亲这般神情、语气,愁肠寸断,勾着头,悄然洒下泪来。

正月一日,哥哥颜泉明便奉命押送贼将高邈去往太原,一请太原尹王承业代奏河北讨贼之况,二请王承业早派兵马,来常山守城御敌。临出发前,内丘丞张通幽神情凄切地跪求杲卿道:“吾门不幸,兄通儒降贼受伪官,已累及阖族。乞能与泉明同行,献俘太原,或可因之而救宗族!”

对此,长史袁履谦暗生疑窦,注目杲卿再三,示意不允。但颜杲卿却深深地哀怜张门阖族面临的不幸,允准张通幽与泉明共押高邈去往太原。

彼等刚离常山,便传来史思明已兵出洛阳,即抵常山的消息。杲卿又急驿告急于太原,望早派兵增援常山,同时放城中老小尽快逃往他乡,只征丁壮,与袁履谦一道,死守常山。从六日至今,双方已在城前恶战数度。滚木擂石,早已用尽,只好拆城中房屋,以梁、椽、往、瓦为兵器,尚可支撑数日。但正如高尚所料,因事起仓促,城中粮草已尽,众军与百姓只得以树皮充实饥腹。史思明的五万之众,却连番轮流攻城不已。以疲乏饥饿之众御此强敌,早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但,太原方向,仍无消息!

“煦儿,”颜杲卿为儿子拭去泪水,问道,“祖母和母亲近日可好?”

“从昨日起,”泉煦抽泣着回答,“祖母领着我家三十余人,在玄元皇帝庙为我军祝祷。此时仍在玄元皇帝庙中。”

在议举事时,杲卿就曾恳请母亲领着子孙离开常山避祸。这位老夫人却固执不从。她携着儿子的手道:“郡守之族,自当与郡同存亡!儿勿多言,自去计较守郡之事吧!”眼下,虽然城中众人尚不乏斗志,但援兵若再迟迟不到,即使城池攻不破,城中众人也会饿死一尽!“母亲,我那年逾七旬的慈母啊!……”愧疚和担忧,猛地窜上心头,颜杲卿手扶城堞,揪心地哭起来。

“啊!”

就这时,他忽然听见儿子惊叫一声,他猛地拔出佩刀,抬头一看,也愕然失色:袁履谦守护的北城城楼上空,一片火光,喊杀声、哀嚎声顿起!“难道?难道?……”

“大人,快看!……”不容他揣想,又听儿子朝他身后喊道,“贼兵又攻城了!”

“当当当!”一阵警锣声,从堞楼顶层传出,躺在楼道上的虚弱已极的兵丁人众,闻声爬起,你扶我搀,拖柱木,搬瓦石,吃力地向城下推下去。

“轰!”

“叭!叭叭!”

“呵!……”

“嗖嗖!……”

城墙内外,顿时大乱。颜杲卿将儿子推开,挥刀拨开飞来的翎矢。酒足饭饱的敌兵,狂吼着,拥着竹木绳梯,端着戈矛大刀,象决堤洪水,一浪又一浪地直向墙下涌来。

“汝速去玄元皇帝庙……”颜杲卿已预感到今夜之战,凶多吉少。他正要吩咐儿子去照拂家人,却听城中喊声骤起,并见火光冲天,颜杲卿神色惨变,跺足失声:“城已被贼兵攻陷了!”

“杀呀!”

与此同时,颜杲卿听得身后传来铺天盖地的喊杀声。他猛跑回过身来,只见敌兵已冲上城来。他血红了眼,大喝一声,挥刀向敌兵扑去。颜泉煦见了,喊了声:“大人小心!”便从地上拾起一段椽木,挥舞着冲上去,与父亲靠背奋战。

围拢过来的敌兵,有几人被击中,惨叫着倒在地上;但蜂拥而上的敌兵,终于打落了颜氏父子手中的刀、木,朝着赤手空拳、怒目而视的颜氏父子,狂喊着冲过来。

“住手!”一声大叫传来,众军见是史思明,忙停住手中刀钺,退下去。

史思明从随从手中拿过火把,手端佩剑,走近二人,用火把照了一照,冷笑道:“将他父子绑了,连同袁履谦并颜氏三十余口眷属,即刻押送洛阳!”

注释

①耆老缁黄:耆老,指年老者;唐时僧人穿缁衣,道士戴黄冠,故以缁黄称僧道。此处指老人及僧道。

第十二章

悠悠洛水,将大唐东都洛阳分为南北二段。处于一百零三坊中的南、北二市,也依势设立于洛水南北岸畔的景行、铜驼、慈惠,通利四坊间。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