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彭德怀传-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9年初,彭德怀去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后路过西安,为解决国民党反共磨擦问题,曾与胡宗南有过接触。当时,胡宗南方30出头,颇负盛名。彭德怀回到前方,有人问他对胡宗南印象如何?彭德怀回答:此人志大才疏。

身经百战的彭德怀,尽管过去对胡宗南有“志大才疏”的四字评价,此时,他绝无轻敌之意,在枣园日夜研究着来自前方和地下工作者发来的一切有关胡宗南的情报,分析胡宗南进攻延安的兵力配备和部署。

3月8日,延安各界在南门外大操场举行保卫延安万人大会。中共中央领导人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在会上发表讲话,和大家一起振臂高呼:保卫延安,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彭德怀在讲话时,习惯地挥动着粗壮的右臂。当他以洪亮的声音说到:11年前红军和敌人是一与二十之比,我们打了胜仗,现在我们要打胜仗,将来还要打胜仗!“胡宗南的35个团有很大可能被消灭在这里。……那时恐怕我们要打到西安去了。”万名干部、群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和口号声。

会后,彭德怀即赴延安南边金盆湾至鄜县(今富县)一线的主要防御地带观察地形,检查工事,和前线指挥员研究作战方案。彭德怀对重要防御地段的每一片山林,每一条小路,每一个山口崾岘 ① 都认真察看一遍,对担任金盆湾重要防御阵地的教导旅的团以上指挥员说: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强大的,要准备打硬仗,打恶仗。

3月10日晚,胡宗南到洛川召开旅以上军官会议,宣布进攻延安的作战计划,成立了前进指挥所。胡宗南对众将领说:领袖授命我们进攻延安,彻底摧毁共产党的根据地,大家要不负领袖重托,奋勇作战,建立奇功。胡宗南信心十足地说:三日之内占延安,只要占了延安,共军就得过河。

两日后,胡宗南以近百架飞机对延安及附近地区狂轰滥炸。同时以其第一和第二十九两个整编军(6个整编师,15个旅)共14万余兵力,由董钊、刘戡率领,分左右两路从洛川宜川之线出动,采用钳形攻势直扑延安。

当时陕甘宁边区的部队,除抗战后期从晋察冀调来的教导旅和由太行调来的新编第四旅外,第一纵队(辖三五八旅、独立第一旅)及正在西渡的第二纵队(辖三五九旅、独立第四旅)都是从晋绥军区调来的。全部野战军仅6个旅,2。6万多人,与国民党军的25万兵力之比约为1∶10;加上地方兵团警备第一旅和第三旅,也只有3万多人,约为1∶8。不仅兵力处于绝对劣势,而且武器装备差,枪炮少,弹药奇缺。陕甘宁边区只有150多万人口,土地贫瘠,野战军的兵员补充和物资供应都极为困难。中共中央在全面分析了敌我情况后,确定基本的作战方针是:诱敌深入,必要时放弃延安,与敌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周旋,陷敌于十分疲惫、十分缺粮之困境,然后抓住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逐批加以消灭,钳制胡宗南集团主力于陕北战场,以利解放军在其他战场打击与消灭敌人,收复失地。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部署,教导旅及警三旅第七团共5000余人,在富县、临真镇以北地区,采取机动防御抗击进犯之敌。张宗逊第一纵队为右防御兵团,新四旅为预备队,位于富县西南地区待机。防御部队在“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口号的鼓舞下,从3月13日起,依托既设阵地,交替掩护,节节抗击进攻之敌,并不断实施反击。经过6天激战,予敌重创。部队在完成掩护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和群众疏散的任务后,于3月19日主动撤出延安。撤离延安前,毛泽东对保卫延安的部队指挥员说:“敌人占领延安绝不是他们的胜利,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向战士们讲清撤出延安的道理。”“告诉大家,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延安来的。”

第三节 战火中的任命

 延安保卫战的日日夜夜,是西北战场处于极端困难的时刻。胡宗南的十几万兵力,利用其优势装备,气势汹汹地杀向边区。至3月16日已突破我防御部队的第一线阵地。延安处在敌人重兵压境的危急情势之中。要拖住胡宗南集团,保卫陕甘宁边区,进而解放大西北,需要一位有威望的强有力的指挥员来统率边区的部队。毛泽东选中了彭德怀。

3月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边区各兵团及一切部队,“自三月十七日起,统归彭德怀、习仲勋同志指挥”。彭德怀乃出任西北野战兵团统帅,直接指挥西北战场上的野战部队作战。

根据军委命令,以张宗逊、廖汉生的第一纵队、王震的第二纵队和罗元发的教导旅、张贤约的新四旅,组成西北野战兵团(7月31日定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任副政委。和彭德怀一起受命的习仲勋,当时任中共西北局书记。他长期在西北地区工作,深谙陕甘宁地理民情,与边区干部和群众有密切联系。

陕北战场的战况,关系着中共中央的安危,牵动着全国的战局。彭德怀受命于陕北危难之际,不难想象,他肩上的担子该有多重。在1949年1月召开的西北野战军党代表会议上,彭德怀曾回顾道:当我回到延安,在王家坪开会,中央命我负责西北。有的同志说,队伍只两万多人,是不是太少了呢?我在会上讲了,不是人少的问题,问题在于我能不能代表这两万多人的勇敢,做他们的表率。

3月18日,胡宗南部兵临延安城下。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仍在王家坪。彭德怀把毛泽东的警卫参谋和警卫排长叫到他的窑洞里,神情十分严肃,郑重地对他们说:现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关心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很多同志希望毛主席早过黄河。可是毛主席不同意,不愿在敌人打来的时候离开陕北人民,而要留在陕北指挥作战。你们是直接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安全的战士,一定要保证毛主席的绝对安全。最后,又断然嘱咐:“毛主席一向不顾自己,必要时,你们抬也要把他抬走!”

当天下午,中央和中共西北局的部分成员,在王家坪毛泽东住处的窑洞里开会,研究撤出延安后的工作和西北野战兵团的作战部署。10年来,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而现在就要告别了。毛泽东和大家一样,心情很难平静。会后,彭德怀、习仲勋等再三催请毛泽东启行。直到黄昏,毛泽东才走出窑洞,对彭德怀说:“胡宗南占领延安,也挽救不了蒋介石灭亡的命运。”他伸出一个指头对着彭德怀,又说:“你只要1个月能消灭敌人1个团,不用3年就可以收复延安。”随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离开王家坪,坐汽车经飞机场、桥儿沟、拐峁,沿咸(阳)榆(林)公路向东北转移。

彭德怀和习仲勋送走毛泽东、周恩来,转回王家坪住处,第一纵队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廖汉生等着汇报情况,接受任务。彭德怀对心情沉重又焦急的指挥员们说:要告诉我们的干部和战士,放弃延安是中央和毛主席的决定,是暂时的。我们的指战员对党中央、毛主席感情深,就应该听毛主席的话,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把胡宗南放进来,正是为了消灭胡宗南。

彭德怀派人继续了解延安机关和群众的疏散转移情况,又亲自到杨家岭等地进行检查。他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意图,“同前方部队首长都通了电话,规定了撤退路线,告诉了意图和撤退时间”①。这时敌人离延安越来越近,枪炮声清晰可闻,而这位沙场老将仍然镇定自若。参谋长张文舟说:“撤电话吧!”彭德怀答:“不忙!我们高级机关撤得早,下边也就撤得早,这对监视敌人不利。”

夜里,枪炮声越来越紧,敌人的炮弹已经落到延安城东的飞机场,从王家坪顺大路往东撤走已经很难了。周围的人又焦急催促。彭德怀环视了一下身边的人,说:“你们不要催,延安不是平常的地方,这一撤退,对部队和群众都有很大影响。我们的指挥机关一定要坚持到最后,这样大家心里才稳当。”直到19日拂晓,在一切部署停当以后,彭德怀在窑洞里踱了一圈,伸手摸了摸桌子、椅子和床板,然后把手一摆,说声:“走!”即率领西北野战兵团的指挥机关,从王家坪后沟一条小路翻过山头,向东北方向走去。这条小路,是彭德怀平时散步时发现的。这种随时留心对地形、道路的观察,可说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巍巍宝塔山,清凉的延河水,铭刻着革命的深情。那一排排窑洞,留下了无数革命者的辛劳汗水和前进的脚印。一旦离开它,谁的心情不沉重!一路上,彭德怀发现有的干部很悲痛,有的沉默不语,有的频频回首,眺望朦胧中的宝塔。彭德怀边走边沉思着,不时对大家说:“延安撤得好,把胡宗南引进来了。我们这里虽然苦一点,晋南陈赓那里却减轻了负担,可以放手发展。”

“胡宗南志大才疏!不要看他这么疯狂,赶得我们丢了老家,还得走夜路。敌人占领延安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还要回来的。”“延安是我们的,谁也搬不走;不久全中国都将是我们的。”他的话把大家的情绪鼓了起来。

20日中午,彭德怀率领指挥机关抵青化砭西北的梁村。他在这里召开司令部全体人员会议,正式组成西北野战兵团指挥机构,张文舟和王政柱分任正副参谋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刘景范兼野战兵团后勤司令。司令部工作人员共五六十人。

在广阔的西北战场上,彭德怀率领着这样一个精干的、高效率的司令部,指挥不到3万的英勇子弟兵,开始了万里转战的壮举。

第一节 巧布口袋阵

 国民党胡宗南部在3月19日占领延安后,蒋介石得意忘形,21日致电嘉奖胡宗南,并授以二等大绶云麾勋章。5月15日,蒋介石在南京对其将校军官说:攻占延安,中共军队的“首脑部就无所寄托,只能随处流窜,即使他们还有广播宣传,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和他发生联系,为此就绝对不能建立中心的力量了”。蒋介石对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夸口说:“到8月底或9月初,共产党人不是被消灭,就是将被驱往僻远的内地去。”国民党的宣传工具也大肆宣扬“陕北大捷”,声言“中共已成流寇”。胡宗南更是趾高气扬,认为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大功,又出捷报又开庆祝会,把西安的鞭炮燃放一空。他亲自给“有功人员”授奖章,委任了延安行政督察专员,还请人到内政部活动要把延安改名为宗南县。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经延川到清涧,在清涧枣林沟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中央分成两套班子——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代表中央,坚持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随后,又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副书记,率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大部分工作人员,到晋西北地区,统筹中央后方工作。3月27日,毛泽东电告彭德怀:“中央决定在陕北不走。”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留在陕北,彭德怀深知其分量:西北战场能否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关系着解放战争的全局。他每到一地,住处尚未找好,即催促通信科迅速架设电台,同中央电台保持联系。部队准备行动或转移时,凡接到中央军委、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