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能工业帝国-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直都希望云非把他叫爹,但是现在这样的环境,可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

    要是他答应了云非的这声爹,他就得为此付出好几千万。

    世界上,可没有这么贵的改口费。

    “您老就同意了吧,就这次了,只要这次完成了对金陵重工的收购,我保证,以后在自己手头没有足够的资金的时候,绝对不会再胡乱收购国营企业……”为了借钱,云非可是丝毫的节操都没有了。

    从年前的时候他就知道了金陵重工的情况,也准备收购,却因为手机厂建设的事情给耽搁了。现在那些台湾数控机床厂大举向大陆市场进军,在连落脚点都还没有建设好的时候就已经向以九一重工为代表的中国数控机床厂发起了挑衅,如果因为不狠狠地踩灭他们的嚣张气焰,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混了。

    机械加工方面的产能,随着神坤以及九鼎两家企业的逐渐建设完成,已经提高上来了。

    九一重工熔炼车间里面的产能,已经无法供应上后面的机械加工车间了。

    “免谈,二娃,送客……”叶选美懒得跟云非纠缠,多美美好的夜晚,多美好的心情,都被这小子给破坏了。

    “别呀……”云非要哭了。

    花数的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被自己半卖半送以一亿八千万的价格给了叶选美,虽然叶选美另外用白纸黑字注明,只要叶悲春认了他这个爹,他立马就把这些股份转到自己外孙的名下。

    一亿八千万,手机厂添置的那些设备就花掉了四千多万,而收购蓉城工具厂又花了数千万,再加上扩建实验室,以及给吴忠达一部分用来扩大九一重工生产规模的资金,他手中就可用资金就不多了。

    虽然金陵市政府已经开始让金陵重工走破产的流程,云非要想收购,也不可能以两三千万的资金能够拿下来。

    破产的国营厂,设备基本上都是一些五六十年代的老爷机,整个工厂所有的设备加起来,也不过千万而已。最为值钱的就是那些已经逐渐成为城区的地皮。

    一旦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放开,仅仅是那块地的地皮出售的钱,就能够让金陵重工起死回生。

    “小子,老头子都已经警告过你,世界上的钱,你一个人赚不完,你为什么不跟其他那些机床厂合作?”叶选美也知道云非收购金陵重工的目的。

    不过这小子,手中不管有钱没有钱。做事太没有计划了,要不然也不会一直都在缺钱。

    九一航空,简直就是一巨大的败笔。

    金陵重工的情况,叶选美并不知道,但是他却知道不少国营企业的情况,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半停工了,现在估计已经完全停工了,这样的企业,不仅没有技术,设备也落后。买来干什么?

    九一重工现在有了神坤以及九鼎两家厂配套,还用得着购买那些设备老旧的工厂吗?

    这显然是云非这小子的败家子精神支配的缘故。

    “难道你不知道,当年那些混蛋搞我们九一重工?”一说到那些机床厂,云非就蛋痛。

    这不仅仅是当年,现在都依然还在持续着。

    这些王八蛋,到现在都还在不停地向中央的相关部门的领导哭诉,要求九一重工进行技术分享,这让云非别扭无比。

    尼玛,你们想要技术。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只要咱们坐下来谈不是?

    而这些王八蛋,想要九一重工的技术,却连九一重工的门都没有登。反而跑到中央去跑关系。

    是可忍,孰不可忍!

    即使面对台湾机床厂大举进军重工大陆市场,云非也不愿意把数控机床的制造技术给共享出来的。尤其是以东北一机以及首都一机代表的国营企业,逐渐了一个中国机床行业协会。却连一张邀请都没有给九一重工送来。

    这明显就是把九一重工给排除在了他们这个行业之外!

    不用说,九一重工是敌人!

    “即使不跟那些机床厂合作,你难道不知道跟那些铸造厂合作?让他们帮忙生产你们的那些基础大铸件?”叶选美冷笑着对云非说道。

    云非这家伙。摆明了就是不想把技术分享出去,连最为基础的技术都不愿意分享。

    中国不管是铸造,还是机械制造,技术都非常落后。

    毕竟当年得到的,只不过是苏联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已经落后的技术。苏联老大哥,帮助中国,可也不是没有私心的。

    后来毛太祖又提出了短时间赶美超英的口号,开始了全民大炼钢的序幕,再后来,又开始了上山下乡,让那些有知识的文化份子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最后开始搞起了持续十年的政治运动……

    那个年代的中国,是个浮躁的中国。

    当所有中国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时候,开始搞改革开放的时候,苏联老大哥更加不愿意给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航线中国技术支援了……

    所以,因为技术落后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那些红火了不少年的国营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了。

    “整个巴蜀大地,有几家铸造厂?渡口钢厂那边,虽然技术不错,他们那本身就不高的产能,能够供应我们原材料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给九一重工供应毛坯?你觉得,这提议靠谱?”云非无语。

    如果有实力足够强的供应商,他何至于此?

    “反正我是没钱了,即使咱们是一家人,老子也不能出卖自己这张老脸!”叶选美不管云非如何说,都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借钱给云非。

    “就两千万……”云非见到这老东西丝毫不通融的申请,不得不降低了自己的要求。

    “那你自己找银行贷款去……”叶选美都不知道,云非这小子现在是不是有了贷款恐惧症。

    “利息太高了……”云非嘿嘿笑着。

    这年头,靠着关系能够借到钱,那是不需要付利息的……

    “比老子还抠门儿……”叶选美逼视着云非。

    他知道云非不愿意贷款的原因。

    现在国家的执行货币紧缩的金融政策,对那些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的贷款,审批得非常严格。

    九一重工本来不在国家限制的目录中,可惜他们有个喜欢胡乱花钱的老板。九一航空每月数百万的亏损,在一个项目都没有研究出成果的时候不断搞其他一些不相关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又是国家搞了很多年都没有取得成果的非常耗费研究资金的项目。

    蓉城市里面大多数的银行,都不愿意在台湾机床厂大举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贷款给九一重工。

    如果,九一重工有了成熟的加工中心,没有任何问题。

    九一重工能够生产加工中心的事情,连九一重工的很多员工都不知道。

    云非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他要储备数量不少的加工中心,在那些台湾数控机床企业大陆工厂生产的产品上市的时候,降价销售,打那些披着国产外衣,却打着进口技术的台资企业一个搓手不急。

    他不愿意低价出售九一重工生产的数控机床,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却无法不这样做。

    数控机床售价高,利润也高,但是生产成本也不低。九一重工一台数控加工中心,现在的生产成本大约是二十多万一台,云非要想囤积大量的加工中心,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储备。

    一百台就得两千多万的资金,况且,一百台加工中心,在中国这庞大的市场里面,连一个水漂都很难打起来。更不要说,云非是想要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抗衡三家台资企业的大陆工厂,还得抗衡数量众多的欧美以及日本的数控机床霸主们。

    在中国,数控机床市场的血拼,即将在九一重工的加工中心上市之后拉开序幕。

    这个计划,云非没有跟任何人说。

    如果不收购金陵重工,把他们变成就九一重工的铸造分厂,九一重工要想在半年时间里面储备数百台的加工中心,根本就是做梦。

    而现在,九一重工新建成的装配车间,也就是带着老人参观的那家工厂里面,即使摆满了,也不过不到百台的数量……

    收购了金陵重工之后,只要有了九一重工的技术,就能够直接开始进行毛坯的生产,并且还能进行粗加工……

    “小子,别想跟我玩花样,你前段时间从工行里面贷款的八千万,准备做什么?”本来正在跟云非扯淡的叶选美,没有丝毫征兆地变得一本正经地问道。(未完待续。。)



428 老板,要不咱们就勉为其难考虑考虑金陵重工?

    金陵是中国着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身为是华东地区第二大城市,赣南第一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南省省会,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的金陵,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十多年的中国,都有着太多可圈可点的故事了。

    经过该给开放之后的十多年发展,金陵已经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

    靠近长三角经济带,有着众多国营企业的金陵,在这些年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然而,纵然有着这样多的美誉,却依然有着众多的不和谐——众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国营企业,即将面临破产或者被收购的命运。

    金陵重工,就是这些被市场无情淘汰,即将成为历史尘埃最为典型的代表。

    这是一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企业,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大清朝的洋务运动的历史中。不过那时候,金陵重工,不过是一家小小的铁匠铺,后来承接一些为长江上挂着外国军旗的军舰的简单机械零件的维修业务。

    这家厂,在伪政府时期,成立党国比较重要的机械制造工厂。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家工厂经过人民政府的改造,开始生产一些农具产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做贡献。

    再后来,苏联老大哥来了,看到这样一家有着雄厚基础的企业居然生产犁头或者锄头之类的简单产品,顿时就来了气。连点工业基础都没有的小弟,居然如同批斗地主老财一般。让这家拥有半个世纪历史的企业生产这些没有丝毫技术含量的产品,如何能够不生气?

    不过,在中方重视这家有着数百人的工厂的时候,苏联老大哥却犯难了——手头的众多项目,都给了那些新组建或者从东北拆分的厂。

    生产汽车吧,这家厂的规模太小,附近又没有多少强大的配套厂;生产枪炮吧,中方小弟的钱,却已经不够购买足够的设备了。再加上中方军队虽然强大,但是从鬼子手里面缴获的三八大盖以及从党国手中缴获的大量美式装备。还能用很多年。新式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也有了数家工厂生产。

    生产扳手以及螺丝钉?不行,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无法体现这家有着悠久历史的企业。要知道,苏联老大哥的专家,可是非常尊重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工厂的。这家工厂的历史,比苏联国家的历史都长呢!

    机床乃工业之母。

    最后,在苏联专家一拍大腿之后,生产各种机床的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