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列侯-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狐狸去了。”

    白羊王几支追兵里最先被追上的,也是他的运气太差,恰好碰上渡口的船只不足的当口,白羊王忙着搜罗船只砍树为筏,结果就在这个当口被赵君育率领的羽林骑追上。

    赵君育只带着七千余羽林骑,白羊王部众被斩杀两千一百多人依然有一万左右的败兵,双方的兵力差距并不大,但士气可就差的太远。白羊王部骑兵见到汉军就害怕,连应战的勇气都全部丧失掉。一万多人拼命朝渡口拥挤,都想挤上那为数不多的十几艘民船。

    近万人拥挤在一起根本不能动。黑甲骑兵很轻松的一个突击就把人群冲的人仰马翻,几乎是待在的羔羊眼睁睁看着汉军挥刀斩杀,他们哭喊着请求船上的白羊王帮帮自己,可是白羊王自己都自顾不暇,哪里会管岸边的人,砍断缆绳拼命向南岸逃离。

    自己的王抛弃他们逃走,白羊部骑兵瞬间士气大溃,残存的九千多名白羊部落骑兵全员投降,独霸河南地白羊部落几乎崩溃掉大半。

    赵君育并未就此满足。派出五千黑甲骑兵押解俘虏返回阴山大营,自己带着两千名体力最充沛的黑甲骑兵搜罗船只渡河追击,此时河南地的白羊部落近乎是个空寨,年轻力壮的匈奴人几乎都被留在黄河北岸,成功坐船逃走的人三百多人,这三百多人全是白羊部落的贵族和亲卫。

    渡过黄河。

    赵君育马不停蹄追上白羊王巴拉图仑,捕捉到他的时候非常有趣,这个老家伙根本没想到汉军会继续追击,满心以为渡过黄河就安枕无忧。下船就慢慢悠悠的往回走,没走回大营就被捉个正着做了俘虏。

    “白羊王带路吧!我们想去你的营寨看看,你这个做主人的得尽地主之谊。”

    “哈哈哈,我听说匈奴人非常好客。白羊王想想怎么招待我们这群远方的客人。”

    白羊王巴拉图仑神情沮丧,苦着脸被五花大绑捆着带路,这大概是他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一次带客人回家。

    另一边。

    周左车与灌强冰粉两路。各自率领四千名重骑兵沿着阳山的山麓追击,眼看秋天到来。漠南的匈奴部落不会到阳山以北扎营,因为北方的寒冷空气会冻坏部落的牛羊牲畜。普通部落民也受不了北方的寒冬。

    阳山与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是最佳的越冬圣地,有山峦阻隔下大部分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至少冬天不会再冰冷和雪灾里痛苦挣扎,最初左右贤王的矛盾之一就是阴山与阳山的地域划分,冒顿单于裁定包括阴山在内大部分河套平原属于右贤王,这才给左右之争买下隐患。

    八千重骑兵,人人背着沉重的骑枪与两把锋利的钢刀,他们是非常纯粹的近战杀手,只要被近身接触凭借战马与骑士结合的强大的爆发力瞬间撕碎敌人,尤其对匈奴的轻甲、无甲骑兵效果异常明显,碰到重骑兵通常是一刀拦腰砍断。

    匈奴小部落骑兵犹如见到梦魇,看到黑甲骑兵闻风丧胆拼命奔逃,可是他们逃跑的方向不可能是阳山以北的冰冷原野,只会往自家部落里拼命逃窜,无形中引狼入室还不知道,当他们发觉情况的严重性为时已晚。

    大多数小部落几乎没抵抗就放下武器头像,少部分负隅顽抗被重骑兵屠杀一空,重骑兵近距离冲锋时用弓箭还击是很愚蠢,每一次单方面碾压都会给反抗的部落带来深重的心理阴影。

    “不堪一击!匈奴人简直不堪一击!”

    陈何拔出钢刀,殷红的血渍顺着刀刃往下流,跪在地上的匈奴人战栗着像只遇到天敌的惊慌田鼠,他们在瑟瑟发抖。

    与此同时,楼烦王被堵在营寨里死活不愿意出来。

    营寨外是七千多名羽林骑,还有一千多私人部曲的黑骑兵在叫阵。

    曹时大喝道:“楼烦王还不出来投降,我给你一刻钟的时间考虑清楚,再不出来我就要冲进去大开杀戒了,不要妄想那几根木桩和栅栏能挡住汉军的脚步。”

    “别!千万别杀,我们投降。”

    操着拗口汉地语言的匈奴贵族举起双手:“我们大王决定投降,请您绕过我们的子民吧!”

    楼烦王用绳索捆着自己走出来投降,楼烦王的亲眷部属哭喊着也跟随走出来,楼烦王亦谷烈抬头望天发出绝望的呐喊:“完了!楼烦部落完了!”(未完待续。。)



第269章 怎么是他

    九月的长安沉浸在深秋的喜悦中,经历去年的寒冬暴雪洗礼,入春以来关中风调雨顺,偶有关东传来内涝洪水也不算大麻烦,初秋收获的粮食堆满谷仓。

    播下黑麦,南庄村民终于可以闲下来渡过安稳的秋天,自从改种黑麦以来,近两年经历痛苦的适应期,从最初不熟悉黑麦的习性闹出减产,解决习性又遇到黑麦叶锈病、黑粉病的袭击,大农令府的官僚蹲在田间地头忙活一整年,根据传统杀虫去病的技术开发出许多土办法才初见起色。

    “4级不更张安,四十一岁,七尺五寸,面黑,户籍载人四口,田籍所载水浇上田二顷四十亩,亩产黑麦四石二斗一升,大豆二石七升,已完税。”

    穑夫站在南庄中充当告示板的影壁前,宣读当年每个丁户亩产与过税的向西情况,每年八月过人头税并代表一年税收结束,汉家还有一份刍藁税按照亩产计算,虽然这笔税负非常轻也非常少,但过税就是要明确记录公告百姓。

    因此,每年九月年末,百姓们都会再秋收后迎来当年的计税纳税告示,穑夫会在这时候告诉闾里的乡民们,汉家朝廷收了你们多少税,为什么要收那么多税,为什么要废除某些免税特权,让每个乡民心中有数,有问题可以当场提出来,穑夫不但负责收税,还要负责普及税收知识。

    某种意义上说,大汉帝国所处的时代更接近先秦的封建时代,先秦封建时代的最大特点是有国人。国人居住在闾里中向领主纳税,向领主服役。领主必须要维护国人的利益,告诉他们收税的用处。以及领主退出的新政策有哪些具体含义,当领主得不到国人的谅解时,就必须慎重考虑是否一意孤行。

    最著名的例子是西周的“共和行政”时期。

    周厉王强行富布山林川泽为王有,不许平民入内樵采渔猎,在上古时代这是巨大的错误,触犯上至贵族下至国人的重要利益,纯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却引起全天下的强烈不满,周厉王蛮横的拒绝任何劝谏。并参保的杀死所有不满者,导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逃到彘。

    那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贵族集团与广大国人联合起来,将周厉王驱逐出王都,因此这段历史被称作彘之乱,西周时代的国人,正是南庄里围观听取穑夫告示的乡民,他们的祖先参与驱逐周厉王的国人暴动。他们的后裔世世代代居住在闾里中的国人。

    随着时代变化进入战国时代,国人与野人的说法渐渐不在提起,但并不意味着国人与野人从我们的文明中抹去,国人的地位和意义依然不变。野人被改称为闾左浮浪人口,或者更干脆称之为贱民的人群,国人与野人的称呼变了。内容并没有变化。

    手工业的货殖者,农业的农民。经商的商人,纯技术的工匠。以及打渔的砍柴的挖矿开山凿石等等,各行各业都必须居住在闾里中,上古传下来的规矩不住在闾里的就是野人,任何国家都不允许百姓允许散居在野外。

    所有开拓建立定居点都必须经过皇帝或领主的特许,没有得到特许私自迁徙居住是不被允许的,被视作逃税、逃徭役、逃兵役的恶劣行为,抓到就要受到严厉惩罚,这一点和500年前或者1000年前没有任何区别。

    讲解进入尾声。

    南庄百姓七嘴八舌说起来,忽然有人说道:“我说丁穑夫,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北边的战争,我们平阳侯在北边打退匈奴人了没?”

    “呵呵,你们运气真好,车骑将军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上个月阴山西边爆发一场大战,车骑将军以两万敌五万,斩敌六千余,俘虏四万三千多人,还附带俘虏十几个部落三十二万人口,牛羊六百多万只,解救汉人俘虏二万余,其中还有两个大号匈奴王,一个叫白羊王,一个角楼烦王,消息传到长安城,听说连天子都震动了。”

    年轻的孩子们睁大眼睛一瞬不瞬:“我们汉军损失的多不多呀?”

    穑夫得意地说道:“实话告诉你们汉军的损失很少,战报上说死了六百多,伤一千五百多,匈奴人派出几十个神射手,杀了咱们汉军不少人,最后是车骑将军亲自出马,杀光匈奴神射手,要不是那帮人阻碍损失会更少。”

    “打赢那个什么王,就得了六百多万只牛羊?匈奴人真有钱。”

    “你这么说可就错了,你要知道草原上的牛羊就和咱们的粮食差不多,你把六百万只羊想成六百万石粮食,你还觉得多吗?”

    南庄百姓掰着手指头算半天,心说南庄每家亩产四石二斗多黑麦,还有二石多的大豆,平阳侯府有2300顷地辖下也就十几个庄子,别说这点田地在关中排不上号,实际控制的土地只有三个乡而已,根据大小一个县至少有六到十二个乡,通常一个郡有六到十二个县,只有乡辖下的闾里不好计算。

    平阳侯府2300顷耕地,每年粮食总产量在140万石左右波动,这么点粮食放在五年前是个大数目,但放在当今根本不算大数,秦川八百里有耕地51万顷,开发程度较高的有三十万顷左右,关中年粮食产量至少有一亿二千万石,比五年前粮食提高百分之四十以上。

    农业大发展带来新机遇,同时也促使新一波婴儿潮出现,最近四年关中人口增速大幅度提高,适龄的夫妇选择在富裕的时候多生子女传宗接代,朝廷废黜7到14岁每年缴纳20钱的口赋又是一重利好消息,多重影响导致关中人口增速保持百分之四,意味着一年增加23万个新生婴儿,关东的人口增速也有所提高,近两年保持包分之二的增速,正常情况应该是百分之一增速,百分之二是高速增长,百分之四的增速只能用一婴儿潮形容。

    南庄村民日渐富裕,购买耕地的需求大增,然而买卖土地并非你情我愿的交易,还需要根据爵位大小决定土地购买额度。

    郑老的爵位是军功爵体系内,只是他的孙子郑通还没有那么高的爵位,买卖土地也始终保持谨慎,不愿意多买土地日后还要按照汉律卖掉,最好的办法是上阵立功获得更高爵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合法占田限额。

    “我听说,上次雁门之战,汉军全体提升3级爵位,羽林骑提升4级爵位。”

    “天子封了好多关内侯,好多人羡慕的不行,我听说上谷郡太守李广赖着不愿意去陇西,就是想在汉匈战争立个大功擢升列侯。”

    “咱们君侯最厉害,灭国立功益封受赏,名满天下威震四方。”

    南庄的壮丁眼馋极了,女人们微笑着没有丝毫担心的念头,男人出去打仗立功是天经地义的事,百姓们参军的热情就是靠立功受赏激发,要不然每人每年都要负担沉重的徭役,社会早就陷入动荡的战火之中难以自拔。

    长安城。

    刘陵满心疲惫的回到自己的小宅院,愕然发现房间里坐着两名不速之客。

    经历最初的惊讶迅速冷静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