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散官正一品为光禄卿,然后是荣禄卿、金紫光禄卿、银青光禄卿、通议卿、通奉卿、资德卿、资政卿等八卿,再是资散大夫、资请大夫、朝议大夫、朝列大夫、奉政大夫、奉议大夫、奉直大夫、奉训大夫等八大夫,再接下来是学士、博士、硕士、秀士、大士、上士、下士、文士等八士,最后是宣议郎、宣德郎、朝请郎、朝散郎、承事郎、承奉郎、儒林郎、文林郎八郎。

    武散官也是全新体系,分为八帅八将军八校八尉。

    八帅是骠骑元帅、辅国元帅、镇军元帅、冠军元帅、羽林元帅、金吾元帅、神策元帅、神威元帅。

    八将军是云麾将军、神武将军、龙武将军、龙骧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八校是昭武校、振威校、致果校、翊卫校、宣节校、御侮校、仁勇校、陪戎校。

    八尉是武骑尉、屯骑尉、骁骑尉、游骑尉、飞骑尉、旅骑尉、云骑尉、羽骑尉。

    文武两部,各是四大阶三十二级,文以郎士大夫卿为名,武以尉校将军帅为名,泾渭分明,上下有序。尤其是武将散官,易风奏请杨坚,拟直接废除现在的四十余阶的杂号将军名。现在军中的那套杂号散将军名,从最低级的从九品下,到最高级的正六品,全都是将军,看的人都头晕。这在军中,如何分辨出高低上下来?易风现在把武散阶从最低的从九品下到正一品,一共三十二阶弄了一套全新的武散官,也兼用做军衔之用。三十二级四大阶,尉校将军帅,简单明了,却又等级分明。(未完待续。。)



第319章 三生契合

    “不错。”杨坚点头,这套新的散官体系,比起原来确实更好用更实用。而且他对于易风说在军中,在战阵上,还将把武散官的军阶弄的更直观一些的想法很有兴趣。

    “臣拟将武散官的官阶设置成一套符号和图案,三十二级四大阶,分别用不同的猛兽和颜色来标示,如一品元帅以麒麟为标示图案,正一品的骠骑元帅为黄金麒麟,从一品的辅国元帅,就用白银麒麟。二品元帅用狮子,三品用猛虎,四品用猎豹,五品用熊,六品用彪,七品用狼、八品用牛、九品用马,再以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做为正上、正下、从上、从下之分。将领们的军服铠甲上可以在胸前后背增加一块猛兽品阶补子,另外还可以按阶打制一些猛兽的肩章缀于肩上。。。。。。”

    易风一边说,一边直接拿了支简单铅笔,就当着杨坚的面画了起来,给杨坚画了补服、文武的禽兽补服,还有肩章等等。

    杨坚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这一套一弄,确实要立体明了许多。尤其是武散官的猛兽补子和肩章,按赵王的话说,战阵之时,难免会有打乱的时候,到时军官和下属十分容易分散。那么这个时候,也不用去管建制职务什么的,直接就以军衔最高者为指挥者,重整阵形,形成临时的新建制,继续作战。等战后,再各归建制就好。杨坚虽然没有打过仗,但对于军事也并非门外汉,一听这话。就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一般情况下,军队里都是以旗号为标志。指挥作战,或者是收拢兵马。都是以旗帜为准。但如果增加这套武散官军衔制,那无疑是更好的补充。

    “好好好,没想到你还有如此好的建议。快说,你还有没有其它好的建议,一次全说出来。”

    易风见杨坚很是高兴,心下了不由的激动。当下笑了笑,“回至尊,对于官制改革,微臣目前也是初有些想法。不过许多暂时还不成熟。其它的先不敢拿出来,仅还有几点不算太成熟的先奏与陛下。”

    “总的来说就是散官阶职化,而勋官荣誉化。”

    勋官系统比起散官系统来说成形更晚,起于周齐混战之时,始于北周建德四年设置,当时以府兵制之统御官之名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于朝官,成为不理事的散秩,一直到唐后。勋官便渐成一个荣誉性质的加衔,并无实职,总体上,是从最初的实权重职。渐渐变为一个荣誉加衔。现如今朝廷的勋官有十一级,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从一品的上柱国到正七品下的都督。这套勋官系统,名字一个比一个的响亮。很有南北朝时官职名称的特点。那就是高大上。哪怕只是个几十人的小头领,也能有个将军啊都督啊这样的衔头。

    易风现在建议。就是直接把这套牛气轰轰的勋官系统,干脆的把他直接供上神台。彻底的让他荣誉化,成为完全没有实职的称号而已。最好是直接把他变成如特级英雄、战斗英雄等等这样的荣誉称呼而已。

    勋官自隋以后就没有什么尊贵的了,到唐宋时彻底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荣誉称呼而已。因此易风也是毫无压力的直接把后来的那套成熟的勋官体系给拿了出来。

    “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修武尉、保义尉、进义尉,一共十二转,勋官十二转,转数多者为贵。”比原来的多了一级,而且把上大将军、大将军以及那些开府仪同等都改了,连三个都督也直接改了。一来也是因为上大将军和大将军、都督这些与军中现有职官名相重叠,换掉这几个名称,自然更好。

    勋官十二转,转数多者为贵,以后这套勋官体系就相当于纯粹的功勋体系了,相当于后世的勋章,就算得个上柱国的勋官,那也不过相当于得到一枚八一勋章而已,极为荣誉,但也仅仅是代表着荣誉而已,并没有什么实权了。与西魏时的柱国大将军,北周时的上柱国,甚至隋早期的上柱国等,已经只剩下名字差不多,而实际上完全不同的一个东西了。

    从某方面来说,易风的这个勋官的荣誉化,就等于是对过去几朝继承下来的那一大批的勋官们的过河拆桥了。如此一来,原来那些还很有含金量的勋官,就跟大贬值后的纸币一样,瞬间只剩下一点纪念价值了,再也不能兑现了。

    “须弥对于职官和封爵,可有什么改革想法?”杨坚事先也没有料到这个皇孙心中还有这般丘壑,当下真是喜出望外。

    “陛下,微臣以为,凡事不可性急,须得一步步来,欲速则不达,当先稳步然后求发展。”易风对于官制改革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也知道,官制其实是朝廷重要的一项根本,这里面沾着太多人的利益。一个不好,就可能引起无数利益受损者的反弹,到时弄不好就是场大乱。历来改革,不管是大改小改,都不外如此。因此,易风也不得不给杨坚泼点冷水。一步步来,走稳一步,再走下一步就好。没必要搞的太急,到时控制不住出了乱子。他相信杨坚是个明白人,要不然,这些年他也不会一直缓慢的进行着一些调整,而并没有什么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尤其是涉及到关陇集团核心利益的事情,更是小心更为小心。

    “小心谨慎些确实没大错,朕一时有些过急了。也好,就先推行这散官和勋官的调整变动,至于其它的暂时维持不变。”

    “臣无异议。”易风欠身回道。散官阶官化,实际上对即得利益者没多大伤害。不过是减少了点薪水罢了。但对于关陇集团来说,官俸其实不过是他们收入的极小一部份而已。减少点俸禄,还不及九牛身上拔根毛。勋官的改动但是有些影响。但只要最关键的一点,勋官改革不马上涉及到勋官的儿孙凭此承荫出仕,那就无关大碍了。而对朝廷来说,也没有必要一步到位,连勋官子女承荫入仕的资格也马上取消,事情一步步来就行。

    易风又提了几条建议,不过却都很聪明的没有去涉及核心的东西。首先他提出应当在幽州大总管府区内兴设学校,特别是在燕山北的三蕃羁糜州内开设汉学,推广汉话汉字等汉文化。对于这点。杨坚也大手一挥的同意了。甚至还十分大方的表示,朝廷到时可以专门拔付一笔款项用以这方面的内容。

    此外,易风又向杨坚奏请,于三蕃内建立城镇商业集市,并开禁原来边市禁贸商品。他的理由是如今三蕃既然已经是隋朝统领的州县,那自然就没必要再当做敌人防范,原来的贸易禁运商品,也就可以解禁了。对于这一条,杨坚只是沉吟了一会。也答应了。他知道杨林在边境上搞边贸赚了不少钱,但他也知道,杨林先前正是用这些钱自己建立起了一支武州军,并且连续击败铁勒人的进犯。还把三蕃拉到了朝廷这边,而这一切并没有花朝廷一文钱。

    杨坚思忖了一会,道:“你这次返回幽州后。身上的担子很重,既要在短时间内收拾整顿好幽州诸府。还得备战御敌,协助晋王打好这一仗。关键的时候得出兵协助晋王,必要时还得拦截高句丽人。朕以为,你可以多请动元家和李家子弟过去协助。听说,淑德也打算跟你去幽州?”

    “唐国公一心欲报效国家,前些日子特向臣自荐,准备前往边境效力。”易风老实回道。

    “淑德是皇后姐姐之子,说来还是你表叔,虽然这些年一直留在京中,但是他的本事不错,若是他有心跟你去边地建功,你就带上他吧。”

    “陛下圣明。”易风恭维道。有了皇帝开口,主动让他带元家和李长雅家族与李渊家族的子弟前往幽州,这对他来说,是个极大的助力。元家是他舅家,而如今李弼家族,则算是他的妻族,这样的关系,在如今这时代,是最值得相信的。

    “微臣还想向陛下求一道圣旨。”

    “但说无妨。”

    “请陛下下诏,允微臣在幽州招募百姓自愿到幽州边地均田授地,屯田守边。允许对内附之民,不论族群,皆可授田。”幽州大总管辖下地盘,除了幽州附近的几州属于平原地区,其它的诸州都处于边界线上,而且多是些山区之地,人口稀少。易风知道要想发展起来,光靠原来怀荒的模式也是不够的。继续经营商贸的同时,还得进行屯田垦田,同时得招募人口,利用幽州府各州目前人少地广的特点,招募百姓前往均田授田,屯田垦边。他知道这个时候的许多人的思想,最看重的还是土地。怀荒的许多将士,出生入死的赚了许多军功赏赐拿了赏钱后,大部份的人都是拿钱回原乡买地。有了土地就有根,没有了土地他们就很难真的落地生根。因此易风也打算,以后也不完全的光是赏钱,还得以军功赏地,让这些将士们真的能扎下根来,把那里当成他们自己的家。另外,如今朝廷人口大增,许多中原腹心之地,早就已经没有可均的田地。许多新成丁的人,根本就已经分不到田地了。因此,易风打算利用幽州有大量荒地可垦的优势,去南面招募那些没地的百姓来幽州府,给他们分田垦荒,让他们移民幽燕,充实幽燕的根本,扩大实力。

    “移民分田,这是好事,只怕百姓们故土难离。况且,若是要移民,对许多百姓来说,也将是笔不小的开支,家不是那么好迁的。”杨坚摇了摇头。

    易风也是固执的摇了摇头,在这个时代,人口是关键,粮食也是关键,没有人口没有粮食,就谈不起发展,谈不起富足。在先前,他在怀荒这一方塞外边隅之地。还能靠着纯商业模式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