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和恒安镇,如果有机会就直接拿下这两座城池。若无机会,那么派部份兵马围而不攻,另分兵两路,一路沿着长城南向东攻击,就顺着南羊河扫荡长青、天成、怀安诸城,最好兵围大宁关。堵住怀荒的南撤退路,将怀荒彻底包围,隔绝起来。另外的一部兵马,则顺着桑干河河谷一路东进,扫荡妫州的涿鹿、怀来,最后直攻军都关。”

    “兵力会不会太分散了?”都蓝看了泥利的计划,不得不称赞他的大胆,但又有些担忧。毕竟如今隋朝大军尽皆北上,太原雁门一线就有二十五万,这幽州一线也有十万。

    泥利自信的道,“兵贵神速,我们就得趁在太原的高颎还没有明白我们的最新计划之前,迅速行动,只要能拿下云内、恒安二城,那么隋军的朔州就已经无险可守,除非他们想和我们野外骑战,不然就只得退守雁门、楼烦二关了。而我们若能攻势更迅猛凌厉一点,就有很大机会能抢在幽州隋军反应之前,攻下大宁关,把怀荒包围隔绝起来。若是长生天保佑,我们说不定还能直接攻取军都关,杀入幽州。”

    “军都关之险,不下于雁门,只怕急切间短时间内难以拿下。”都蓝之前是进攻过隋朝边境的,知道隋军的外长城虽然虚弱,可第二道长城的守卫却十分的坚固。军都关作为幽州的西北门户,更是重中之中,要紧的很,常年驻扎重兵,距离幽州也极近,援军随时能增援,想要突袭拿下军都关,他根本没有多少自信,甚至打心里觉得不可能完成。

    泥利倒是无所谓的笑笑,“拿不下军都关也没关系,只要能迅速杀到军都关下,那我们也可以堵住军都关关内的隋军,不让他们出关。”泥利大手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圈,“朔、妫、武三州,这么大的一片土地,如果顺利的话,吞下这些也足够了。若是再顺利点,我们还可以把蔚州拿下,甚至把忻州也给抢了。兄弟,能一次性把这么数州之地给抢掠一空,你还不满足吗?”

    “满足!”都蓝看着泥利划的那个圈,眼里都在放光,这可是数州之地啊。光是那个怀荒,就已经足够吃撑了,他可是听说了许多关于怀荒的传说,那简直就是一个金山,无数的财富。据说光是人口,这里就有不下五十万。五十万人口啊,就算跟泥利平分,那他也能分上二十五万了。这么多的人口,他的势力马上就能大增。

    泥利作出这个计划的时候,其实的核心打算就是怀荒。

    攻打云内和恒安,是因为只要占据了这两座城镇,那么他们就控制住了朔州北部的战略要点,隋军就会处于很尴尬的境地,他们如果离开朔州城北上,那么在北面他们将无坚城可依,到时他们就得面临着要么和突厥军野战,要么就得进攻占据了恒安和云内二城有利地位的突厥军。占据了这两处,突厥军就等于是守住了进出河东的通道,进可攻,退可守。同时也护住了前去扫荡妫武二州的突厥兵马,阻断了河东隋军对怀荒的救援,保证突厥军对怀荒的包围。

    泥利没有真正想过要占据雁门关外的朔、蔚、妫、武四州之地,根本没想过。他所想的,就是扫荡这四州之地,把能抢走的全都抢光,钱帛女子人口牛羊,通通抢光,就足够了。

    对于这个计划方案,都蓝也大致同意。他没想过要攻入太原,杀入幽州,甚至打进洛阳的那种狂妄念头,相信就是达头可汗,估计也没想过就要攻进长安。他们想的,不过是抢劫隋朝的边疆一带,狠狠的烧杀抢掠一番,既抢夺突厥短缺的铜铁盐布帛人口等重要,同时,也要向隋朝宣示他们的强大,最期盼的结局自然是隋朝重此如当年的周齐一样,向突厥称臣纳贡和亲,送公主送金银钱帛。当然,等突厥实力更强大的时候,他们也不介意再狠狠的抢隋朝老丈人一把,或者干脆如拓跋氏一样,南下入主中原,统领中原万里江山,奴役千万汉人。

    现在嘛,还不到那个时候,先抢一把得到好处的同时,向隋人展示下他们的勇猛强悍就足够了。

    怀荒的富裕连泥利都早有耳闻,而且这怀荒还偏偏是突出于塞上,在长城之外,虽然听说怀荒修建了许多的城镇戍堡,拥有不少兵马。不过泥利却绝不认为怀荒这个热闹的边市有多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他想来,最要紧的还是先得做好准备,先将怀荒的退路截断,两面包抄,不让怀荒的钱粮人口撤入幽州才是最要紧的。至于说,打不打的过怀荒军,这他根本没有想过的事情,因为他们有二十万大军,还有十万铁勒军正在南下,难道说他们三十万大军还打不下一个小小的怀荒?笑话。

    要紧的是保证不让怀荒这条大鱼提前发现,溜了才对。

    “有几块硬骨头,必须先啃掉。”泥利对都蓝道,“云内和恒安,必须想办法拿下,最起码也不能让隋军增援这二城。这里是重中之重,若不能拿下这二城,那我们派去大宁和军都二关的兵马就有后顾之忧。另外,军都关可以围而不攻,但大宁关必须得拿下。”

    听罢泥利的话,都蓝心里也在打着小算盘,分兵两路,南面这路明显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既要围攻云内、恒安二城镇,又得扫荡羊河和桑干河沿线,最后还得拿下重要的长城关口大宁关,以及围堵幽州西北门户军都关。南路这支兵马,还得分兵三路,不提其它的那些城镇,最重要的必须拿下的就有云内、恒安、大宁这三关。这还不提,进入长城内作战的这支兵马,还必须得面临着从雁门、朔州方向随时可能赶往云内增援的河东军,以及从幽州军都关杀出来的河北军。

    压力太大!(未完待续。。)



第441章 狼烟起 江山北望

    (感谢nwb1234、风生水起1976的支持,谢谢!)

    相比起来,北面的这支兵马就相当轻松了。沿着北魏六镇边防道,在长城北线进攻怀荒,根本就没什么压力。

    不过还没等他开口要带兵走北线,结果泥利先开口了。

    “都蓝可汗更熟悉燕云局势,因此我以为还是当由可汗你领南路军,不过南路军任务更重,因此我再将麾下兵马拔一半给你,你领导十五万兵马为南路军。如此一来,你可以用兵五万围云内、恒安,同时应对来自朔州的河东隋军。另外十万人马,再分为两路,一路顺南羊河东进,攻入妫州,勿必拿下大宁关。另一路五万兵马,沿桑干河东进,迅速赶到军都关下,堵住河北军出关。若形势很好,还可以适当考虑出兵扫荡蔚州,把飞狐陉也给堵了。”

    都蓝有些犹豫不绝。

    “或者,我领南路军,都蓝可汗你拔一半人马给我,如何?”泥利面带微笑,望着都蓝。

    都蓝可汗想了又想,最后觉得如果手上有十五万兵马,那么领南路也不是不行,泥利家伙,那一脸微笑实在让他看的太不爽,似乎在嘲笑他胆小怯战一般。

    “好,那本汗就领南路。”

    不过都蓝也提了一个意见,那就是先不急着分兵。

    既然云内和恒安如此重要,那么他们就应当先合兵把这两个钉子拔下,如此一来,不管河东隋军来不来增援。都无关紧要,不必担忧了。拿下了这二城。南路军也可以放心的分兵东进,再无后顾之忧。

    “拿下云内和恒安。既能拔掉一颗威胁极大的钉子,同时也能成为突厥大军的前进大本营,进可攻,退可守。”

    恒安镇,昔日北魏的旧都平城。

    早已经残破的北魏旧都,如今只是一座北方的镇戍军镇。

    如今镇守在此的是李药王,新授武阶从四品云麾将军,还有一个护军勋官,另承袭了家族爵位永康郡公。他本来是代州总管府将领。代州总管韩洪是他的舅父,在代州跟上下处的都不错。结果前段时间,突然一纸调令,将他调到了朔州总管府,并让他到恒安镇。恒安镇是镇戍军的上镇,可从代州调来朔州,却只能算是平调,甚至算是降职。

    李药王到恒安镇后这些天是神情疲惫,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从军多年,也在战场上拼杀过许多次,才博得了一个四品实职武官,本来跟着舅父韩洪麾下做官。顺风顺水,谁知一夜之间却都改变了。他被调到了朔州,还是朔州最北端的恒安镇。

    到了朔州。到了恒安镇之后他才发现,这个朔州府最北端的军镇。实在让人堪忧。军镇残破,士气极低。原本这里也守着朔州通往敕勒川的一条古来要道。可自从隋与突厥关系紧张,接着怀荒边市崛起后,这条古道经过的商队就越来越少,军镇也少了一笔很大的进项。远戍边关,守着这荒凉之地,最后却连点外快都没了,那些镇戍士卒们的情绪可想而知了,尤其这镇戍兵里惯例还有不少是充军的罪囚配军。

    在这种情况下,李药王也只得努力的整顿军镇,他很清楚上面突然调他前来的意思,要打大仗了,朝廷需要一个能真正会打仗,而不只是如先前那个镇将一样只不过是个年轻的关陇公子哥。

    李药王在巡视了一遍自己的军事辖区之后,心里直摇头,最重要的北面长城,满是残破的豁口,要守恒安,先得把北面的长城修补好,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可这城墙这引起年不少处早已经坍塌,倾倒,云内又地广人稀,从物资到人力都十分严重的匮乏,要修长城,哪怕只是修补,也不是他一个小小的镇将能做的了的事情。

    长城修不了,李药王只得从镇内抽调了三百兵丁,让他们驻守在长城一线隘口。这些人是挡不住突厥人的,突厥若真的大举来犯,三百人给人塞牙缝都还不够。但是有这些人在长城,起码也能起到些预警的作用,最起码也能点个烽火提前警告吧。

    李药王修不了长城,便只能想办法先修恒安镇城。

    于是他又亲自去拜访了他西面三十里的云内县县令,李药王跟他认真谈了如今的严峻局势,也提到了必须修葺城防,加强守御的事情。那个知县倒还算是明白事情,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云内县城与恒安镇相隔三十里,此上周边地广人稀,百里之外都无城镇,突厥人南下,他们首当其冲,只能相互依靠。

    于是县令立即征召城中民伕青壮,而李药王也调集麾下兵马以及他们的家属,动用了所有的闲杂人员,甚至亲临工地指挥,修葺城墙,筑工事,干的热火朝天。

    在和县令认真商议过后,李药王给云内县城派去了三百镇兵,又帮云内县组织了一千青壮乡兵,从恒安镇中拔了一批刀枪弓箭给云内县。

    李药王很清楚,这也做也顶多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恒安城里剩下了四百镇兵,李药王又从军属之中把那些老少都选上,组了三团六百辅兵,算是从数量上补足了恒安镇的一千兵马。

    最后,李药王把自己从代州带来的二百轻骑家丁亲卫,都秘密布置到了城外十里的白登山上,让他们在那里秘密下寨。做为一支奇兵,哪怕局势如此恶劣,他也不打算只是一味的闭城死守。

    做完这一切,李药王只能期盼城防工事能修葺的更好,也期望着南下的信使能早点带回援兵。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李药王登城巡视。

    “将军,看,烽烟!”

    李药王抬头,果见北面方向,烽烟如柱,高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