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头与都蓝除了派出使团外,还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做为人质,甚至还各送出了自己的孙女、女儿随团来隋,欲通过和亲来避免这一劫难。

    易风道:“开皇年间,高祖重视与吐谷浑的和睦,因此特别让光化光主入吐谷浑和亲,然后来吐谷浑可汗之弟慕容伏允却发动叛乱,杀死了兄长夺其可汗之位,后又与杨秀狼狈为奸,不思中原多年来对吐谷浑之仁德反思夺我疆土之心,朕继位之后,念其初犯,不计其过。然其却反以为朕软弱,竟趁我大隋与高句丽交战之际,联合突厥再犯我河西。如今伏允兵败国灭被擒,达头之辈却妄想再靠一女子来躲过一劫,天下岂有这般容易之事?朕之意,不准突厥之请降。”

    殿中沉默。

    易风继续道,“吐谷浑以灭,朕意当趁此机会,再次发兵北伐,将达头与都蓝生擒。”

    对于皇帝表现出来的这种野心,群臣都心中暗暗惊心。短短两年时间里,朝廷就先后进行了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然后是大举北伐,再又是平定内乱,接着又是二次东征辽东,然后接着又是西征,再是发兵灭吐谷浑,如今突厥称臣请降,皇帝还不肯同意,还要二次发兵北伐,两年时间内,这种几十万人规模的大战已经先后打了五次,可以说已经到了极限了。

    杨素出列,“陛下,这两年朝廷连年征战,将士们转战四方,征战不休,疲倦不已,朝廷供应粮草器械也十分艰难。如今既然高句丽、突厥、西域等纷纷请降归附,是否暂时应允,待将士百姓们休养生息段时间,然后再议?”

    易风望着苏威,“右仆射,你看呢?”

    苏威虽明知皇帝之意是要打,可自己身为左仆射,对于朝廷情况也是知之很深,要再次北伐,这要动员的兵马粮草又是不计其数,到时还是他们这尚书省最吃力。因此犹豫再三还是如实的道,“当初北伐,是因突厥经过多年休养生息,重新势大,尤其是达头,虽居西域一角,可却大败波斯,稳固西域,然后又败都蓝,一举成为突厥十余年来又一统一的大可汗。且达头野心勃勃,若不主动趁其对突厥统治未稳之时进攻北伐,那么将来必是大患。然,眼下情势毕竟与原来不同,经北伐一战,突厥已经大败,元气大伤,大部已归顺臣服,且经先前的河西之战,达头再败,如今突厥已非朝廷心腹之患,可暂缓发兵。毕竟,朝廷经过连年用兵,不说将士百姓疲惫,就是朝廷财政亦已枯竭,此亦十分危险之事,当休养民力,以待无气恢复再考虑北伐不迟。”

    两位仆射都旗帜分明的反对再次北伐,理由也都差不多,用兵太频繁,朝廷财政消耗太大,百姓疲惫。毕竟朝廷百万大军之中,还有几十万是府兵,这些人平时都是农民,战时却要征发上前线,虽不要支付他们军饷,可也得给津贴,更重要的是必然影响到这几十万府兵的家族生产,缺少了劳动力,家族的耕种肯定大受影响。同时,动员数十万军队做战,军俸津贴赏赐抚恤,都是海量的数字,更别提每次作战都需要征发倍数的民夫转运后勤辎重。此外,战争的消耗也是巨大的,粮草、军械,以及战马、挽马等,辽东一战,虽伤亡将士数量不大,可损失的战马和挽马却是以十万计数。

    当然,朝廷如今收取辽东、攻灭吐谷浑,先后设立了辽东、辽北以及青海三省,加上之前的辽西、塞外、塞北三省,这六省的移民屯田垦荒计划,就耗费着无数的钱粮,而且这些海量的投入,短期内是很难见到成效的。朝廷对这六省之地,都有三年免税赋的优惠政策,以激励百姓移民,这也意味着起码三年内,投入都不会有回报。

    朝廷每年的收入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打一场十万人以上的战争,有时就要消耗数年的国家储备,接连的大仗,加上新设省的移民开发,朝廷不断的投入,若再加上在中原兴起的那几个大项目,营建中都计划,和运河开发计划,这钱真的是如流水般的吸走了,朝廷现在帐上已经有了三千多万的赤字,两千万的银行借款,一千万的债券,可就这笔钱,也已经全都拔下去了。现在西征军将士们的功勋赏赐都还没有评定,一评定,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何况再次北伐,那又将是无数的钱粮支出,钱从哪来?

    朝廷先前重定爵位,清理掉的那些爵位,收回的那些田地,虽然不少,可跟这些开支一比,又不过是湿湿水了。

    总之,杨素和苏威这两位仆射的态度都很明确,虽然财政问题不是北伐的最大阻碍,但也确实是个避不开的困难。除非皇帝能再拿出来个两三千万贯钱,否则再次北伐还是不谈为好。(未完待续。。)



第566章 李靖出山

    宫中的琵琶女在一边轻轻的拨弦,琵琶悠悠出声音,声音不大,曲调未成,却已经能让人听出独特韵味。

    李靖一身紫袍腰佩金鱼带大步随着内侍走进殿中,御赐的九节金腰带上玉饰的碰撞叮铛声与琵琶曲交相辉映,“你来的正好,教坊司新从民间招募到了一位顶级的琵琶大家,这首春江花夜月曲调非常美妙,正好一起听听,算有你耳福。”

    琵琶女的演奏没有停顿,李靖到的殿中先向皇帝行跪拜礼,易风让侍者给他赐坐。“这里又不是朝堂之上,你我君臣私下相对,无须如此大礼。你可是我大隋战神,年轻将士一辈心中的偶像。”

    易风一边笑说着一边打量着李靖,“卫公,你好像清瘦了许多啊,脸有些苍白,还留了一副大胡子。”

    “最近很忙,千头万绪,一时也顾不得修理边幅,如此来见陛下,实在有失礼仪,还望恕罪。”李靖不过刚三十许,可却已经以其在北伐之中立下的大功,尤其是后来在辽东之战之中立下的绝世之功,使得其以刚过三十之龄,而成为了本朝第三位世袭实封国公,尤其因为皇帝的一句战神钦赞,而成为了大隋的战神,成为年轻一辈将士们心中最崇拜之人。虽然其也因为当初辽东战场上的抗旨违命,最后从枢密副使的执政位上调下来,进入了兵部当了个闲散的兵部尚书,可却又被皇帝钦点担任了邙山皇家军事学院的副校长,而成为大隋朝中一个极特别的存在。

    “军校现在怎么样了。走入正轨了吧?”易风笑问。

    “有陛下的大力支持,学院开办的很好。虽然一开始有些乱,但如此总算走上正轨了。开院之后新招收的第一批学员一共六个科步、骑、车、工、炮、辎重。一期十二个班共一千二百学员,按陛下的意思,学员为两年制,每年三个学期,每学期各一百天,一年春秋两季招生。这些都是培训基本的士官,还有各级的军官培训班则基本上是一年期。目前学院里共有各级学员三千余人,方方面面都很不错,就是老师少了一些。有机会,臣还想请陛下也到学院给学员们训话。”

    “这没问题,邙山皇家军事学院非常重要,我们大隋的军队将来都会以职业军人为主,府兵和义务兵为辅,禁军的职业军人是主导。而这些职业军人中的军官,则会有大部份都要从邙山皇家军事学院中培养出来,这里会是大隋军官们的摇篮。让你来执掌这所学院,不是贬官不是降职。而是对你的信任和倚重,希望你能明白。”

    “臣明白。”

    “老师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们大隋的军制,高级将领们非领军之时都在京师。他们平时也没有什么事情,我回头下一道旨意,让这些高级将领们都到学院去兼个职。当个讲师、教授什么的,也给我们的年轻士官、军官们言传身教。传授一些经验。”

    “多谢陛下的关爱支持,如此大好了。”

    “你也别高兴太早。我的支持可是有条件的。”易风笑道。

    “不知陛下的条件是?”

    易风亲自给李靖倒了一杯茶,

    “你对于如今大隋周边的局势如何看?”

    “形势一片大好。”李靖笑着道,“都是陛下英明睿智,统御有方。”

    “马屁你就不用拍了,你也拍不好,说点实际一些的,先前朝堂上你也看到了,朕想要趁热打铁,再次北伐,可是朝堂之上反对声一片啊。”

    李靖收起笑脸,“左右仆射主要从财政后勤方面考虑,他们说的也是实情,两位仆射也都是有相当能力之人,换作他人,只怕很难连续支撑朝廷短短时间内,打了五场大战,他们既然提出了困难,那就真是困难。”

    易风摆摆手,“打仗就是打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我都是知道的。朝廷财政方面现在还能撑的住,而且也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我现在想问的是你关于朝廷在军事方面的建议,朝廷这个时候再次北伐,能达到目的吗?”

    “那要问陛下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目的?”易风笑笑,“你应当是清楚的,我早就说过,将一直对大隋心怀不满的达头与都蓝扫除,然后重建草原秩序,将草原真正纳入到大隋的统治与管理之中来。”

    “如果是这样,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哈哈哈。”易风放声大笑,“我就知道你会是这个话。”他好一会才止住笑,“其实实话告诉你,朝廷的财政方面并不是问题,我有的是办法能够解决好,并且是立既让朝廷得到一大笔钱可以支撑这次用兵。并且对于北伐,其实我也是相当有自信的,现在我缺少的就是一位适合的北伐统帅,一个能够知晓我意图,并能与我达到默契的一位统帅。”、

    李靖的呼吸不由的急促起来,皇帝单独召见他,与他谈论这些,那岂不是皇帝有意考虑他来担任这一统帅之职。

    “告诉我,如果我让你统兵再次北伐,你打算怎么做?”易风盯着李靖。

    李靖知道这是皇帝对他的考验了,如果他的回答符合皇帝的心意,那么他就有机会再次统兵出征,如果不行,那他就错失这次机会了。他在心中认真的思考着,皇帝需要一个怎么样的统帅呢,需要注意的是什么?这得从皇帝的目的出发,刚才皇帝也说了,要扫荡一直反隋的都蓝和达头,然后重建草原秩序。嗯,扫荡都蓝和达头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建立新的草原秩序。李靖觉得自己已经抓住了皇帝的目的,沉思了一会,他望着皇帝道,“臣以为,虽然陛下有办法解决财政问题,但北伐还是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因此臣觉得,再次北伐,并不一定需要如上次北伐一样大动干戈,调动无数大军。如果由臣来统帅北伐,那么臣以为,有十万人足矣。”

    “十万人,会不会夸大了一些,要知道草原辽阔万里,再次北伐,可就和上次完全不同。上次我们上防守反击,而这次则可以要远出塞外作战,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作战方式,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易风提醒李靖。当然他没有马上失望,他相信李靖这样的人,不会犯轻敌的错误。

    “十万兵马,只是我们大隋的军队。当然,还需要其它的兵马,但并不需要由我们负担就是。”李靖自信满满的道,“臣提议,朝廷集结十万轻骑精锐,然后,再将归顺朝廷的那些突厥降骑也一起征召,此外,可传令漠北的铁勒汗国,奚、霫、契丹三番,另外还有西域的高昌诸国以及党项、附国、孙波、女国等诸部,让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