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亲王-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公公,陛下可是只召了下官一人?”

曾毅随口问着,这问题,怕是不用保密的吧,毕竟呆会过去了,肯定是要知道的。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和朝中的几位大臣都在。”

萧敬声音有些沙哑,略显尖细。

朱厚照刚开始的时候走的还挺快,后来,也就放慢了步伐和曾毅他们一起了,这样一来,曾毅倒是没机会和萧敬说话了。

“曾大人,稍等片刻,杂家进去禀告圣上。”

“通报什么,直接进去就是了。”

萧敬一句话刚说完,朱厚照就拉住了曾毅的胳膊,直接推开殿门,闯了进去,至于大殿旁边的卫士,却是视若不见。

朱厚照的行为,若是放在别的朝代,肯定是要受到处罚的,可是在本朝,这些卫士却是已经习惯了。

“父皇。”

进了大殿之后,朱厚照一溜烟的就跑到了书案后面弘治的身旁了。

“臣曾毅,叩见陛下。”

曾毅却是直接跪倒行礼。

“平身。”

弘治一手拉着朱厚照,温和的冲曾毅道:“起来说话。”

“是。”

曾毅起身,眼神偷偷打量了下殿内,果然,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和兵部尚书都在,而且,脸色阴沉,并不好看。

思绪转动,曾毅已经大概猜出了个缘由,能让这么多朝廷重臣聚在一起,而且,看样子还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既然召自己前来,就证明其在这件事上肯定是能说上话的,他们想要听听自己的意见。

而曾毅刚入朝几个月,这事情,简单一想,也就清晰明了了,肯定是河南又出了什么事情。

“把密奏给曾毅看看。”

弘治冲身旁的萧敬开口。

接过萧敬递来的折子,曾毅缓缓的翻看着。

“呼。”

合上奏折,曾毅出了口气,脸色却是有些阴沉。

“曾郎中有何见解?”

李东阳见曾毅看完奏折,是以,在旁边开口道:“曾郎中是在河南呆过的,且,这事可以说是知之甚详,不妨说说。”

先是冲着弘治躬身,双手将奏折奉上,然后,曾毅才又冲着李东阳拱手,行了一礼,道:“眼下这情况,却是有一点需要弄清楚的,这奏折上所写的内容,是如何得来的,是严刑逼供,亦或者是那左护法主动招供。”

“有区别?”

李东阳皱了皱眉头,虽然不喜欢锦衣卫,可他还是相信锦衣卫的力量的,绝对不会再供词上出错。

“有。”

曾毅点了点头,道:“那左护法精明过人,善于算计、谋略,这供词,下官到不怀疑有假,只是,其招供的缘由,下官却是有些怀疑的。”

第106章所言无畏

“怀疑什么?”

兵部尚书刘大厦询问。

“其左护法下官是见过的,也从白莲教的一些教徒口中了解过其的脾气,说其足智多谋算无遗策也不为过,从时间来看,下官回京时日并不多,且奏折上也说了,因其年迈,是以,尚未对其身用刑。”

曾毅缓了口气,停顿了一下,方才继续道:“有两种假设,其一,锦衣卫真的并未对其身动刑,只是一些简单审讯,其二,锦衣卫并未据实上奏,对其用刑了,不过,其毕竟年迈,是以,用刑不重。”

普天下,对锦衣卫不满的官员比比皆是,但是却也都只是私下里议论罢了,像是曾毅这样,当着皇帝,当着朝中数位重臣,质疑锦衣卫的,却怕是唯一一个了。

“无论这两个是哪一个,臣都不以为那左护法会如此轻易的就招出了这么重要的信息,哪怕就算是逼供,怕也是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吧?”

曾毅的分析条条是道:“且,这份奏折从河南送至京城,路上,也是要几天时间的,除去这些时间,留给锦衣卫的,怕是不多了。”

曾毅的这些分析,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说出来的,别看锦衣卫接管了这个案子,可是,在回京之时抓住的那个右护法,也因为案情需要,在押回京城以后,当天就秘密送去河南了。

毕竟,现如今牟斌负责这个案子,而且,这个案子的中心也是河南。

可正因为此,锦衣卫有了两个同样身份的左右护法,岂会把所有注意力全部放在左护法的身上,怕是右护法这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会更容易得到一些特殊照顾吧?

而奏折上,却是只提左护法的供词,而不提右护法的,这可就蹊跷的很了,让曾毅不得不怀疑,这里面是否有什么阴谋。

“你的意思是,这个白莲教的左护法,想要借刀杀人?”

吏部尚书马文升也在,而且,曾毅是他吏部的人,且刚才刘大厦这个兵部尚书也问过话了,而内阁大学士,显然是不可能开口的,是以,由他问话是最为合适的了。

“这到未必。”

曾毅神秘一笑,莫测的道:“或是借刀杀人,亦或借机保护。”

大殿内的,没一个是反应迟钝的,只不过,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个案子,只是从奏折上看,也没见过真人,更不知道其的脾性,是以,才会不太清楚。

而现在,曾毅这么一说,就没有人不明白了。

这是在散迷雾啊。

原本,河南左布政司丁原已经被朝廷所不满了,不过是因为现如今河南的情况特殊,暂时不能动他,可是,却也等于是暂时被软禁在了京中。

可左护法的一供词,虽然让人震惊,说丁原是白莲教的信徒,这让人难以置信,可却又会去相信,很是矛盾。

原本,河南现在的情况,就暂时不能动丁原,现在,就更是如此了,是要放长线掉大鱼,还是其是被冤枉的,这,必须要查清楚,若不然,这供词真是这左护法编造出来的,而朝廷,又因此处斩了一个二品大员,这传出去了,朝廷的面子怕是要丢尽了。

可若是不管,将这供词置之不理,那也是个麻烦事,最起码,在做的诸位,是没一个会安心的。

由此,其实就能看出这个左护法的心思,只是一个供词,就让朝廷诸公陷入两难的境界。

刘大厦这个兵部尚书虽是个火爆的脾气,可现在,却也知道,这事,不好下决定,是以,被这个左护法的供词给弄的是满心的怒气,可却也无可奈何。

“依臣看,不妨先将这份供状束之高阁,暂不理会。”

李东阳皱着眉头,缓声开口,道:“如此一来,丁原这个左布政使仍在京中,暂不让其离京也就是了。”

“此法不妥,丁原是一省左布政使,岂能毫无理由长期留在京城?且现如今河南大灾,怕是会惹来一些人的猜测的。”

刘健却是有些不同意李东阳的意见。

“让锦衣卫暗中监视吧。”

弘治一手搭在龙椅的扶手上,脸色阴沉,毕竟,若是丁原这个左布政使都是白莲教的人了,那,保不准朝中大臣是否还会有白莲教的奸细。

“河南的灾情要尽快缓解,切不可让民心出现动摇。”

一直默不作声的谢迁突然朗声道:“只要民心稳定,白莲教就无法猖獗。”

“回头拟旨,让户部加派人手,紧急调粮,务必要在最短时间缓解河南灾情。”

弘治点头,这次,兵部和锦衣卫的人去了河南以后,户部的官员和刑部的也在曾毅回京后没几天就被召回来了。

“此次事关重大,必须要派重臣前去方可,否则,定然会如同上次一般,无功而返。”

刘健对上次赈灾结果是极为不满的,户部的赈灾情况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甚至,还不如曾毅的方法好,不过,户部也有自己的借口,大雪天不容易调动粮草,从其他各地粮仓调动粮草,速度缓慢,远水解不了近可。

“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已经退到了大殿旁边的曾毅突然开口,却是把殿内的目光重新引到了他的身上。

“讲。”

弘治看向曾毅的目光有些温和,毕竟,曾毅的表现很让他满意,尤其是刚才的那番分析,可谓是细腻至极,假以时日,绝对会是一个能臣的。

“乱世当用重典。”

曾毅这话刚出口,殿内大臣们的脸色就变了,这是什么意思,说现如今是乱世么?

不过,现在能在大殿内的,都是朝廷重臣,心胸并没那么狭隘,是以,虽然不喜曾毅的话,可却并没有开口。

曾毅冲着诸位大臣拱了拱手,然后道:“下官这话或许有些重了,可是,对于河南来说,现如今,就是乱世,户部掌管天下钱粮,若是地方出了大灾,就以调度不及时,或其他理由推脱,不知要这户部是做什么的,难不成户部就不管百姓的死活?难不成户部就只会像百姓收取赋税不成?”

曾毅这话,若是传出去,却是肯定要把户部的官员给得罪死的,可是,曾毅却不在乎,在其位,谋其政,现如今,既然能说的上话,曾毅也就不会那么小心翼翼。

而且,户部,虽掌管天下钱粮,可是,对官员的威慑却并不如吏部和其他各部等。

第107章重典

且,曾毅和户部的左侍郎并不对头,是以,曾毅不介意朝着户部开炮。

“臣,以为,此次河南大灾,既然户部左侍郎前去河南,并未有多大成效,臣枉言,不若让户部尚书前往,想来,户部尚书调度天下钱粮,若其亲身前往,河南一省的灾情,定然是能够解决的吧?”

曾毅这话,却是说的仍旧有些婉转,有些话,并没有直说出来,如,这话里怕是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若是户部尚书连这都无法解决,那,其怕是也要背上如曾毅在朝堂之上对丁原的行容了,无能至极。

虽然曾毅没有明说出来,可是,殿内的重臣,却也都听出了这个意思。

以刘健为首的内阁几个大臣,却是欣赏的看着曾毅,弘治朝时期,六部和内阁尚未形成确定的从属关系,内阁虽然隐约凌驾于六部之上,可是,六部却也并非是对内阁其言听计从。

是以,曾毅对六部当中的户部开炮,他们也是乐得其间。

其二,弘治一朝,皇帝至贤,臣子尽忠,方才有中兴之象,最起码,朝中的重臣,如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吏部尚书,等,却都是极为看中官员才干的。

曾毅刚才的话,或许是对户部尚书有些不敬,可其却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大明朝的官员,不要无能的,必须要有真正的才干方可。

是以,虽然曾毅的话有些不知分寸,可满殿大臣,包括刘大厦这个兵部尚书,却都没有怪罪曾毅的意思,只是当成了曾毅尚且年幼,是以,说话把握不住分寸罢了。

年幼,分寸把握不当,这个,是可以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变的沉稳的。

可是,若是没有这颗心,没有这个明悟,哪怕是你办事在有分寸,也不可能成为朝廷栋梁。

“日后说话,当注意分寸。”

弘治若有深意的看了曾毅一眼,淡淡的说出了这话。

别看弘治只说了这一句话,可心里却是对曾毅更加的认同了,在弘治这个皇帝的角度来看,自己儿子的辅臣必须是这样正直的人,不畏权贵,只论对错,只有这样,才能辅助好自己的皇儿。

至于曾毅言语中是否对户部尚书不敬,这些,弘治却是不在意的。

弘治这话,等于是给了曾毅一个保护伞,刚才曾毅的说的那番话,是不能传出去的,若不然,就等于是违抗圣旨了。

皇帝的话,就是如此,不会说的那么直白,但是作为臣子,是要理解其中含义的。

“此事事关重大,内阁拟旨,由户部尚书任钦差,调度天下钱粮,其前去河南负责赈灾,朕给他三个月的时间。”

弘治采用了曾毅的意见,正如曾毅所说的,河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