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气所形成的浮力可调区域十分狭小。一旦在升空之后出现载重被大量扔掉的情况,飞艇便会因浮力大于重力而急剧上升,距离地面越来越远,此时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将部分提供浮力的气囊扎破或扔弃,让飞艇重新回归到可控制的平衡状态。”齐柏林眼中露出一丝疑惑之意,讶然道:“怎么了殿下,您怎么突然问起了这个专业问题?”

    清英咋了咋嘴,脸上流露出失望之色。他目光一凝,却是反问道:“伯爵先生,你希望从今以后,你的飞艇公司都能从军队得到源源不断的订单么?”

    “当然想!”齐柏林毫不犹豫地答道。常年累月的科研实验和飞艇制造已经快要耗尽了他这个伯爵和祖上传下的家产,若不是清英及时向他订购了一艘飞艇,这位容克土豪所创办的公司就会因巨额亏空而宣告破产,而他本人再过两年也就要和那些流浪汉一样睡桥洞了!此刻齐柏林好不容易才逮到了一个能够咸鱼翻身的机会,肯定是要将其牢牢抓住;容克们都有着一颗财富之心,齐柏林除了对航空科学的钻研热爱之外,扩充祖业也是他的人生夙愿。

    清英微笑道:“很好。既然这样的话,那就请伯爵先生开始着力解决我刚才所提出的这一问题吧。飞艇除了要拥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慢的速度和较长的飞行时间之外,还要具备在重量大幅减轻之后的可操纵性,保证这些可爱的大雪茄能够顺利返回基地降落。哦对了,它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防护力,能免疫步枪子弹,并在机枪子弹的扫射下得以返回幸存。如果伯爵先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金灿灿的马克就在向您招手了!”

    齐柏林瞳孔收缩,口唇开合,满是惊讶的说道:“殿下,您难道是想……”

    “目前,这艘飞艇只是完成了军事化的第一步,可以用来进行侦察任务。不过这显然还远远不够。一艘体型稍大的硬式飞艇在减去自重之后,都可以搭载超过10吨重的货物,如此巨大的运载能力怎么能不好好加以利用?如果这些东西都能够在空中被全部扔下去,将对军方拥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飞艇具备一定的防护也是必须的,毕竟它的目标太大,如果对枪弹毫无招架之力的话,它也就几乎失去了被军方采购的意义。”清英简单解释道。

    齐柏林微微点了点头。在开办飞艇公司之前,他也曾是普鲁士军官团中的一员,因此对清英的话语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自己的飞艇要想被军队所接受并大量订购,的确是需要具备清英刚才所说的那些条件。虽然这些要求非常苛刻,然而这正是一个骨子里歌颂着刀剑和钢铁的军官科学家所醉心沉溺的领域,更何况现在的科研经费已经有了眼前的青年为他买单,在客观条件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掣肘。他唇上两撇茂密的长胡向上翘起,嘿然道:“老实说,这个设想的实现,比我平衡飞艇和提升滞空时间还要更有难度。不过只要殿下一直提供研制经费,我是非常乐意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勇攀高峰的!”

    ————————————————————

    离开驾驶室,进入起居房,一举温软的娇躯便倏然入怀,鼻息间嗅入的尽是熟悉的芬芳。由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飞行玩具,桑妮娅心情大好,如同一只猫咪般一个劲的用螓首蹭着清英的脖颈窝。他轻轻抚摸着小公主温软柔滑的如瀑金发,正欲温存几句,眼前忽然绽放出灿烂夺目的晨光。

    一轮红日从东方极远处的地平线上跳跃而出,霓霞万道,照耀在广袤平坦的千里沃野上。河流萦玉、麦浪翻涌,白桦挺立、阡陌横通。骏马嘶鸣、牛羊牧歌,苍鹰展翅、禽鸟浮波。勤劳善良的农民走出了点缀错落的屋舍,在灿烂晨曦的沐浴下开始了一天的田间劳作。

    清英看在眼里,脑中忽然闪过了一道电流。(未完待续。。)





第211章 骑兵改革

    在一战时期,德国陆军绝对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一。高效的总参谋部、优秀的指挥将领、深谙战阵的基层军官、久经训练的勇敢士兵、再加上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便成就了德国陆军在战场上的赫赫威名。

    由于奥匈那支多民族混杂体的臃肿军队根本不是凶悍的哥萨克的对手,只能应付少量毛子军队或是在西南战线上去欺负小受意大利人,因此整个大战期间的陆地战场几乎全是由德国陆军一家独自支撑。而结果则是相当令人震撼的,德军在西线和英法联军持平,东线更是仅用一只拳头就直接打倒了毛子,彻底稳住了东线的局势。如果不是美国这个开挂国家最后站到了协约国一方去,德国在英法俄的合围之下都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若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的话,一战的德国陆军也远没有达到完美,而是仍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强化和改进。有鉴于此,清英也做了大量的努力。在他的直接作用或间接影响下,德国陆军对榴弹炮和机枪的兴趣较历史同期有了极大的提升;施利芬本人又是对军队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视的人物,可以想见,德军最后拥有的火力必定远超历史同期的程度。而迫击炮的引入更是会极大的提升德军步兵的压制能力,使得他们在面对协约国军队的时候具备绝对的火力优势。除了射程较近之外,迫击炮所拥有的特性几乎全都是优点:简单的结构使得它的造价非常低廉,完全适合大规模量产;而轻便的体重能让它下放到基层。并以人扛马驮的方式在战场上实现寻常炮兵所不可能完成的快速机动。再加上其极高的射速、稳定耐用的良好适应性和傻瓜一样的使用步骤。使得这种武器很快便被纳入了德国陆军的采购名单当中。

    然而除了这些外部武器的加强以外。德国陆军在编制上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亟待身为穿越者的清英去解决。

    目前,德国军一级的编制中包含2个步兵师、1个重炮团、1个猎兵营、1个工程营和1个技术大队,这些东西都能在一战的战场上发挥出很好的作用。然而令人感到无语的是,德国一个军力竟然有着多达2个旅的骑兵部队!尽管骑兵旅不像步兵旅一样编制庞大,只有2个团共10个连的规模,然而军一级所拥有的骑兵人数也无疑是超过了2500人。这等庞大的骑兵队伍着实是让清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一战时期,面对机枪堑壕铁丝网速射炮所构成的防御火力网。人高马大的德军士兵无不做梦都想拥有日本人一样的身高体型;在进行战场机动的时候,步兵们也都是把自己的腰肢给躬成了虾子,以求能够尽可能的降低机枪和速射炮这两个血腥杀手的被弹面积,从而保住自己的小命。可骑兵倒好,本来马就比直立的人体高出一截,人还要再坐到马背上去;如此大的一个目标在在对方的机枪火力面前出现,这不是高调作大死又是什么?

    尽管德国陆军从远东爆发的日俄战争里敏锐地意识到了机枪在战争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并且在清英所鼓捣的那场防御演习中更加加深了这一印象;然而由于传统战技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已经是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在对军队做出相应的改良的时候,总是不能把属于上一场战争的残留物给彻底清除。在德国军一级编制中仍旧保留的2个骑兵旅。便是源于上一场战争中所没有剔除的遗毒。很显然,这些德国高级将领们对机枪的认识还不够深透。难以想象将自动火力大规模集中使用后会出现一种怎样的效果;出于19世纪初期骑兵机动拼杀的教科书式的标准战斗考虑,大量装备了机枪、速射炮、重炮等现代化武器的军队里依然被加入了大量的骑兵部队。而等到战争爆发、堑壕和铁丝网所构成的蹲坑懦夫体系取代了半个世纪前的拼杀勇士热血对攻的时候,骑兵们便失去了绝大部分的用武之地,只能在侦查和小规模的遭遇战中发挥一下他们零星的余热了。

    从军事的角度而言,在下一场战争中已然用处不大的骑兵部队必须被裁撤,考虑到作战马匹近乎十倍于普通士兵的恐怖食量消耗,它们也不适合大量出现在一线的战斗部队当中。不过,骑兵的裁撤却是极为困难。目前骑兵仍是德国陆军当中的主要军种,规模相当庞大,更有无数的容克军官服役其中;除此之外,骑兵作为一个拥有光荣历史的传统军种,是普鲁士和整个德意志的荣耀象征,基于这个缘故,在其中服役的军官几乎都是姓氏之前加了“冯”字的容克贵族。如果清英大力裁剪骑兵规模的话,将会得罪一大群原本忠于王室的贵族军官,这无疑于是自断臂膀的不智举动!

    在这种情况下,清英只能另寻出路,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他决定对骑兵实施机械化的改革。如果能以坦克、装甲车和摩托化部队来代替骑兵部队当中的马匹,那么不仅可以保留下目前骑兵的现有编制,更能够极大幅度的提升他们的战斗力,让这支部队真正成为承载普鲁士武力和光荣的军中精锐。如此以来,则能在不破坏现有体系的情况下兼顾提升战斗力,而那些忠于王室的贵族军官们也会因荣誉的实至名归而更加对霍亨索伦殊死效命。

    ———————————————————————

    此番乘坐齐柏林飞艇升空游览的过程中,清英注意到德国农庄田间地头的工作仍旧是全部依赖人工和畜力,几乎没有见到任何的动力机械。作为发明了内燃机、并由电气通讯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国度,如此寒酸的农业劳作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在清英的记忆里,美国在1年前便出现了第一辆真正现代意义的拖拉机,为农业耕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坦克这种东西正是在拖拉机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

    和平时期,生产拖拉机的工厂可以建造这种工具用于发展民间农业,并在机械动力领域为坦克储备相应的技术,毕竟二者在很多地方都有相通之处。而一旦爆发战争,生产拖拉机的工厂线在稍作改动之后就可以量产坦克。经过之前长年累月的拖拉机技术储备,军部所研发出来的坦克定然会比一战时英国仓促投产的马克i型来得优秀。原始的坦克由于装甲防御不强,其仅能抵御子弹的防护难以在各型火炮密集遍布的西线进行什么突破,然而在广袤的东线战场,却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让它在对俄国人的战斗中发挥作用。

    当清英向威廉提出发展拖拉机的意见的时候,威廉虽然对他的奇怪举动略感诧异,不过仍是非常爽快的同意了清英的这一要求。由于拖拉机的引入急剧提升了田间的劳作效率,使得从事农业所需的劳动力大幅减少;被机械所替代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这正好和目前德国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大量吸纳农村人口的国策不谋而合。在整个国家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间劳动力的涌入不仅不会成为拖累当地社会的累赘,反而会为急需雇佣工人的资本家提供创造财富的剥削机会。大部分菲律宾的殖民吞并和螨清市场的开辟,使得德国国内的过剩商品有了足够胃口的倾销基地;当资本家们的积极性因实实在在的利益而被调动起来之后,大规模雇工进行批量生产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在从美国整体引进拖拉机,并于国内选址建设工厂的同时,为了让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