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一血曾经的耻辱。即便是德国人拥有两倍于我们的兵力优势,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戴高乐轻声开口,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自信,“而一旦时间拖下去,我们就能迎来胜利的曙光了。当美国加入之后,无论是可动员的人力、还是可支配的工业和资源,我们都将超越以德国主导的中欧同盟,届时就是法兰西发起反攻、并恢复昔日荣光的时刻!”

    听得戴高乐的话语,贝当心中的苦涩却是又加重了几分。从纸面数据来看,美国的加入的确会给法国的对德战争带来极强的助力,但大洋彼岸那帮闲散的牛仔们究竟适不适合铁血纷飞的欧洲战争,却还是一个没有人能够说准的未知数。自从南北统一战争以来,美国军队所经历的实战考验就只有一场屠幼式的美西战争,其实际战力根本无从评判;考虑到美国人已经过了七十年繁荣安定的日子,这由不得贝当不感到忧虑。退一步讲,就算是美国军队的战力能像上场大战中的英国陆军那样令人眼前一亮,要实现战胜德国的最终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幻境:控制了东欧以及中东的德国已经无惧封锁,击败那支普鲁士军队更是无从下手。如果对方也在西线掘壕固守,联军又能在哪里寻求突破?

    不过,贝当却是并没有再度开口。他深知面前之人的性格,更明白当前在法国国内蔓延的夸大宣传和投机仇恨,不是自己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扭转的。如果不是客观环境使然,今天戴高乐也不会来让他自动辞职;既然自己最后的情绪已经得到宣泄,还有什么必要再和眼前之人多说言语?

    “尽管德国人的实力已经扩展到了中东,英国的印度和非洲殖民地都在同盟国军队的威胁之下,但为了不在沉默当中被德国人任凭宰割,不列颠也采取了最为刚烈的应对。即便是他们丧失了海外殖民地的输血,也有来自美国的物资以为补充,其战争潜力仍旧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就算我们难以获得彻底的胜利,逼迫德国人将上场大战中吃到的利益再吐出来,也是完全有把握做到的事情。而法兰西也就能再度重现三十年前的荣光,重新屹立在世界列强的名单当中!”面对曾经一手将自己提携起来的知遇尊长,戴高乐有些激动地说道,“如此局面,难道不比您所主张的与德国人进行尊严尽丧的合作、且国家存亡全在对方一念之间的情形,更值得我们去选择么?”

    贝当缓缓闭上了眼睛,道:“我已经无力再改变什么了。但愿上帝不要完全抛弃法兰西,让你的战争赌博能获得那10%的成功机会。”(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金螃蟹、袁yh1234567、zhouyu1976的打赏~~~

    最近订阅持续低迷,作者更新缺乏动力啊。。。。





第677章 革命性武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笼罩在欧洲大陆上空的战争阴霾变得愈发沉重起来,两大阵营都大幅加快了自己的扩军备战进程,并在激战正酣的西班牙内战问题上呈现出互不相让的姿态。在1937年的跨年祝词上,德国皇帝更是明确向自己的臣民说出了要严惩法国单方面撕毁《阿姆斯特丹和约》的声音,整个德国随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法浪潮;而力挺法国逾越和约红线的英美,也一并成为了德国民众的攻击仇视对象。在德国境内的每一所啤酒馆和咖啡厅中,都能听见民众们满怀愤恨的声讨之语,而再发动一场战争解决问题,则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意见。在上一场战争中,自家没有花费多大代价就赚得盆满钵满;尝到了战争甜头的德国民众,完全不介意再通过一场战争扫灭这群与自己为敌的势力!

    年关刚过,清英便如往常一般来到了威廉皇家研究所,除了表示对科研项目的重视的例行参观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对当前德国核心科技的研发进度做出准确的洞悉。虽然战争拼的是总体实力,一两种尖端武器很难在扑面而来的狂澜中起到逆转乾坤的局面,不过,一些划时代的科学技术,却是完全能够在相应武器的承载下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奏鸣曲达到末尾最巅峰的这20世纪30年代,种种革命性的创举正在宛若井喷一般连续出现!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这个原本以威廉的名义建立起来的科研机构,已经成为了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规模最大、条件最优的研究组织。数以千计的工程师在其中工作。而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是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从美国投奔而来的移民。在这些人的共同推动下。当前德国的科技水平无疑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清英视察期间。各个项目的负责人便都将他们的成果摆到了这位皇帝的眼前。

    首先便是高大上的导弹火箭科技。在另一个位面中,二战时期的德国便在导弹领域有着冠绝全球的遥遥领先,无论是低空飞掠的v1,还是飞出同温层的v2,其都在战场上打出了令敌人为之震惊的声誉。尽管当前的布劳恩还是一名年仅24岁的青年研究员,但他却已经在火箭领域展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天赋和创造力;在他以物理学博士学位从柏林大学毕业、并加入到皇家研究所的这两年时间里,德国的火箭技术便在原有的基础上突飞猛进,以极快的速度突破了此前诸多的限制瓶颈。1935年10月。代号为a…4的弹道导弹便在东普鲁士试射成功:它自重15吨,装载有高达一吨的高爆弹头,其425km的最大射程足可实现跨越英吉利海峡直抵伦敦的飞跃。而该款导弹那将近100km的极限射高、以及四倍于音速的下坠速度,更是使得其几乎无法被当前的任何一种武器所拦截!

    面对这一较历史上v2导弹更胜一筹的成果,清英却是并没有准备像历史上一般下令大规模生产。原因无他,这种导弹的造价实在是太过高昂了。当前,即便是算上量产之后的成本稀释,其弹枚价格也会达到11万马克;而一架bf…109战斗机的价格只有7万马克,改进型iv号坦克也不过9万马克。一发导弹飞出去,就相当于打废了一辆多的主力坦克。而由于当前的制导技术所限,其最终的精度也是很难有精准度可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将这种短程导弹当做炮弹来大量挥霍都是大大的不划算;如果换了无视人命的日本政府,他们甚至宁愿让战机挂上炸弹去实施神风突击,也不愿意耗费如此巨大的财力!

    不过,清英却也显然没有转移对这款极具发展潜力的武器的青睐。在稳定性、射程和弹头装载量等性能上,他都对研发团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并慷慨许下了研制成功之后对他们的丰厚回馈。根据清英的设想,是将这一武器作为对敌国的战略威慑;它不要求拥有如同坦克、飞机等廉价消耗品一般能够大量生产的特点,对性能的提升将是其唯一的使命所在。毕竟在这一位面中,德国在很多科技领域都较历史同期领先了6到8年之多,具有理想射程和投射量的导弹很有可能在这场大战中便宣告实现。

    相比于装载常规弹头,装备核弹头的导弹则无疑是最理想的威慑力量了。一枚普通炸弹最多炸毁一小片街区,而核弹的威力则足以对整座城市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即便是依靠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物质造成杀伤的初代裂变核武,也将另一个位面中的广岛和长崎便成了人间地狱;如果德国能弥补历史上的缺憾,将潘多拉魔盒中的这个魔鬼先一步于美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话,那么清英对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就再不会有任何的顾虑了!

    让清英感到欣喜的是,德国在这一终极大杀器上的研制进度也达到了一个令人期待的高度。1934年,主掌放射性化学部的哈恩便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铀核在慢中子轰击下的裂变现象,同时伴随着极高能量的释放,这为将核能利用到军事当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之后,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也在清英的大力支持之下,在德国的老巢东普鲁士被秘密建立起来:这其中包括提供实验的核反应堆、从天然铀矿中提炼铀235的各种浓缩装置,以及大量用于模拟计算的技术人员。毕竟在没有计算机的当前,所有的一切都要靠相关人员进行人工计算。

    经过三年的时间和10亿马克的巨额资金倾注之后,德国工程师们终于在反复的试验和计算当中掌握了裂变型核弹的核心机理。简单来说,他们的任务便是创造一个中子增殖系数远远大于1的超临界状态,让铀235在极短的时间内尽数裂变,并在质量亏损的同时绽爆出无与伦比的能量。现在德国工程师们所需要做的,便是进一步完善实现链式反应的构型,并等待原料浓缩的完成。由于能被慢中子轰裂的铀235在天然铀矿中所占的含量仅有0。7%左右,而要想实现理想的链式反应,其核原料中铀235的含量需要达到90%以上。即便是清英对这一项目提供了绝对的支持,要想实现高纯度铀235的提炼,预计仍旧需要接近两年的时间。实际上,这也正是后世制造铀弹的核心难度所在;单纯一个壳体实际上并不复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才是制约其泛滥的根本手段。

    为了杜绝被英美等国探听到消息,德国政府对这一计划实施了空前严格的保密措施。在这座丛林环绕的核弹研究基地周围,五千名特种兵重兵把守,内部的工作人员与外界进行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唯有德皇嫡系的一支近卫军能够以补给物资的任务所需进出这片地区。除了清英本人、首相埃里克、以及直接负责这一计划的组织与实施的施佩尔之外,德国政府中再无任何人知晓这一项目的存在,即便是皇储斯普林特也不例外。而随着这一项目的不断推进,得知有望在一年之后收获成功的清英,也同时具有了开启战端的强沛信心。

    除了梦幻般的战略核导弹之外,德国还在自己的火箭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技术研制出了多种制导战术导弹和炸弹。hs…293空舰导弹一共击沉了超过40万吨的各型盟军船只,弗里茨x弹更是将近乎崭新的罗马号战列舰一发入魂。相比于传统的空投炸弹,这些制导导弹的命中率显然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更为关键的是,由于这种武器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攻击机便不必再冒着敌方小口径防空炮的枪林弹雨实施抵近攻击,大大提升了其在战场上的生存率。

    经过一番技术攻关之后,一款较历史上hs…293更为优秀的制导炸弹也被德国工程师所研发了出来。其全重超过1。1吨,装有800kg的战斗部炸药,最大飞行速度为275m/s,在5千米高空投掷时拥有9千米的水平射程。这个距离已经远远处在了当前能够高速开火的40毫米级别高炮的射程之外,而大口径防空炮则极难取得精准的对空战果。得益于德国在雷达和无线电技术上的同样飞跃,该款导弹得以用雷达确定坐标、并辅以无线电操控的方式进行制导。而为了防止英美有可能如历史上出现的电子干扰,该型导弹也被赋予了能够进行有线控制的改装空间。只要加装两根长逾20km的导线,便可对导弹实现理想的精准控制。

    有了这款制导武器之后,德国海军对敌方舰队的攻击就将大幅提升,而只要击败新协约国的海上力量,剩下的就是德国军队所尽情发挥的舞台了。(未完待续。。)

    p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