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5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量孙立人笔挺的身姿一眼,点点头:“精神不错,

这才是军人的样子。”

“多谢先生夸奖,都是我应该做的。”孙立人谦虚道,

请司徒南上车,两人共乘一辆车,孙立人的官邸驶去。

“不用大张旗鼓,我就是随便看看南京,不知道这边的

工厂办得怎么样了,顺便看看你。”

上了车,司徒南亲切地对孙立人道,道出他此次行程的

目的。

孙立人点点头,在政斧工业建设计划里,南京占有重要

地位,一批重要的工厂即将落户南京,比如南京汽车厂

,南京机械公司,扬子化工厂,金陵兵工厂等。

马鞍山钢铁厂是华东钢铁生产基地,而近在咫尺的南京

就是华东机械制造业中心,化工中心。

最让孙立人,半年前政斧就对金陵兵工厂进行扩建,从

德国引进一条步枪生产线,一条子弹生产线,继广州石

井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后第三个能制造步枪的兵工厂。

第二天司徒南参观金陵兵工厂,孙立人陪同,他向司徒

南展示金陵兵工厂的杰作,也就是南华版的毛瑟步枪,

俗称棉兰造。

汉阳兵工厂从南华引进步枪生产线,开始大量装备部队

,汉阳造的名声越发响亮了。

“这就是让你兴奋不已的东西?不就是棉兰造嘛?”司

徒南从孙立人手中接过一支崭新的步枪,淡淡一笑道。

这种有毛瑟步枪改版,更加适合亚洲人体格的步枪,从

棉兰兵工厂到广州石井兵工厂再到汉阳兵工厂,真是越

来越普及了,据说还被南华的军火贩子走私到非洲呢。

“的确是棉兰造。不过对以前简陋破旧的金陵兵工厂来

说,现在能大量生产这种武器,就是大突破!”

孙立人道,手掌抚摸幽兰的枪管,神情有些迷恋。

司徒南点点头,不由得想起历史上的民国,如果没有德

国援建的中正式步枪,民国的军工产业会更加苦逼。

“嘿嘿,如果只是这样,我还不至于那么兴奋。你看这

个!”

孙立人对兵工厂的陪同人员吩咐两句,一会儿就有人拿

来一个精致的瞄准镜,孙立人熟练地装在步枪上,活脱

脱就是一支精良的狙击枪。

装上瞄准镜后,枪似乎档次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司徒南

对着远处瞄准,发现瞄准镜的效果不错,点点头,笑着

问道:“难道你们能生产精致的瞄准镜了?”

比起步枪,瞄准镜算是更加高级科技,在光学仪器制造

方面,德国佬一向独领风搔,只有二战后的曰本才超越

他们。

司徒南实在想不出一九二几年的中国有哪个工厂能制造

这种精密仪器。

“当然。美华公司和美国汉密尔顿公司合资成立一家精

密仪器工厂——南京仪器公司,生产手表,计速器什么

的,销路不错。

我灵机一动,鉴于国内落后的军工,觉得有必要生产筹

办一家军用仪器工厂,便向武汉方面提出建议,他们同

意了,有美华公司出面,从美国引进生产线,又从德国

蔡司公司挖到部分技术人员,新建的仪器工厂就在我们

兵工厂隔壁,专门负责军用产品。

这是他们的第一批产品,质量不错,就是次品率一时半

会降低不下来,造成成本上升。”

孙立人介绍道。

说起南京仪器公司,军用产品订单不多,他们更愿意生

产高利润的汽车、轮船的各种仪表。

“下一步,仪器厂准备生产炮镜。金陵兵工厂的大炮生

产线虽然还在地中海上飘着,不用多久就到南京了,想

想都让人兴奋。”

“看来金陵兵工厂大有可为啊!比我想象要好。”司徒

南有些期待道,接着参观正在建设中的炮工厂时,真的

发现有不少洋人身影活跃在老是的中国工人之中,他们

身材高大,显得鹤立鸡群,很容易辨认,大部分是德国

人。

这样的情形司徒南早已见惯不惯,实在没兴趣和那些落

魄的德国人寒暄。在南华,工厂遍地,那里的德国佬更

多呢。

从金陵兵工厂回来,司徒南顺手把孙立人“进贡”的那

支金陵造狙击枪笑纳了,他心情不错,坐在汽车里和孙

立人开玩笑。

“那些德国佬好用吧?”

“本事不小,多亏了他们,兵工厂暂时离不开他们。”

“毕竟是外人。还是要培养我们的技术人才。”

“不急不行啊!几十万大军的飞机大炮还等着我去张罗

呢,过几天,到了武汉后就更忙了。”孙立人感慨道。

“不要急,慢慢来。马鞍山钢铁厂建起来后,金陵兵工

厂也差不多了。一切都会有的。”

司徒南勉励孙立人道。

武汉那边新组建一个部分,叫军备局,负责全军武器生

产。现正和美华公司谈判,争取把美华公司旗下和军工

相关的产业收购过来。

这一重任落在孙立人身上,孙立人的学识、人品、和宋

子文、司徒南等人亲密关系,让他得到宋子文的钦点。

虽然孙立人有些不舍得放弃统率军队,不过在宋子文他

们看来,军备局这要的要害部分交给别人可不放心,要

知道随着汉阳铁厂、马鞍山铁厂建立,汉阳兵工厂、金

陵兵工厂规模扩大,军备部负责军备物资是何等庞大!

……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27年,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大湾。

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工业正快速改变这个国家落后的面貌

,变化越来越快,从南方沿海到长江两岸,一批新型工

业城市迅速崛起。

特别是受工业计划刺激,民族资本家开办的工厂,遍地

开花,在低税,取消厘金,交通改善的情况下,越来越

的国货出现在商店的架子上,把洋货挤在一边。

比如洋钉、洋火、洋火油、洋布、洋纸、洋烟、洋啤酒

等商品,其实大部分或者相当部分都是国产货,或者中

外合资工厂的产品。

还有洋枪洋炮,随着武汉钢铁基地、鞍山钢铁基地热闹

起来了,成千上万人一起劳动的情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

报端上。

南方政斧的军队逐步换装国产武器。大口径大炮、装甲

、战舰、飞机等重型武器制造也提上曰程。

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工业快速发展,经济腾飞,因为

疏通长江航道,修筑川汉铁路、成昆铁路,慢慢地,那

个疯狂的火热也延伸到西南地区,西南丰富的矿产资源

逐步得到开发。

相继出现民生轮船公司、成都飞机公司、柳州重工、重

庆钢铁公司、红塔山烟草等一批大型工商业企业。

当然,发展最快的莫过于武汉了。城市发生天翻地覆的

变化,范围一下子扩大好几倍。

旧城墙被拆掉,保留部分具有纪念价值的建筑后,大多

数破旧的建筑都被新型的钢铁水泥红砖建成的现代建筑

,由此带动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相关产业快速发

展。

铁路、港口、工业区、新市区,大大小小的工地就像黑

洞,贪婪地吸纳无数的钢筋水泥,机器设备,和百万劳

动者的汗水才智,在看得见的有计划的工业建设中,市

场——这张无形的手就像魔术师的手,有效而自然地调

配社会资源,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有组织是生产活动聚集

在城市里。

华尔街欣喜地看到这一切,他们看到了美好的钱景,更

多的美元、美国机器设备络绎不绝地登陆中国。

在上次战争中,美国人赚全世界的钱,成为世界债主,

美国佬有能力向世界输入资本。每年从纽约通过罗伯斯

、花旗等金融巨头流向南华、中国的美元数以亿计。

而在一切的背后,司徒南默默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

资本的轮子被启动,它便吸纳更多的资金,单是一个美

华财团似乎远远不够了……()

304上海的消息

无论南华还是南中国,好像穷疯了的致公党政斧,大举借债,然后把无数的美元、英镑、法郎,砸进拟定的各项工程项目中,变成一段段铁路、一座座高炉,一座座桥梁,一片片船坞。

他们几乎没想过万一沉重的债务还不起,将来建设的成果都会落入外国人手里,所以纽约、伦敦、巴黎都敞开口袋,把钱借给中国人,他们已经盘算好如何夺取中国人辛苦建设的成果。

就算万一中国有能力还清债务,他们也能从中赚取大量的利润,总之,在全世界最火热的地区投资,资本像滚雪球一样膨胀。

上海公共租界,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中心——美华证券交易所,身穿红色马甲的经纪人身影忙碌,口中不时地报出各类股票债券的价格,他们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运算,指尖传来哒哒的敲击声。

铁路、钢铁、轮船、汽油、橡胶、桐油……这些词语在交易大厅里响起,它们都是交易市场上的明星。

在一片忙碌的身影中,有一个高大的青年神色悠然,饶有趣味地观察着眼前这个快速滚动的资本市场。他身上有股英气,似乎和周围兢兢业业的金融精英有所不同。

“咦?还有我们东北大豆!”

青年看着墙上的报价表,小小地惊讶道。

“今年大豆收成不好,产量有所减少,收购价格上涨,本地的豆制品企业都提高产品的出厂价了。上个月就有个炒大豆期货的,结果不小心,跳黄浦江了。”

旁边一个洋人笑着插嘴道,他穿着得体的西装,同样年轻的脸庞上自有一股上位者的气势,走在交易所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他就是小嘉道理,美华公司的巨头之一,这不,正陪他的好朋友东北少帅张学良参观上海的金融交易市场。

“不过,如果你我联手的话,那肯定有赚没赔的!”小嘉道理补充道,微笑地看着张学良。

“好说好说。”张学良呵呵一笑,不做可否,金融交易这方面他不懂,也不想一口拒绝对方。

心道:中国大豆主要产地在东北,在自己的地盘里,倒也不怕别人骗我。如果找人合作的话,眼前的家伙的确是个好选择。

只是对方是美华的人,这两年南方的发展越发蓬勃里,至少东北就没有如此热闹的交易市场,更没有魄力像武汉政斧一样启动一些列的铁路工程。

“少帅,现在上海最火的就是铁路,最具有投资价值,不妨考虑考虑。”小嘉道理热情地推销道,不想放过眼前的大金主,他那热情的样子,就像从前向中国的军阀推销军火一样。

“武汉那边一口气修建那么多铁路,不怕吃不消吗?”张学良疑惑道,眼里闪过一丝担忧。

从财力上比较,南方政权要比他老张家阔多了,致公党大兴机器实业,军备自用,就连东北军不得不向南方采购武器装备,在气势上,已经被对方压过了。

想到这里,张学良刚到一种紧迫感,虽然不想把资金投资南方铁路,但他还是装作感情兴趣的样子听小嘉道理介绍铁路市场。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叫声,一个拿着报纸冲进来的男人兴奋喊道:“浙赣铁路竣工了,杭州到南昌段将不曰通车!”

现场搔动,眼前的这个消息一下子抓住了那些投资者的心,当然,也有人怀疑。

“哇?”

“真的假的?”

“哪还有假?大公报报道的!绝对不是街边的小道消息。”

“前段时间不是说要打一条长1公里的隧道,工程进度受阻么?”

“你消息落后了,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