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皋听说是周侗先生,纳头便拜,磕得地下“咚咚”做响。
周侗扶起牛皋,让他带路去探访他母亲。
于是前面牛皋引路,周侗五人在后面一路同走。走不多远,来到一处山坳内,有一石洞,外边装着柴扉。
牛皋把众人领进石洞,里面颇为宽敞,有一枯草铺成的塌,塌上有一妇人在躺着。
周侗帮妇人把了脉,施了针灸,有取出一颗丹药,让妇人服下。
华山的丹药确实厉害,才一炷香的功夫,妇人出了一身汗,全身轻松,便下榻与各位见礼。
坐下之后,牛皋老母将先夫遗命,寻找周侗的话说了一遍。然后从后面的箩筐里拿出一个葫芦来。
这个葫芦比普通葫芦要大上一码,外面涂上褐红色的油漆。年代久远,有些漆已经掉落。葫芦颈细长,系着一大一小两个塞子。葫芦体宽大,底座还有一个镂空的暗铜座垫。
这个就是豹子头林冲要还给周侗的那个”火葫芦”。

第二十四章:恨天无把,恨地无环

周侗接过火葫芦,轻轻抚摸着,睹物思人,不禁黯然神伤。
岳飞见此,便问周侗:“老师,这火葫芦有什么妙处,林师兄一定要归还给老师。”
周侗摇了一下葫芦,里面传出一阵水声,周侗便问老母:“里面可是烈酒?”
老母点了点头,说道:“先夫有令,非烈酒不可入此葫芦内,我也不知道原因。只是牛皋也好烈酒,也就拿来盛载。”
周侗又问:“你们知不知道这火葫芦的用法?”
老母摇了摇头,答道:“林教头临死前遗言,非师门中人不可使用。先夫也就没有传下用法。”
周侗叹息了一句:“都是好徒弟啊!”便领着众人,走出石洞,来打空旷之处。
只见周侗拿起火葫芦,用小塞子堵住葫芦口。从葫芦底部把那镂空铜座卸下,从铜座中抽出一条支架,把支架固定在细长的葫芦颈,镂空铜座自然位于葫芦嘴前方不远处。周侗又向那王贵要来一小截蜡烛,放置在铜座上。这时岳飞才发现,这镂空铜座居然还有一个烛台。
周侗先用火折子把蜡烛点着,然后左手把葫芦嘴对着空旷处,右手往葫芦底部一拍。“呼”的一声,一条海碗般粗大的火龙突然从葫芦嘴冲出,冲了五六尺远才消停。众人都吓了一大跳。
周侗看见各人神情怪异,便又在葫芦底部拍打了两下,两条火龙先后从火葫芦中喷出,气势甚是惊人。
周侗再拍时,没有东西再喷出来,一摇葫芦,原来已经没酒了。
岳飞从周侗手中抢过葫芦,细细翻看,这火葫芦真是太厉害了。
众人回到石洞中,王贵等正准备告辞,岳飞心细,问周侗可否带上牛皋母子同行,周侗同意。牛皋母子欢天喜地,收拾好细软,一齐上路,往沥泉山而去。
半路上,岳飞向周侗问起,牛皋那三招锏法怎么与栾廷玉那三招饿虎扑食如此相似。周侗长叹一声,答道:“我以前几个徒弟,悟性最高是卢俊义,其次是栾廷玉;而林冲练功最是刻苦,与栾廷玉相互不服。牛皋这三招锏法,应该是林冲偷学栾廷玉的三招饿虎扑食,自己又不敢使用,便改成锏法,授予牛皋的父亲”
一路无事,三天之后,便到了沥泉山下。
周侗一行七人沿山路而上,不到半里路,一带茂林里现出两扇柴扉。
周侗就命岳飞叩门。
只见一个小沙弥开出门来,问声:“那个?”
周侗道:“烦你通报师父一声,说华山周侗,特来探望。”
小沙弥答应后转身进去。
不多时,一阵爽朗的笑声传出,只见一个高大和尚走将出来,握住周侗的手说:“师兄,可把你给盼来了!”这个就是周侗口中的志明大师。
各位看官:宋朝佛道融洽,相互学习。同辈关系好的都以师兄弟相称,比如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就是如此,并非真正同门。
一行人入到客堂内,依礼周侗与牛皋母亲坐下,五个后生便侍立在周侗身旁。
志明大师让小沙弥奉上香茶,细细打量了岳飞等五人。便问周侗:“师兄,这五位都是你的弟子?”
周侗笑着回答:“我哪有如此福气。只是这左首边上的,叫岳飞,字鹏举,才是我的关门弟子,其余几位是飞儿在民团的学生,这次一起过来见识见识。”
原来志明大师早已看出这五人的根基良莠不齐,不应该全是周侗的徒弟。
“哦”的一声,志明大师点点头,起座走到岳飞身前,“帼帼帼”接连在岳飞脑门敲了三下,赞叹道:“妙极!我看今徒骨格清奇,必非凡品,也是吾兄修来的!”
“这个和尚手劲好强”岳飞脑门传来一阵疼痛,但身子纹丝不敢动。身旁的牛皋咧嘴笑了起来。
志明大师回到座位,吩咐小沙弥去备办素斋相待。看看天色已晚,当夜打扫净室,就留师徒五人和牛母各自安歇了。志明大师自往客堂的云床上打坐。
回到静室,岳飞见无人注意,便拖一拖周侗的手,小声问道:“老师,志明大师敲我的头做甚?”
周侗答道:“笨蛋,那是志明大师让你三更天到客堂找他。”
岳飞恍然大悟。
三更子时,岳飞悄悄起床,穿上衣裳,静静来到客堂。见客堂灯火通明,志明大师还在打坐,不敢说话,便在大师跟前磕了三个响头,立定等候。
志明大师早已知道客堂的动静,等岳飞磕完头,便慢慢下座,对着岳飞说道:“你与我有缘,现在传授你一套桩法。这套桩法叫“天地桩”,非常刚烈,最能增长力气,凝聚气血,很适合你现在这个阶段来练习。”
说完,大师便活动活动手脚筋骨,来到厅堂中间演示。
只见志明大师靠北朝南站立,右脚轻轻迈开半步,不丁不八,标准的无极桩起手势。
志明大师说道:“天地桩第一式:‘顶天立地’。身形如同无极桩,静待真意动;等妄想杂念消尽,一阳来复时,意念身体变大,如巨灵神般,头顶苍天,脚踏大地,身体充盈于天地之间。
稍稍停了一阵。志明大师双腿弯曲做下蹲状,双手握空拳如提重物,说道:“天地桩第二式:“恨地无环”。想象大地有两个巨环,被你握住手上,你用力把整个大地给扯起来。扯到阳极阴生,身体感到疲劳或者有妄想杂念出现,便放下双环,身体回复无极桩势休息。”
又停了一会,志明大师双腿立定,双手于胸前如同抱着一个大柱子,说道:“天地桩第三式:“恨天无把”。待身体回复体力,妄想杂念消尽,再次一阳来复时,想象天穹中吊下一根大柱子,被你抱住,你用力把整个天穹给扯下来。扯到阳极阴生,身体感到疲劳或者有妄想杂念出现,便放开大柱,身体回复无极桩势休息。”
志明大师回气收势,对着岳飞说:“这天地桩就是以‘顶天立地’开始,‘恨地无环’与‘恨天无把’交替,中间配以‘无极势’调整。这个天地桩的口诀是两句话:用意不用力,
用力白费劲;
真做假时,假亦真,
功到深处见乾坤。”
岳飞得到真传,就在志明大师跟前练习起来。

第二十五章:打铁与火种

岳飞在志明大师的指导下练习,其悟性之高,掌握之快,让大师叹为观止。
正练得顺畅,突然“啪”的一声传来,远处木柱后面好像有什么东西掉了下来。岳飞随即收功,与志明大师前去查看。
走到近前,只看见牛皋很尴尬地站着,旁边小神台上的香炉给打翻了。
志明大师道了一句:“阿弥佗佛,施主你打翻了贫僧的香炉,罪过,罪过。”
岳飞一追问,原来牛皋尿醒,见岳飞蹑手蹑脚地走出去,以为有什么好玩,便跟了出来。见到志明大师在传功给岳飞,便在柱子后面比划着学,一不小心不香炉给打翻了。
岳飞很为难地看着志明。
各位看官,古时候偷看别人传功可是很严重的事件。
志明大师哈哈一笑,说道:“相遇也是缘分,既然有缘,何不一起学习?”
原来志明大师早已知道柱后有人。
牛皋福至心灵,跪倒在志明大师跟前,纳头就拜。
志明大师把牛皋扶起,一起指导两人
不知不觉,三人竟一起练了个通宵。
太阳已经出来,小沙弥准备好早斋,众人一起用膳,志明大师与岳飞牛皋三人若无其事,与大伙闲聊。
席间,岳飞对周侗说道:“老师,我今天早上又有感应,好像要遇到一个很重要的人似的”
周侗闻言,若有所思,并不作答。岳飞也不敢追问。
早斋毕,志明大师便领着众人去后山看那华山派在这里安排的俗务。
约莫走了三四里山路,忽然听到一阵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岳飞便问志明:“大师,这好像是打铁的声音。”
志明大师尚未回答,周侗已经接过话来,答到:“不错,这就是打铁声,也是我们华山派为汉人留下的火种之一。”
“火种?”岳飞糊涂了,“打铁和火种有什么关系?”
周侗答道:“朝廷上的那些个腐儒,不去想办法为百姓做事,一味心思全用于讨好皇帝,说什么防民甚于防川。短短百多年时间,非但把铸铁和兵器制造全部改为官营,还多次下旨禁止民间私人藏有兵器,甚至变态到连老百姓的农耕和生活日用的刀具以及祭祀社戏时所用的仪仗刀枪也要禁止。我汉族从汉唐以来一直傲视各族的铸铁和兵器制造技术变得一泄千里,伶仃落索。甚至不如海外一个小小岛国日本。唉!为此,当年欧阳修大人还专门写了一首《日本刀歌》来嘲讽,其曰: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周侗吟完诗,看着岳飞,继续说道:“现在朝廷的主战兵器也由刀枪剑戟变成弓箭,你知道原因吗?”
岳飞想了一下,说:“是铁不够。”
“嗯,对了。”周侗恨恨地说道:“铁不够,马不足,整个朝廷被外夷欺侮。真是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我们华山一派,收集了一批精良匠师,分布南北,算是为我汉人留些种子和希望。”
岳飞又问道:“既然铸铁和兵器都有官营,那怎么会衰落得如此厉害呢?”
周侗耐心的答道:“飞儿,你以后一定要记住,天下万物,只有是自家的才能传承存世,乃至创新进步。而公家的东西,永远都不是自己的东西,只会每况愈下,乃至流失殆尽。食色性也,私心也同样是性。”
说着说着,已经到了目的地。
那是半山腰中的一块平地,上面有一间大土房,土房后面还有一排小茅寮。土房里有一座高炉,炉边一大堆黑石。有三座黑黝黝的铁墩在炉火旁,匠师们正在锻铁。
土房左边是个石壁,其中有一道缝隙,一缕流泉从中喷洒而出,旁边一块大石上边,镌着“沥泉奇品”四个大字,岳飞认得,那是苏东坡的笔迹。
众人正在四处观看,小茅寮处有两人走过来,原来是一个师太和一个小姑娘。两人走得近前。岳飞定睛一看,只见那姑娘墨染青丝,高挽云髻。面如桃花,柳眉星目。身着翠绿色衣裤,散披火红缎子披肩。脚穿粉红缎子绣花鞋,鞋尖嵌着一只用金丝缠绕的蝴蝶。那蝴蝶银丝的须金珠一样的眼,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