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严于律己之外,岳飞对儿子们的管教也极其严苛。
他经常激励儿子们要从戎报国,刻苦读书。每当闲暇,还会亲自带着他们到田圃里扶犁握锄,操持农务。
岳飞一家如此节俭,难道是岳飞囊中羞涩,家无余粮不成?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宋朝官员的待遇肯定是最高的。没有之一。
宋代的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大多均以钱支付。
还有谦人(仆役)、衣料(官员使唤之仆役,每人每年粮食折钱三千文,绸绢每匹折钱一贯,布每匹三百五十文。绵每两四十文等)等等费用,不一一列举;除此之外,朝廷还时常给予各种赏赐。
宋初基本沿袭后周之制,采用俸户制。太宗初年废俸户制,本官月俸给三分之一的银钱,三分之二的实物,初期俸禄相对而言是较低的;真宗大中祥符五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佑年间正式制定‘禄令‘。
以宰相和枢密使为例子,他们的月俸料三百贯,春、冬衣服各赐绫二十匹、绢三十匹、冬棉一百两,每月禄粟各一百石,谦人衣粮各七十人,每月薪(柴草)一千二百束,每年炭一千六百秤,盐七石等等……
而对于地方州县的官员,大县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
那我们的岳飞大人又享有什么待遇?

宋朝是个文官社会,社会等级阶梯森严,不同的爵位官衔决定了不同的待遇。
宋朝的爵位分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共十二等级。
岳飞从偏椑小将出身,短短几年时间就以战功封开国公,三十二岁封节度使,是大宋整个一朝除了太祖赵匡胤三十岁封节度使外,最年轻的建节封侯。
让我们替岳飞计算他的具体收入情况:首先,岳飞任武胜军、定国军两镇节度使的收入。
节度使在宋代虽然是虚衔,但是却是军人的最高荣誉。在宋代,任节度使者一年至少要在五千贯铜钱左右,这五千贯铜钱也就相当于五千两银子。
也就是说,岳飞的这个两镇节度使让他每年至少有一万两银子的收入。
其次,岳飞被晋封为武昌郡开国公。
这个公爵可是有着六千一百多户的封地,以每户每月要有二十五文的俸禄,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两银子。这里一年又是一千八百多两的进账。
另外,岳飞拜为太尉、开仪府同三司,每年就要再多加一千二百两银子。
还有,节度使每个月有一百五十石的粮钱。南宋初年,米价大概在一石二两银子左右。也就是两贯铜钱。
这样算来,岳飞每年又多了三千六百两银子的收入。
综上所述,岳飞每年单是俸禄就有一万六千六百两白银的收入。
这个数字,还漏掉了最大的一笔,利息收入。
根据宋史记载,岳飞曾使他一个回易官叫李启的开利源。鄂州公使、激赏、备边、回易等十四库,每年收利息达一百十六万五千多贯;鄂州关引、典库、房钱、营田杂收钱,襄阳府酒库、房钱、博易场每年收入共四十一万五千多贯。
这些利息收入,可以看做是岳家军的收入,也可以算是岳飞本人的私人收入,反正当时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其他军头都是这么干的。
如此一来。岳飞每年又多出了一百六十万两白银的用度。
一百六十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
曾经有历史学家曾经考据:还按购买力算,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一百五十到两百二十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三百到八百元元;而宋朝是六百到一千三百元;盛唐时期是两千到四千元。
随着朝代的更迭,银子的购买力在下降。
按照这个计算公式,岳飞的收入岂不是数以亿计?

岳飞既然这么有钱,他一家人的用度又是如此的勤俭,那么,他的那些俸禄收入都用在哪里呢?
《岳武穆公遗事》上记载着这样一件小事:有一天。幕僚长黄纵看见岳飞指挥军士不断地从他自己家里往外搬运物品,以为他是要搬家,上前一打听,原来他是要将这些物品全部变卖。
“宣抚很缺钱花吗?”黄纵奇怪地问。
有一天,黄纵看见岳飞指挥军士不断地从他自己家里往外搬运物品,以为他是要搬家,上前一打听,原来他是要将这些物品全部变卖。
“急等钱用。”岳飞答。
“准备购买什么呢?动用到这么大的一笔款子。”
“交付军匠的工料钱,打造良弓两千张。”岳飞简捷地说。
黄纵更加奇怪了:“既是军用器械,这钱应该由政府出。哪用得着你掏腰包?”
岳飞说:“官钱要打多少个报告才申请得来啊,我等着急用,所以就先这样了。”(“几个札子乞得,某速欲用,故自为之。”)岳飞的回答让黄纵感叹不已。
根据《宋史》记载。绍兴四年的第一次北伐,朝廷预支了“钱六十万贯,内以二十万贯”作为战后的奖金,可战事结束,一算,“钱已支九十七万五千贯去讫”,超支了足足三十七万五千贯。
这超支了的三十七万五千贯全是由岳飞从自己的口袋里拿的。
在岳飞看来,只有“颁降功赏”,才能“使人蒙恩”,“庶得将士尽力”,“恐将士之赏薄,不能无觖望”。在政府拨款不到的时候,他就经常将“所得锡赉,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给,则资粮于私廪”。
一次,赵构在岳飞跟前叹道:“天下未太平。”
岳飞当即应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
这句话也是岳飞一身正气的写照,清乾隆帝对这句言简意赅的话大为赞赏,称岳飞是,“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史家称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堪称“嘉言懿行彪炳于史册,垂楷模于后世也”。
PS:谢谢zhuxyhh01大大、独孤飒霜大大、龙腾虎跃马到成功大大、靓女007大大、hans2006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一十章可怜的完颜亶

时间踏入了公元一一三五年,也就是宋朝的绍兴五年,金国的天会十三年。在这一年里,金、宋两国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金国发生的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完颜吴乞买的病逝和金熙宗的即位。
金太宗病逝了。
这个相貌酷似宋太祖赵匡胤的女真人,在登上帝位之后,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却是宋太宗赵光义,希望能把皇帝的位置传承给自己的血脉。
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在《金史》中,完颜吴乞买被描述成身材魁梧,力大无比,能亲手搏熊刺虎。但是换一个角度,这是否在暗示着他是个有勇无谋之辈?
然而,从天会整整长达十三年的历史进程来看,有勇无谋这句成语似乎不适用于吴乞买的身上。
无论是对传统的勃极烈制度进行种种的改良和革新,还是对牛头地授田制度的推广和应用,又或者是大理寺、宣徽院、昭文馆等新型政府架构的设置,无一不证明了完颜吴乞买确实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明君。
起码在完颜吴乞买的统治期间,大金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又或是对外的军事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有一点,完颜吴乞买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并不足以确保他可以把皇帝的位置成功地传给他的后代。
假如硬要举出完颜吴乞买的一个缺点,那就是,他对人性的险恶的认识远远比不上他的偶像赵光义。
从对国家做出的贡献程度来比较,可以说,赵光义是远远不及吴乞买。
但是赵光义在他的生前。把其兄宋太祖赵匡胤的三个儿子德昭、德芳和廷美先后杀死,还把包括赵普、高怀德等人在内的前朝重臣驱离京城,方才最后确保了自己儿子真宗赵恒的登基。
而吴乞买不但不对完颜阿骨打的几个儿子加以限制,还竟然纵容完颜粘罕和完颜兀术几兄弟,三番四次。反复侵略宋朝。
可能完颜吴乞买会以为,只要把完颜阿骨打的几个儿子远远送离开黄龙府,他就能够为所欲为。
但实际上,征服宋朝这个工程是如此的漫长而且浩大,甚至到了金国本身被蒙古所消灭,尚未能够完成。
吴乞买把完颜粘罕几兄弟赶出去攻打宋朝。其实变相把自己手中的军权交出,一旦吴乞买有什么意外,完颜阿骨打那几个握有兵权的儿子们自然要把失落在外的皇帝大位给夺回来。
因此,完颜粘罕和完颜兀术们永远都是主战派,而完颜吴乞买和他的近臣诸如完颜昌等人大都是主和派。
可惜的是,吴乞买身为皇帝。居然没能阻止完颜兀术们每年出兵宋朝的要求,最后的结果是,他的儿子完颜宗磐的继承权被剥夺,皇位又重新回到了完颜阿骨打的直系血脉手中。
金国这次夺嫡成功的那位兄弟叫完颜亶,本名完颜合剌,他的父亲是金太祖完颜阿骨大的第五个儿子完颜宗峻。
金国成立的时间还短,皇位继承的方法也没有既定的模式。
按照原来女真族内的惯例。领导人的继承既可以是父死子继,也可以是兄终弟及,甚至是叔侄相传等等的世选制传位方式。
也就是说,在金国享有继承权的皇室成员并不少,其中包括了完颜吴乞买的儿子们,完颜阿骨打的儿子们,甚至是完颜阿骨打的同祖父子孙们。
话虽如此,但帝位的争夺,始终都是在几位握有实权的太子们之间进行。
完颜亶的最终胜出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他只有十五岁,父亲完颜宗峻是个短命鬼。早早就不在人世了,而且他父亲是完颜阿骨打的几个儿子中最为窝囊的一个。
完颜亶到底靠什么获得最后的胜利?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利益平衡。
在完颜粘罕、完颜兀术和完颜宗辅这些强悍的兄弟们谁也压不住谁的情况下,无依无靠而且孤苦伶仃的完颜亶就捡了天底下最大的一个便宜。
这个时候,谁都以为金国不会有什么变法。
因为新上任的小皇帝才十五岁。什么都不懂,国家的大权依旧被完颜粘罕和完颜兀术等几兄弟把持着,而且这些人正当盛年,身体好着呢。
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金国的小皇帝登基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金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小皇帝完颜亶的行动迅速而且有力。
他上台之后的第一步,就是废除了大金国已经沿用多年的勃极烈制度,改为实施与宋朝类似的“三省制”。
这个变化在纯技术角度去看,是非常正确与积极的。
勃极烈制,实际上是个权力集中小组,全国的所有权力都集中在都勃极烈(皇帝)、谙班勃极烈(皇储)、国论勃极烈(国相)、阿买勃极烈(国相助手)等一小撮人的手里。
女真人刚兴起这么干还成,完颜阿骨打还活着时这样干也成,因为他有着神一样的地位,没有任何人敢违抗他的任何言行。
但是这种制度在灭辽之后就很难维持下去了。
庞大的国土、臃肿的机构、各种事情纷繁复杂,靠这几个人累死都处理不完。
事实让女真人妥协,就算他们再仇恨契丹人,再瞧不起汉人,也只得推行起了“南面官”制度………也就是汉人治汉,辽人治辽。
金国小皇帝所推行的三省制,是用中书、门下、尚书三个部门作为最高权力机构,以三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