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虎贲-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朱焕与乔公山两人过咸阳,经醴泉,走襄乐瞧着就要进入了庆州地界的时候,二人不约而同的有些慌了。

李世民的大计自当不会轻易的告诉他们这两个小人物,他们也不知道详情,只是早早的听说用得着他们,会有人在途中联系,让他们依照指示行事。可现在都要进入庆州地界,要去跟杨文干的人交接了。

联络人还不出现,谈什么计划?

两人心急却又无奈,见天色已晚,便在襄乐的驿馆住了下来。

当天夜里,尔朱焕与乔公山相对无言。

突然外边传来送水的声音。

尔朱焕正是心烦,叫道:“没叫要水,别来烦我们。”

乔公山却伸手制止了尔朱焕,肃然的上前开门。

一个提着水壶的小官吏闪身进了屋内。

“果然是你!”乔公山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随即低声向尔朱焕介绍到:“他是杜淹,秦王府的曹参军,文学馆学士。”

尔朱焕也跟着松了口气,带着些许抱怨的道:“再下去就要进入庆州了。”

杜淹将手中的茶壶放下,不疾不徐的给自己满了上杯水,润了润喉咙道:“急什么,就是要到了庆州,才是最松懈的时候。这一路上李艺都依照太子的吩咐暗中监视着你们,我若出现的过早,岂不是自投罗网?”

尔朱焕、乔公山神色皆变。

尔朱焕低呼道:“太子殿下竟然不信我们?”他这话一出口,脸上却又忍不住泛红。他们都已经暗中投效了李世民,哪有脸面责怪李建成不信他们。

杜淹不以为意的道:“不是所有人都如秦王殿下一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你们押运的这些兵器铠甲,这可是大罪大过。太子不信你们,理所当然。”

尔朱焕、乔公山脸色都不好看。

人都是这样,他们背叛了李建成,他们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但是李建成不信任他们,他们就毫不犹豫的认为这是李建成的错。

其实李建成并非不信他们,只是此次因为找到了些许途径,数量较大,为了确保万全而已。

杜淹自是明白这点,但他为人狡黠擅于投机取巧,喜欢钻空子,自不会说李建成的好话,编排他几句,换来尔朱焕、乔公山对李建成的不满,更倾向李世民,便是他的用意所在。

尔朱焕沉声道:“秦王殿下到底要我们做什么?”

杜淹轻笑道:“我已经准备了好马,等凌晨时候,我们一起潜出驿馆,一路直奔凤凰谷,将你们所作的是告诉陛下。”

乔公山霍然站起,喝道:“这也太儿戏了吧!”他突然意识到可能隔墙有耳,慌忙的又坐了下来,压低着声音道:“这是给太子挠痒痒?”他虽是武将,但是出身乡里大户,识见并不浅陋。

平心而论,私藏兵甲,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死罪。

可是在唐朝就不一样。

李建成不但私藏兵甲,还私自招募兵勇,甚至藏兵于皇宫,在长林门养了两千长林兵作为自己的私军。

这将私兵驻守长林门外,天子榻下,此是何等滔天大罪!

可是李渊怎么处置的?

一经揭出,李渊虽流放可达志,对李建成却只不过训斥一顿而已,同时还默认了长林兵的存在。完全默认了李建成在皇宫里,在他身旁安排了两千兵马这一事实。

纵容儿子纵容到这个地方,古往今来的皇帝中,李渊绝对是独此一份。

试问李渊对李建成放纵到这种地步,怎么可能会为了数百套兵器铠甲而严惩李建成?

乔公山直接给了李世民这一招冠上了“儿戏”两个字。

杜淹云淡风轻的笑着:“公山兄果然还有点见识,不错你们若跑到陛下面前告太子殿下私自筹集铠甲,未知会兵部,假造官牒,命你们秘密押送给庆州都督杨文干招募的私兵的话,那是自找死路。”

“不过……”杜淹拉长了音,看着乔公山、尔朱焕两人道:“谁告诉你,秦王殿下是让你们告太子殿下偷运兵甲募集私兵的?”

“那还能告什么?”尔朱焕是个急性子,实在懒得动脑子了。

“弑君谋反!”杜淹古井不波的吐露了四个字。

乔公山、尔朱焕就让九天惊雷直接击中一样,面色霎间惨白。

夏夜微凉,唧唧虫鸣声随风入窗,悄然驱散日间积攒的暑热,也吹得油灯火苗摇摇晃晃,在案边三人面上投下变幻不定的光影。

“……”尔朱焕张了张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乔公山想要保持冷静,想喝杯水压惊,但是颤抖着的手却出卖了他,杯中水四溅,最后顶到了他的鼻子上……

杜淹无视了震撼的说不出话来的两人,轻轻的说道:“你们别管陛下信不信,那是我们的事情,你们的任务就是告太子殿下意图弑君谋反。”(未完待续。。)

ps:整理了下大纲,只写了四千字,一张多两张不到,明天三章补上。

第二百六十二章计划开始

平阳再次受到长孙氏邀请的时候,罗士信便隐隐察觉一切都该来了。

果然这一到晖和殿,长孙氏就拉住了平阳与李丽质一起到边上玩去了,李世民给了罗士信一个会意的眼神,邀请他去边上的偏殿喝茶。

走进了偏殿,偏殿中四人似乎早已等候多时。

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个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自然是少不了的,还有一个肥肥胖胖长相一片和蔼,脸上带着弥勒佛似的笑容,让人感觉很亲近的男子,他就是李世民的舅子,未来大唐王朝的三朝元老长孙无忌。余下一个比他大不了多少岁,但面容古朴,显得相当老成,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双眼睛,鹰眸。神光深邃,予人狠冷无情的印象,但亦另有一股震慑人心的霸气,正是李世民意图将之培养成大唐未来擎天柱的侯君集。

这四人算得上是李世民最信赖的部下,罗士信当年随李世民征战天下的时候早已与他们见过面。其中房玄龄、杜如晦还曾当任过他的老师,指点过他文学兵事。长孙无忌、侯君集接触的相对较少,彼此只是相互认识。

但如今这是罗士信加入秦王党之后与他们的第一次会面,是以这一进入偏殿,立刻受到了四人的欢迎,一一上来问好。

罗士信亦是笑脸以对,他可知道这四个人没有一个是易于之辈,将来一个个都是大唐王朝的绝顶人物。不去刻意讨好结交,却也不想闹什么矛盾。平白多个强劲的政敌。

目光在四人身上一扫而过,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对于他的到来加入是真心实意的欢迎。

但是侯君集,却未必是真的欢迎:刚刚在两人相互问好的时候。

李世民突然插了句:“君集亦算是药师的半个徒弟。大将军也是药师的半个徒弟。细说起来你们还是师兄弟,可以多多接触,相互扶持。”

原本堆满了欢笑的侯君集,表情突然僵了一僵,但很快隐了过去,也只有对面对的罗士信察觉了异样。

罗士信心底称奇,却也不动神色。

李世民说的确实不错。他们彼此都受过李靖的指点,却有师兄弟的情分,罗士信却没有从他身上感受到那股应有的热情。

不过他也没有去在意。他交朋友从不强求,合得来的自然会聚到一起,合不来强求又有何意?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不会用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以后大家同心协力。荣辱与共!”李世民笑着说着。来到了座位上,几人分主次入座。

几人之中,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他们都属于李世民秦王府的属官,罗士信却是李渊直属的大将军地位最高,理应坐在最上首。

罗士信却拒不入席,不愿意在房玄龄、杜如晦之上。

古人很讲究站位排列的,为了位子的先后大闹矛盾,大打出手的不知凡几。在后来的贞观年间就发生过如此耳熟能详的事情。当时李世民设宴,席间。尉迟恭见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心中便觉不满,怒喝道:“你有什么功劳,敢在我之上?”

犹在尉迟恭下首的任城王李道宗出言解释,尉迟恭顿然大怒,挥起拳头就在当场暴打了身为郡王的李道宗,还险些将他的眼睛给打瞎了。

这其中固然是尉迟恭性情憨直,居功自傲,但也可看出古人对于主次是如何的重视。

罗士信个人不计较这许多,但是房玄龄、杜如晦曾经受李世民嘱托助他习文断字,给他解释书本上的那些生涩难懂的语句,有着师生情义。

罗士信很看重感情,其中又以孝为先为本。是以很尊重房玄龄、杜如晦两人,怎么样也不愿在他们之上。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亦想不到罗士信这个大老粗会因此先前的些许教授之情,如此记挂在心,大为动容。

李世民也是惊叹,心道:“身居高位而不忘本,此子当真有一颗赤子之心。”

当即也随了他的意愿,以房玄龄、杜如晦、罗士信位左列,而长孙无忌、侯君集居于右列。

双方入座,李世民肃穆的看着罗士信道:“在会议之前,要慎重的提醒大将军一句,一入此局,就再无抽身的可能了。”

罗士信毫不犹豫的道:“既以做了决定,断无再悔改之意,有什么吩咐殿下但说无妨。”

“好!”李世民一拍大腿,沉声道:“再过不久,会有三人先后赶来告太子意图弑君谋反,大将军负责凤凰谷的安危,便有你领着他们去见陛下。还有稍微放松一些警戒,在父皇收到密告之后,必然会有太子的人将消息传给太子。我需要他们将消息,顺利的传达出去……”

李世民一点一点说着,很细心很耐烦的将他们的布局,他们的意图,他们的总体策划细细说来。

罗士信听得是一脸震撼,他自诩穿越来的,对于杨文干事变的经过结果了如指掌。但直到此刻他才知道,史书中对于这历史上极为轰动的事件记载的是多么的粗糙。

就如李世民想的一样,全盘掌控,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关键,他们都做了安排,都做了合理的应对。

坐在最上首的那个男人,为了这一计划,他确实是堵上了一切。

让罗士信想不到的是,李世民将他们的计划,不管是不是他负责的都全盘说了出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李世民这个天可汗再次体现了一个君王的优良品质。

整个庞大的计划,李世民说了近乎半个时辰。说的他自己是口干舌燥,大灌了一口茶,长吐了口气道:“一切计划就在其中,大将军存在的位子地位举足轻重。若发现任何能够影响全盘计划的异变,第一时间通知我或者坐在的几人。此次计划,一但发动,我便置身事外,不做任何表态,认其自然发展。一切就需大将军多多担待了。”

“我明白!”罗士信总结着全盘计划,想着历史上杨文干事件失败的原因,联想到了一个人,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便在这时,杜如晦道:“殿下置身事外,是最妙之法,但是有些事情却未必完全避得开。太子得到仁智宫的情况,直接在长安起兵当真反了。那是一了百了,更大的可能是太子没反,亲自前来仁智宫解释,那样势必会派人去请杨文干前来对质。而仁智宫上下除去那些不可能前往的人外,大多数都是殿下的人。假若陛下派了殿下的人前往,很有可能让太子反咬一口说是殿下的人教唆杨文干造反的。”

房玄龄点头道:“往庆州去的敕使,确如杜公所言,要妙择人选才是。”

真正高明的计划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将各种变数都算计其中,方为完全之策。

因为罗士信的加入,他们的总体计划方便了许多,原来定下的方式已经做了改动,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