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虎贲-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士信为了大局,放过了歌逻禄思力一行大军,但是对于已经在朔方境内的那些突厥人是动了杀心的。原定计划便是他逐走歌逻禄思力的大部队,而苏定方直接袭击朔北草原的突厥人,将他们歼灭与朔北。

马周却要让他放过那些突厥百姓。在他看来实在有些不可思议,甚至于有些妇人之仁。

但是依照他对马周的了解,马周作为一个优秀的政客。连心都是黑的,妇人之仁在他身上看不到半点,也就让他说了下去。

“刘旻、刘兰两人对于朔方的破坏实在太厉害了,大将军作为夏州都督。身兼夏州的军政大权。这庆州、绥州、延州我大唐治理多年。政令通行,大将军当时身为庆州都督,可以对政务不加以干涩。自有上下级官员,处置妥当。而夏州却是不同,这朔方受到了我朝的致命打击,人口稀少,田地荒芜。大将军既然兼任政务,便有义务将朔方发展起来。”

马周无愧是马周。很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

罗士信一根筋的将心思用于军事上。确实还没有考虑过朔方的政务。也许是因为庆州、绥州、延州都不需要他来操心,自有三州刺史处理,从而忽视了自己兼管政务这方面的事情。

现在夏州的政务皆在刘旻、刘兰手中,而就在他接任夏州都督的时候,两人将会被调往南方当任刺史,夏州的一切将会由他全权处理。

这怎么处理,罗士信莫说是一点头绪也没有,便是想都没有想过。

好在他手上有马周,一个优秀的属下的价值意义在这里也就体现出来了。

马周不但思考过这个问题,还凭借出色的政治才华,整理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方案。

这民以食为天,想要将朔方发展起来,真正成为然后中原决胜草原的军事基地,首当其冲的要务便是将田地给发展起来。

有田有地才有希望。

而朔方周边的田地是旱田,耕作极为困难,以人力耕作,产量太低。想要短时间内取得成效,需要足够的耕牛。

这大唐不可能为了朔方而投入太多耕牛,开垦已经荒芜的旱田的。

耕牛也只有让他们想法子!

以突厥俘虏,换取耕牛,便是马周要保住突厥百姓性命的原因所在。

罗士信自然是让马周给说服了,朔方百姓的惨样他是记忆犹新,为此还差一点给革职处理了。

三千突厥百姓,依照目前的局势,就算放归突厥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但是与他们交易换来的耕牛,却能让朔方的大唐子民过上好日子,这个交易是值得的。

现在经过朔方的田地,看到朔方田地的景象,他更加坚定了如此想法。

这入得朔方城,朔方城里的景象比之当初第一次进来时候的情形好了许多。

往来的百姓有精神也有朝气了,只是因为毁得有些厉害,大街上没有一家商铺是开门的,更没有商人愿意来这里做生意,想要真正的发展起来,还需要花费一番心血。

对此罗士信并没有多少苦恼,反而是信心十足。

对于政务他确实是个生手,但是他有马周,还有刘仁轨,前者是协助李世民打造大唐王朝地位崇高的政治家,另一个文武双全在治理百济极有建树的宰相才。身为上位者,属下的智慧就是他的智慧,有他们在,何愁区区夏州治理不定?

一路直行来到了朔方官邸。

闻讯的刘旻、刘兰苦涩的出来迎接,看着坐在马上趾高气昂的罗士信,两人想着各自的任命,一颗心就拔凉拔凉的。

他们怎么样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两位刺史大人好啊!”罗士信对于这两人背后阴他的小人,自然没有任何的好感,马都没下,带着几分倨傲与嘲讽的说着。

刘旻、刘兰却是是升官了,刺史却是比他们的夏州长史、夏州司马有权力的多,但是州也分很多种的。

刘旻被安排到了义州,刘兰被安排到了融州,都是靠近少数民族的州县,那里位于大唐的南方,属于不在主要发展地带的偏远地区,连消息传递都不怎么便利,几乎等同外放了。

这远在天边,政治前途是一片昏暗。

其实以李世民的手腕能力,这朔方的归属谁的功劳大,他心知肚明。如果刘旻、刘兰不玩这一出,必将受到奖励重用,可偏僻心术不正,搬了石头,砸向自己的脚,自作自受。(未完待续。。)

ps:第二更!

第五十三章交易(上)

面对罗士信这般藐视,刘旻、刘兰也知自己理亏,而且受到了如此惩罚,也晓得了罗士信在唐王朝的地位,并不是他们能够动摇的,不敢放肆嚣张,只是低怂着脑袋做了权力的交接。

罗士信见刘旻、刘兰二人一副绵羊态度。也没有欺负下去的**,干脆眼不见为净,直接转向都督府去了。

罗士信的都督府建立在朔方皇宫边上,朔方皇宫罗士信自然是不可能入住的,已经改名为朔方行宫,也许一辈子大唐皇帝都没有机会来。但是不管会不会有皇帝来入住。除非将梁师都这皇宫拆了重建,不然没有一个人有胆子住进去。

现在的都督府其实也就是此前的大将军府,梁洛仁献城投降,以保梁家。

李渊、李世民也并未为难于他,如他所愿的保住了梁家,也未为难梁家。梁洛仁自己因献城有功,给封为右骁卫将军,朔方郡公,已经迁途至长安定居了。对于类似于梁洛仁这样的人物,李唐还是能够容纳的,但是他们想要获得重用,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真当有经世之才,或者不能不用的理由。

梁洛仁显然不是这样的人物,梁洛仁自己也显然知道这点,也不以为意。

梁家与大唐作对多年,还多次引突厥入侵中原,可谓罪大恶极。现在能够保证梁家血脉,已经是极为满意了,对于权势什么的想都不去想。

他所居住的大将军府也献了出来,改为都督府使用。

走进这都督府。罗士信见到了不一样的屋舍布局。

这地方风格不同,各地的屋子布局摆设也各不相同,江南就以独特的水乡的庭院备受推崇赞扬。而关中崇尚大气。尤其是长安,兴许是因为国都的影响,长安的风格以大气为上,每一栋耗费心思布局的屋舍,都给人气度辉煌的感觉。

而这朔方位于长城之外,横跨在中原草原之间,是故屋舍朴实豪气。整个都督府都没有什么花花草草各式盆栽点缀。但四周横栏木柱却让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兽雕琢修葺。屋舍中的装饰也不是精美的瓷器或者名人的字画,而是各种风干的兽皮巨齿,别有味道。

罗士信对于这种风格并不排斥。显得很是满意。

“对于这府邸,大将军可有什么看法?是暂且借用,还是另外在修建一处。”马周想着朝堂上拨下来的预算包括着修建都督府这一笔银钱。

中国人从古到今对于门面都极为看重,就算大唐经济在如何的吃紧。类似于府衙都督府这类关乎大唐脸面的重要官邸还是比较舍得花钱的。

“修葺一下就行了!”罗士信道:“没有必要花费那冤枉钱。将这个前院拆了。位置空出来,搭建必要的官邸办公处,方便你们处理政务军务。后院不需要动了,平时我就一个人,没必要过多处理,我对这些不是那么讲究。将上面拨下来的银钱留着,用到刀刃上去。至于人手,尽量雇佣那些暂时不能维持生计的百姓。伙食差一点没所谓,但有一点必需保证。让它们能够吃饱。”

“属下晓得。”马周作揖领命。

“对了!那三千突厥俘虏也不能白养着。我可不养闲人,这样,让席君买燕沛领五百兵押解着所有突厥俘虏下田去,让俘虏将朔方的旱田一块块的整理一遍。那些碎石杂物都捡起来,以方便初春百姓下田耕地。现在气候不对,大冬天的田地都是硬的,若不是如此,让他们耕田也是一个选择。反正你看着办,席君买燕沛以及五百捷胜军就交给你了。在交易达成之前,有什么累的脏的活都让他们去干,这白送的三千劳力,不用白不用。至于安全,你大可放心。燕沛那家伙对杀心很重,对突厥是恨之入骨,突厥胆敢闹事,绝对过不了他那一关。”

马周摇头苦笑,实在不知突厥与罗士信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为他们想的这般周到?不过他也没有拒绝,这朔方本就是偏远之地,不是长安洛阳这类位于关键地域的要地,发展起来轻松容易。他意图规划朔方,先将朔方为基础,先发展起来,然后恩泽周边县镇。三千劳力,现在他需要的就是这个。

“不过……”罗士信担心道:“你真的确定那个歌逻禄思力会派人来与我们做交易?换回这些没用的俘虏?”据他所知,歌逻禄思力的实力比不上阿史那丛礼,但也相差的不太远。三千突厥百姓,伤不了他的胫骨,但是他要是提议换俘虏,那主动权就不在他手上。等待着他,将会是自己的狮子大开口。

狮子大开口反而会伤及筋骨,突厥人向来没有什么情义可说,罗士信对于歌逻禄思力会乖乖的派人跟他们商议赎回俘虏这种事情,始终存着一定的怀疑。

刘仁轨眯眼笑道:“对于这一点,大将军放心就是了。我已经安排下去了,要不了多久,歌逻禄思力的使者就会来的。”说着他将缘由告诉了罗士信。

罗士信听得大笑而起,对着两个人竖起了大拇指,这身为上位者,手下多几个能人,这效率提升的不只是一星半点儿。

也因为马周、刘仁轨的存在,罗士信才能放心的将事情托付,将心神用在对于边兵的训练上。

接下来的时间,他要严抓边兵的战斗力。

不过在真正投入训练之前,罗士信也没有忘记抽空陪了陪特地赶来看他的郑丽琬,直到他得到了歌逻禄思力使者求见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罗士信精神大为振奋,迫不及待的接见了歌逻禄思力的使者。

因为都督府在装修,罗士信是在朔方城外军营接见的使者,顺便炫耀一下他们大唐的军势,吓唬吓唬突厥使者的胆子。

歌逻禄思力派来的使者叫昌奕,倒也并非等闲之辈,没有让军势吓到,但是眼底却不可避免的露出一丝震撼。

整个唐军军营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队队巡营士兵精气十足、整然有序;粮草辎重堆积如山,守备森严。

一个军营便如一个堡垒……(未完待续。。)

ps:实在对不住了。快元旦了,公司突然加班,没有时间写。先上传一小更,我在接着写,如果没困的厉害,应该还有一章,但如果实在困了,为了质量考虑,也不强撑。谅解一下……

第五十四章耍什么聪明

昌奕是突厥歌逻禄部落的一名下人,一个伺候歌逻禄迦长大得佣人。歌逻禄迦天生体弱,没有草原人的彪悍,对于骑马射箭并没有特殊的天赋,反而酷爱汉人的文化。

这时代在进步,草原上的民族亦是如此。

尚武的他们从最初的排斥中原文化技巧,在经过多次吃亏之后,早在很多年前,便已经学乖了。开始接受汉人的文化,学习汉人的知识,以至于公然任用汉人人才治理他们天下。颉利所倚重的赵德言便是典型的例子。

也是因为他们能够接受汉人的文化,纷纷效仿研究,在数百年后的金辽才能够建立

歌逻禄思力对于自己的儿子向往汉人文化并没有任何排斥,反而高价从中原请来教师,传授他知识。

昌奕作为歌逻禄迦的侍从也有幸随着一并学习,而且对于汉文化的接受能力,更在歌逻禄迦之上,短短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