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虎贲-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胜曼道:“立刻动身不用质疑。关键是如何去。百济得大和国相助,水军实力在我们之上,他们封锁海域。我们得使者很难走海陆抵达大唐。高句丽也不愿意见到我们与大唐结好,这沿途必然是危险重重。以我之见,还是走陆路的好,这些年长白山的那伙汉人好汉得我们相助,已经在长白山扎了根,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让我们穿过高句丽,抵达大唐幽州。比起海陆的危险。陆路固然慢些,终究是最安全的。”

真平王看着金德曼、金胜曼这对新罗姐妹花,感慨万千。自己膝下无子,索性上天赐给他两个如花似玉又极具聪慧的女儿,可以继承新罗江山,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那你们认为派谁去最好。最适合?”

“我去!”“我去吧!”

几乎在同一时间,金德曼、金胜曼异口同声的说了出来。

两姐妹近乎相同的容貌,相互对视了一眼。

金德曼道:“我是新罗的第一王女,我去最能体现诚意。”

金胜曼带着些许担忧的看了姐姐一眼,没有与她去争,只是道:“一路小心,到了长安可以去找罗大将军。不知姐姐记不记得,罗大将军好像对大和国特别的厌恶。百济依附大唐又臣服大和国,这种三心二意的墙头草。大将军那刚直的性格最是厌恶鄙夷了,让他知道一定会对百济厌恶至极的。现在大将军的身份是今非昔比,得他相助事半功倍。还有啊……”她正经的说着,突然在金德曼耳旁一阵低语。

金德曼面上绯红,大力的推了金胜曼一把。

换来了一阵娇笑与真平王、金萸信的茫然。

**********

太极殿偏院!

李渊、李世民、裴寂、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还有罗士信、平阳几人在李渊的主持下,一起对月说着过往,感慨着述说着当初打天下时候的经历。

罗士信、平阳作为晚辈大多时间都在一旁作为一个听客旁听着就连李世民也没怎么说话,神色有些不悦。

李渊长叹道:“老了,真的老了啊!想当年我与裴监能够把酒言欢,一天一夜,由至神气十足,毫不见疲态。现在几杯酒下去,已经有倦意了。”说着,他伤感一叹,抓起桌上的月饼,轻轻的咬上一口道:“这月饼馅肉美味,比之当初裴监发明这玩意的时候,味道不知甜美几倍。可是不论怎么吃,都吃不出当初的味道。裴监,记得当初的月饼里面是什么馅?是野菜吧,还有薰过的肉……是什么来着?”

“回陛下是兔子……”裴寂恭恭敬敬的回了一句。

李渊拍桌大悟道:“对对对,是兔子是兔子。当时食物短缺,月余不知肉味。你将自家养的兔子杀了,偷偷的藏在月饼里给我品尝。那味道,记忆犹新记忆犹新啊……是前年还是大前年,我曾与你说过‘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亦善乎’,当日一时戏言,却不想当真一语成箴。”

裴寂忙说不敢。

李渊高举酒杯道:“你们都是我大唐的栋梁之臣,大唐的未来少不了你们的付出……世民啊,这些都是跟父皇一路打拼而来的老臣,今后你可不能亏待了他们。”

李世民赶忙笑道:“父皇放心,儿臣知晓。我大唐有今日,在座的诸位居功至伟,儿臣敬重不及,哪能亏待。我敬诸位最后一杯,谢诸位对我大唐做出的卓越贡献……”

罗士信把酒相迎,心中已经隐隐有些明白李渊的用意了。

“喝酒,喝酒!”李渊大笑道:“看我,这人老了就是糊涂,说好了不说这些事,还是忍不住说了,我自罚一杯,自罚一杯。”他爽快地又干了满满一杯。

在场的所有人都有着察言观色的本事,见风向以变,也不再拘束,痛快的大吃大喝,畅谈说笑,直至结束。

这走在回家的路上,平阳长叹道:“父皇这是用心良苦啊!”

“你也察觉到了?”罗士信颔首道:“岳父大人确实至情至性,只是这样怕是有些为难太子殿下。平心而论,岳父大人在用人上确实也存着一些不足。”

李渊在才略政治治国能力可称有为之君,不过人无完人,在用人唯亲上,他的风格却也一直为人所诟病,重用无能的李元吉丢太原,重用不知兵事的裴寂一败再败,重要碌碌无能的李瑗,重用常败元帅李神通等等,一系列的任命导致唐朝兵败丧师可谓不计其数。尤其是李元吉、裴寂、李神通三人,他们近乎折损了大唐三十万的兵马,但是李渊非但不怪罪,依旧对他们一如以往。

因故后世人也评价李渊说他过于幸运,有着李建成、李世民、李孝恭这样出色的儿子与宗亲,能够力挽狂澜的将李渊用人造成的失误给弥补过来。李世民的威望如此之隆,很大多数都因为于此: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在大唐兵败士气低落的时候以大唐救世主的身份,漂漂亮亮的打赢敌人。

裴寂、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这四人不能说他们没有才华,能力还是有的,确实也为大唐立下很多汗马功劳。然而除了萧瑀有着真正的真才实学,其他人都不足以成为一国之相。但就算是萧瑀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马周这些人物相比起来依旧逊色许多。

李世民满怀壮志雄心,他继位之后少不得要改革一番,宰相是国家的大脑,以李世民的性格是不可能坐视裴寂、陈叔达、宇文士及这些人站着茅坑不拉屎的。

平阳也不是不知李渊这个毛病,只是女不言父短,不好启齿。

**********

正如罗士信所想的一样,李世民回到东宫太子府,大感头疼。

李渊的用心,罗士信、平阳都看出来了,李世民又如何看不出来?

面对李渊的这番举动,李世民心中有火,都没办法发泄。

“好一个裴寂!我李世民倒是小觑你了!”

李世民头疼不爽,自从夺嫡胜利之后,他一直都以太子的身份处理家国大事,期间发现了很多政策制度不足的地方,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那时他终究不是皇帝,就算他战胜了李建成,吞了大部分李建成的实力,他依旧无法撼动帝党的实力。而改革又无可避免的牵涉许多人的利益,就连商鞅如此了得的人物,一样受到形势所逼给秦惠文王给车裂了。

李世民认准了形势,等着自己成为皇帝的那一天。

这眼瞧着登基的日子到来,李世民就如洞房花烛夜的新郎官,裤子都脱了,新娘却说她天葵月事来了,不宜行房……

那种感觉……满心无力。

今日李渊有心无心的与裴寂说恩道请,无非就是担心他李世民会“公报私仇”:李世民昔年有以好友刘文静,佐命开唐,论及谋功,当属第一,无人可比。便是因为与裴寂产生了隔阂,李渊听受裴寂之言,将之处死,李世民为此还与李渊打了冷战。

近来李世民调动频繁,在各个关键的岗位上开始安插心腹人选,触动了裴寂心底的不安,李渊为了照顾老朋友,也有了今夜之事。

李世民要动的关键核心人物正是裴寂,并非依旧记挂刘文静的仇,而是觉得裴寂的能力,并不足以成为百官之首,一国之相,居于至关重要的相位于国无利。

李渊来这么一出,李世民的改革计划,还未执行就受到了点点阻碍。

此事牵扯李渊,还不能轻易找人商议。

麻烦!(未完待续。。)

ps:晚上还有一章!

第三十二章为君分忧

就是因为李渊的这一次护短,李世民思考了一整夜,一夜未睡,依旧想不出一个头绪来。

若是以往,李世民遇到这等麻烦的事情少不得要将左膀右臂的房玄龄、杜如晦请来商议,当下他却没有那个脸面去找这两人。

房玄龄、杜如晦号称房谋杜断是他最为得利的臂膀,从一开始就支持他,历经考验,忠贞不渝,便是察觉出他的大逆野心,也义无反顾的为他谋划。依照道理而言,房玄龄、杜如晦在他即位之后是当之无愧的从龙之臣,有从龙之功。以他们经天纬地的才学,以他们为自己所立的功绩,升为宰辅大臣那是当之无愧,毋庸置疑的。如今却要与他们商议,保裴寂、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的宰相位子,这无异于不能给他们相对的职位,他实在没有那个脸。

今天没有什么大事件,不需要早朝,浪费时间。

李世民手上也没有大事,想练练书法改变一下心情,无意瞧见书房中那拓写的《名姬帖》,心中却是一动,披上外衣,叫上护卫出了太子府,出了皇宫。

此时刑部的罗士信正在安排一些后事,还有几天他便要娶郑丽琬了,请了几天婚假。

刑部负责大唐律法,自然不会因为他一个尚书的休假而停止运转。只是罗士信掌控的刑部有些特殊,刑部侍郎刘德威与罗士信不是一条心,他这一休假。刑部最大的便是刘德威了。现在罗士信已经取得了足够掌控刑部的威势与声望,可不想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掉链子,给了刘德威崛起反败为胜的可能。

在关键的地方着重交待马周与刘燕客。让他们随时留意刘德威的反应。

便在他用心吩咐的时候,突然传来太子殿下驾到的消息。

罗士信与马周、刘燕客互望了一眼,一同出去迎接。

“见过太子殿下!”

“哈哈,不同多礼!”李世民大笑着上前,先将罗士信扶起来,随即来到马周的面前道:“终于得见先生真容,果然器宇不凡。有名臣风采。”

马周从容道:“殿下过奖了。”

李世民道:“你们都下去吧,我有事情与尚书大人商议……”说着又对马周多说了一句:“先生见解开明,有时间还请不吝赐教。”

马周再说不敢。

来到刑部尚书公务室。

李世民叹道:“真不知你祖上积了什么德。让马周这样的人物诚心以待。”

罗士信笑道:“他为人孤傲半生坎坷,我是第一个看中他自身才华用他才华的人,自然存着非一般的知遇感觉。只是如此人物,让我所用。倒是有些屈才。如果殿下真的需要。我可以帮你劝劝他。”

“这个不急!”李世民摇手道:“马周心高气傲,却有过人之处。但阅览经验什么的,还是有些不足。让他在刑部学学经验,磨练一番未必不是好事。再好的铁,也需要打磨才能成为无坚不摧的利器。”

罗士信觉得有理,不助点头。

李世民走到罗士信办公的位子上坐下道:“今天找你是为了昨晚的事情,帮我想想,有什么法子解决?”

“什么事情?”罗士信一时间不明白李世民的用意。装起了傻。

李世民道:“别跟我装糊涂,你没蠢到那个地步。我就明说了。父皇希望我不要动几位宰相,让他们能够安逸的干到辞职。我大唐存在着严重的民少官多的现象,我即位之后的首要目的就是在亢官上动手。免去无意义无价值无能无作为的官员,以振兴朝纲朝政。初步估计了一下,我大唐朝堂上的官员大大小小加起来两千多余人,这其中职位重复,责任重复,乱七八糟的。没事也能闹出事来,有事就相互推卸责任,不但对我大唐的发展毫无意义,反而存着巨大的隐患。我一直认为官在得人,不在员多,裁员裁官,势在必行,至少也要精简至千人以下。可是父皇来了这么一出,实在让我好是为难。”

罗士信听着有些吓呆了,这亢官亢员、人浮于事是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事情。面对亢官亢员唯一的方法就是减员,问题也就来了。减员,如何减,减谁?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处理不好便会引发动荡。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