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虎贲-第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独高句丽是个意外,当初高句丽利用北魏与后燕、北燕开战的机会才趁虚而入夺取辽东,而后的整整两个世纪辽东都在高句丽的掌控之下,成为了高句丽的领土。这沦陷了太久,以至于让高句丽上下都无耻的将辽东视为他们的领土,将收复属于自己领土的隋朝唐朝视为外来入侵者。

隋朝与高句丽之间一共展开了四次大规模的战役,先后动用了近乎四百万的兵士,依旧没能将辽东夺回来。

“见过大总管!”李道宗、张士贵、张镇周、程名振等将渡过了辽水,一起来到了盖牟城。

对于这初战告捷,诸将个个都极为高兴,笑脸洋溢。

“任城王,张总管,辽水河畔的一战,打的漂亮!”

此时罗士信已经详细的收到了关于那一战的战报,唐军以八千骑兵压城,目的正是最大限制的消灭高句丽的有生力量。

若没有这八千骑兵压城,高句丽得知盖牟城受袭。唐军已经渡过辽水,辽水防线告破。必将撤离失去战略意义的怀远镇,不伤分毫。但是有了八千骑兵的存在。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为了防止唐军半渡而击,攻打他们的撤退兵马,他们不可能不分出兵马阻挡殿后。

这里很考究一个度量,若殿后兵马少了,起不到效果一样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若兵马过多又会有些浪费。

渊斌之持重沉稳,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一口气留下了一万五千殿后军。面对渊斌之的壮士断腕,李道宗、张士贵当机立断。不在理会渊斌之的撤退军,而是将一万五千殿后军全部困死,一口吃下,尽可能的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这种细微处的战局变故莫说是罗士信,就算是李靖这样的用兵大家也不可能拿捏的精确。

这里也就考验为将者自己的判断与随机应变的能力。毫无疑问的,李道宗、张士贵都是难得的大将,在这需要他们自行做主的时候,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近乎全歼了一万五千高句丽兵卒。

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辽东攻防战中。高句丽将会少上万人守兵,大大的给了他们不日后的攻城,减轻了不少的难度。

“全是大将军指挥有方,不然我们哪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李道宗、张士贵队罗士信都很信服。客套的说着。

罗士信领着他们进入了盖牟城,途中听罗士信说起攻取盖牟城所获得的辎重,一个个愕然之余。更是笑逐颜开,十数万石的粮草。这战利品实在太过丰厚了。

罗士信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在大军会师盖牟城之后的第一时间召开了军事会议。

诸将齐聚盖牟城的议事大厅。罗士信还未抵达,因为打赢了战,诸将心情很好,相互有的没的聊着天。

便在这时,他们听到了罗士信与几个从未听过的嬉笑声,一个个停止了说话,好奇的看着大殿门口。不多时,罗士信领着三位身穿高句丽衣服做百姓打扮的男子走进了大厅。

这一进入大厅,罗士信便兴高采烈地对着众人道:“这开会之前,我给大伙儿介绍几个当初我在高句丽认识的朋友。你们手中的高句丽详细地形图,便是他们花费十年精心绘制的。此次我们大唐想要攻取高句丽,也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罗士信领进来的正是长白山驻扎的隋朝残部,他们艰苦的生存在长白山,为得便是能够为横死在高句丽的袍泽同胞报仇雪恨。他们一直以为这报仇的机会遥不可及,尤其是罗士信坦诚大唐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西方,高句丽对于大唐只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并非是大唐前进道路中的绊脚石。大唐未来的十余年中的主要目标是经验西域,是不可能放手对付高句丽的。

那里知道高句丽自己作死,与大和国、百济联手对付大唐,促使了大唐展开了对高句丽的征伐。

得到这个消息的左天成他们,比罗士信这三军主帅还要激动兴奋,还没等他开口,便联系上了罗士信,想要提供帮助。

罗士信很重视左天成他们这股奇兵,对他们也极为热情。这在他攻取盖牟城后,亲自找了上来道喜。

“这位是左天成,昔年隋朝大将宇文述麾下的总管之一,这位是云麾将军赵德柱,这位是当年水军大将来护儿麾下的长史孙增佑……”

多年不见,他们三人没有多大的变化。左天成依旧是矮小精干,赵德柱一如既往的高大魁梧,孙增佑很普通,普通的让罗士信几乎都忘记他长什么样子了。

诸将都很服罗士信,对于罗士信的热情介绍的人,看着他的面子也很客气的回应了。

“对于高句丽的情况这三位比我们了解的多,这次会议我也请了他一并参加,诸位没有什么意见吧?”罗士信笑着说道。

左天成、赵德柱、孙增佑有些动容。

李道宗、张士贵、程名振等将有些不可思议,这至关重要的军事会议让外人参加,觉得有些不合适,但他们也不好当着他们三人的面说什么,想着若真有什么妙计会议后在做商讨。

罗士信也能看出诸将的心思,也不细说,他们是不清楚左天成、赵德柱、孙增佑这些人为了复仇付出了什么,数十万的袍泽葬身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尸骸还给搭成了京观供认炫耀,作为一群走在复仇道路上的人,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看到高句丽的灭亡。

他们只会不溃余力的支持他们,不存在背叛出卖之心。

左天成、赵德柱、孙增佑是客,罗士信给了他们客人的尊位。

罗士信率先道:“我们初战告捷确实值得庆贺,然而道路还很漫长。也不能高兴的太早,我们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辽东。那座杨广用六十万大军都没有打下来的坚城……虽然这其中杨广确实是卖了蠢,却也可看出辽东的确不好打。对于如何拔下辽东这钉子,诸位可有什么看法?”他知道有左天成、赵德柱、孙增佑着外人在,李道宗、张士贵、程名振等将就算有看法也不会说,便望向了三人道:“左老哥、赵老哥、孙老哥,你们在这地方那么多年,我想想听一听你们的看法意见。”

左天成道:“我个大老粗,也没有什么别的看法。还是让孙老弟说吧,他清楚。”

孙增佑向来是他们的智囊,此刻站出来道:“辽东城易守难攻的原因有三:第一、高句丽经营两百多年,前后二十余次大修,城池之坚固,毫不逊于堡垒要塞。第二、他与新城、建安城极为犄角,彼此能够相互支援,相互袭扰。大军无力围城,难以攻取。第三、辽东挽扼深入高句丽腹地的要道,拿不下辽东,大军就无法深入,相反他们却能够自由出入,将兵马从后方送来,无限支持辽东城。便是因为这三点,辽东方能面对六十万大军的日夜强攻而多日不倒,就算暂时支撑不住,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据我们探得的情况表示渊盖苏文已经派遣了步骑两万五千支援辽东城。辽东城若得这两万五的优胜兵力,对于大唐想要攻取辽东,将难如登天。”

孙增佑本就是来护儿的智囊,拥有着一定的军事水平,在高句丽十数年,日复一日的研究着高句丽的情况,对于辽东的优劣势在清楚不过了。

“哪有什么破解之法?”罗士信认可的点了点头,孙增佑说的却有道理,但是只知道对方的强势,却不知破绽,一样等于零。

孙增佑瞧着右上角的地图,来到地图前,手指着地图的一点道:“卑沙城,此城建设在大黑山南峰的山脊上,石墙随山势构筑,绵延约五公里,伟岸奇俊,蔚为壮观。城内峡谷蜿蜒,城外四周悬崖绝壁,安营扎寨于城中,进可攻,退可守,唯西门可以攀登。只要大唐水军能够由水路攻克卑沙城,便能够直接威胁他们的国都平壤。这国都受到威胁,渊盖苏文必然不敢支援辽东。至于辽东城、新城、建安城却只能用强攻了。辽东城目前动不得,依我之见,应该从新城入手。新城守将乃渊斌之之孙渊松,此人颇有智计,但年轻气盛,成稳不足可以利用。”

罗士信问道:“建安城的守将是谁?”

孙增佑道:“是斛斜谷,渊斌之的义子,为人持重沉稳,有大将之风。据说渊斌之有心培养斛斜谷成为未来的辽东之主,为此渊松很是不满!”

罗士信顿时来了兴趣,眼中有着莫名的意味:“跟我说说渊松与斛斜谷的消息情况?”(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三城齐攻送个胜利

孙增佑将渊松与斛斜谷的情况细说,当中少不了涉及彼此的身份。

渊松作为渊斌之这一脉唯一一个出彩的后人,是大众公认的继承人。但是渊斌之更加看好斛斜谷,多次向高句丽国王举荐,提高他的身份,在为将来能够继承他皂衣头大兄的职位。

罗士信对于高句丽的官职还是有过了解的,高句丽的官职制度与中原的大庭相径。尤其是与魏晋南北朝极为相似,主要便是在于他们是在那个时期开始疯狂模仿吸取中原人的文化的。他们也是个非常讲究等级制度的国家。其官职主要分为九等,与九品中正制异曲同工。

“据我所知,在这高句丽重视贵族血统,他们的前五官都是贵族的子弟。斛斜谷就算是渊斌之的义子,怕是也没有资格担任皂衣头大兄吧!”罗士信眼中闪着异彩,高句丽的官职的叫法拗口古怪,他们的一品官叫大对卢,总知国事,相当于宰相,三年一选举,如果官员很称职,就没有任职年限。二品叫太大兄;从二品叫郁折,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主管经济,三品叫大夫使者,从三品叫皂衣头大兄,这五个官职职被称为“前五官”,属于高级官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财务大权。

这五个官职是高句丽政权统制至关重要的核心官职。

孙增佑笑着点头:“让大人说中了,渊斌之此人颇为公正,私心不重。很重视他守了四十多年的辽东,会从辽东的大局考虑。斛斜谷也确实比渊松更加持重。他们的大对卢渊大祚并不赞同渊斌之的想法。斛斜谷终究是不可信的外人。辽东一地的军政大权,必需掌握在他们自己人的手里。对于渊斌之的推荐。并不予理会,反而给了渊松极大的权力。不过就算如此。渊斌之依旧没有改变初衷,也导致渊松与斛斜谷的关系极不融洽。”

罗士信双手一合,笑道:“辽东城、新城、建安城互为犄角,能够相互支援。那我便三城齐攻,看他如何支援。”

孙增佑瞠目结舌,半响说不出话来。

孙增佑分析的有理有据,就算李道宗、张士贵、程名振他们存着偏见,也不得不承认这点,也达成了共识。这要克辽东。先破新城、建安城,断去辽东的犄角之势,然后方能全力攻打辽东。

罗士信这三城一起攻,实在是太雷人了。作为进攻的一方,唐军的兵力并不占据优势,不说与杨广动辄百万大军,昔年杨坚的三十万依旧远远不如。毕竟现在的大唐跟昔年的隋朝还是有差别的,杨坚继承了北周的遗产,杨广更是继承了他老子的强大帝国。论人口基数隋朝六千万上下。而唐朝不过两千五百万。大唐百废待兴,又是双线作战,十万兵马已经到了唐朝的承受的一个界限。辽东易守难攻,以全力攻打也未必打的下来。他们十万兵。除去三万余水军,步骑兵不过七万,这兵分三路攻城。实在是大不智的举动。

张士贵半响才道:“我们兵力过少,分兵恐怕有失。”

“我便是要送对方一场胜利……”罗士信自若的笑道:“我们不输上一场。接下来的战可不好打。”

诸将听得一怔,心思敏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