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虎贲-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神乙支文德也因意外死在我的手上。我们以为长城的辽东之壁渊斌之为我们所败,自尽而亡。现在整个高句丽能够称之为对手的唯有两个人,一个是现在总揽高句丽军政大权的渊盖苏文,另一个就是我们面前这座安市城的城主杨万春。在我看来,这杨万春虽然名声不显,但论及军事能力只怕还要在渊盖苏文、渊斌之之上。从一开始,我便认定这个安市城将会成为我们东征最大的考验。比辽东城更加严峻的考验。所以在当初与左将军他们接触的时候,我便让他安排他们的部下潜入安市城中。现在安市城中有一千我军的内应,能够配合我们攻取安市城。”

“那太好了!大总管真是料事如神……”张士贵大喜过望,兴奋道:“还犹豫什么。安市城确实坚固不假,终究是座小城,只要我们联合城中暗藏的兵卒。里应外合,足以将此城取下。”

诸将也是一片喜色。想不到头疼的事情就这样轻易解决了。

罗士信却摇头道:“事情并没有如此乐观,杨万春不是易于之辈。我们里应外合能够撼动安市城倒也罢了。若是悍不动,那又该如何?”

李道宗此时亦道:“不至于吧,我大唐劲旅纵横天下,还未遇到对手呢。这安市城固然坚固,但给我两个月时间,末将一样能够将安市拿下,何况我们还要千余内应相助?”

罗士信皱了皱眉头,一意孤行的道:“对于这杨万春,我始终觉得不能大意。就算有内应在,也不见的胜券在握。此事无需再议了,待攻城器械运达。我们试试这城中将士深浅,再来决定如何行动。”

李道宗、张士贵等将均觉得罗士信小题大做,但帅令不可为,相继退了下去。

刘仁轨、苏定方、莫虎儿几将依旧留在帐中。

“你们也觉得我小题大做了?”罗士信笑着对众人说道。

苏定方摇头道:“属下跟随大人多年,深知大人绝非胆怯之人,能够让大人如此的,唯有一种可能。顾念将士性命,不愿麾下将士做无谓牺牲。”

刘仁轨、莫虎儿相继点头。

罗士信慎重道:“还是你们了解我!对于安市杨万春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杨万春至辽东学习我中原文化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略》、《六韬》等无不涉及。但是他最崇拜的却是吴起,将吴起的画像挂在自己的房中,将‘以治为胜’四个字视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们想到了什么?”

苏定方表情吃重。

刘仁轨亦道:“若是杨万春崇拜孙武、韩信等先贤到不足为惧,可是他崇拜吴起,那当真是不可小觑了。属下明白大总管的顾虑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若连敌方的真正实力都不知晓,焉有不败之理。”

刘仁轨此话并非意味着孙武、韩信比不上吴起,而是他们彼此在用兵上有着实质性的差别。

孙武、韩信是谋战派的代表。孙武战绩不多,但是破楚一役,孙武制定了千里行军纵深奔袭,迂回突击、诱敌深入、虚实多变、后退疲敌等等首创战术,以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国。也是因为这一战的战术运用的如火纯亲,后来的尉缭子有言:“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至于韩信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各种经典的战绩更是数不胜数,奠定了他谋战派的领军地位。

吴起与他们不同,吴起用兵不重谋,他平生百战几无败绩,尤其是在魏国期间共与诸侯军队大战七十六次,大胜六十四,其余不分胜负,为魏国南征北战夺取千里土地。他身经百战,却未能如孙武、韩信一样留下什么经典的战术打法。便是在于他用兵重治而不重谋。他信奉在军事上绝对的实力可以碾碎一切阴谋诡计。就算身在危局,只要兵卒够强,求生**足够强烈,足以打破危局,让诸国丧胆的魏武卒就是吴起捣鼓出来的产物。

最经典的便是阴晋之战,秦国强盛点兵五十万来战魏国,吴起直接率领五万从未上过战场的兵卒,没有用任何战术打法,从正面直接将五十万秦军一口气给碾压了。

吴起虽然品行不佳杀妻求将、为子不孝等,但他这个治军的先进军事理念却是军事史上当之无愧千古奇才。

杨万春崇拜吴起,想必有着他的用兵理念:或许他没有吴起那里厉害,在什么国家什么国家的军队就让他治理的强大无人可敌,然而只要能够领悟吴起治军的十之一二,便不可小觑。

罗士信起身道:“安市城中有兵一万八,有粮草数万石,这些我们都知道。然而我们却不知道这一万八的真正实力是多少……虽然我不认为杨万春训练出来的高句丽兵能够比得上我们大唐的百胜劲旅,但不要忘了。我们万里远征,水土不服,体力消耗,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安市城中的高句丽兵却一直养精蓄锐,他们守护着他们的家人百姓,必将誓死一战,能够发挥超常力量。我们也未必就能够占得便宜,配合内应,我并非没有信心将这安市城拿下。只是每一个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我没有那个能耐打不死人的战,但我会尽我所能,将伤亡减少至最低。”

苏定方作揖道:“正是因为大总管爱兵如子,顾念每一个兵卒的安危。全军上下才愿意为大总管效死力而战……苏定方愿为前部,探一探这杨万春看看他从我们老祖宗这里学了什么东西。”

“好!”罗士信对于苏定方有着一百以前了放心,毫不犹豫的道:“行,待攻城器械抵达!我便下令,以你为前部试试这安市城的实力。”

在安市城下休整了三日,后方的攻城器械逐一送达,罗士信亦下达了攻打安市城的命令。

苏定方乃是善战之将,骑战攻城战都有这极高的造诣,在他的指挥下,一边以高句丽降卒在城南修筑土山,以逼城内,一边以冲车炮石,轰炸安市城摧毁楼堞。

面对唐军的攻势,安市城中的高句丽兵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出了相对的反应,他们增高其城来因对唐军的土山战术,木栅塞堵将炮石轰炸出来的缺口堵上。

唐军与安市城的守兵虽为短兵相接,但是从他们的反应完全可以看出这安市城的守兵的能力远远不是辽东城的守兵可以相提并论的。

果如罗士信预料的一样,杨万春有胆气以一万八孤军抵抗连战连捷的唐军,却有一定的底气。(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轮番进攻

连攻的三日,苏定方绞尽脑汁也未能从安市城杨万春的手上占得点点便宜。

唐军确实占有抛石车之利,但高句丽兵一样拥有山城之险;唐军连战连捷士气高昂,高句丽背水一战,做困兽之斗斗志昂扬。唐军训练有素,杨万春手中的这支高句丽兵一样有着少见的战斗力。苏定方智勇兼备乃当世名将,杨万春或许有所不及,可也是高句丽军略第一人,一个在历史上让大唐李世民都铩羽而归的人物。

虽然才是短短的三日攻城,苏定方多变的攻城战术以及杨万春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沉稳都让所有观战的唐军将校看的叹为观止。

原本那些觉得罗士信小题大做的大将,亲眼见杨万春的指挥水平以及城中近乎两万兵卒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都忍不住的面面相觑。这明知道高句丽不可小觑,到了这最关键的时候,他们竟然还是徒生小觑之心,想着隋朝昔年的下场,不免冷汗淋漓。对于总揽一切局势的罗士信,更是有着难以言喻的叹服之意。

苏定方攻了三日,未能占得便宜,罗士信将他撤了下来,让李道宗接着上。

李道宗一样的骁勇善战,但是人与人之间的长处品行不同,他们的战术打法也是不同。李道宗又以他的战术打法攻打了三日,依旧未见成效。

罗士信接着下命,让张士贵、马文举、莫虎儿等将轮着攻打,尽管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也没有给对方休息喘口气的机会。

在攻打安市城的第十三日。罗士信在睡梦中突然听到了些不寻常的声音。

披着战甲走出了军营,早有前线的士兵匆匆来报:“拂晓时分。杨万春领着千余人悄悄的杀出城来,意图摧毁我军搭建的土山。莫将军及时发现。率兵迎了上去。”

“情况怎么样?”罗士信问道。

兵卒答道:“几番交手,莫将军打退了来敌,对方的意图并未得逞。”

“让莫将军稳定好局面之后,来我营中一探。”罗士信沉吟片刻,转身回到了营帐。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支援的念头,唐军训练有素,防止地方袭营的行军作战的必修课。若区区千人袭营,都能给唐军照成莫大的损失,这战也不用打下去了。直接夹着尾巴走更直接。

这一点对于自己手上的兵卒,罗士信有着绝对的信心。

等了大约两柱香的时间,罗士信得到莫虎儿在帐外求见的消息。

看见大步走进来的莫虎儿,罗士信的目光落在了他那缠着纱布的手臂上,眉头挑了挑道:“受伤了?”

莫虎儿苦着脸道:“迷迷糊糊的,让一个不要命的汉子划了一下,不是很严重,就当醒醒脑子。”敌袭的时间正是人最嗜睡的时间段,莫虎儿在前线指挥了一日。疲乏累了,正睡到最沉的时候,遇上了敌人的袭击,当时他衣甲都没有顾得上穿。直接穿着裤衩就指挥兵士迎敌了。

多年的战场生涯,小家伙也成长为了真汉子,将刀枪之伤视为无物。

罗士信也没有说什么安慰小心的话。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不着说这些虚的,直接问起了情况:“对方的兵。感觉怎么样?”

莫虎儿慎重道:“不会比我手上的那群虎崽子逊色多少,足够的凶悍。足够的敢拼敢杀。我们只是对冲了一合,就折了五十多名兄弟,还有六十多名受伤的,正在接受治疗,其中重伤的差不多在半数。当然他们也好不到那里,死了九十六个,关键的是没有一个伤的,都死了。我这一刀就是让一个半死的人阴的,我给了他前胸一刀,将他踹飞了出去,肠子内脏什么的都流出来了,要不了几个呼吸就得去阎王爷那里报告。只是想不到他在去报告之前,把手上的刀当做暗器甩了过来。”

外行人或许听不明白这其中的凶悍,但罗士信却是清楚。

高句丽此次袭击,本意是摧毁唐军搭建的土山,免得他们失去以上打下的优势。袭击不成便果断后撤,不贪不恋战正是用兵之理。一千人的队伍,只是略一接触就照成了将近一百五十的伤亡,足见敌我双方拼杀的够恨,冲杀的足够凶猛。

表面上唐军在伤亡上占据着一定的便宜,实际上并非如此。

高句丽是进攻者,处在一定的地理劣势,兵卒得不到轮换救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给唐军造成百余人的伤亡非常难得了。九十六人,没有一个重伤活口,亦可见对方确实凶悍。

杨万春在中原十数年的苦学,还是学到一定的东西的。

罗士信也庆幸他并没有因为有“先见之明”而草率行事,左天成的那伙隋朝兵卒战斗力他是亲自体会过的,有一部分人维持着原来的战斗力,另外一部分因为长时间为生活奔波,很多战阵杀敌的东西都拉下了,实力有限。而且他们是以百姓的身份潜伏在安市城中,缺乏装备器械,他们一千人未必当真就能撼动杨万春受伤的虎狼之师,草率行事反而有反镇压的可能,只会功亏一篑。

经过这十数日的酝酿,杨万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