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虎贲-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初将卒有些不适应,配合不佳,有些混乱,但随着日夜磨合,陌刀、强弩手、弓箭手、枪兵、刀兵等兵种随心而动,相互根据假象不同的情况,穿插变阵,令本就以变化为主的陌刀军运转更加流畅。

罗士信已能想象,待陌刀军彻底适应这套阵法后,自己这陌刀军将会如何脱胎换骨,让突厥骑兵闻风丧胆。

**********

桂州。

李靖处理完军务,略感疲惫的返回府邸。

红拂女张初尘心疼了迎了上来,为丈夫宽衣揉肩,看着那鬓角隐隐约约的白发,抱怨道:“都五十出头的人了,又何必那么拼呢。”

李靖闭目享受了会儿道:“岭南这里不服王化,不用心可不行!别看大唐现在和平,天下一统。但潜在的忧患,始终未有消除。北方突厥已成大患,南方辅公佑又存异心,至多一年,他必然造反。岭南远在大唐南方与辅公佑的潜在势力相连。在他造反之前,若不能让岭南归心。日后若与辅公佑一并反了,那又将是一场浩大的兵灾。到那时北方突厥、南方辅公佑同时为害,将会造成无法估算的后果。”

张初尘也在丈夫有理由,却依旧哼声道:“天下的事那么多,又是突厥又是岭南辅公佑的,就你一人样样操心。”她说的虽是抱怨,却隐隐又有一种自豪,她的丈夫料事如神,天下大局皆在胸中,对于未来的走向几乎不言不中,神乎其神。

“对了!”张初尘突然想起一事,道:“靖哥,荆州来了一封送错的公文给你的,我去拿来。”张初尘嫁给李靖多年了,身上始终抹不去江湖痕迹,自始至终都不是什么贤妻良母,对李靖的称呼由始至终只有一个“靖哥”,便是在外人儿子面前亦不例外,从不在乎世人眼光。

李靖也是豁达洒脱,也不以为意。

“莫非是秦王殿下?”李靖随口猜了一句,月余前他还是检校荆州刺史。但因察觉辅公佑存有反心,为保岭南无虞,亲自越过南岭,到达桂州安抚南方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

李渊重新授命李靖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已经不是检校荆州刺史了。

李靖与李世民关系密切,早年李靖察觉李家暗中招兵买马,伺机造反,打算向杨广告密,但因关中大乱,道路堵塞,反而让李家所擒,意图将李靖杀了。是李世民救下了刀口下的李靖,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将他收入幕府。

李世民很欣赏李靖的才华,但李靖在李世民麾下却无用武之地。

两人都是统帅级别的人物,李世民用兵有他的风格,李靖也有属于他的风格,李世民自当没理由委屈自己而迁就李靖的必要,也造成了一个有着旷世才华却没有机会立功的尴尬情况。

李世民也实在不忍心屈才,咬咬牙放弃了李靖,正好巴、蜀作乱,也就将他推荐给了李孝恭。

李靖也由此一跃九天平定萧铣、安抚岭南,一身才华得以展现。

李世民深知李靖才华,李靖也感李世民知遇,两人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他知李世民远在北方,一时间不了解长安情况,有寄错的可能。

张初尘也不清楚,将公文拿过来一瞧,笑道:“你猜错了,是罗士信……噫,怎么是他?”她听裴青衣在信中提过这个名字,信中说罗士信年不过二十,却能当虬髯客,是个很了不起的少年英雄。

李靖神情大动,笑道:“快拿来,给我瞧瞧!”

张初尘将给送了过去。

李靖有些迫不及待的将公文带打开,取过信件认真阅览。

信的前文是一些感激的话,罗士信文学功底有限,也不出什么精妙的词句,也就用了最自白的字眼,反而透着一股真诚。其后是他对陌刀阵的一些了解以及心得,希望得其指点,最后更是直接问起了军事上的一些难点问题。

“这小子还真会顺杆上树!”李靖说着,却无任何不悦,一头钻进了书房,反复的琢磨着心中那段关于陌刀阵的,经过认真的思量,写下了自己的看法。对于那些军事上的难点,也认真的作答。将信写好封装,想了想走到了最右侧的书架,取出了一本崭新封装的书,封面上没有任何图样,只有的“六军镜”简单的三个字,一并装放近了封袋。

第一百一十四章朔望朝参

十二月十五日,这一天对于罗士信来说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他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早朝。

唐朝的早朝分作三种,每日上朝是为常参;朔望之日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朝廷会固定举行一次大型的朝会叫做朔望朝参,最后便是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

罗士信在李唐地位不低,当初投入李唐的时候就让李渊慎重以待,被拜为陕州道行军总管,后来更升任绛州总管,入京之后也被提拔为骁卫将军,现在更是骁卫大将军。

只因文武殊途,在唐朝虽无宋朝武将不得干政的说法,却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概念。

早朝向以政务为主,武将也就被特许不必每日朝参的。朔望朝参要隆重一些,具有一定身份的武将就必需到场了。至于大朝会,那就是文武强制到的,类似于节日一样的。

骁卫大将军是李唐核心十二卫将军之一,常参可以不去,朔望朝参却避免不了。

罗士信昨日就受到了李建成特地的提醒,让他不要迟到了。

若不是有李建成的提醒,罗士信还真不了解这个基本制度。这些天他将心血都花在对右骁卫的改制以及陌刀卫的训练上,连何时初一何时十五都没去在意。

比起明朝的早朝,唐朝的早朝显然要人性化的多。

据说明朝的早朝大臣午夜就得起来,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从凌晨三点排队等到五点,方才能进入皇宫。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而唐朝的早朝就随意多了,大多只要在辰时之前,也就是早上七点以前赶到就没事。

罗士信的时间观念很强,七点前一刻到达了太极宫东堂外,还特别被迎进了东堂右侧的茶水间休息。

他贵为正三品的骁卫大将军,跟宰相一个品级,是有权利享受这个福利的。至于四品以下的官就得乖乖的站在太极宫的阶梯下面站着等李渊的到来,得到宣召后才能入大殿就坐。

能在这茶水间休息的,就是李唐的核心人物。

罗士信一眼飘过去,不是宰相就是尚书、侍郎还有大将军,也看到了不少的熟人。

老相好李艺就在屋子的中间与人低声交谈了,见到罗士信进屋,眼中闪过一些不自然,视若无睹。以他的小人性格,对于踩着他上位的罗士信焉能没有怨恨之心?罗士信成就越大,心中的怨恨就越强。只是时过境迁,现在的罗士信今非昔比,已经不是他能够相比的了。论地位固然是他占据优势,可罗士信却是十二卫大将将军之一,握有实权的李唐的核心将领,关键是深得李渊的信赖。

纵然有火有不屑有愤怒,李艺也不敢如以往一样表现在脸上,免得落人口舌,引起李渊的反感。

这也是权势令人疯狂冷人着迷的地方,你若无权无势,躺着枪也会有人踩你,你若有权有势,他人就不敢正面与你为敌,你若权势到了一定的程度,明里暗里都没人敢耐你如何。

罗士信走进茶水间,也立刻受到了注视。能在这里休息的人,又有哪一个不是老奸巨猾的狐狸,岂能看不出李渊对罗士信的亲睐以及小小年纪居于高位的内在潜力,意图上来拉关系的已然蠢蠢欲动。

最先走上来的依然是李建成,李建成身为太子在长安经营多年,政治上的力量无人可比,加上出色的交际手腕,一直主导者小小茶水间的氛围。

“大将军来的正是时候,孤正与几位大人正提起将军呢!来,孤给你介绍介绍!”

热情的李建成拉着罗士信来到了坐在最中央一个胖胖的中年人面前道:“这位是裴寂,裴大人,是我父皇最得力的右臂,没有裴相就没有我李唐的今日。是我李唐不可或缺的擎天玉柱!”

罗士信暗笑李建成马屁拍得巧妙,李唐的擎天玉柱怎么样也轮不到这个裴寂,论才干李唐甩他一截的比比皆是,但罗士信却不敢小觑面前这个人物。他是李渊最为信任的人,李渊甚至在自己的龙椅旁特别设立一个位子给裴寂就坐,可见荣宠。

“晚辈见过裴大人!”

裴寂笑着捻须,含笑点头:“太子殿下谬赞了,英雄出少年,说的便是将军!”

“这位是萧瑀,萧大人,才智谋略可比萧曹,谋定天下,攻略为高……”

“这位是陈叔达,陈大人,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是为满朝表率……”

李建成一个个给罗士信介绍,他不仅是介绍,还会不动神色的提一提对方的优点,即起到了介绍的效果还捧了捧对方。

从宰相到侍郎到大将军,李建成无不熟悉,表现出了一个太子应有的超强水准。如此了不得的人,难怪能将李世民逼得不得不铤而走险。

文臣与罗士信接洽的不多,武将则有更多的话题,几乎所有掌握兵权的大将军都提出希望能参观右骁卫的请求,看一看威震天下的陌刀阵究竟是如何了得的。

罗士信无不欢迎。

李建成给罗士信介绍的时候,并没有跳过李艺,也向李艺表明了一个态度。

李艺亦不得不向罗士信作揖问好。

一番介绍下来,也到了早朝的时间,伴随着金锣鼓声,御史大夫带着茶水间的一票人来到了太极殿外与殿外的大臣汇合。

因为是朔望朝参,格外隆重一些,大小官员先陈列仪仗至太极殿西庑拜见历朝历代的先贤,然后才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殿庭就位。

就在文武百官站定欲请李渊的时候,一道人影从大殿外冲了进来,然后来到了武将最上首第一列的位子站定。

罗士信早已认出了来人,一身华丽的朝服配上凶神恶煞的一张丑脸,除了齐王李元吉还能有谁?

左看右看,满朝文武对于李元吉如此举动,竟然视若无睹,心中了然,对这嚣张跋扈的齐王殿下大伙儿都有了心理准备。

正想着突然察觉到了李元吉的目光竟然落在了他的身上,目光中充满了挑衅的意味。

第一百一十五章朝参会议

李元吉昨天又去打猎了,也许这是李家的习俗。

李家的几个儿郎包括老子李渊都是以善射而闻名的神射手,一个个都酷爱打猎。

李元吉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那一个,多次吹嘘自己“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

这纵马疯玩了一天,疲乏不堪,回皇宫就睡,直至日上三杆,这才起床。李元吉横行无忌,却也不是没有惧怕之人,老爹李渊算是一个。得知今日朔望朝参,他这个军中第二号人物是必须到场的,不得不放下一起,匆匆赶来。

发现李渊还没到,窃喜之余也就冲进了大殿。

武德年间不比以后的贞观时期,李世民为了纳谏提高了谏官的身份,并且不以言语怪罪。

李渊护短是公认的,也没人敢对李元吉这种行为说三道四。李建成看在眼里也知不妥,但向来也只是劝说。对于牛皮糖似的人物,劝说有多大效果可想而知了。

除了李渊,唯一能镇住李元吉的唯有李世民。

李元吉一直跟着李世民在外打仗,而李世民治军严谨,李元吉纵然是三军副帅,若犯了军法,一样不给情面。久而久之,对于这个二哥反感之余,也有着点点的惧怕。如今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