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大明帝国-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有多少跟着走的还不一定,至于其他各路杂七杂八人马,估计除了光头佬的嫡系,别人也很难有这种兴趣。所以杨丰给他估计的数字是最多二十万。

“一旦你们进入洪沙瓦底,那么装备上将全部以我们的轻步兵旅标准换装,枪支统一改为四六式枪族,自动步枪,通用机枪,冲锋枪,手枪全部都一样,这里一共是可以装备十万人的。不过你们最好自己进行一下整编,以适应我们的装备体系,炮兵的话我们旅属以履带式一三零火箭炮。一三零毫米牵引榴弹炮为主,至于营级火炮就不用说了。

另外还会给你们两个装甲旅,谢尔曼坦克,步兵战车都会配备。包括自行火炮,尤其是自行火炮,这是美制的一五五毫米M40,你们完全可以用做战略级重炮使用,我们另外还会提供一部分教官,帮助你们使用这些坦克战车。

至于空军。暂时先不给你们作战飞机了,洪沙瓦底的空军一共八架吸血鬼,五十架喷火,如果他们动用空军,我们会以维护和平名义在那里设置禁飞区,然后派遣战斗机在空中巡逻,并驱逐他们的飞机,当然他们要是敢攻击的话,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参战了。”

胡好指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军火说道。

尽管他的表情很严肃,但黄旭初仍旧有种想笑的感觉,在别国领空设立禁飞区,自己的战斗机随便飞,却不准人家的飞机起飞,这些家伙也太有才了,不过却也让他切实感受到,杨丰在东南亚的蛮横和无所顾忌,他在这里完全就是可以用肆无忌惮来形容,华人居然也能有这样一天。

想到这一点,他又忍不住摇了摇头,他并不知道这是杨元首跟别人学的。

“旭公不满意?”

胡好笑着说。

“不,不,元首阁下如此慷慨,已经是令人感激不尽了。”

黄旭初忙说道,他的确真没想到杨丰如此大手笔,实际上在他看来,能给供应弹药已经算不错了,没想到居然是全面换装,而且连坦克重炮都给。

“旭公,咱们也不是外人,您和家父也是旧识,我就跟您明说了吧,这些东西对我们不值一提,除了坦克和M40自行火炮,其他全部都是我们自己生产,只要我们愿意,以目前各处兵工厂的产能,开足马力生产,最多半年时间,就可以再给你武装出同样的十万大军,而且这还是在不扩大产能情况下。

元首不想帮你们打内战,其实就是不想老百姓再跟着你们继续受苦了,您是明白人,广西一省在您手中,建设成全国有数的模范省,靠得是什么?不就是战火不入境吗?

民华已经够烂了,真得烂无可烂了,一样的人,我们仅仅才四年的和平发展,就已经到了今天这样子,咱们华人不是没本事,不是只能穷得啃着草根树皮让人当狗踩,我们自己就没把自己当过人,自己就不想过好日子那怨谁去?

就像你们桂系,民华到今天这地步,您凭良心说,你们是不是也难辞其咎?

别再折腾自己同胞了,都折腾几十年了,还有力气就对外使使吧!”

胡好很诚恳地说。

黄旭初默然不语。

送走老黄后,杨丰紧接着又给李同志送了一批货,当然这一次不是军火,而是一万多件羽绒服,这批货直接按照约定送到天津港,再通过火车运往沈阳,在那里加上新华国营沈阳第一被服厂,仙鹤牌羽绒服的商标,实际上这个商标也是一块儿在这里加工出来,原本杨丰寻思直接给他们贴上拉倒,不过老潘坚持要自己贴,就好像他们自己贴还真有什么不一样似的。

这是用来试探的,如果这笔生意没出意外,那也就等于史达林同志默许了,接着放开手干就行。

实际上杨丰并不担心试探的结果,李同志不是那种冒失的人,他既然敢试探,说不定早就分析过史达林的反应,他在莫斯科也不是没有人,包括苏联政府内部朋友也很多,向其中某些熟悉史达林脾气的人试探着咨询一下,对方给他一个放心的反应,他才会这么干,否则一旦在苏联海关被扣,他多多少少也是有点尴尬的。

“你说这身衣服怎么样?”

杨丰站在伊芙琳面前,很是得意地显摆着自己的新衣服。

“这不是米军野战夹克吗?不过是有点不一样而已,倒是比他们的野战夹克帅气多了,这不会是你给军队设计的新式军服吧?”

伊芙琳趴在椅背上,托着腮上下打量。

她刚刚和记者团一起回来,过几天还要返回欧洲,苏联已经解除对西柏林的封锁,而且西德即将成立,她现在好歹也是著名记者,自然不能错过这样的大事,而且她还要以杨丰未婚妻身份出席西德政府成立的仪式,原本阿登纳是邀请杨丰的,不过杨元首最近工作太重要了,所以派了新任外交部长梁诚和自己的未婚妻过去。

“不,不,这个是新式登山服,里面还可以加保暖内胆,这种棉和尼龙混纺的面料太厚太结实,做普通服装不一定受欢迎,但做军服还不如我们军队现在使用的面料,所以我就让人设计成专门户外活动穿的,男人穿上去是不是更有味道。”

杨丰很是得意地说道。

好吧,他穿的其实是一件M65风衣,他准备让以后的志愿军穿上这东西,然后去长津湖暴打陆战一师,这可是绝对的经典,虽然不是羽绒服,但只要销售渠道打开,谁规定他只能卖羽绒服?这种防风保暖的风衣估计会非常受远东的苏联人欢迎,不是说穿着就是到阿拉斯加都行吗?阿拉斯加都行,那盖马高原的风雪就不值一提了。

虽然样式上有点像米国的野战夹克,但米国的M43野战夹克可没这个帅气,再说了,衣服这东西还不都是那么回事。

想象一下高丽的风雪中,身穿M65风衣的志愿军和身穿M43野战夹克的陆战一师,端着步枪厮杀在一起时的场景。

呃,这画面太美了。

第二零七章奇迹之城

顺天城。

在经过了多年建设后,这座城市已经基本成型。

设计吞tu量五千万吨的顺天港,一艘艘巨型商船沿着经过大规模疏浚后,航道水深超过十五米的三发河缓缓而来,将满载的煤炭,原油,铁矿石之类原料卸下,通过管道,铁路和公路系统送往一座座发电厂,炼油厂,钢铁厂,然后变成各种各样的汽车,塑料制品,化工产品……

再重新通过铁路和公路回到港口,装上另外的商船,沿着来时的航道驶向大海,驶向世界各地。

就在同时源源不断的财富,也在从世界各地不停地流入杨丰口袋。

而支撑这座城市日夜不停运转的,是超过二十万工人,他们在一座座炽热的炼钢炉前,在一台台高速旋转的机器前,在一条条现代化的流水线前挥洒汗水辛勤工作,用他们的劳动,换来他们身后超过五十万家属的丰衣足食,换来学校里他们儿女的笑容,换来他们日渐光明的未来。

而在这座城市周围,还有超过三十万农民,商人,公务员,甚至与ji女和流mang,就像站在河马背上的犀牛鸟一样,依附于这座城市而生活。

如果把这个系统网络放得再大一些,在苏门答腊,在北婆罗洲,在阿萨姆,在一座座油田,在一座座矿山,甚至在喜马拉雅山下的一座座茶园里,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矿工农民商人,在依靠着这座城市生活。

如果再放得大一些,在辽阔的太平洋,印度洋上,在遥远的欧洲,美洲,非洲,在这个地球的每一个国家,还有更多的人吮吸这座城市的乳汁。

“这就是工业时代啊!”

行走在这座属于自己的城市里,杨元首看着一座座直插天空的烟囱。看着望不到尽头的厂房,看着行色匆匆的人群,忍不住发出由衷感慨。

“元首,再有两年。奉天城也会是这个样子了。”

他身旁的顺天工业园管理处主任陈兴说道。

这里理论上并不是大明领土,而是荷印联邦所属的西婆罗洲自治共和国领土,只不过是杨元首在自己的私人土地上建的私人产业,这样在管理上当然不会像应天府一样,采用各县民选自治的形式。而是直接由他任命。管理处就是市政厅,陈兴这个管理处主任也就是市长,至于下面的各部门,就完全按照正规的行政体系了,什么警察局,卫生局,教育局都有,但税收局没有,因为这里不收税。

杨丰购买土地时早跟尼德兰人定好了,他在这片土地上无论干什么养多少人都是永久免税的。所以无论尼德兰还是西婆罗洲自治共和国,都是无权找他收税的。

至于他自己…

这些工厂赚得钱都是他的,他收个毛税,而那些在这座城市淘金的,则是向他交租,包括已经转为上市的,或者他和别人合资的,也是交租,这是在他的地产上,当然要向他交租了。

实际上顺天城。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城市,它正在形成一个城市圈,北边的三发,南边的邦嘎。都有大量华人工厂主依靠着顺天城的原料和技术力量,在逐渐发展起来,而且为了避免向尼德兰人缴税,都大量向属于杨丰的原来荒地上迁移,成为一座座依附顺天城的工业化小镇,或者说是卫星城。

至于理论上的政府。西婆罗洲自治共和国…

呃,那个已经事实上不存在了,虽然招牌还在,但却没什么人了,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内阁官员和议会议员们,估计都快忘了他们还有这样一份活儿,也就是还剩下尼德兰人派来的总督和税务官,还在认真履行着自己职责,向不属于杨丰领地上的居民收着他们的人头税。

尽管这样的居民,数量正在飞速减少。

到目前为止,还生活在杨丰的领地以外的人口,总共不超过二十万,之所以还有这么多,主要是一些老的橡胶园甘蔗园农田什么的,这个想搬也搬不走。

“尼德兰人什么时候走啊!他们赶紧走了,我们也好痛痛快快加入帝国。”

陈兴说道。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整个西婆罗洲人民都天天惦记的,不光是华人,剩下数量已经不多的其他民族更加迫切,因为人头税主要是他们在交。

“快了,估计也就这一两年的事儿了。”

杨丰说话间笑得很阴险。

尼德兰人的确撑不了多久了,他们在东印度群岛的二十万驻军已经让财政苦不堪言,而随着爪哇赤军实力逐渐增强,尤其是在苏联人支持下,逐步开始迈向工业化,让原本臣服尼德兰的各自治共和国正一个个心里开始长草。亚齐最近接连发生bao乱,苏门答腊各地也开始出现游击队,如果接下来赤军再全面开战,尼德兰人绝对不会再继续陷在这个泥潭中了,上次访欧时候,贝恩哈德亲王就暗示过,一旦再开战,他们很有可能直接一走了之。

只要他们走了,杨丰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吞下西婆罗洲,甚至连带东婆罗洲也一起吞掉,反正那里总共也就几十万人口。

但他现在还有一个麻烦,就是怎么拉住哈达,让他继续和慕梭血拼下去,毕竟现在怎么看都是慕梭更有吸引力,尤其是对白军控制区的老百姓来说,人家那边分地分房子分女人,自己这边还给华人资本家打工呢,人家都有钢铁厂,炼油厂,兵工厂了,自己这边也就卖点橡胶甘蔗铁矿石,这怎么看都是人家的制度更优越。

在这种情况下,哈达那里也难,尤其是军队里面,甚至都有叛逃的,要不是还有那些阿訇们在背后支持他,恐怕人心早就散了,但这些阿訇们,同样也更希望能摆脱尼德兰殖民者。

所以说杨丰也难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