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总有刁民想攻略朕-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如此,根据上面的记载,后世似乎还有更好产的品种。像是土豆和红薯,亩产最高的时候似乎能达到一万斤!
    高子辛觉得,这世界实在是太玄幻了。
    他想了想皇庄以前那可怜巴巴的收成,心里顿时不痛快极了——后世的人实在太幸福了!
    不过再一想后世那可怕的人口数,高子辛又释然了。要是粮食产量不够,哪里养活得起那么多人!
    不过,确定了册子上记录的可怕数据是真的后,高子辛就彻底淡定了。
    去年他刚刚继位的时候,就怕屁股下面这摇摇欲坠的皇位被人推翻,尤其是那些吃不饱肚子的百姓,是最可能扛起锄头造反的。
    可是现在,他再也不担心了。有了这三种高产的粮食在手,除非年年灾荒,不然他就不信还养不活大梁的百姓!
    就在这时,欢喜来报,说是钱庸求见。
    高子辛一听,就知道钱庸是为什么来的。
    他看了眼册子上的数据,顿时得意地笑了起来,直接下令道:“宣。”
    于是没多久,钱庸就站在了高子辛面前,他飞快地行了礼,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说道:“陛下,臣听说皇庄已经将统计出的收成数报上来了,不知,那玉米、土豆和红薯的收成具体如何?”
    他没敢让高子辛直接把数据给他看,毕竟皇庄严格算起来是高子辛的私产,收成也都是要归入内库的,跟国库一点关系也没有。
    钱庸身为户部尚书,掌管的是国库,可管不到高子辛的内库上去。他如今这样问,已经算是僭越了。
    不过高产的粮食毕竟攸关天下社稷,钱庸是肯定要问一问的。
    高子辛笑眯眯地看着他,见他满脸焦急,便故意跟他卖关子:“嗯,收成还行,总算没让朕失望。”
    钱庸听着这话,心里顿时快郁闷死了,甚至忍不住哀怨地看了高子辛一眼——陛下,您就说个实数吧,何必遮遮掩掩呢!
    钱庸略等了等,见高子辛丝毫没有透露的意思,这才厚着脸皮继续问道:“那……不知具体的数目如何?”
    高子辛一直看钱庸那软硬不吃的样子有点儿不顺眼,尤其是钱庸把国库管得死死的,害得他每次想做点什么还得自掏腰包。对此,高子辛别提多郁闷了。
    要不是钱庸一直老老实实管着国库,并未贪墨,再加上钱弼又在尽心尽力地给他办事,高子辛早就容不下钱庸这个老狐狸了。
    所以这会儿能看见钱庸变脸,他心里就觉得异常痛快,甚至故意卖起关子:“很好,朕很满意。”
    摆明了就是不肯给个准数。
    钱庸暗暗在心里运了运气,终于忍不住了,直接跪在地上,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此事关乎天下社稷,臣恳请陛下给臣一个准数,也好让臣心里有个底,此物是否适合在民间推广。”
    他说完,就将额头贴在了冰冷的金砖上,摆明了高子辛要是不答应他就不起来。
    高子辛见他这次是较真了,也不好再瞒下去了。不过就这么告诉钱庸,他实在有些不甘心,于是他说道:“明日早朝,尔等自会知晓。”
    这话不仅打发了钱庸,就连后一步赶过来的三位辅政大臣也同样被打发了。
    钱庸走出去的时候只得无奈摇头,不过他一想到高子辛那副笑眯眯,明显心情很好的模样,就知道这次的收成绝对差不了了。
    于是,他很快就从失落中走了出来,不仅没生气,反而笑眯眯地摸了摸胡子,笑得跟个老狐狸似的。
    其他众臣得到消息,心里就开始抓心挠肺了。
    陛下太不厚道了,竟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跟他们卖关子!
    可心里吐槽归吐槽,没谁敢再去骚扰高子辛,更没人敢去皇庄捣乱。自从丰收开始,锦衣卫就驻进了皇庄,现在人都还没走,谁敢去捣乱?
    就这么眼巴巴地等着,在一片望眼欲穿之中,时间总算是到了第二日。
    这一日,群臣几乎一致地起了个早,甚至连早点都顾不上吃,便急吼吼地赶去了皇宫。
    等高子辛一出现,这些人立刻眼巴巴地朝高子辛看了过去,并且脸上全都清楚地写着四个大字——陛下快说!
    高子辛无语地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想到那册子上统计出的数据,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呵呵,现在眼巴巴地看着朕有什么用?待会儿吓死你们!
    高子辛恶趣味地想着,却故意不提产量的事,直到群臣行过礼,欢喜照例喊了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后,钱庸立刻站了出来:“陛下,最近皇庄种植的三种高产粮食获得丰收,据闻产量惊人,臣斗胆,请陛下为臣解惑。”
    下一刻,其他的大臣顿时哗啦啦地站了出来,嘴里全在说“臣附议”,摆明了逼着高子辛说出答案。
    高子辛清楚,这会儿已经瞒不下去了,若是再卖关子,这些臣子肯定要跟他耍嘴皮子。这么多人,他一个人可不是对手。
    于是他干脆摆摆手,示意欢喜把抄录下来的一份册子送了下去,直接送到了钱庸手里。
    高子辛很清楚册子上的数字有多么匪夷所思,不过他却故意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淡淡说道:“不过是一时兴起才种下的,既然你们这么好奇产量,就都看看吧,所有的产量,全都记在这上面。”
    其实,册子上不仅记录了每一种的平均亩产,还详细记载了每一亩的产量,列得清清楚楚。
    不管是上等田、中等田,还是下等田,产量也都是参差不齐,沿着平均线上下起伏。
    钱庸一接过册子,顿时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而册子上第一页,记录的便是最终计算出的平均亩产。
    这一看,钱庸顿时瞪圆了眼睛,震惊得一口气差点儿没起来!
    其他人眼看着平日里严肃死板的钱庸竟然露出如此夸张的表情,哪里还按捺得住?干脆直接围了过去,伸长了脖子朝册子上张望。
    所以突然间,不少人全都惊吓得瞪圆了眼珠子。
    不错,就是惊吓!那上面的数据实在是太吓人了,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天方夜谭!
    要不是亲眼看着收割,再加上之前已经向户部的人打听过预估的产量,他们怕是根本不会相信,只觉得高子辛是故意在耍他们!
    而更多没能挤进去的臣子,眼看着其他人全都露出惊讶至极的模样,心里就跟猫抓似的难受,不断地追问:“产量到底怎么样?让下官也看看啊。”
    没办法,官职越低,排位就越是靠后,所以如今能够看见册子上记录的数字的,都是排在前面的大官儿。
    钱庸飞快翻完,一点也不顾周围的同僚能否看得过来,只顾着一目十行地扫过那些数据,紧接着,他便突然跪在地上,嘴里激动地说道:“陛下,有此三种高产粮,实乃国之大幸啊!陛下,依臣之间,应当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让百姓再不必受饥恶之苦!”
    他一说,其他臣子也都纷纷跪下请求,一副忧国忧民之态。
    高子辛默默看着,再次放出一个炸雷:“其实,朕这次在皇庄尝试种植的不仅有这三种高产的粮食,还有其他的一些作物,其中有一种名为棉花,一年内可数次采摘,产量比起木棉要高得,还可以制作成厚实的棉衣棉被。再过不久,应该就能采摘了。”
    高子辛若是单单说棉花,大家或许不明白是什么,可他一说木棉,在场的臣子哪里还有不知道的?
    木棉可以用来棉布,就是产量太低,以至于织出的棉布价格高得吓人。若是这种棉花真的产量很高,而且在全国推广,那么……
    众臣子顿时双眼发亮,只觉得一条通往空前盛世的康庄大道已经展现在眼前。
    
    第166章 密信
    
    因为玉米、土豆和红薯的超级高产量,高子辛的心情格外美好。只是,很快他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自从得知了玉米等物的产量,又知道了棉花的存在后,钱庸就死皮赖脸地把他给缠上了。
    这老狐狸,整天纠缠他,死赖着不肯走,就为了逼着高子辛松口,赶紧自讨腰包把玉米等物在民间推广开。
    如今只有高子辛手里才有种子,而要想大肆推广,需要的种子可不是少数。
    大梁毕竟那么大,就算玉米等物产量再高,也不可能支撑得起面向全国推广。
    钱庸便开始纠缠起来,想让高子辛大出血,能推广多少是多少。
    高子辛都要怄死了,偏偏钱庸这么做不为他自己,为的是大梁的百姓,高子辛心里再如何不满,也不好因为这个就把钱庸给处置了,只能把钱庸晾着,来个眼不见为净。
    他也不是不愿意推广,只是一想到这么多东西在手里都还没捂热乎,就要送出去,心里就在淌血,只觉得他这个皇帝实在是当的太憋屈了,干什么都要他自掏腰包!
    不仅如此,其他大臣也开始向高子辛递起了折子,言辞恳切地,理直气壮地跟他要起了“种子”,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示自家还有很多地,生怕高子辛给少了。
    高子辛的心情简直糟糕透了,只觉得那些人全都盯着他手里那点儿东西,良心简直黑透了!他一不高兴,就跑去慈宁宫逗起了儿子。
    只可惜,他去的时候,宝儿正躺在摇床里,睡得傻乎乎的。
    高子辛见他睡着了,可不敢逗他,这儿子一天天长大,脾气也越来越大了,高子辛有时候都有些招架不住。
    尤其这小混蛋的起床气特别大,要是睡觉的时候谁把他给吵醒了,就等着被折腾吧!
    于是,他只能坐在摇床边,眼巴巴地看着熟睡的傻儿子,伸出手指头,犹豫着想戳戳他胖乎乎的脚丫子。
    结果就在这时,一阵香风逼近,下一刻高子辛就被揪住了耳朵。
    他可怜巴巴地看向来人,就见贺氏正不满地看着他。无奈之下,高子辛只好乖乖跟着贺氏走了,一点不敢打扰儿子睡觉。
    贺氏拉着他走到窗边,离着宝儿有些远了,这才低声训斥道:“你也是,都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还这么幼稚?宝儿睡的好好的,你逗他干什么?”
    高子辛被训得可怜兮兮的,一点不敢反驳。
    贺氏也不是真的跟他生气,见他老实了,很快就转了话题:“哀家听说最近皇庄里丰收了,那玉米、土豆还有红薯的,产量很是惊人,是吗?”
    高子辛一听这话,心里就“咯噔”了一声,暗叫不好。这么重要的事,他竟然忘记告诉贺氏了!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贺氏一眼,见贺氏神色间带着几分好奇,倒不像是要教训他的样子,立即老实地把数据给报了。
    怕吵醒宝儿,他说得很小声,却不妨碍贺氏听清楚。贺氏一听就震惊了,她听到消息的时候并未太放在心上,只想着竟然大家都这么说,那产量肯定是很不错,却没想到,那产量竟然高得吓人!
    她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接着就忍不住叹气。当年她嫁给先皇的时候,先皇也曾跟她抱怨过粮食产量太低,很多百姓吃不饱,言语间很是担忧。
    所以她虽然出身闺阁,并不是太清楚民间疾苦,却还是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如今听说那玉米、土豆和红薯的产量竟然高得如此可怕,她就觉得十分遗憾——若是太平还活着,能知道这件事该多好。
    贺氏这会儿可不知道,太平不仅活着,还活得好好的。
    他自从主动从军后,在军营里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当然,只是小范围的,毕竟战事未起,太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