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蛄耍

而朝廷手中的武力,也就是殿前司、侍卫步军司、侍卫马军司直辖的兵力,又多腐朽不堪,不严加整顿根本就上不了战场。想要用他们去震慑京湖、四川的军阀那是做梦。因而朝廷就只能指望还算恭顺的吕文德、夏贵,用他们的力量去压迫上游的军头,同时加紧编练殿前军。而陈德兴一手带出来的霹雳水军,早就入了贾似道的法眼,想在陈德兴当了驸马后收归殿前司统辖。有了这样的精锐当根本,应该很容易就能将殿前军练成劲旅。

可是谁也没想到,霹雳水军竟然变成了陈德兴可以完全控制的私兵!这支军队才建立一年多不到两年,怎么就被陈德兴牢牢掌控住了呢?

廖莹中深深吸口气:“相公,不如让陈君直走一趟扬州去劝劝陈德兴吧……陈君直的长子已经和相公的侄女订了亲,是相公的人了。若是陈德兴再尚了公主,他将来少不了一柄清凉伞的……”

一旁的梁崇儒闻言却是嗤的一笑。

“易夫!”贾似道皱眉望着笑而不语的梁崇儒,“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梁崇儒冷冷道:“相公,陈德兴是旷世奇才,汉高之智,有霸王之勇。若生在后周和艺祖同朝,这陈桥变兵就不知拥谁为主了……”

“梁易夫!”贾似道狠狠瞪了他一眼,“如今不是五代乱世了!”

梁崇儒哼笑:“北虏南汉,还不如五代,倒有几分像南北朝了……北朝有秦魏齐周,南朝也有刘寄奴、萧道成和陈霸先!”

“梁易夫,你一派胡言!”廖莹中一拍桌子,手指戳着梁崇儒:“你欲使朝廷加害功臣,自毁长城吗?”

梁崇儒神色不动,冷冷道:“群玉先生莫忘了祖宗御将之法!吾大宋300年,何时有过如此多的藩镇?何时有过如此跋扈的武臣?此等藩臣枭雄,朝廷焉能不防?”

贾似道嗯咳了一声,打断两人的争吵:“易夫,你说该如何防备?是要将陈德兴诳入行在治罪吗?”

“陈德兴是功臣,如何治罪?”梁崇儒笑了笑,“相公许之公主,以富贵夺其兵权实是上策。属下以为可以继续实行,只是得尽快招其入京,夺其兵权,软禁府中。同时再以公主赐婚加其官爵……此事须尽快实行,免得夜长梦多!”

贾似道摇摇头:“20000霹雳水军呢?陈德兴已得其效忠,恐怕不是都统制也能调动自如,这兵权可不是一纸诏书就可以夺走的。”

“此事易尔。”梁崇儒笑道,“陈德兴必以爪牙控兵权,其爪牙又以琼花楼22兄弟为首脑。相公可令陈德兴带3000兵入朝献捷,霹雳水军各统领、正将、部将随行,单留张世杰一系留守。待陈德兴等人抵达行在,便立即颁旨转其官职,不伤和气的免其兵权。同时再让吕师虎、张世杰共掌霹雳水军,等待朝廷编遣……”

梁崇儒的法子就是将霹雳水军的核心军官团“一网打尽”,不是杀掉,而是用有名无实的官职养起来。然后让不属于陈德兴嫡系的张世杰、吕师虎一系的军官去掌握兵权,进一步清洗陈系人马,等到完全肃清陈德兴的势力之后,就把这支军队拆散打入殿前司所辖诸军,以此提升殿前诸军的战斗力。

“这个法子……”贾似道权衡了一下,点了点头,仿佛是自言自语地道,“有点多此一举,多此一举了。有公主相伴,一生富贵荣华,陈德兴还想图什么?”

……

漠南蒙古,金莲川。

忽必烈策马上了高坡,死死盯着西北方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草原的尽头,就是戈壁大漠,过了大漠便是蒙古本部。那里还有一位蒙古大汗,是依据蒙古祖制,由库里台大会推举而出的大汗——阿里不哥汗!

在库里台大会上,阿里不哥已经向蒙古各部宗王传达命令,让他们派出军队参加讨伐伪汗忽必烈的战争。大军将在夏天完成集结,等到秋天马壮膘肥的时候,就挥军东下,直扑燕京!

根据忽必烈汗在和林的内线报告,届时将有超过10万人的大军集结在阿里不哥的大纛之下,来打倒自己这个坏了规矩的伪汗。

要挡住10万人的蒙古——色目大军,忽必烈估计最少要动员15万人的蒙古——汉侯大军,其中蒙古骑兵不能少于5万。这几乎就是忽必烈汗所能掌握的全部蒙古骑兵了。

至于蒙古东道四宗王手中的3万户(成吉思汗时代的3万户,如今已经繁殖出了几倍的人口),本来可以成为忽必烈一边的重要助力。但是现在却因为形势相当不明,而选择了中立。

忽必烈知道,除非自己可以集结出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让东道诸王认为自己必胜,否则他们是不会轻易加入自己一方的。

用一句话而言,就是他们只会锦上添花,不肯雪中送炭。

可是要最大限度动员汉地的力量,就必须和南朝达成真正可靠的和议。否则就是一把刀子架在自己的后背上,随时就要砍死自己!

几骑战马呼啸而来,当先一匹高头大马上是一个汉人武士打扮的青年,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不是什么英俊小生,长着大饼一样的脸盘子,鼻子宽大,眼睛却眯缝着好像永远都睁不开的样子。这副尊容,和忽必烈汗倒有七八分相似。来人正是他的长子真金。

真金王子想要下马行礼,却被忽必烈扬了扬手阻止,便在马上抱拳:“父汗,您急招我来有什么事吗?”

忽必烈现在驻军金莲川,一边戒备漠北的阿里不哥,一边忙着联络漠南和东北的蒙古诸王。真金王子则和母亲察必皇后一起留驻燕京——这位王子虽然是长子,但是却在承担幼子守灶的责任,郝经对他的期望的确不是毫无根据的。

忽必烈看着儿子,沉默了片刻,好像是很艰难的下了决心:“真金,还记得我和你说过的南朝公主吗?”

真金王子脸上微微泛红,傻傻一笑:“父汗,是不是南朝官家答应把公主许配给我了……”

忽必烈哈哈一笑,抬起马鞭指着儿子:“看把你急的……唉,也罢,你就亲自南下去向南朝官家求亲吧。他会把女儿嫁给你的,不过你不能娶了他的女儿就立即北上,必须在临安住上几年,等老官家去世后再回来。”

“啊……父汗,您要儿子留在南朝?那儿子岂不是要很长时间见不着父汗了吗?”真金王子愣了下,一脸诧异的对忽必烈说。

忽必烈还是大笑,有些宠溺的看着儿子:“见不着又怎样?我有10个儿子,而且很快还会有第11个,第12个儿子出生,见不着你还有别人可以见。我大蒙古的男儿志在四方,可没有什么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你去吧,去临安娶了宋国的公主,再好好熟悉一下宋国的风土人情。将来等我平定了宋国,那里就是你的封国。”

第233章天道教

大宋景定元年六月初五,保康军承宣使董宋臣的官船刚一离开临安盐桥河进入大运河的时候,霹雳水军锦衣堂安插在临安的特务就日夜兼程的把消息送到了沙洲大营——此时南宋的朝廷就是一个存不住消息的筛子,官家召陈德兴入朝赐婚的消息,在圣旨下达的第二日就传遍临安的大街小巷了。

被派去给陈德兴传旨的就是挂着保康军承宣使名号的董宋臣,理宗皇帝最宠信的宦官,大概也能算是陈德兴和赵琳儿的“媒人”。这回理宗皇帝派他去传旨,也算是体现了对陈德兴这位东床快婿的重视。

不过董宋臣却没有立即出发,倒不是疏懒,而是身上的差遣太多,什么除入内侍省押班,寻兼主管太庙、往来国信所,同提点内军器库、翰林院、编修敕令所、都大提举诸司,提点显应观,主管景献太子府事等等的一大堆。还都是非常有实权的差事,所要承担的责任当然也非同小可,不把这些事情安排好了,可如何能离开行在所?

而他这一耽误,就给了陈德兴更多的时间安排出海自立的大事。

一副他亲自绘制的东亚地图铺在书桌上面儿,在得到了刘阳的密报后,陈德兴立即就将黄智深和任宜江招到了都统司,加上锦衣堂的头子刘阳刘道士,四个人一块儿围着地图开起了小会。

此时的东亚海岸线和后世不大一样,苏北和上海的许多土地还淹没在水下,山东北部由黄河泥沙淤积起来的土地也没有后世那么大。不过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济州岛、琉球群岛还有台湾岛的地形却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它们的名称和后世所用的不大一样。

朝鲜和韩国是没有的,只存在一个高丽王国,国王姓王,史称王氏高丽,如今在位的是第24代国王王倎。这个王氏高丽的领土并没有囊括整个朝鲜半岛,半岛北部靠近鸭绿江的山区都是大蒙古国的领土。

王氏高丽的国土目前有六道两界,分别是京畿道、西海道、杨广道、全罗道、庆尚道、交州道,以及用蒙古接壤的边境地区东界和北界。首都设在京畿道的开京,也就是后世的开城。另外,位于南宋、蒙古、高丽、日本四国交汇之处的济州岛,此时也是王氏高丽的领土,称耽罗郡,由开京的高丽朝廷派出郡守,但是原来的耽罗星主(国王)高氏一族仍然保留着很大的权力。这样的政治格局有点类似于大宋这边的羁绊州。

黄智深和任宜江前一阵子随着泉州黄家的商船去了趟高丽,中途就在济州停留,顺便考察了一番济州的防御和风土人情。看到陈德兴将手指向了济州岛,黄智深便低声道:“将主,那里人口不多,不过一万多户,地盘是不小,东西有140里,南北有50里。该岛的中央有一座大山,高约数百丈,名曰瀛洲山。瀛洲山周遭倒颇为平坦。其岛东部有大片草地,水草丰美,适合放牧,据说那边自古就是产马之地。不所产之马体形体矮小,只能用来负重不能用于战马。

此外,此岛还是往来高丽、东瀛、大宋和北地贸易的要冲。自江口直航济州约1000里,自济州往东南约500里就是东瀛的商埠博多,我们黄家商行在那里有分号,是我四叔在主持。自济州往北200里就是高丽全罗道沿海的大岛珍岛,自珍岛再往北700里便是曾为高丽陪都的江华岛。自珍岛东行400里则是巨岛。珍岛东南,位于高丽和东瀛之间还有一个名叫对马的小国,是附属于东瀛镰仓幕府的。我们黄家同对马国的国主少贰氏也有些往来。

对了,在东瀛的博多是有许多大宋海商的。其中以临安谢国明为首富,颇有财力,和东瀛的幕府和九州太宰府的大官相交甚密,得以垄断博多的宋倭贸易。我们黄家的海船运去东瀛的货物都由这些谢国明买断,黄家在东瀛的采购也由谢国明代理。将主若想以济州和高丽沿海为本据,不妨去见见这位谢大老板。”

“济州、高丽沿海还有九州的汉人多么?可否为我所用?”陈德兴轻轻敲打着地图,低声问道。

任宜江接过问题回答:“那里的汉人倒是不少,历朝历代都有人海渡过去,有些已经传了很多代,早就和当地人无二,只晓得先辈来自大陆,许多都在高丽、东瀛当官,自不会和我们亲近。至于才过去不久的,倒是还记得自己是汉人,不过他们亲近的也是大宋。除非以利诱之,否则他们是不会……”

任宜江没有再说下去,不过陈德兴也明白是怎么回事。华人的凝聚力,说实在的是有点弱!历史上飘洋过海去朝鲜、日本、琉球、南洋的华人也不少,可是后世那些地方,除了南洋还有个华人小国新加坡,有些国家还有总是在各种冲突中处于弱势的华人族群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