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艺饫铮瓜蚝霰亓腋娣⒗瞽f。

现在再回李璮那边是肯定不行的。李璮虽然好脾气,不会杀他的,但是益都还有个灭门师太呢!

至于投靠北明,陈德兴那边又不怎么待见大儒,就算投过去也不会有大官做的……

忽必烈看到他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淡淡点头:“王卿委屈了,等回到京兆府,朕给你升官……当个太常大卿!”

“皇上,是太常少卿吧?”赵璧低声提醒。

忽必烈摸了摸胡子:“大卿比少卿大,王卿是忠臣,得当大卿。”

“皇上英明。”赵璧和张文谦恭谨道。

“英明?”忽必烈嘿嘿苦笑,“要真英明就不会打败仗了!”

赵璧和张文谦、王磐三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张文谦问:“皇上,如今河北贼势盛大,宜早渡黄河,以便重整军势。”

忽必烈摇摇头,道:“黄河不可轻渡,河北不可捐弃。昔日的宋金,都是先失河北,而后失中原的。吾大元,不可重蹈覆辙!”

忽必烈说的认真,正在呼噜呼噜吃饭的蒙古人却有一小半抬起头,瞪大了眼珠子看着大汗——不过河?不弃河北?陈德兴能答应吗?说不定他的大军已经在来濮阳的路上了!

忽必烈放沉了语气,用蒙古语道:“河北之战,吾军先胜于柳家集镇,复大胜于井陉关,再一路克服真定、顺德、广平,连战连捷,掠获无数!又一路追敌至大清河北,方有一败……但总的来说,还是打胜了!”

可以这样说吗?

一帮蒙古宗王重将眨巴着小眼睛,身为一个大汗,真的可以这样睁眼说瞎话吗?

这河北之地,原来不就是大元的燕云行省吗?现在大元还能控制多少地盘人口?

真定、顺德、广平三路不说了,什么克复啊?就是跟在陈德兴屁股后面抢了一路,抢完以后也没有派官员军队留守。估计要不了多久,都得姓陈!

至于更北面的燕京、平滦、保定、河间四路,燕京、平滦已经确定被北明占领,保定、河间没有消息,估计陈德兴在南边作战的时候,他留在北线的军队已经把这两个路完全占领了!

另外,河北还有一个重镇大名路,路城大名早就被陈德兴占领。不过大名路南部的开州、滑州、濮州等三州倒还在大元手中。此外,黄河以北还有彰德路、卫辉路仍然由大元官员统治。

半个大名路加上彰德路、卫辉路,一共两个半路,就是大元在河北的全部地盘了!

而且就是这么点地盘,也未必能保住多久。因为在四日前的大清河之战中,蒙古军队损失惨重。不仅丢光了一路劫掠的战利品、奴隶和军中的辎重;还损失了至少十万匹战马和两万勇士!

目前收拢起来的兵力还足四万(预计还有几千人没有归队),而且大部分人都筋疲力尽,有不少人连随身的武器和甲胄都丢失了。

这样的军队,不经过几个月的整补,还能否和北明军这样的强敌作战,恐怕就要大打一个问号了。

看到诸将脸上的犹疑,忽必烈笑嘻嘻地道:“不必担心北明、东唐……朕在来濮阳的途中得到一个好消息!”

他故意顿了一下,目光炯炯地在大堂内扫视一圈,忽然大笑道:“陈、李二贼已经反目成仇!李璮之母,伪唐太后杨妙真指使李恒带党项骑兵在大清河之战当晚偷袭了陈贼本阵!”

“竟有此事!”

“天佑大蒙古!”

“这下大蒙古有救了!”

“大汗,消息可靠否?”

大堂内的宗王重将,无不大喜过望,纷纷议论起来。

听到有人质疑消息的可靠性,忽必烈哈哈一笑,捋着胡子道:“昨日,李恒已经率部弃暗投明,现在就驻扎在濮阳城外。这个消息,是他亲自告诉朕的。你们觉得可信否?”

这话仿佛是在提问,可随即忽必烈又自己回答道:“朕觉得是可信的……杨妙真为人狠毒,动辄杀人火并,北地谁人不知?而且大蒙古毕竟败了一场。杨老贼以为将来天下,就是非唐即明,动手袭杀陈贼德兴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此外,你们不觉得陈贼的追兵退得有些早了么?”

被他这么一提醒,众人也纷纷点头。陈德兴的兵只追了半个晚上就撤退了,当时可是蒙古军队最慌乱的时候。如果明军再追上两天,现在能不能有两万人退到濮阳都难说!

忽必烈停顿了一会儿,接着又说:“陈李既然反目……料陈贼暂时没有南下之力。吾大元自可保有彰德、卫辉、大名三路。河北一役,乃是胜局。河南之战则是大捷!而且今后伪唐、逆明定会互相牵制,必为朕逐一击破!这中原天下,还是我大元的!”

果然是当汗的人,死的都说活了!可是……下面的勇士们个个都跟叫花子似的,怎么看也不像是大捷啊!

忽必烈已经站了起来,一脸的意气风发:“赵璧、张文谦,尔等速去使人露布飞捷,报河北大胜!使汴梁、洛阳、京兆人人皆知!”

“臣等遵旨。”

忽必烈突然面露杀气,用蒙古话道:“彰德、卫辉、大名三路,遍地奸人,皆于伪唐、逆明暗通。当遣大军弹压,尽贬其人为奴,尽夺其财犒赏蒙古勇士!要让朕的蒙古勇士得到足够的战利品,然后凯旋回师!”

赵璧、张文谦和王磐三人都懂蒙古话,听到忽必烈的命令都倒吸口凉气,这算什么?明明打了败仗,损失惨重,却要抢掠自己的百姓给将士当战利品,好让他们装得像得胜之师?这汉地民心还要不要了?三人刚想要进谏,大堂内的蒙古人已经杀气腾腾的欢呼起来了。

“大汗万岁!”

“长生天保佑蒙古人!”

“杀光,抢光,烧光!”

第491章赎罪券

河间路,沧州城,原来的沧州达鲁花赤总管府,现在已经成了明王陈德兴的临时行宫所在。

行宫内外,不时有人进出。既有四下去传令的近卫亲兵,又有匆匆而来回禀最新军情的传骑,还有沧州一带的豪门大族的首脑人物。那些沧州的头面人物,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每个人都难掩焦虑不安的神色。

至少有一个满编营的钢甲武士,正密布在行宫内外。人人都披着甲胄,面无表情的看着进出人等。每一个带着礼物而来的沧州豪强,只要一进行宫大院,就会被他们拦住,仔细搜查一番,确保没有夹藏兵刃,才获准在大殿之外的廊下恭候召见。

大殿外的廊下,已经坐着站着不知道多少沧州这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此刻也没了昔日的富贵尊荣的气派,沧州地处运河之畔,一直以来都是河间路的商业重镇。户数已经超过了一万,完全可以自成一路了。因为是商业重镇,城内的头面人物,几乎都和商字沾边儿——士农工商的排名在蒙古这边儿,恐怕应该是商工士农了。

在这里,商人的地位明显比士人高一等,特别是色目商人几乎包办了税收官和印钞官的差遣,掌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汉族大商人,多半也和色目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这样,生意是没有办法做的!

而这座沧州城,也同河间路下属的各个州城、县城一样,都被燕京方面派出的军队占领了——在过去一个多月,陈德兴统军在南面和忽必烈苦战的时候。刘和尚、张世杰、王威等将领也没闲着。他们一面防备末哥大军自燕山南下;一方面出兵攻战燕京、保定、河间三路所属州县。

这蒙古人的“路”和宋国不同,没有那么大,原则上是“万户路,千户州”,但是也有不少路的户数远远超过一万户(一万户似乎是一个最低标准),燕京路、保定路和河间路,就是户口远超一万的路。而且这三个路所属的州城、县城也多。县城不一定有蒙古人驻守,不过州城必有达鲁花赤总管带兵驻扎,需要出兵消灭。

此外,这些州县之中,还有不少色目人和元汉官。这两人类,都需要严加管制!

至于各州县中的豪强大族,多半也和蒙古人或是北地汉侯脱不了干系。不是有人在替蒙古当官,就是向汉侯输送子弟从军,否则这些家族也不可能在蒙古人的统治下成为大族。

这燕京、河间、保定三路的情况便是如此。只要混得比较好的汉人家族,都是和蒙古贵人、色目贵人或北地汉侯能拉上关系的。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汉奸!

而且其中绝大部分的汉奸也不是什么身在蒙营心在汉,根本就是把蒙元当成了正统,将陈明当成了贼寇。

可是现在,陈明这个怎么看都像是贼的汉人政权,居然打进了燕京城,做到了昔日大宋合举国之力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而且还打跑了大元皇帝兼蒙古大汗忽必烈,看起来要当燕云河北之地的主人了……

所以看到陈德兴大军凯旋,途经沧州。这一州之中有点头脸的人物,都备了厚礼前来行宫——其实也不是要见陈德兴,这些人也没有资格提出求见,他们不过是想从陈大明王那里得到一句宽慰的话。

譬如以往之事一概不究云云的——先不究以往,他们这些人才能有机会去勾搭陈明的大人物,好让自己的家族和利益在新朝继续有个靠山!

要是没有这句话,他们这些人就算有钱恐怕也送不出去。

可是等了半天,也没见人出来传旨,这些人物就都有点坐不住了,互相之间交头接耳,都是一脸愁容。

但凡有人从大堂中匆匆而出,这些人物就伸长了脖子,盼着那人说出他们想听到的话。可是这些来去匆匆的人物,却没有一个搭理他们的。

形势看来很不对头啊!难道是大家的礼物送得太少了?

……

“这些人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人人都有罪!”

行宫大殿之内,陈德兴已经处理好了堆积如山的军务和公务,终于从杨婆儿手中接过一份份礼单看来起来。

礼物乱七八糟的一大堆,值多少钱先不论,却都是陈德兴的大明当下不需要的东西。

“大王,这北地之人,只要有些权势财产,谁没有和鞑子混过?就算是下官,也一样给鞑子当过走狗的。”

说话的是郭侃郭大走狗,当初是鞑子的好狗,从中原一路咬到了大食国。现在改头换面,又给大明当鹰犬,咬得忽必烈遍体鳞伤。

陈德兴嗤的一笑,将一份礼单丢在案几上,摆摆手道:“其实孤王不在乎这些的……只是孤王不能收点礼物就放过他们!这样是不行的,这就没有规矩了!他们这些人有罪,是对国家对民族犯罪,不是对孤王犯罪。所以给孤王送礼是不行的,他们应该要赎罪!”

赎罪?

郭侃和刚刚从燕京赶来的赵复互相看了一眼,赵复问:“如何赎罪?”

“当然出钱赎罪了!”陈德兴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斟酌道,“送礼给孤王,财入私门,于国无补,也非赎罪,乃是行贿托庇。”

道理说得好,送礼给陈德兴求保护,那不是正道而是在行贿!向帝王行贿也是行贿!陈德兴如果收了他们的礼,就是开了受贿的恶例。

陈德兴淡淡道:“吾大明异于唐元宋者,除了与士爵、士绅同治天下外,就是法度公开,所以赎罪也应该公开化!”

“公开化?”

赵复和郭侃同时皱眉——他们当然知道公开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更知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道理。如果把规则公开,还要严格照规矩办事儿,朝廷和官员的权力威严可就小了,这个官员的利益就更小了……

“就是公开,必须要公开!”

陈德兴笑了笑,道:“吾大明的体制和唐元宋是不同的,我们行的是贵族共和,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