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听刘孝元说蒙古扛不住整合好河北、燕云的陈明,廖莹中和翁应龙的脸色也渐渐凝重起来了。

只听廖莹中道:“莫非二三年间,大元就要退出中原了?”

刘孝元苦笑道:“如今还能胶着以抗,若陈明全有河北燕云,拥三十万众,皆是钢甲大铳,蒙古唯有西走以避锋芒。不过……陈明能否做大至此,关键却已经不在北地之战,而在南朝诸君如何抉择了。”

廖莹中微微一愕:“在我们?”

“刘承旨莫不是要我大宋发兵中原吧?”翁应龙拈着乌黑的须髯蹙眉问。

刘孝元摇摇头,淡淡道:“发兵倒不必,只需断逆明之粮,其国必不战自乱!”

廖莹中眼前一亮,“断粮?燕云缺粮?”

“如何不缺?”刘孝元道,“即便原本不缺,大元也有办法让燕云河北缺粮。陈贼的辽东人口不多,耕地有限,所出之粮是喂不饱燕云河北近二百万人的!陈德兴想要燕云河北安稳,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大宋买粮。若大宋不卖,燕云河北今年必有大饥,便是二十年也复不了元气。”

饿死一个人只需要几天,但是养育一个人使之成年却需要十几年!把人饿死显然是个不错的办法,可问题是陈德兴会乖乖的等着饿死?

廖莹中连连摇头,这事儿很不好办!不仅是陈德兴会来抢粮,就连大宋这边,恐怕也会有不少反对出现。

他皱眉道:“陈德兴会从海上入寇江南抢粮的!此贼岂是坐以待毙之人?他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刘孝元哈哈一笑,扭头看看身边不发一言的蒲寿庚,蒲寿庚道:“入寇抢粮也得有粮可抢!若是江南市面上的粮米都让人买走了……陈德兴还如何抢?真的去小老百姓家里挨家挨户搜粮食?”

“那也搜刮不了多少。”刘孝元补充道。

他顿了下,又说:“江南本就缺粮,全靠淮地、京湖之米贩运过来才能让百姓足食的。若是江南缺粮,米价腾贵,百姓乏食,陈德兴就只能去打别处的主意了。”

“别处?”

“或压榨高丽,或抄掠日本。”刘孝元笑道,“出兵打仗本就要大耗粮食,陈贼手中存粮不多,若无满载而归的把握,他岂肯做无用之功?若江南乏粮,他多半就不来了,改去别处了。”

他的目光从廖莹中、翁应龙两张面有难色的脸上缓缓扫过:“而且……大宋也不必禁米北贩,只要让江南缺粮,米价腾贵即可!”

“不必禁米北贩?”廖莹中和翁应龙互相看了对方一眼。也就是说大宋本身不搞什么粮食战……只大宋国也没有余粮,粮价腾贵,没有办法输出粮食给燕云。

这样陈德兴总不会来江南夺万千小民的那点儿口粮了吧?

翁应龙这时却皱眉道:“可是江淮、京湖、四川去岁皆是大丰,江南米价低迷,每石不及两贯。若是直接在扬州购买只需几百文……”

和历史上同期南宋粮食短缺不同,现在受益于蒙宋停战,四川、京湖和江淮一带原本沦为战场的土地大面积复垦。南宋的粮食产量呈现了节节上升的态势。与此同时,由于军费开支大减,南宋朝廷的财政也得以平衡,开始收回会子,使得通货膨胀也大为缓解,如此又进一步让米价低廉。

而且,还有越来越低的趋势……不少掌握大片土地的豪门,都已经在抱怨米价不停下跌了。如果陈德兴肯从南宋市面上购入几百万石粮食,提振一下米价。南宋的大小地主们欢迎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同意朝廷禁卖米粮给燕云?

贾似道如果敢做这种断众人财路的事情,这个平章军国事的宝座肯定不稳当。

蒲寿庚哈哈一笑,接过翁应龙的问题:“抬升粮价是小事情,蒲某略施小计便能叫宋国的粮价翻个两三倍!”他顿了一下,“只需大宋朝廷对外宣布发还蒲某家产!”

“发还家产?”廖莹中苦笑不言。蒲寿庚在宋国的家产,早就名花有主了,怎么发还?是让贾似道吐出来,还是让皇上他爹荣王殿下破财?

蒲寿庚笑道:“宣布发还即可,实际只需把蒲某在泉州、临安的宅邸发还,再给蒲某会子五百万贯即可。如此,蒲某就有办法撬动南朝米价了。”

第496章大炒家

贾似道接见刘孝元和蒲寿庚的地方是多宝阁,顾名思义就是收藏宝物的楼阁,其内的书画珍玩琳琅满目,刘孝元眼神一扫,就发现几样价值不菲的珍品。

贾似道戴着东坡巾,安然坐在一张锦榻上,周围林立着如花的美姬。见刘孝元等人进来,他只是摆了摆手,说了一个“坐”字。

这语气虽然平淡,其中却有一番不容抗拒的权势。刘孝元隐约看到了忽必烈的影子,这是居于人主之位才能养成的!显然如今的南朝名义上姓赵,实际上当国的却是贾似道。

刘孝元坐下来,从侍女手中接过点茶,只听贾似道说:“老夫连日俗务缠身,今日才得空能见二位贵使,请多多见谅。”

原来刘孝元和蒲寿庚被贾似道晾了一个多月,直到北地的三方大战分出胜负才得蒙召见。

刘孝元苦笑道:“平章公日理万机,在下这个大元使者想来还不够分量,若是陈明的使者,怕是早就是葛岭的坐上宾了。”

贾似道淡淡一笑:“若是燕京还在大元手中,此刻来老夫这后乐园的便是陈德芳了。”

刘孝元脸色微微一僵,知道忽必烈的表演没有能瞒过贾似道!

不过此时他也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大元不过是弃地存人,以燕京、平滦、保定、河间四路近二百万饥民困住陈德兴的手脚。太师想必听说过国无粮必乱的道理吧?燕云河北无粮,辽东一隅缺粮,高丽一国同样拿不出多少余粮。如今能够让这二百万人渡过荒年的,只有大宋!所以……这陈贼的兴亡,便在太师一念之间!”

贾似道站起身,负手在阁中走了几步,一边叹道:“吾大宋以仁治天下,捐弃北地亿万庶黎已经失策,安忍以粮代兵,至北地数百万生民于饿死之地步?”

刘孝元知道,饿死几百万北人,贾似道当然眉头不皱一下,可万一饿不死呢?到时候陈德兴打过来还不要追究此事?他贾似道是大宋忠臣这个不错,但是贾陈两家不也是亲戚吗?贾似道的侄女是陈德芳的妻子!

现在是各为其主,没有什么好说的,若来日真有相见时,也得留几分体面。这事儿……不好做绝!

当下他淡淡一笑,一指身边的蒲寿庚,“这恶人不需太师来当,太师只需行些方便,发还一些蒲家财产,再给个几百万会子即可。到时候自有人会囤积居奇,抬高南朝粮价的。”

“发还一些是多少?”贾似道的语气沉了下来。蒲寿庚在宋国的家产是他下令查抄的,这事儿背后牵扯的利益可不是一点半点,从中渔利的大人物更是十个手指头加十个脚趾头一块数都数不过来。这要怎么发还?

“蒲家在泉州和临安的宅子,各发还一栋,再给五百万会子。”蒲寿庚微笑着道,“不过对外得说全部作价发还了。”

贾似道松了口气,“这个好办。”

蒲寿庚的罪名的谋反,罪行是劫杀陈德兴——现在南宋朝廷已经削去陈德兴本兼各职,还下诏缉拿,罪名也是谋反!那蒲寿庚的罪名也就不大实在了,而且蒲寿庚现在又是大元的高官,宋元又有共同的敌人,算是准盟友。免了蒲家的罪名是应该的,现在之所以一直拖着不办,就是没有办法发还蒲家的万万贯家财。

蒲寿庚现在只要怎么点财产,那就一切好说了!

“不过,就这么点儿钱,你能把大宋的粮价抬上去?”贾似道怀疑地问。

现在会子比几年前值钱了,500万贯会子差不多等于100万贯铜钱,按照现在江淮的粮价可以买入120万石糙米。这个数字放在北方不少了,可是在拥有七八千万人口,去年的粮食产量肯定超过两亿石的宋国,不过千分之几而已。

“够了,够了。”蒲寿庚捋着自己花白的胡子,毫不犹豫地答道:“只要大宋朝廷不从中作梗,打击蒲某的生意。蒲某总有办法把江淮的粮价炒到每石三贯以上!”

“三贯?现在才八百文!”贾似道讶异道,“那得花多少钱?”

术有专长,贾似道对理财和生意是不精通的——按照后世的标准,他应该算是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儒学)、诗人和昆虫学家(对直翅目,蟋蟀科非常有研究)。但是却不善理财,至少没有办法和蒲寿庚相比。历史上主导南宋的货币改革和土地改革都弄得一团糟。所以他根本不知道炒买炒卖是怎么回事儿。

蒲寿庚笑道:“太师应该问蒲某能从中赚多少钱,而不是花多少钱!”

贾似道放下茶盏,瞪大眼睛看着蒲寿庚道:“还能赚钱?”

蒲寿庚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起码有三四倍的利润,某有万全的把握。”

这话要换别人说,贾似道是不信的。但是蒲寿庚什么人啊!在宋国抄没蒲家产业之前,他可是世界首富!他说这生意能赚,贾似道还真的不敢不信。

廖莹中在一旁低声提醒道:“太师,若江淮米价贵至三贯,临安的米可就要卖六贯一石,只怕老百姓吃不起。”

临安米价素来是贵的,但是以铜钱论却很少有高于三贯的时候。目前更只有一贯半。如果临安米价贵至六贯,只怕引得民心不安。

“在下可以保证,”蒲寿庚道,“临安米价不会高于三贯,若是高于三贯,太师可以再抄一次蒲某的家!”

廖莹中和翁应龙还是不大放心,都紧紧皱着眉头,民以食为天!允许蒲寿庚炒卖大宋国内的粮食,无疑是在玩火,稍有不慎,大宋朝都得给烧没了。

贾似道却不再犹豫,一摆手道:“蒲海云,此事且放手去做。某当你的后台,若是本钱不够,某自出五百万借你!”

蒲寿庚站起身,躬身一礼:“那蒲某就谢过太师了……太师的五百万,蒲某当以三倍偿还!”

……

就在贾似道和蒲寿庚商量着要怎么合伙坐庄,炒高粮价坑陈德兴的时候。燕京宫中,正在举行庆功宴。

昭明宫中张灯结彩,酒肉的香味远远飘散,连汇聚在燕京城周围几个难民营中的难民,也都人人得到一份酒肉,可以美美吃上一顿了。庆功宴是赵复的主意,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大家伙改善伙食,而是要向明军将士和燕京百姓发出两个信号。

第一,大明打胜了!打跑了忽必烈的十几万大军,将燕京、平滦、河间、保定四路完全拿下,在南面还控制了大名城,而且还准备出兵真定、顺德、广平三路和燕山诸口!

第二,是要告诉大家,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告一段落,接下去将是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时候了!必须将夺取的地盘变成可靠的根据地,为明军提供更多的粮食、更好的兵器和更强大的军队,这样才能应对下一场大决战,才能彻底收复北方汉土,解救蒙古奴役下的汉人兄弟!

参加这次燕云——河北之战的明军高级将领,包括出任大名府都督的王陆飞,全都从各自的驻地赶来燕京,参加这场庆功宴。而没有参加此战的大明陆军上军军将陆虎,海军北洋舰队提督高大。还有留守明都的政教官员,黄智深、任宜江、墨影娘等人。还有俏娘亲郭芙儿,刚刚生了孩子的赵琳儿、宝音、崔月儿等陈德兴的家眷,也都在郭芙儿的带领下来了燕京昭明宫,今儿也一起参加了庆功宴。大家济济一堂,都在昭明宫大殿之内。

庆功宴的菜肴也非常简单,大米饭和白面馒头,香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