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师,退吧……”

说话的是贾似道的一个子侄。领着他的亲兵营,按着腰刀苍白着脸看着眼前一切。十万大军兵败的场面太过惨烈,一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说话的声音都变得颤抖了。

贾似道恍若不觉,只是喃喃自语:“怎么又败了呢?怎么败得那么快呢?十万大军依壕而战,怎么都能顶上十天半个月吧?怎么半个晚上就溃成这样了?这团练兵又是秀才掌兵,又是兵农合一,都是隔除弊端,大大振作之策,怎么就不行呢?”

轰隆隆!

十几团巨大的火球,这时候突然在宋军的密集阵型中腾起!他们遭到了10寸臼炮的轰击!那可是120斤重的炮弹,原本是用来轰击宋军炮垒的——明军的《炮兵作战手册》规定“先炮兵,后步兵”的原则,也就是说先轰击对方的炮兵,再打对方的步兵。因此半个晚上,明军炮群都在和宋军炮垒对轰。并没有轰击在宋军炮垒背后列阵的宋军步兵。可是轰击炮垒的效果并不好,一方面宋军炮垒坚固,难以摧垮;一方面威力巨大的臼炮精确度很差,难以对体积较小的炮垒产生威胁。

于是在前敌指挥作战的陆虎很有些不耐烦,干脆把《炮兵作战手册》的规定扔一边,命令十二门臼炮直接轰击李庭芝的步兵大阵了……

“太师,不行了,退吧!”簇拥在贾似道周围的幕僚们看到这一幕,个个腿脚发软。

十二个火球就这么在人堆中炸开啊!那得死多少人!?

这要是落在大家伙儿的头上,那可就都得为大宋朝尽忠了……

贾似道还没有答话,就听见东城那边的战线爆发出一阵巨大的喧嚣声音,随着钱塘江口吹来的海风,传遍整个临安城。他转头向那里望去,就看见日初的霞光之中,一面巨大的日月旗帜已经在城东某处城关上空飘扬了。

明军居然攻入了东城!

这怎么可能!?

众人都惊得目瞪口呆。而明军的进展却异常神速,日月旗帜在一处处制高点和城关上竖了起来。不知道有多少宋军团练兵还有被安置在东城的义门家眷,都哭喊着往西狂奔。那里还有一道城墙,将东城和临安主城分割开来。

但是,那里的几座城门并没有关闭!

完了!

所有人脑海中都闪出同样的念头。他们本来以为可以凭借着临安城和明军抗衡,可是没想到,在明军压倒性的火力和战力之下,什么团练军,什么秀才掌兵,根本就不值一提。

两浙的团练军,就是书呆子加上农民伯伯的组合。而且还是丢了老家的丧家之犬——这团练所依托的就是宗族,就是地主宗族对佃户(团练兵的家眷是在团练头子控制下的)的掌握。如果没有了这一层关系,团练军就是一盘散沙啊……

贾似道面如死灰,呆呆的站在凛冽的晨风之中,难道真的要死在这里?

“太师,快走吧!退到皇城里面去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翁应龙这个突然冲着周围的贾家亲兵们大吼起来,“你们还在等什么?还不快把太师架走!只要保住了太师,咱们才能有活路啊!”

他的一句话就震醒了众人,贾似道是他们的主子,他们将来如何,全都寄托在贾似道身上!如果贾似道死了,他们还有什么指望?想明白这些,众人就一拥而上,抓住贾似道的手脚,好像抬死人一样就把他往城下抬了去。

只是这样,真的能保住贾似道?

第671章留取丹心贾似道

“太师殉国啦!太师殉国啦!”

赖蛤蟆是大嗓门,这会儿正一边追杀着宋军溃兵还有义门家眷,一边在大吼大叫。吼叫的内容是上面早就教好的——通报贾似道的死讯。

贾似道……死了!

殉国了!

就在临安城北墙的某个碉楼上面!当明军士爵兵攻上城墙,要来活捉这位大宋太师的时候,我们的贾似道贾大忠臣,就抱着两个点燃的铁炮,高喊着“大宋万岁”的口号冲进人群,然后轰隆隆一声,就结束了他光辉灿烂的一生!

呃,这就大明官修史书中对宋国名臣贾似道殉国的记载。

贾似道在这个时空当然是忠臣了!

就如他自己认为的那样,大明一旦坐稳天下,也是要褒扬忠臣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传说为什么会在西周流传下来?还不是因为周朝需要这褒扬他们的忠义!姬发平了殷商,有了天下,大封了诸侯。自然恨不得手下的诸侯和大夫个个都是伯夷、叔齐这样的愚忠之臣了。

自西周后三千年,也唯有红朝太祖在得到天下之后还公开批评伯夷、叔齐,鼓吹造反有理。但是陈德兴搞得毕竟还是君主制,忠臣还是需要鼓励褒扬的。而贾似道作为明宋之交最高级别的忠臣,自然要大大包装一番了。

这前朝忠臣,活着让人讨厌,死了的却是好忠臣好榜样。

“太师殉国啦!太师殉国啦……”

仓惶凄凉的喊声在临安各处响起,所有人都知道了贾似道之死,也知道了明军已经入城。这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贾似道本人了。

一个人可以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吗?仿佛不大可能吧?

不过贾似道却是知道的。他现在被人塞进了一架滑杆里面,在一群贾姓亲卫和幕僚的簇拥之下,沿着御街前行。脑子里只有一片混乱,听到有人在喊“太师殉国”时。心中还在琢磨:哦,太师死了,太师贾似道死人,终于死了。也该死了……

御街上到处都是发足狂奔的人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他们的打扮就知道是书香门第出身。贾似道就是他们的主心骨,临安城就是他们最后的避难之所。现在贾似道已经死了。临安城也破了。他们该向哪里去?

所有人都在跑,所有人都在哭,无数的人汇合成了一股洪流,哭喊着往朝天门而去。那里有临安皇城,进了皇城或许还能多活片刻吧?

“让开!快让开!”

贾似道的亲兵们刀鞘乱挥,拳打脚踢,硬生生的在人流中砸开一条道路。转眼之间就把贾似道抬进了朝天门,送进了礼部迎宾院。不过迎宾院中却已经是慌乱一片,贾似道的家人都不见了踪影。还不知道让什么人洗劫了一番,还有一些慌不择路的义门家眷躲了进来。到处都是哭声喊声,仿佛就是一个末世。

“完了,完了……”

贾似道被人抬进了一间厅堂,也不知道原来是什么地方,只看到里面一片狼藉。贾似道已经完全懵了,只是瘫软在滑杆的椅子上,口中喃喃地说着什么。

“太师殉国,太师殉国……殉的什么国啊!贾似道愧对大宋,愧对天下,愧对太上……怎么办啊!早知今日。何必打这一仗,早就该降了……”

翁应龙守在贾似道身边,脸如死灰,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廖莹中和君子营都不知道去了哪里?李庭芝那边也不知道打得怎么样了?这临安城。是不是已经算失守了?大家伙儿……是不是该换身衣裳各奔东西了?

各奔东西的准备,当然都是早就做好了的。明军“杀士人”或是“捉士人”的恶名早就传开了。总之就是和读圣贤书的过不去,但是其他人是不碰的。

陈德兴又不是蒙古人,打下个城就搞屠杀,就抢劫的——那些蒙古大汗都是穷逼,没有钱犒赏手下。只好让他们把会下金蛋的鸡都宰了。可陈德兴现在富得都快流油了,明洲有金山银山,十万斤二十万斤的运过来。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乱杀人了,特别是临安、庆元这样的工商之城更要保护起来,要不然那么多黄金、白银运回来也花不出去啊。

因此明军在攻略江南州县时军纪森严也是出名的,拿了人家的东西一般都给钱,更不会乱杀人。

所以,临安城里面的脑筋灵活一点的士人都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不少已经把细软和短衫带在身边了,一等到城破就脱了儒衫、官服或是战袄,换上普通老百姓的短衫,装成大老粗的样子蒙混过关。其实也不是很难,攻入城内的明军哪里分得出来,读书人和义门子又不是天竺的高种姓,看肤色就能辨别了,他们的长相和普通人没有两样。至于肚子里的学问,更没法看穿了。

“太师公,事急矣,不如乔装出走吧!”翁应龙这个时候已经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两套短衫,都是贾府仆役的衣裳,就要给贾似道换上。

“翁先生,您这是要坏太师名节吗?”李慧娘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一把夺过翁应龙手中的衣裳,厉声道,“太师之志,天下无人不知,如今有死而已!若不死,叫太师往何处去?”

“可乔装去洪都。”翁应龙跺脚道。

“不可!”李慧娘倒不糊涂,“人人皆可去洪都,唯太师不可!太师若在临安殉国,便是千古名臣。若抛弃城池百姓,乔装暗潜去了洪都,便是大宋罪臣……到时候一样性命不保,还会遗臭万年!”

不管怎么说,贾似道在两浙的仗打得糟糕,而大宋朝也是在他手中山河日下。他现在不死,就必须替宋朝的灭亡被黑锅,江万里不会放过他,也不能放过他。而他一死,这黑锅就不能叫他背了——他都殉国殉道了嘛!

翁应龙其实也是明白人,叹了口气,瞥了贾似道一眼。贾似道不死,他翁应龙也没有活路。如果他陪着贾似道一起去洪都,只怕要陪着贾似道一块儿死了。反之,贾似道只要死了,就是大宋头号忠烈。忠烈的心腹当然也是好人,他不管就此隐居不出,还是潜行洪都,都不会有性命之忧。

这个道理不止翁应龙明白,在场的贾似道幕僚更无人不知,只是说不出口。

“太师殉国啦!太师殉国啦……”

外面的呼喊声更加响亮也更加喧嚣仓惶了,听在贾似道耳朵里,更不异于在催促他早点上路!

这喊声却不再是浙音,而是北地或淮地的口音了。

一个贾似道亲兵的将领连滚带爬地进来,哭丧着大声叫道:“太师公,明贼大军已经到了朝天门了,朝天门又关不上,他们就要打进来了……亮闪闪的一片,都是钢甲兵啊!”

贾似道突然抖了一下,脸上惨白的没有一丝血色,“他们,他们在喊,他们在喊……这是陈德兴要我死啊!姓陈的真不是个东西,他忘恩负义!”

众人侧耳倾听,果然如此。这喊声的口音,明显不是浙江人的。这是陈德兴的士爵兵在喊!而他们怎么会喊这种话呢?显然是陈德兴的命令。

是陈德兴要贾似道死!

不,是陈德兴认定贾似道已经死了!

贾似道的一干幕僚个个都面无人色,台州贾氏的亲兵同样也不知所措。朝天门大开,自然没有什么能阻挡明军攻入礼部迎宾院的。那个廖莹中和君子营这会儿也不知去了哪里(其实他们在听到太师殉国之后都躲进皇城了),外面又恁般地乱,这可怎么办啊!

众人的目光全都投向了李惠娘,这个女人仿佛有些担当。

“太师让翁先生留下,其他人都散吧!”李慧娘深吸口气,居然替贾似道下令了。

贾似道一愣,刚想开口训斥。一屋子的人却都拱手行礼,高声应诺,然后全都倒退出去,只剩下翁应龙、李慧娘和贾似道三个人了。而李慧娘手中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多了一条绳索,翁应龙更把宝剑拔了出来……

贾似道仿佛已经明白了什么,抖着声道:“你们,你们想做什么?”

“自是伺候太师上路。”李慧娘道。

“慧娘,老夫待你不薄,你怎么能……”

“太师,正因为您待慧娘不薄,慧娘才不忍太师您一世英名尽毁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