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以谷地为根本,北据亦列河,南取阿姆河,置路府于阿里麻里、撒麻耳干(撒马尔罕)、不花剌(布哈拉)、玉龙杰赤(花剌子模绿洲)、那黑沙不等城。推行释儒,以佛治心,以儒治国……此乃控扼三河,再兴蒙古之上上策!”

这是忽必烈的头号谋臣刘孝元在给忽必烈提建议。在忽章河大战后,这对君臣在南下途中,就常常并辔而行。一边赶路,一边商讨大蒙古国的未来。

刘孝元的意见就是放弃蒙古荒凉的本部,改以富饶的费尔干纳盆地为根本。北面占据亦列河流域,南面控制阿姆河流域。在阿里麻里、撒麻耳干、不花剌、玉龙杰赤、那黑沙不等西域大城设立路府作为地方统治机构。

然后再推行喇嘛教和儒学,以喇嘛教迷惑人心,以儒学治理国家。这样就能在三河(指亦列河、忽章河、阿姆河)流域建立大蒙古国新的统治中心。

这个计划仿佛是不错的。蒙古草原固然是蒙古人的发源地,但是那块地盘是个苦寒之地。早个几十年,蒙古人还能吃大苦的时候,以蒙古草原为本据地当然不错。可是如今蒙古人早就享受惯了,还要以蒙古草原为根据地就得占有中原,用中原财富去养草原上的蒙古人。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代大汗,都是这样做的。到了忽必烈这里,中原丢了,自然没有财富去养草原。以陈明的强盛,没准还会三天两头出兵草原杀人放火,忽必烈要再以草原为根据地那就在找死了。

但是蒙古草原是大蒙古国的根,也是大汗法统的象征。大汗可以不常驻草原——忽必烈之前的蒙哥也不常驻和林,而是以别失八里为本据点——但是不能没有蒙古草原。如果没有蒙古草原的忽必烈可以称大汗,那么萨莱的别儿哥,蔑剌哈兀的旭烈兀(此时已经死了,但是忽必烈还不知道)又为什么不能当大汗呢?

而现在,蒙古草原已经落入海都之手!

如果忽必烈不尽快反攻夺回蒙古本部,大蒙古国很有可能会彻底分崩离析变成四份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忽必烈担心的事情——哪怕大蒙古国变成四份,占据西域三河之地的忽必烈还是拥有一个相当庞大的帝国。

最让忽必烈担心的是海都和陈德兴还有天道教之间的特殊关系!根据塔察尔早些的报告,陈德兴在四川抓到了贵由汗的女儿宝音特穆尔,而且还毫不客气的牵手了。而宝音特穆尔是窝阔台系的公主,是海都汗的堂妹。据悉,海都就是被她忽悠成天道教徒的。

在海都和宝音特穆尔的推动下,天道教极有可能在蒙古本部广泛传播,甚至成为蒙古本部的国教!

到时候海都统治下的蒙古本部,就会变成陈明的附庸。草原上的蒙古人,甚至有可能变成蒙古八旗兵!

到那时忽必烈还能在三河流域坐稳江山吗?

看到忽必烈皱着眉头沉默不语,刘孝元已经明白了大汗的担心,不过他却没有去接这个茬。反攻蒙古根本不现实,几十万追随忽必烈西迁的部众,这两年可没少吃苦。现在好不容易占了块富庶地盘,还不让大家好好享受两年?

这时候,谁肯再去万里远征去蒙古?况且,真把海都逼急了,马上投靠陈德兴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反攻蒙古这事儿,刘孝元压根不提,而是继续说着怎么治理“三河”之地。

“……三河之地,有草原,有大漠,有大城,也有富庶农耕之土。其草原位于亦列河两岸,最是肥美;富庶农耕之地位于谷地、忽章河之中上段及花剌子模绿洲;其大城如撒马耳干、不花剌,则靠近波斯,位于阿姆河北岸。总的来说,三河之地乃是以农耕为主,大城工商次之,游牧更次之。我大蒙古欲牢控三河,便不能只牧不耕,无视工商。中原之败,教训累累,如今征战,乃是钢甲火炮第一,弓马骑射次之了。游牧之地只有弓马,出不了钢甲火炮。因而大汗当使蒙古、汉军牢控农耕之地和工商之城。”

忽必烈也把思绪拉回了三河之地。刘孝元总结的中原之败的教训仿佛是很有道理的。游牧骑兵对上钢甲长枪兵、炮兵和轻重骑兵的组合没有一点优势,让人打的满地找牙!

而在这次同阿鲁忽的会战中,一定程度上模仿明军步兵的蒙古汉军同样发挥了巨大的威力。长枪方阵足以抵挡骑兵的冲击,而远射程的火器又给阿鲁忽的骑兵造成了很大的混乱。给忽必烈的蒙古骑兵以突破击溃的机会。

所以忽必烈想要复兴蒙古,就必须进行彻底的军事改革。将骑兵为主的军队改成步骑配合,重视火器的军队。而这样的军事改革,必然会让忽必烈的军队更加依赖农业和工商。

“如何牢控农耕之地和工商之城?”忽必烈淡淡发问。

刘孝元笑答道:“可效法陈明!”

“效法陈德兴?”忽必烈并没有半点生气的意思。向敌人学习并不丢人,被敌人用同样的办法一再吊打那才丢人。

“对,蒙士爵,汉八旗。”

“蒙古士爵?”忽必烈眯着三角眼发问。

“蒙古人封爵授土,将三河之地的色目农户,都变成蒙古勇士的佃户,让他们来养蒙古的武力。同时也让蒙古勇士替大汗镇压地方!”

刘孝元的意思,仿佛就是让蒙古人去当三河之地的地主老财,不过大宋的那种士大夫地主,而是武装地主,说是武士也行吧。

“那汉八旗呢?”

“汉军为八旗,军民合一,驻扎大城,平时维持治安,收取税赋,督促工匠打造兵器。战时则组成长枪兵、火器兵,替大汗冲锋陷阵。”

这个倒有点类似历史上真正的八旗兵,不过权力更大,还自带城市管理功能!

“大汗您有三十万蒙古人,十五万汉人,一个蒙古人或汉人管十个色目,也能牢牢控制四百五十万色目人。”刘孝元掰着手指头道,“如今三河之地的色目人,大约也就这个数吧。”

忽章河和阿姆河流域本是人口稠密之地,不过五十年前让成吉思汗洗了一遍,人口十去其九,经过五十年的恢复,也就是四五百万人。主要集中在费尔干纳谷地、花剌子模绿洲和不花剌、撒马耳干等地。而蒙古人则活动于忽章河、阿姆河两岸的草原——原来那里都是大片的耕地,被蒙古人破坏后大部分变成了荒漠,只有一小部分距离水源较近的土地变成了草场,成了蒙古部落的地盘。而忽章河、阿姆河流域的城市和农业区,则基本上由色目人自治,蒙古人以往并不干涉。

实际上,以往生活在两河(忽章河、阿姆河)流域的蒙古人并不多。主要是由成吉思汗封给察合台的几个千户繁殖出来的,再加上中央兀鲁斯派驻此地的驻军。根本没有几十万之众,因此也无力建立起巩固的直接统治。

不过现在,忽必烈带来了四十五万人,而且还会收编两河这里的蒙古人,总人口至少会有五十几万近六十万,如果再能将安置于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调来三河,总人口突破百万也是有可能的。以百万人管束数百万人,仿佛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另外,三河这里的色目人也要给他们上升的路子。”刘孝元继续往下说道,“一个是科举,考喇嘛教的佛理和儒家的道理……大汗的朝廷里面应该流出一些官职专门给色目进士们来当;二是军功,大汗可以募色目勇士当兵,建立起单独的色目军,由蒙古将领担任统帅,战时冲当选锋,替大汗建功立业。有了功勋,大汗可以封他们做官,封他们当士爵,也可以让他们补入汉八旗。”

忽必烈捋着胡子,皱眉思索,半晌之后才重重点头,大声笑道:“好!刘卿,你果然是朕的张子房……三河之地就按照你的办法来治理!”他说道这里,浓眉又紧皱起来,“只是治理国家不是一朝一夕,朕现在被别儿哥、旭烈兀和海都三面夹击,当如之奈何?”

第678章一路向西

听到忽必烈的问题,刘孝元只是苦苦一笑,脸色也凝重起来了。

呃,当然是装的!他是个有秘密的男人,他的秘密是一个使命,就是把忽必烈大汗忽悠成忽必烈法老——实际上就是祸水西引!

三河之地不过是忽必烈西行记的第二站(第一站是后世中国的新疆那块地盘),接下去还有慢慢征途呢。

想到这里,刘孝元就是一声长叹:形势很不好啊!忽必烈丢了中原,又是个伪大汗,别儿哥和海都肯定不容他,赖在河套不肯西行的东道四王多半也恨死忽必烈了。唯一和忽必烈关系不错的就只有占据波斯大食的旭烈兀。不过旭烈兀和忽必烈的“关系”也因为阿里不哥之死,存了很深的裂痕。

叹完了气,吊足了忽必烈的胃口,刘孝元才淡淡开口道:“其实别儿哥、旭烈兀和海都三汗都不是大汗的对手,只要大汗能在三河制地推行‘明法’,改革军制,便是三汗联手也不是大汗的对手。况且三汗之中,别儿哥和旭烈兀势同水火,激战连年。而别儿哥和海都虽然关系不错,但是别儿哥所奉之天方教和海都所奉之天道教同样水火难容。三汗在库里台大会上或许会联手,但是上了战场是很难联合的。大汗完全可以将他们各个击破。”

“各个击破,朕也是这么想的。”忽必烈皱着眉头道,“刘卿,你觉得咱们先击破谁比较好?”

“当然是萨莱的金帐!”刘孝元道。

“别儿哥?”忽必烈愣了一愣,他本来以为刘孝元会建议先打旭烈兀的——在三汗王中,海都虽然实力最弱,但是有陈德兴撑腰,打败是不容易。而别儿哥实力最强,又和海都要好,仿佛也不容易消灭。倒是旭烈兀比较好对付!

一方面旭烈兀的在波斯、大食的根基较浅,蒙古人在那里建立统治不过几年时间,天方教的反抗力量还非常强大;另一方面旭烈兀和别儿哥矛盾很深,又和西方埃及的马木鲁克人开战,可谓是腹背受敌,应该比较容易拿下。

“金帐汗可不好对付!”忽必烈摇摇头。“金帐汗国自术赤草创,由拔都壮大,至今已经有四十年了。钦察草原上的游牧之民,已经很金帐汗国一体,别儿哥麾下勇士只怕不下二十万!西面的罗斯诸国也都被其征服。而且金帐汗所辖之土辽阔,若战之不利或一走了之。”

金帐汗国的根底就是个草原行国,打不过还可以跑,又能从西面的罗斯诸国得到补给,战争很容易长期持续不决。

刘孝元缓缓摇头,“只需摧破萨莱,屠戮钦察草原,给金帐汗一个教训即可。”

“不灭了金帐汗国?”忽必烈微微皱起了眉头。

“灭不了的!”刘孝元顿了一下,然后一字一顿地道,“因为有大明存在!大明不会容我灭金帐、吞海都的。大汗若久留钦察,海都必自蒙古而来!说不定……还会有明军跟随!”

“海都这个叛逆!”忽必烈怒骂一声。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认同了刘孝元的分析。

海都占据蒙古,又无力南侵汉土,其实就是仰赖大明鼻息。想要摆脱这样的困境,只有一个办法——夺取富庶的三河之地,用三河的财富来养草原。

所以海都一定会想方设法入侵三河!

刘孝元接着道:“大汗北击萨莱,旭烈兀一定乐见其成,而大汗可先破萨莱,再和别儿哥议和。”

先打一顿,再议和!这样金帐汗国至少能消停上几年。

“然后呢?”忽必烈又问。

“再和海都议和!”

“什么!?”忽必烈闻言一愣,险些就从马背上跌下去了。“和海都那个叛逆议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