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德兴则是一身武官的窄袖绿袍,没有披御寒的斗篷,腰里悬挂着一把短剑,正是李翠仙所赠的斩蛇剑。

跟随陈德兴、郭芙儿回临安的还有王蓉儿和几个老军,还带着些人参鹿茸,都是价值不菲的北货,是郭芙儿带来临安贩卖的。如果没有陈德兴这个拥万夫的军头同行,一路上不知道要被抽多少税了。

“娘亲,看来今天是雇不到车轿了。”陈德兴望着人山人海的街道,微微蹙眉道。临安城的繁华还是有点让他始料未及!

郭芙儿微微一笑,道:“走着回去便是了,你娘亲我可不是走不动路的束足。”

南宋已经有了缠足这个陋习,不过不是后世的三寸金莲,而是追求束足纤直。不过这个陋习在两淮是没有的,两淮那边三天两头打仗,谁知道什么时候北虏就打过来了,束着足的女子别说协助作战,就是逃起来也比别人慢。而且两淮将门喜欢的女子也和江南的士大夫不是一个调调,看郭芙儿的身板就知道了!

陈德兴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嘻嘻一笑:“那俺们就走吧,顺便逛个街,娘亲和蓉儿若是瞧见什么喜欢的物件,我都买了送你们。”

浅露之下,郭芙儿轻轻撇了撇朱唇,拉了拉还在东张西望打量着临安繁华市面的王蓉儿,跟上了陈德兴。

宽广的御街是整个临安城的主干道,两侧还各有两条和御街走向相似的南北向大街,另外还有四条和御街相交的东西走向大街,构成了临安府城最基本的道路网,当然,次一级的街道还有许多许多,都附属于这五纵四横的主干道,将临安城北部隔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网格,并以“坊”命名。

陈德兴的父亲陈淮清所居住的便位于靠近城西钱塘门的宁安坊,因为靠近风景秀丽的西湖和名士荟萃的国子监(太学、武学就在国子监内,原是岳飞的宅邸),因而在临安来说是相当高雅的地段——风景房加学区房!靠陈淮清在武学当博士的那点微薄俸禄自是买不起的,这所宅子乃是陈虎山当都统制的时候置办下来,给自己的长子落户读书所用。

陈德兴和郭芙儿往宁安坊而来的时候,陈淮清和陈德芳两父子还在书房里面读书。已经上了点年纪的陈淮清读书的时候总是端端正正坐着,腰杆挺得笔直,一手拿着书卷,一手捋着颌下的长髯,和画上的关公读春秋还真有几分神似,再加上他那副六尺多高,结实的好似铁塔一座的躯干,还真有几分关二爷的架子,怪不得被人唤作赛云长。

陈德芳的模样则比他老子和他弟弟清秀多了——他和陈德兴是一母所出,不过一个随妈一个随爹——面如冠玉,目似朗星,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乃是一个翩翩佳公子!

这位佳公子读书的样子,到是和他老子一样,端端正正而坐,专心致志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有圣贤书。

第110章读书人

大年三十,陈家父子还不忘记苦读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即将过去的宝祐六年,对安丰陈家而言,可是三喜临门!

第一喜当然是陈德兴高官得做,以弱官之年独掌一军,官阶也升到了横班,算是大宋高级武官的一员了。

而另外两喜,则是陈淮清、陈德芳双双取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陈淮清通过了专门为官员准备的锁厅试,而陈德芳则通过了临安府的解试取得了举人的资格。

不过参加会试不等于东华门外唱名,每次大比,赶考的举子都数以万计,而高中者不过五六百,他们这些人才是大宋官家和绝大部分大宋百姓眼中的好儿男!才是大宋王朝真正的栋梁之才,才是真正可以和大宋官家共天下的士大夫阶级的顶尖精英。

而为了成为这万分之五六百人中的一员,为了让自己生平所学真正得以发挥,陈家父子自然不会挥霍任何一点可以用来读书的时间。哪怕今日已经是大年三十,哪怕陈德兴和郭芙蓉将要自扬州来访……

“爹爹,今日已经是十二月三十了,算算日子……二哥和婶母该到临安了。”陈德芳书读得有些倦了,放下书卷,拿起早就没有热气的茶水抿了一口,便和父亲说起了陈德兴和郭芙蓉将要到来的事情。

“嗯,”陈淮清点点头,也没有放下书卷,只是淡淡地道,“是该到了……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拥万夫的都统制,升得有些快了。”

他的语气中听不出喜悦,反而有几分担心。

陈德芳一笑:“爹爹担心二哥跋扈么?”

陈淮清摇摇头,沉默不语,半晌才道:“好好读书,这一科……是很有望的!只要能够高中,就什么都不用怕了。”

陈淮清说的当然自己高中,他是和贾似道同一年中进士的,只是贾似道中了文进士,而他中了武进士——因而现在文采风流的文进士贾大奸臣在督军两淮,而武艺兵法出众的武进士陈淮清在国子监教书……呃,大宋朝嘛,就是这么用人的!

入仕已经二十多年的陈淮清现在既不缺资历,也不缺名望——连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儿子都成了名将,谁还会把他当纸上谈兵的赵括?只缺一个文进士就能有大用的机会了,几年之内就该有朝官的官阶,到时候还怕没有外放掌兵的机会?拼自己和两淮将门的那点香火之情,再加上一个当了都统制的儿子,如何没有立功的机会?这能立军功的文官素来是大宋官家最喜欢的。一顶清凉伞(宰执的象征)也是早晚之事。

到时候再给两个儿子说门好亲事,若是能娶上个朝中重臣的闺女,家门就算安稳了,若再有人议论陈德兴跋扈,大不了让他交了兵权转做文资。

父子俩正在谈话的时候,屋外突然喧哗起来,紧接着书房的门就被人推开了,一个四十多岁,眉目清秀,衣着朴素的女子闯了进来,一边揉着眼睛,一边大声道:“来了,来了……二哥儿和弟妹来了!”

这中年妇人正是陈德兴和陈德芳兄弟的母亲,陈淮清的妻子陈许氏。

父子两人对望一眼,同时站立起来,陈淮清也放下了书卷,展颜笑道:“今日的书就且读到这里,走,大哥儿,一块儿去迎你弟弟和婶娘吧!”

两父子和陈顾氏一并出了书房,下了楼就到了一个小小的院子当中,院子的占地面积不大,根本不能和陈德兴在扬州卧虎坊的大宅子相比,还不到一亩。院子里有三栋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层小楼,中间是一块不大的空地,也没有种什么花草树木,只是修了个水井。

小小的院子,并不是什么豪宅,就是一栋在临安城内最不起眼的民宅。但就是这么一栋再普通不过的宅院,却至少价值万贯铜钱!这临安之居,真是大为不易。

不过在这份不易的背后,却是天子脚下才有的那一份安定、秩序和建立在这之上的繁华——大宋天子脚下,不是一个可以明目张胆胡来的地方!哪怕权势再盛,到了临安总要稍稍夹一下尾巴,毕竟大宋江山的主人就在城南的皇宫里面。所以整个大宋的富贵之人,都想要在天子脚下安个家,哪怕一朝失势,也能让后代当个天子庇护之下的普通一民。

陈家宅院的大门是朝北开的,两扇已经掉了些漆的木门敞开着,就看见一身绿袍的陈德兴,正陪着已经取下浅露,露出如花般容颜的郭芙儿并肩站在门外。

长远不见,陈淮清突然发现自己的次子真的已经长大,再不是当初那个有些毛糙的愣头小子了,只是站在那里,浑身上下就散发出一股大将特有的沉稳气质。至于陈德兴身边的郭芙儿,倒是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般的年轻貌美,看着不像是自己的弟妹,倒像是自己的儿媳妇……

就在陈淮清脑海中突然浮出这么一个不大正经的念头时。陈德兴已经躬身拜下:“大伯父,大伯母,侄儿陈德兴有礼了。”

俏娘亲郭芙儿就在身边,陈德兴当然要按照安丰陈家族谱上的辈份管自己的亲爹、亲娘叫大伯和伯母。否则便是对郭芙儿不孝了。

“大伯,嫂嫂,阿郭有礼了。”郭芙儿也笑吟吟的一福。

“进来,快进来吧。”陈许氏客气地迎了上去,拉住了郭芙儿的胳膊,将她拉进了大门,又冲着陈德兴招招手,软语道:“二哥儿,快进来吧,已经帮你把屋子都收拾好了。这回可一定得在临安多住些时日,过了正月再走吧。”

陈许氏的口音是姑苏语调,软侬可喜,听来十分悦耳。陈德兴细细打量着自己这个亲娘,虽然上了些年纪,倒也是面目端庄,容貌清秀,想来年轻时候也是难得的美人。

陈德兴道:“是要过了正月再走的,这次是官家特旨才升的横班,还加了带御器械的荣衔,照例需面君谢恩。”

陈淮清捋着胡须,面带微笑地道:“二哥儿,你难得来一回临安,总要交游一番,二月便要春闱大比,现在的临安城内可是名士云集。”

听到春闱大比,陈德兴也露出了期待的表情:“伯父,大哥,这次的春闱可有把握?”

春闱就是礼部会试,宋朝的科举是秋天在地方州府进行解试称之为秋闱,第二年二月进行礼部试称之为春闱,到四月则进行殿试。不过只要通过礼部试的举子便是中了进士,殿试只是决定名次,不实行末尾淘汰。所以只要会试高中,就是进士,陈家的门第立时就能上一个大台阶!陈德兴在朝中,也能多上一座靠山。只是这进士,实在不易考中。

陈淮清笑了笑:“百中取五,有什么人敢说把握?不过是尽人力待天时罢了。二哥儿,屋子里已经备了酒菜,我们边吃边聊,和我说说前线的战事。”

第111章谁当岳武穆

小楼之上,一餐家宴正吃到尽兴。

前些日子在扬州,犒赏的酒肉,各方面的应酬,让陈德兴对山珍海味都有些腻歪了。此番吃到的家宴,米粥微黄,各色腌菜,几样小炒,再加上杭州湾里面捞起的黄鱼熬汤,倒是让陈德兴吃出了点滋味。

坐在一起吃饭的,只是陈淮清、陈德芳、陈德兴父子三人。陈许氏和郭芙儿另有用餐的去处。倒不是陈家理法森严,男女不同席,而是今日席上说的话,实在不方便外传。

“二哥儿,你在江北是和北虏真刀真枪战过的,你说说看,这北虏的兵马到底有多厉害,这大宋的花花江山,还能再支撑多少年?”

斯时斯刻,正是夕阳斜下,黄昏时分,多姿多彩的临安夜生活刚刚开始,街市之上比白天的时候更热闹了几分,再过一会儿便是十万家灯火通明的盛世场面。但是身武学博士,一手调教出陈德兴这等儿郎的陈淮清,在听完了儿子转述的扬州之役的经过之后,问出的却是这么一番话。

大宋的花花江山,如果没有自己,大概还剩十七八年的残破岁月……有了自己这个穿越客,恐怕也不会延长多久。自己要扶的是华夏天倾,不是这个自立国以来就憋屈到极点的赵宋天下,不是不想保大宋,而是实在没这本事……

这些话在陈德兴心里翻腾,或许可以当着俏娘亲和小妖女说,但是却不能说给陈淮清和陈德芳听!

他勉强一笑,放下酒杯,张嘴就是套话:“吾大宋有沃野万里,户口千万,带甲之士不下七八十万,岁入财帛十倍于北虏,又有圣天子在朝,恢复中原,还都汴梁亦是指日可待……”

陈淮清嗨了一声,摇摇手道:“得了得了,这种话留着面君的时候再说。现在和我说心里话,你觉得这大宋江山还能保多久?若是北虏不停攻打,可能再撑个十三四年么?”

陈德兴的目光缓缓的扫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