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奉系江山-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拙言,你还差那点钱吗?”张学良吃惊的问道。

“俗,真俗!”张廷兰毫不客气的说道:“吃的不是菜,而是过程,是乐趣,这叫做返璞归真。”

张学良这些人看着一脸陶醉的张廷兰,纷纷摇晃着脑袋,他们实在是理解不了张廷兰的品味,或许等到他们以后看着那些钢筋混凝土腻歪了,才会明白田园生活的可贵。

眼下这个庄园还是基本上是光秃秃的一片,只有几个老农在整地,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他们都来到了那一片温室的前面,温室背阴的一面是一人来高的土墙,向阳的一面,还有顶棚都是玻璃窗。

另外还有一层厚厚的草帘子,晚上铺在玻璃上面,用来保温的,现在这时候已经卷到一旁,让阳光能够更好的照射进来。透着玻璃窗望过去,里面密密匝匝的,全是绿油油的小苗,顿时就引起了这帮家伙的好奇。

“拙言,这就是水稻苗吧。”冯庸笑着说道:“听说水稻都是南方人鼓捣的玩意,咱们东北人还是种高粱比较现实。”

“那是扯淡,咱们脚下的黑土地是最肥沃的耕作土地,种什么长什么,而且已经有人在东三省种水稻了。”

“谁啊?”

“朝鲜人呗,我在辽南剿灭叛军的时候,就发现了大量的朝鲜移民,他们越过鸭绿江,跑到了咱们的地盘上,开垦种地,就在种水稻,而且他们还笑话咱们呢!”

“混蛋!这帮高丽棒子,抢了咱们的地方,还敢笑话咱们,简直不要命了。”张学铭顿时暴跳如雷:“拙言哥,你不是管屯垦么,把他们土地都拿回来,看他们还怎么得瑟。”

朝鲜跑过来的难民的确算是最早在东北种植水稻的一批人,前世的时候张廷兰还清楚记得家里头的老人讲过,他们种植水稻的技术还是向朝鲜人学的,而且还要给那些棒子点好处,简直就是客大欺主!

“放心,等咱们都稳定下来,关内移民也都过来了,咱们就让棒子从哪来回哪去。”

几个人仅仅在外面看看,还是不过瘾,因此都随着张廷兰进入了温室里面。只见温室地面上摆满了一个个木质的长方形格子,这就是所谓的苗床,里面长满了嫩绿的幼苗,看得这些人都十分新奇。

这时候张廷兰叫了来一个老农,让他给大家介绍一下情况。

这个老农一脸的风霜,沟壑纵横,刚见到这些衣着华贵的公子哥,还有点害怕,不过提到了育秧,他就来了精神,笑着说道:“大体上都是按照张少给的法子再弄,我们先建立起来温室。然后又选了一批最饱满的稻种,先放到清水里面浸种,大约要经过一个礼拜,然后就进行催芽,一天多的时间,种子就钻了出来。”

老农一边说着,这帮人都饶有兴趣的听着:“浸种的水温要凉一些,而催芽的就要高很多,按照张少给我的温度计测量,要到三十度左右,等到种子发芽之后,再不断降低温度,让芽更壮实。然后就要弄苗床了,一定要做到平、直、实三个字,选用的土也很有讲究,要用最肥沃的土,还要混上不少农家肥。张少又帮着买到了一批肥田粉,也都要均匀搅拌进去。”

所谓的肥田粉其实就是化肥,目前中国还没有办法生产,张廷兰是从日本购买一些,紧紧当做试验而已。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后世很多人都对农药化肥很是鄙夷,认为这玩意危害健康,要吃绿色有机的食品。

要是把这些人都扔到了民国,他们就清楚了化肥的重要性,要是没有化肥的大量使用,人们追求的就不是吃得健康,吃得绿色了,而是要填饱肚子。

就拿目前的奉天来说,上好的土地一亩产高粱也不过一百斤左右,如果种上了水稻,或许产量能高一些,但是也就二三百斤,才是后世的六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之下,绝大多数老百姓一辈子都挣扎在生死线上。

一旦有点灾难,饿死人的事情也是再平常不过了,这个时候的人们绝对会疯狂的拥护化肥,不过健康不健康,先把肚子填饱才是最重要的。

“把土办好之后,均匀的撒在苗床里面,然后压平压实,一定要浇透水。我们还用苇子编了了秧盘,里面装上一层薄土,再把秧盘放在苗床上,把发芽的种子均匀的撒在秧盘上。然后就是控制温度和浇水了,在最开始浇水的时候,还要附上一层草袋,防止水把土给冲走了!”

听着老农一点点的介绍,张学良这帮人脑袋都有点大了,种田果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这才仅仅是育秧的过程,等到秧苗长好之后,还要去插秧,然后一路照看着,直到秋收,才能把粮食弄回家中,这里头究竟要付出多少汗水,恐怕就连农民自己都不清楚。

这个老农介绍差不多了,又对着张廷兰笑着说道:“张少,这些稻苗长得挺不错的,咱们的水田地也弄好了,如果今年真能丰收,我们几个老伙计也想着来年在家里头试试,您看怎么样!”

老农还有点犹豫,毕竟种水稻也是一个技术性十足的劳动,自己这也算是偷师啊。张廷兰却满不在乎的笑道:“不只要在你们家里头弄,还要更大范围推广,水稻亩产至少比高粱多出一半,甚至是一倍,也就是说同样的土地,能养活两倍的人口,这种好事自然要让更多人都学会才行!”

第一百九十九章龙虎聚会

想要大规模种植水稻,必须有足够的水利设施,东北虽然不缺水,但是也要有引水渠深水井才行。而目前为止,不少老百姓的基本饮用水都没有解决,很多人都喝着苦咸水,根本没有钱去打井。

所以在最近的两三年之内,水稻注定了只是实验性种植,等到第一批的农场建立起来,那时候水利设施也修筑差不多了,老百姓手头也有钱了,而且农村也有了组织,这样政府再适当的引导,大规模的推广水稻的时机就成熟了。

不过除了水稻之外,张廷兰已经准备尽快推广另一种作物了,那就是玉米,东北俗称苞米棒子。玉米的产量比高粱高,而且更适应东北的农业条件,后世三大黑土带都是重要的玉米产区,而且玉米病虫害更少,管理更容易。

早在安顿辽阳的灾民的时候,张廷兰就已经安排专人采购优质的玉米种子,按照今年的气候,已经差不多到了播种的时候了,而且根据张廷兰的建议,同样要采取催芽的办法,在播种之前,就让让玉米发芽。

别小看这一点处理,就能让玉米小苗用最快的速度长出来,到了秋天的时候,棒子更加成熟,能提高不少产量,按照张廷兰的估计,一亩地玉米的产量应该在一百八十斤到二百斤之间,几乎才是后世的十分之一。

对于这种产量,张廷兰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要想增产,只有大量使用化肥,这是唯一可行的途径,只有把养分供应上去了,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粮食。这就是生物学的铁律,和别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你们可别光看着好玩啊,过两天就要下地插秧了,我可是圈出了好几百亩的土地,需要人手不少,你们谁也别想跑啊!”

张廷兰这话一出口,这帮纨绔非但没有为难,相反还跃跃欲试,他们显然不知道种地的辛苦,一天插秧下来。估计腰都要折了。当然张廷兰也没有必要点破,乐得这帮少爷羔子感受一下农家的辛苦。

这边一大溜,几十个温室,光给水稻育秧,就显得有些浪费了。后面有几个温室专门种上了各种蔬菜,小白菜。青辣椒。茄子,黄瓜,豆角之类的。

张学良眼尖,离着老远,就看到这几个温室里面花花绿绿一大片,急忙冲了过来。其他几个人也不落后,全都跑到了里面,一看这些长势喜人的蔬菜,他们都忍不住露出了狂喜之色。其实也不怪这帮少爷发神经,实在是现在冬天能吃到的蔬菜太少了。

除了鼎鼎大名的酸菜之外,就是萝卜、白菜、土豆之类的,最多吃点绿豆芽,黄豆芽。别看张学良他们都顶着少帅的名头,冬天也比普通人强不了多少,苦挨了一冬天,现在刚开始播种,距离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见到这些蔬菜之后,眼睛里头都冒着绿光,张学良毫不客气的揪下了一根巴掌长短的黄瓜,直接就开始大吃大嚼了!

其他几个人也不客气,全都一起上手,把把黄瓜和西红柿都揪下了不少。

“拙言哥,你不知道啊,我爹那边天天吃豆芽,现在一看,我都快吐了!”张学铭在一旁大声的抱怨:“你早点告诉我们,何苦在家里头受罪啊!”

“早点告诉你们也没用,还没开花结果,难道你们还能像兔子一样,光吃秧子不成,等到今年冬天吧,一切都好了,我都建一些温室,就是到了冬天,咱们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其实张廷兰也十分感慨,在后世就算是普通人家,在冬天也不缺蔬菜,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算的起是权贵阶层了,到了冬天,一样要忍着。其实张廷兰也早有弄温室的打算,至少年前太过繁忙,根本抽不出一点空,直到要种水稻了,才想着利用温室种上一些蔬菜,满足一下口腹之欲。

这帮少爷看到了好东西,绝对是不愿意走了,张廷兰也不得不招待他们,除了这些蔬菜之外,又准备了开江鱼,这时候江面陆续开始结冻,在水里头憋了四五个月的鱼全都出来了。经过了一冬天之后,这些鱼体内的脂肪消耗一空,各种杂质也都排空了,因此肉质极为鲜美,不肥不烂,肉质堪称冰晶玉洁,是难得的美味。

张廷兰特意聘请了几个手艺高超的厨子,经过他们的烹调,把开江鱼本身的美味全都发挥出来。除此之外,张廷枢又跑到了后面拉来了两条土狗,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既然养了狗,就逃不过他们的摧残。

经过厨师的一番忙碌,满满的摆了一桌子菜,不只是他们,那些干活的老农也都有份,整个庄园上下全都敞开了吃,笑语欢声不断,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有了好菜,就要有好酒,张廷兰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名酒,但是也有不少自酿的果酒,全都是按照山里人的土法酿制,滋味醇厚。

就拿葡萄酒来说,用的是山葡萄,配得是野生蜂蜜,没有任何的污染,喝到嘴里头就和饮料差不多,因此大家伙也都没有客气,一碗一碗的畅饮,比起那些所谓的名酒,更加别有一番滋味。

这时候张学良他们才有所理解,敢情弄一个这样的庄园,也是不错的事情,吃喝玩乐,什么都行。这些果酒虽然喝起来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后劲儿十足,他们渐渐的都醉倒了。

就连张廷兰双眼都有些乜斜,心情空前的放松。当然这帮少爷的好日子也没有多少时候了,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奉天讲武堂终于重新开课了。

在前清的时候,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主持之下,奉天讲武堂就已经开办了,前后办了三期。孙烈臣,张作相他们都在里头念过书,不过后来就中断了。

老张掌控奉天之后,就接受了杨宇霆的建议,要搞军队正规化,要整军经武,用全新的理念,训练军队。其实让一个人彻底改变观念并不容易,好在老张是从谏如流的人,头脑也比较新。

特别是这次辽南平叛,再加上对付冯德麟的战斗之中,老张彻底看出了旧式军队的弊端,因此奉军必须进行整顿,从军官到士兵,都要来一次彻底的大换血。

因此筹办军校就成了最为紧要的任务,军校的大小事务全都有老张亲自把关,地址就选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