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监狱故事 作者:吴勇(完结) txt-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在囚车中的郭卫军禁不住泪流满面

    ※※※※※

    王警官听到这里,很替老同学惋惜,他安慰道:“事已至此,只有面对现实。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

    “唉,我现在就像玻璃窗上的苍蝇,前途光明,没有出路。”郭卫军叹道。

    王警官关切地劝道:“我只想对你说一句:监狱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你可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啊!”

    白天,郭卫军机械地参加劳务加工劳动,晚上,则在监舍内背诵《服刑人员行为规范》:

    “第七条,按时起床,有秩序洗漱、如厕,衣被等个人物品摆放整齐。第八条,按要求穿着囚服,佩戴统一标识。第九条,按时清扫室内外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第十条,保持个人卫生,按时洗澡、理发、剃须、剪指甲,衣服、被褥定期换洗。第十一条,按规定时间、地点就餐,爱惜粮食,不乱倒剩余饭菜。第十二条,集体行进时,听从警官指挥,保持队形整齐”

    ※※※※※

    从警察到囚犯,巨大的落差使郭卫军一时难以适应。

    这天,汪队副和王警官例行检查劳务加工现场。郭卫军手里抱着一批加工好的物品在走道里相遇,他低着头与他们擦肩而过,碰了王警官一身灰。

    汪队副叫住了他:“郭卫军!”

    “到!”郭卫军答道。

    “刚才你忘了什么?”

    “我”

    “你背诵一下《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第五章第三十八条!”

    郭卫军立正站好,背诵道:“第三十八条,与来宾、警官相遇时,文明礼让。”

    “既然知道,但你刚才做得怎样?”

    “我错了,一定改正!”

    “下次注意了,去忙吧!”

    “是!”

    ※※※※※

    入狱一年来,郭卫军的妻子还每月来看他一次,每次都是默默地流泪。看到妻子难过的样子,郭卫军的心里便揪心地疼痛。

    又过了半年。这天,汪队副和王警官拿给他一封信,里面是一纸离婚起诉书,并有妻子的一封信:

    “卫军:今天给你写这封信,心情很复杂。我们自由恋爱,两情相悦,感情基础很深厚。婚后我很满足。然而,这意外的灾难打破了我们所有的平静。女儿已经快六岁了,马上就要上学。我们的处境很艰难,没有人能真心地帮助我们。每天晚上,听着已经懂事的女儿‘我想爸爸’的喃喃声,我只能以泪洗面。受再大的苦我不在乎,但不能让我们的女儿受苦。你背负着漫长的十年刑期,我感到无助和恐惧。卫军,你能理解我吗?能原谅我吗?”

    王警官婉转地说:“我们也对你妻子做了很多工作,可是可是”

    郭卫军早已料到会有今天,他没有多犹豫便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并附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只有一句话:“萍,只要你知道我一直是爱你的就足够了。”虽然他极力表现得潇洒一点,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

    汪队副安慰道:“其实我们都是警校毕业,我只是比你高几届。大道理我也不想多说,相信你都明白。今天我想以校友的身份对你说几句。”见郭卫军抬头看着自己,汪队副说道,“我只想对你说一个故事。有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他向三个进城打工的人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正在砌墙’;第二个工人回答说‘我正在盖房子’;而第三个工人的回答却是‘我在为人们建筑美丽的家园’。若干年后,这位记者在整理自己的采访笔记时无意中看到了这三人的回答,于是他决定去看看这三个人的近况。当他找到这三个人时,结果令他很吃惊,当年第一个建筑工人现在还是建筑工人;当年的第二个工人现在是建筑工地的设计师;而当年的第三个工人现在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这个故事看起来与你没有什么关系,可它却能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心态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是啊!”王警官也劝道,“在学校时,你就喜欢写作,你应该从新拿起笔,这样不仅能开阔自己的眼界,也能排泄不良的情绪!”

    有了老同学的关心,郭卫军也决心重新审视一下自己。

    ※※※※※

    这天,王警官还给他送来了一篇李敖文章的复印件和一本书《囚徒生活》。

    李敖在文章中写道:“训练一个男子汉有两个最好的地方,一个是在军队(战场上),另外一个就是监狱。如果在这两个地方你能够应付得好的话,你会更坚强、更壮大;应付得不好的话,就会受尽折磨,痛苦万分。监狱的生活其实可以说有一百种,有的人可以过得很舒服,有的人则过得很苦,要看你个人用怎样的态度去过”这段话给了郭卫军很大的鼓舞。联想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他发现,有的犯人整天愁眉苦脸、悲观绝望,而有的犯人不也整天嘻嘻哈哈、无忧无虑的样子吗?我干吗要做那个愁眉苦脸、悲观绝望的呢!

    而俄国作家赫尔芩在《囚徒生活》中的一段话“一个人倘使有一点内心的养料,他不久就会习惯于监狱生活。他很快就会习惯笼子里的宁静和充分自由——没有一点烦恼,也没有一点消遣”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不禁感叹起作者的超然!

    郭卫军每天劳动之余,开始坚持看书、写作。终于,他的第一篇文章在《新生导刊》上发表了,题目是《享受孤独》:

    “不要把孤独视为生命的苦旅,孤独会教你在时间与空间之中隔出一小块绿草地,在这块芳地里,你是唯一的主人,清风明月,水欢鸟鸣。在这种氛围里你可以做无数个美丽可爱的梦,会使你充分理解成功与失败的辨证、幸福与痛苦的并存。生活原来就这样既简单又复杂享受孤独,你会在自我反思中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深刻自己,这种对自我人格的尊重,如深谷幽兰,绝壁孤峰;也如室内的一盆小花,在孤独宁静中进入一种自然的生命运动形式,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从此,他的新闻、散文、通讯等作品不断见诸报刊。

    鉴于他在通讯报道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几乎每年都能获得监狱的优秀报道员奖励。而且,在计分考核公告栏里,他因为写作加了分,所以每次都排在前几名。

    为了更加充实自己,他还报名参加了中文专业本科学历的自学考试。

    ※※※※※

    郭卫军一直认为自己是一时冲动才导致今天的下场,被判十年刑期过重。如今经过几年的思考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把犯罪嫌疑人不当人、草菅人命才是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他还曾经想过,如今我成了一名罪犯,如果监狱里的警察也不把我当人,那结果将会怎样?

    他想起有一次王警官和自己的谈话:“执法者采用暴力手段原因有三,一是他们总希望通过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安全与强大,这是一种不健全的精神状态;二是认为自己拥有了警察身份便能够左右他人的命运,内心充满了道德自信和权力迷恋;三是需要不断地获得经济来源和向上级邀功请赏,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郭卫军不禁暗暗敬佩,真是一针见血啊!自己过去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他曾听说过“人生三课堂”的说法,叫做不到天文台不知天与地和自己的渺小;不到殡仪馆不知生与死和生命的价值;不到监狱不知善与恶和自由的可贵。现在看来,这话真是深刻啊!

    这一年,郭卫军第一次获得减刑,减了一年。他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父母虽然都不在了,但他给一直来看他、关心他的姐姐写了一封信:

    “姐姐,你好。谢谢你常来看我。说来也巧,这里的王警官是我在警校的同班同学,他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和帮助。不然,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精神崩溃。我没有自暴自弃,我愿意在狱中塑造一个新的自我,仍然昂扬地面对生活,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姐姐也来信鼓励道:“卫军,人生遇到挫折在所难免,姐姐相信你仍然是好样的,将来仍然会干出一番事业,但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你要继续努力,路在自己脚下”

    第六年的一天,王警官把郭卫军叫到值班室,高兴地将中文专业自学考试本科证书交给了他,说道:“恭喜你,你已经大学本科毕业了。”

    郭卫军很是欣慰地说:“几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

    郭卫军刑满释放了,王警官把他送到车站。

    郭卫军随身只带了一件行李,这是入狱几年来发表的一百多篇文章的剪贴本和六本《新生导刊》的合订本。他指着行李笑着说:“我要‘弃武从文’了,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再见了,王警官!”

    “咳,不要再称王警官了,还是称老同学吧!”王警官握着他的手说,“也不能说再见,我可不想在这里再见到你噢!”

    “呵呵!”两人都会意地笑了。

    ※※※※※

    两个月后的一天上午。

    汪队副来到办公室,像往常一样查看服刑人员的来信。这样的信他每天都要看几封,一个星期要看几十封,这还不包括服刑人员寄出去的信件。他取出一封信,说道:“王警官,你的信,是从广州来的。”

    王警官接过信,心里很纳闷:自己在广州并没有熟人啊!这会是谁呢?看完信,他高兴地大声说道:“嗬!郭卫军被广州一家报社聘为记者啦!你们看,是他来信说的。他向主考人员说明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并拿出了大量在监狱里发表的文章,结果在一百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破格录取了!”

    民警们都围了过来,惊奇地争着看信。

    大家感叹道:“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欢迎光临本站;

正文 第二十二集 儿子做媒

    正是深秋时节,枝头的黄叶被一夜秋风扫尽,村里遍地似涂上一层黄色。

    小刘鹏来到姑妈家,说:“姑妈,我想去监狱看爸爸。”

    姑妈知道,刘鹏只在五岁时与自己一道曾经去过一次白湖监狱,以后就没再见过坐牢的爸爸,他只知道爸爸叫刘守志。姑妈看着这个不到十三岁的孩子,担忧地说:“你还小,不认识路,万一走丢了怎么办?”

    “放心吧,我一定能找到!”刘鹏十分自信地说。

    姑妈无奈,只得东凑西借,给了他一百五十元钱,又起早为他烙了五张大饼,亲自把他送上列车。姑妈眼含泪花千叮咛万嘱咐:“车上坏人多,把钱藏好。下车后找个老人打听去白湖监狱的路”

    刘鹏答应着上了列车。他的内心深处还有个秘密:就是希望已离婚的爸爸妈妈能够重归于好!

    ※※※※※

    刘鹏下火车后又换乘了一辆到白湖监狱的客车。

    车快到白湖时,司机张师傅问道:“小孩,去哪个监区?”

    “去白湖监狱看我爸爸。”刘鹏答道。

    张师傅看着眼前这个黑黑瘦瘦的孩子,闪着一双机警而又略带狡黠的眼睛,小小的嘴唇上总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说道:“傻小子,白湖附近有二十几个监区,你上哪里去找呢?这样吧,车到白湖站你不要下车,我拉着你去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