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眼-彭见明-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到了省里,他才晓得当年来祭拜他大伯的是省政府某委的大主任,他是受一个香港朋友的委托来祭扫刘大山将军的。许多年来没有外面的人来看过他大伯的墓,这个香港人为什么要委托老板这样的高官来微服私拜,还让大伯喝洋酒?老板不说,就一直是一个谜。 
  到了省里刘铁才明白:他的顺利提拔全得助于老板的举荐。 
  直到这时,他才记起老家坳背那个王瞎子,听声音便可辨别人之贵贱高下,真是察人如神。当他怀着好奇心打算再去寻找此人时,父亲说王瞎子在那领导走后不到一年就死了。 
  刘铁后来也和何氏父子谈起这个王瞎子。老何说他早就知道此公的本领了得。他先后去找过他五次,想拜他为师学听功,但就是见不着,断无师徒缘分。 
  在刘铁看来,老板对他好是骨子缝里的好。老板每个月叫他去陪下一两次象棋,一边下棋一边东拉西扯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他当了省领导,这个习惯还是没有改变。据他的家人讲,在这个城市里老板只有他这个棋友,刘铁一直没有弄明白:老板为什么只叫他去陪他下象棋。 
  因欠着一份知遇之恩,刘铁是一直想着要回报的,只是他还没有回报的本钱。老板似是看透了他的心事,说你老家的腊肉熏得好,你每年给我弄一块来。老板一家人都讲究饮食科学,其他人都不吃腊肉,只老板一个人吃。刘铁心里明白:老板是不求他回报,只要他有这份心就够了。为了这一块腊肉,刘铁让家人专门喂了一头吃糠咽菜、不吃任何工厂饲料的土猪,一年就养一头,快过年时杀了,用大粒盐腌一个月,选用油茶籽壳、谷糠、花生壳、松树蔸作燃料,取其烟将其肉慢烟细火熏烤半个月,待脱去油脂、皮肉被熏烤至金黄色时,方送到老板的家中。这时老板必亲自掌勺操刀,煎上一碗腊肉。因家人是不来捧场的,他便让刘铁陪他过一回腊肉瘾。这可是刘铁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的一点不值钱的孝敬能让一个高官如此食欲大开,也算是回报了他的知遇之恩了。 
  老板并没有把刘铁安排在他属下的部门工作。 
  刘铁来了丁县找何了凡和本寂和尚看相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升迁的机会。但合适这个岗位的同志在部门内就有四五个之多,有人比他资格老,有人比他学历高,他有老板作靠山,人家也不是吃白饭的,看样子这就好有一拼了。他不想为这事去找老板,但又没有获胜的把握,在此关键时刻,在个人命运无法把握之际,人就禁不住会想入非非,试图求助于一些人所不及的东西,他联想到数年前王瞎子的预言,可惜那异人已故。又想起于长松县长曾在他办公室绘声绘色讲述过当年何了凡在生死关头拉他一把的神奇故事,他不敢小看这些民间术士,便想去请教何了凡和本寂这些江湖奇人, 


  结果是何了凡讲得含糊其辞,本寂判得阳光灿烂。刘铁不知听谁的好。好在部门搞机构调整,提干的事缓下来了,悬着的心也就可以放一放了。 
   
  第二十二章潭深波浪静 
   
  自从刘铁和心宜尊称的老板来阳山寺烧过头炷香后,关于头炷香的名额分配,于长松和本寂反倒少了一些麻烦。碰到实在难以应付的时候,他们就放出一句话来:难啰,连大领导都对付不过来呢。 
  这领导有多大呢?连一个县长和见过大人物的本寂都言大,就一定是不小了。如此一来,一般身份的人就不敢来凑这个热闹了。 
  但不可因头炷香而造成高层的矛盾,更不能冷了那些大腕香客的心,为此于长松想和本寂和尚坐下来好好地研究一下这方面的工作。 
  以前于县长和本寂谈事,也不过是三言两语,他从骨子里是看不起本寂的。通过这次阳山寺成功打造头炷香,他觉得发展了丁县的旅游事业,推动地方经济,不依靠本寂是不行了,至少暂时要依靠他,他很有必要与本寂认真地沟通沟通。于长松真心实意地表扬了本寂一番,然后坦率地说了丁县的原生态旅游方兴未艾,而阳山寺是领头羊,要以阳山寺为依托向纵深发展,要让游人像看好阳山寺一样,走进大青山,走进大红山,走进历史悠久的阳山寺的姊妹阴山寺。县长还强调要尽快想出个办法来留住那些想烧头炷香而又难以排上队的人。 
  县里负责宗教事务的同志和阳山寺负责日常事务的妙云师傅为这件事经过几轮磋商,拿出了一个新菜单:给寺里的菩萨做生日。 
  如今寺里供着的几个菩萨知名度都很高,每个菩萨的群众基础都很好,都有着差不多上下的追神族和香火率。借助头炷香的成功经验和品牌效应,今后打算每年替几位菩萨设置一场生日庆典活动。生日这天,大摆斋宴,按传统的方法吃素,精心设计既符合本地香客要求、又充分考虑省市乃至外省香客口味的斋菜。这个大筵估计一开吃便是三五天,几天里可开出几百桌,不靠席面上赚钱,事实上靠吃素食也是赚不到多少钱的,主要是稳定人气,扩大影响。寺里打算设计出一个主祭仪式,其规格隆重不亚于头炷香,这个主祭嘉宾便留给那些想烧头炷香而又排不上队的大腕们,这样就可以缓解一下供不应求的局面,满足海内外高尚人士的渴求。 
  于长松听了这个方案很高兴,让立即着手策划、宣传、实施。 
  于长松如此迫切地想在“旅游兴县”上做出比较大的动作是因为现任县委书记即日要上调,已经明确由他来全面主持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因那不同凡俗的头炷香烧过之后,给了丁县烧开了一个如火如荼的大好局面:几所没有扫尾的希望小学都落实了配套经费;几座经费缺口很大的乡村桥梁也都列入了省里相关职能部门的计划;了丁县还有五个乡没有铺柏油路,报告打了百把个,码头拜了五六年,现在总算盼来了省里的测绘人员,省里一动,“八”字便有了一撇;刘铁操持的头炷香烧过后,于长松在刘铁的张罗下很快便跑下来了两万亩高山反季蔬菜基地和二十万亩油菜基地的扶贫项目批文。真是好事连连,一通百通。 
  刘铁是省里的联络人,很多部门都要他去协调落实老板的指示,于长松必须抓住他才行。隔不了三五天,政委便要敲响他的门。县长的车里总是塞满了山乡特产。了丁县是贫困县,到省里办事拿不出红包省里的同志也不会有意见,但出门办事一毛不拔又不符合山里人热情好客的习俗,便精心准备了这么一些虽不值钱、却散发着浓浓的山野气息和人情世故的小礼物。不管进哪张门,于长松必送上一份礼物,送这等不值钱的东西不用躲躲闪闪,接受的人也不必回避。 
  了丁县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家都希望于政委能尽快干出一点业绩来,力争在主持全面工作期间再上一个小小的台阶,过一过当“一把手”的瘾,他过一两年就到退的年龄了,到时也算是功成业就了。他对二十几年前何了凡对他下的“到此止步”的结论一直耿耿于怀。 
  三个月后上面还没有派书记来,而于长松把一个县的工作调理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看来于长松举手就可以摸到他的理想了。 
  这时有官方消息传来:市里的关书记即将荣调省里出任要职。关书记从省里下来任市委书记只两三年就荣获提拔,懂官场套路的人说,这样的情况是不多的,全省十八个地市的主要领导能到省里再干一届厅长就不错了,大多就在原地退了下来,能获提拔的是不多的。这么快就获提拔更是凤毛麟角了。 
  关书记其貌不扬,才一米六的个头,精瘦,黑脸,额头下巴朝外鼓突,眼睛很好使却又总是爱眯着眼睛看东西。他刚下来当市长时,人们都还不认得他,到基层视察工作,每到一处,地方干部一般都是跑上去和他的司机、秘书握手。他一点也不生气,在一旁乐哈哈地看着。 
  和于长松走得近的老部下提醒他:好多人都去送关书记,你也该去走走啊,你现在可是关键时刻,就差领导一句话了。 
  于长松说:平时不拜佛,临时才烧香,这种时候去见书记,目的太明显了,不大好。 
  于长松不去看关书记,关书记却要来看于长松。关书记临行前要到各个县乡去走一遍,第一站选在革命老区了丁县。阳山寺是了丁县的名片,肯定是要邀请关书记去指导工作的,为此县里通知阳山寺做好准备。 
  那天何半音应本寂之约在心念堂写字。县上来的同志便心生一念,想请何半音看一看那相貌体态实在不敢恭维的关书记究竟有什么出众的地方? 
  因怕关书记要参观本寂的心念堂,工作人员告诉何半音有大领导要来,请他暂时停下写字,出来在一边候着。 
  远远的见一群衣冠楚楚的领导同志来了,那衣着从来不整的于长松甚至也专门吹了个头发,就像戴了个假头套。 
  眼看来人越走越近,有人就催半音:快看看,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可以帮上于政委,快看看,谁可以帮他?看看帮得到,还是帮不到? 
  何半音开始注意这一行十来个人。也就五六分钟的工夫,在本寂和尚的带领下这一行人去了本寂的心念堂。 
  有人问半音:看好了没有? 
  半音不语。 
  见半音不肯就范,他们便使了个眼色,抛开半音,故意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依我看,走在中间的那个高大点的领导,级别应该最高。 
  关键是他天庭饱满,地廓方圆,耳坠丰厚,两手平膝,声音洪亮,红光满面 
  半音终是没能守住底线:告诉你们啊,这里面真正有职又有权的是那个又矮又瘦的。 
  你没看花眼吧老弟,他那模样能当大官?三岁孩子都不会信。 
  何半音说出八个字来:位高权重,心深如海。 
  那你看看,他能帮到我们于县长吗? 
  半音摇摇头:帮不到。别看他身材矮小,却是暗藏虎威。于政委体貌堂堂,顶多是个猪胆羊心。幸好此公是一只流浪虎,在一个地方呆不久就要离开的。要是一只坐山虎,此猪还有被吃掉的危险。 
   
  第二十三章圆寂 
   
  慧觉大师开始拒绝进食的消息,本寂是第一个知晓的。 
  慧觉大师圆寂的过程俨如是按照上苍预定的程序进行的,一共花了七七四十九天。在这四十九天里,慧觉只喝一种自制的草药熬的汤汁,不再进任何食物。这种草药的秘方很多年来仅在一些有望成为高僧的僧侣间流传。是谁来保存传递这个方子,又是由什么人来确定这个方子的享用者?这大致也算得是一个千古之谜。 
  凡喝过这种药汁的,死亡后的躯体不会腐烂,然后成为木乃伊,千年不化。一旦成为了木乃伊,便理所当然会被人们当作神明来供奉。据十八里铺的老人们说,大红山的阴山寺很多年来就供奉着一个叫做程大仙的木乃伊,说这大仙生前并非佛道之人,不过是一个木匠,他和阳山寺的钟大仙一样,因其孝心感天动地而被世人传颂,经权威人士认可并授以秘方,圆寂后享受着金刚不烂之身的待遇,被后人世世代代以香火伺候。文革期间,造反派试图毁坏这一个人间楷模,结果木乃伊被老百姓好好的保存了下来。后来阴山寺被烧掉了,程大仙的仙体却安然无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