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吾之意与孟子所论浩然之气及大丈夫两章之意,大略相同。)“

    当然,这些观点还是将人的品性和行为的动力,归属于人的自然属性。

 77

    思想主流与精神方向17

    由于具有充分的辩证思想,一经掌握进步的方法,批语终于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引导到反映论的观点:“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有生必有死,即自然物有成必有毁之法则。凡自然法则者,有必然性。”从而认识到先有客观存在,而后才有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人的知识不是天生的,而是从斗争实践中来的。如批语写道:“美学未成立以前,早已有美。伦理学未成立以前,早已人人有道德,人人皆得其正鹄矣。种种著述皆不过勾画其实际之情状,叙述其自然之条理。无论何种之书,皆是述而不作。吾人之心灵本之自然,其范围有限,安能有一毫之创作!即宇宙亦终古在同状之中,无创作之力。精神不灭,物质不灭,即精神不生,物质不生。既不灭何有生乎,但有变化而已。吾人之心灵限于观念,观念限于现象,现象限于实体。吾人之心灵有变化而已,安能有丝毫之创作哉。”此种消极的反映论,似怀疑人之主观能动作用,“心之力”终无所作为。

    论述英雄豪杰的物质性时,前面已经引述批语的唯心观点,归之于“得于天之本性”

    、“自然之冲动”。但在论述人的知识和判断能力从何而来时,批语终又返回到唯物论:“此种言语在其起源确已合于客观界之事实,乃由种种之经验而来者也。”

    这一批语是由原书下面的论点而引发的:“叔本华①谓

    ①叔本华(178—1860)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接受了康德的观点,但以“世界意志”为世界的本质,代替了康德的“自在之物”

    ;否定历史的任何进步现象,将统治阶级的意志说成是历史上的最高规律。

 78

    27思想主流与精神方向

    人常不忆其所学而知之之真理,而误以为天赋,谬哉言也,且一切指示行为之言语,率已含有道德界是非之判断。如诈伪贪鄙,已含有摈斥之意;公平节俭,已含有褒赏之义。“批语接着说:”由一人而论,从幼小之时即兼而得之,似为构成先天者;从历史观之,则纯成乎经验,而非所谓先天识觉也“。

    从而批语批判了古代儒家所谓“先知先觉”

    的唯心主义思想:“而后知圣人者生而知之,不虑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之不可信也。”

    由于强调事物对立面的斗争是永恒地普遍地存在的,对事物的斗争发展采取最积极的态度,因此批语终于又从“吾人之心灵安能有丝毫之创作”的消极的反映论摆脱出来,而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并且特别重视知识和理论的作用,人对自然界和客观现实决不是无所作为的。

    通观全部批语,这种消极的反映论只不过是批者思维的一时迷误。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是从康德开始着重探讨的。

    这方面泡尔生继承了康德的思想,他在书中这样指出:“盖吾人之身体,本由物质演成。惟既已发育为有机体,则当其发展之初期,虽大受物质之影响,而及其进化之程度渐高,则渐能抵抗物质之势力,遂能由其意志变更外界密切关系之事状,且能间接自变其形体也。”

    批语原来对这一段话是持怀疑态度的:“吾尚疑人是始终无能力者,虽精神发展之后,亦易尝不为自然界所规定耶?”

    大概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批语随即就否定了这一观点:“吾既作上文所言之后,又得一种之意见如下:吾人虽为自然所规定,而亦即为自然之一部分。故自然有规定吾人之力,吾人亦有规定自然之力,吾人之力虽

 79

    思想主流与精神方向37

    微,而不能谓其无影响。“批语又以此推之于社会:”吾人之于自然也,若个人之于国民,然个人受国民种种之影响,而即为国民之一部分,国民除去个人亦失其势力矣。审此则吾人仍有责任,仍有自由之意力。“关于人的社会性,批语并非全无察觉。从泡尔生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国民“观念,批语一方面理解到:”国民实际连合而生存,固也。“

    “国家社会之组织既成,各人住于其中不可离解。”但又认为:“至谓各人由国民而发生,各人之有生命由于国民之有生命,犹躯干之于四肢然,予以为不然。国民之生命,即各人之总生命,乃合各〔人〕之生命而成。非各人之生命由国民之生命所派生也。”接着自然而然论到人的“本性”还是由环境酿成的:“吾人种种之智识、社交,均为父母若朋友等外界势力所酿成。

    诚然,此可以酿成之本性,吾谓之可能性。有此性,吾人于是乎有责任矣。“

    这里所谓“责任”

    ,从其他有关批语看来,显然即指改造世界的责任。由此,批者也就为自己这种伟大抱负在哲学上树立了根基。另一处批语,则明确指出知识(理论)同改造世界的关系:“然谓知识毫无影响于人心则非,知识固大有影响人心者也。人类之有进步、有革命、有改过之精神,则全为依靠新知之指导而活动者也。”是否可说,前述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长信,论哲学、伦理学为大本大源的思想,是在读完、批完这本《伦理学原理》之后,一个较成熟的总结概括,才欣然命笔的。

    关于圣贤豪杰作用的问题,自然是青年毛泽东多年来萦绕在脑际中的。

    《讲堂录》记有这样的话:“王船山谓有豪杰而不圣贤者,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圣贤德业俱全者,豪

 80

    47思想主流与精神方向

    杰欠于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

    “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四年之后的批语,于此就有所发展了。由于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人的责任在改造世界,于是便自然产生“人皆可为尧舜”的思想。什么是圣人呢?批语说:“圣人者,抵抗极大之恶而成者也。”换成我们现代的语言,这即是说:圣人就是坚决的革命家。批语又说:“圣贤豪杰之所以称,乃其精神及身体之能力发达最高之谓。此精神及身体之能力发达最高,乃人人应为期向者也。谓圣贤豪杰独可为舍身拯人之事,而普通人可以不为,是谓圣贤豪杰之身心能力发达最高,而普通人不必如是也。宜为合乎伦理之言哉?”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这说明毛从一开始追求真理、关心国家命运,就极其重视普通人——人民群众的作用,就树立了“人皆可为尧舜”的思想。这种对英雄豪杰的看法,就根本不同于当年陈独秀的膜拜英雄,卑视群众,以先哲自居的思想。

    批语还提出“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卑之人”的辩证观点,这一方面是严格要求自己“精神及身体之能力发达至最高”

    (批语中许多处论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又了解到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应将自己视为普通一员。

    从1917年长信中的下一段话,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毛还在学生时代,就是重视人民群众的智慧的:“天下之人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

    在《讲堂录》中可以看到,毛当时对宋明理学是相当推崇的,有这样的记录:“宋儒之学都是切实的”

    ;“程子读书之法,见事先下判断,继看下文”

    ;“阳明格物,思荀生之理”

    ;“精神心思,愈用愈灵,用心则小物能辟大理”

    ;“人心即天

 81

    思想主流与精神方向57

    命“

    ,等等。毫无疑问,这些观点对人的主观意志、精神的能动性是过分夸大了的。关于高扬人的主观精神和意志作用的问题,圣贤豪杰与普通群众的问题,以及变革世界的责任等等问题,我们相信在《心之力》一文中,必有更完整、更深刻的阐述。否则,唯心主义的老师必不会将这篇文章奖掖备至,打一百分。我们也可以作这样一种推测:就哲学观点而言,这篇文章同时更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在当时运用辩证法的高度水平。也许我们还可以作这样一个类比:《心之力》正好像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时写的“博士论文”一样,虽然马克思这时还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是他已经在文中以一种纯熟的方式应用着辩证法了。

    从所有的批注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当学生时就对哲学有极其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终身不衰。原书第八章为“道德与宗教之关系”

    ,他批道:“此章论及哲学问题,颇好。”在这1200字的一章里,提到了宗教、世界观、形而上学、惟(唯)物论、无神论、泛神论、怀疑论、宇宙的构造和本质、灵魂不灭与死后的生活、时间是什么等等,一大堆哲学家思考着的问题;也提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莱布尼兹、休谟、康德、叔本华、黑格尔、费希纳等一大批哲学家。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以极大的兴趣阅读这一章的。他在这一章书的头上,写了长长短短一共19条批注,一些是提要的性质,也有抒发自己的观点的。书中的一些观点,在毛后来的著作中也有所反映。

    例如,书中引证了斯宾诺莎的话:“世界者,现实也,其绝对一致之本质,则实体也。

    一切事物,虽若独立之状,而实皆实体之所规定,实体次第发展,为有

 82

    67思想主流与精神方向

    意识进化之世界,与无意识进化之世界,而此两界间,又有普遍中行之性质。至管理此两界之自然律,则又出于实体之自动,而非若机械之受迫于外力也。

    夫实体既不受外力压迫,而特由内部冲动,以开展其本质之内容,而为现实界,是即其唯一自由之原因焉。“这与《矛盾论》说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的。

    泡尔生书中的哲学思想,最引起毛泽东重视的,就是强调抵抗、对立面的作用。书中说:“人之意思,不可无对象之抵抗,无抵抗则无动力,无障碍则无幸福,在人类,则享幸福者必当有障碍若损害,犹之识真理者必当有蒙昧若谬误也。”毛对之批道:“至真之理,至彻之言。”在书中举例说明“世界一切之事业及文明,固无不起于抵抗决胜也”

    这一段的上面,批注补充了例证:“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

    当书中说道,“盖人类势力之增,与外界抵抗之减,其效本同”

    ,批注对此表示了异议:“此不然。

    盖人类之势力增加,外界之抵抗亦增加,有大势力者,又有大抵抗在前也。大抵抗对于有大势力者,其必要乃亦如普通抵抗之对于普通人。如西大陆新地之对于科(哥)仑布,洪水之对于禹,欧洲各邦群起而围巴黎之对于拿破仑之战胜是也。“

    这里批语对拿破仑事迹说得不准确,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