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小农民-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这孟有田看的书倒挺杂的。”杨荆云随手翻看着孟有田的书籍,“这还有医书呢!”
  正说话间,春儿和谷雨挎着篮子来送饭了。本来是要等孟有田回家吃,可听说两个有能耐的大学问人要在他家暂住,老玉保可不敢怠慢,便叫春儿和谷雨送来了。
  “宁叫累了腿,不叫累了嘴,吃完饭用热水泡泡脚,这乏便解了。”见李佩玲看着饭不想吃,孟有田笑道:“你们赶上好饭了,这白馒头以后想吃也不多了。”
  杨荆云摇着头,用筷子敲敲装炒鸡蛋的碗边,“少说一句话,以后可不能另做饭,咱们就吃现在的。”
  “这就是现成的。”孟有田解释道:“让逃难的人们一说,大家都觉得日本人就要打来了,过一天少两晌,把好吃的可都拿出来了。”
  “哦,人心不稳哪!”杨荆云闻言皱了皱眉,“这样可不行,一会儿把老蔡找来,这工作得尽快开展了。”
  李佩玲咬牙喝了碗稀饭,还吃了半块馒头,吃完笑眯眯的瞅着春儿,赞赏道:“都说深山出俊鸟,就是有人才,看这春儿妹子俏的,就是在城里也是拔尖的了。过来,让大姐好好瞅瞅。”
  春儿挺难为情,含羞带笑,一声没吭,被李佩玲拉着手坐在炕边上,“春儿是你的大名吗?村里的闺女媳妇怎么不是秀儿、娟子,就是旦他娘,宝他娘的叫。”
  “这里可不是城里,男尊女卑的厉害。”孟有田笑着解释道:“在娘家作闺女,不管是娟儿、秀儿,好歹有个自己的名字。等一过门,好象自己的名字就犯了私,人家也不叫,自己听起来也害羞。”
  李佩玲扭头对春儿说道:“男女讲平等,我们妇女也要独立自主,男人女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不敢叫?春儿是你的小名,可有大名?”
  春儿抿着嘴笑,孟有田插话道:“我给她起了个大名,她嫌难听,不让叫。”
  “才不是呢?”春儿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不是难听,是太难写。”
  “呵呵,是什么名字,我听听。”李佩玲拉着春儿,笑着问道。
  “叫梦萱。”春儿拗不过,低声说道。
  “梦萱,嗯,很有诗意,不错的名字呀!”李佩玲笑道:“以后就叫梦萱了,你多练练就好了。梦萱你带个头,给咱妇女长长志气,下定决心认字学文化。我们年纪轻,又不傻不笨,有了文化才能懂得革命道理,不懂革命道理,只能跟人家瞎叫胡跑。明天咱就成立识字班,你可要第一个报名啊!”


第四十八章 你知道吗?
更新时间2009…10…9 19:23:26  字数:2089

 “我,我,我还是让他教吧!”春儿瞅了瞅孟有田说道。
  “他呀,不光教你,还要教大家呢!”杨荆云笑着说道:“当然,吃小灶学得更快。”
  “我不行。”孟有田摆着手说道:“我是自己胡蒙乱学的,可不敢去丢人。”
  “对了。”李佩玲扬头问道:“有田,你是怎么学会识字看书的,这事连老蔡也说不清楚。”
  孟有田倒是不怕别人问,他早就编好了一套说词,胸有成竹的说道:“我才三、四岁的时候,爹就带着我出去四下扛活,我没人看着,就蹲在学堂窗户底下听别人上学。可是碰着个好人,那个先生”
  孟有田胡编了一番,最后还编了个尾巴,“后来和爹回到吉祥镇,我还带着本书,没事就自己看,有不会的就去问二先生和秋英,现在还经常去呢!”这些倒是真话,他确实抽空在练写繁体字,也去过二先生那借过书,至于别的,可就假多真少了。
  “不容易,有毅力呀!”杨荆云点头赞叹道:“全靠自学,能达到这个程度,有田绝对算是个天才。”
  “是呀,我听老杨说过,有田能把师范的学生说得一愣一愣的,可真是了不得。”李佩玲拍了拍春儿的手,鼓励道:“看,只要肯下功夫,学习文化并不困难的。”
  “嗯,我一定好好学。”春儿点了点头,收拾起碗筷,孟有田和杨荆云、李佩玲打了个招呼,送姐弟二人回家。
  孟有田刚走不大一会儿,老蔡便来了,进门便笑道:“这一脑子的事情,想睡也睡不着,不打扰你们休息吧?”
  “怎么不打扰,没看我都要睡觉了。”李佩玲正在享受泡脚的舒适,却故意扳起了脸,然后才释颜一笑,“快坐下吧,你不来我们还要去找你呢,时间紧迫,这工作可是要快些开展起来。”
  “老蔡,现在形势很紧,我们要赶紧把群众组织起来。”杨荆云正色说道:“现在村里人心不稳,最要紧的是把自卫队拉起来,有了枪杆子、刀把子,老百姓才有安全感,才会拥护我们,这农会、妇救会、儿童团还能顺利的建立。”
  “嗯,我也是这么个想法。”老蔡点头赞同道:“自卫队拉起来,咱就先把村公所占了。老百姓多少辈子以来,就一直在人家脚底板下踩着,没有撑腰的,说话不算数,脊梁骨也不硬。”
  “你先把现在的情况说一下,明天能拉来多少人,都有什么家什?”杨荆云摊开小本本,拿笔记录着。
  “我算一下啊!”老蔡扳着手指头一个个数道:“二愣子、有新、双连”
  “一共十二个,不管是*、大刀、红缨枪,手里都有武器。”杨荆云记录得很仔细,“只有开了头,以后会越来越多的。”
  “群众们负担太重,这吃饭都困难,自然心气不高。”老蔡说道。
  “减免不合理负担虽然重要,可这应该是农会成立以后的事情。“杨荆云抬起头说道:“咱们快刀斩乱麻,明天先成立自卫队,再过两天就把农会闹起来”
  “还有青救会和妇救会。”李佩玲插嘴道。
  “对了,这人选你可得提前寻思好,明天我和佩玲先走家串户,了解一下。”杨荆云提醒道。
  “等有田回来,我让他帮着做做工作,这小子,心眼多,有办法,就是懒,属陀螺的,不抽他就不转。”老蔡笑着说道。
  “呵呵,我看他的心思都在那个春儿身上,还有工夫给人家起大名呢。”杨荆云笑道:“佩玲,你可要多做做春儿的工作。”
  “我很喜欢这姑娘,你就是不说,我也要经常找她。”李佩玲笑道。
  外面,孟有田哼着小曲走了进来,一伸头看三个人在商议事情,立刻又缩了回去。
  “有田,进来,有话跟你说。”老蔡大声说道。
  “这怎么在自己家还客气上了。”杨荆云指了指板凳,笑着对孟有田说道:“明天我们准备把自卫队的牌子挂起来,村里的年青人都挺服你的,我们想请你帮着做些工作。”
  “行,让我做什么工作?”孟有田答应得倒是挺痛快,不过接下来的一句就让三个人皱起了眉头,“不过我最近要忙一下,那个,那个,七月初八我要娶春儿过门。”
  “这是好事呀!”杨荆云点了点头,说道:“你一个人恐怕忙不过来,我们大家伙都可以来帮忙。”
  “亲事要办,这工作也不能耽误。”老蔡拿起烟袋锅,点着抽了起来,缓缓说道:“咱村里的后生,能写会算的也就是你了,我也观察你很长时间了,平时不声不吭的,关键时候真能顶得住。别人吗,一来没你点子多,二来没你能服众。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抗日救国最重要,所以呢”
  “老蔡叔,我有多大能耐我心里清楚。”孟有田有些不高兴了,拿大道理压人让他很反感,“抗日救国咱懂,可这和咱成亲是两码事,工作呢,我也能干,也愿意干,可我要是心里不痛快了,这工作也干不好呀!提到工作,我答应得也不含糊呀,我娶媳妇忙一忙,那碍着什么事了,要是干工作都不用吃喝,不用生活,那以后也别再找我了。别的不说,春儿就得跟我急。”
  “嘿,你小子。”老蔡指着孟有田,瞪着眼睛生气的说道:“会读书写字,怎么这觉悟连二愣子都不如。”
  “提到二愣子,那我可得好好说说。”孟有田倒不慌不忙起来,“他成天跟着您跑,您就真当他有觉悟了?我看他是冲着李家大院的多些,您知道他爹的腿是怎么瘸的吗?您知道他家的破房是怎么让李家霸去的吗?您没注意这些跟着您打转的自卫队员都是单身汉吗?为啥有家有业的一个都没有呢?前天二愣子他娘还找我说话,要我劝二愣子不要成天拿刀弄枪的晃来晃去,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老蔡眨巴着眼睛,被孟有田一连串的问题给弄蒙了。
  “有田你慢慢说,现在村里什么事情最关键,怎么样才能让群众的心活泛起来?”杨荆云听出了门道,放下笔谦虚的问道。
 
第四十九章 义仓的由来
更新时间2009…10…10 19:15:09  字数:2029

 “要说最招人恨的就是李家成立的义仓,要不把这个义仓给他端了,村里人可就动不了心。”孟有田低沉的说道。
  说起义仓,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年七月里下了一场早霜,第二年又是大旱进了七月,在方圆百十里之内,遭了一场人吃人的灾荒。
  树大招风,因为吉祥镇有李家大财主,周围村庄的一些灾民,便你拉我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都往吉祥镇来要饭。开始,李家大院还开个门缝,把糠秕烂谷渣煮一煮,发放给要饭的。后来一看人多了,便关门上闩,来了个铁筒山摇。
  后来,李大鸿听到风声,说是邻村上下,人们都要向他来借粮,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自古常说:灾荒灾荒,灾出荒乱,众口难堵,灾民难欺。他听了这个信儿十分害怕,抓耳挠腮,捉摸了一天,让他想出一个万无一失的妙法,那就是成立义仓。为此他拿出了四十石谷子,并立了规矩。一有年景,就四六交息;人亡家破,有庄产抵垫。你有十分家产,就给你借五分谷,有五分家产,吃二分谷,活着欠不下,死了也骗不走,要是没底垫凭据,你就只好朝南撅起屁股喝西北风了。
  这样一来,他李大鸿既已将粮食入了义仓,对村里百姓是扶危济困,开仓救人;万一要是邻村左近人们来闹,吉祥镇的人们自然就会挺身而出,拚死抵挡。他还给村里人摆了迷魂阵,说什么只要熬过这两年,义仓里这四十石谷,永也不能有短欠,到时缺欠多少,由李家立刻补上。而且特意定了一条,那就是闾长们吃粮不用交息。
  孟有田说完,杨荆云和李佩玲没说话,认真思索着李大鸿的诡计,老蔡摸着下巴试探着说道:“这里面有什么鬼门道,没听出来呀!”
  杨荆云缓缓摇头,盯着孟有田说道:“我琢磨出点门道来,义仓里的粮食好象一短欠,就是他李家掏腰包,其实不然,四六收息,他李家该得多少利,漫说短不下,就是短下了,他再补上,再放出去,也还是四六收息。”
  “李大鸿让全村闾长给他打保票,全村百姓为他赶饥民,有庄有产的借给粮食,穷得叮当响的一粒也没想拿走。”李佩玲皱着眉头说道:“这一建义仓,可把全村人拴在他账柜上了,既是个永世发财的门路,又抗住了外村借粮,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买卖。”
  杨荆云屈指弄掌,粗算了一下,说道:“主是打上个对折,这十几年,李家至少也从义仓收回不下一百石谷子。”
  “我算过,大概是二百石出头的样子。”孟有田愤慨的说道:“他李家早就把四十石老底儿收回了,村里人吃义仓是吃自己的,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