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探花帅承瀛-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风流探花帅承瀛(詹玮著) 】 

'作者名' 吉祥2007    '类别' 历史穿越   '最后更新时间' 2008…10…02 10:16:44。0


        作品相关

 主人公简介 '本章字数:280 最新更新时间:2007…06…25 07:42:48。0'
 
 
长篇乡土历史小说《风流探花帅承瀛》主人公简介
帅承瀛:字士登,号仙舟。黄梅县下新镇人。乾隆癸卯年(1783年)17岁考上举人,嘉庆丙辰年(1796年)中进士一甲第三名(即探花)。由编修累迁中允祭酒、太仆寺卿、通政使、左副都御史以至侍郎。历任兵、礼、刑、工四部官职,并担任经筵讲官。他风华正茂,威仪端庄,被推为一代风流人物。辛酉、戊寅两年,典试广东、江南。癸亥、戊辰两年督学广西、山东、江南,又屡次充当钦差,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南等省审查案件,所到之处,公正廉明,颇得人心。道光帝嘉奖他是“一代名臣”。浙江人为他修生祠于西子湖边叫“帅公祠”。
 
   寻访帅承瀛的足迹之一 '本章字数:4303 最新更新时间:2008…02…11 21:01:57。0'
 
 江涛泄愤  草堂寻春
…白居易与黄梅县西山
詹 玮


(一)

一千一百多年前,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十月的一天。从长江上游飘来一片白帆,当这艘船要靠近江南重镇江州的码头时,从船仓里走出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屹立船舷,任江风吹打着一身青衫。他凝视着汹涌澎湃的波涛,那饱经忧患的脸上流露出郁愤而刚毅的神色。他默诵着刚刚写就的一首诗,这首诗共有五篇,其中有一篇是这样的: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位行吟骚客,就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贬谪江州司马的白居易。
白居易所处的时代正是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唐朝的极盛岁月已经有如大江流水那样一逝而过。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矛盾重重,政治一片腐败。面对朝廷内外黑暗现状,白居易总是“直言极谏”,却受到权势极大的宦官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有一回,长安城里发生了一次震动全国的事。当时,正在公开举兵反对朝廷的河北、淮西地方军阀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一伙,指派刺客将宰相武元衡刺死,将御史中丞裴度刺伤。身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抱着伸张正义之心,上书唐宪宗,“急请捕贼,以雪国耻”。这本是无可非议的行动,但是对白居易早已怀恨在心的宦官们硬说朝廷谏官还不曾上书,他这个只是陪伴太子读书的东宫里的官倒先来上书,这是僭越言事。还说他对母亲不孝,不照顾母亲,使她掉到井里淹死了,其实,白居易的母亲患有神经病,是自已失足落入井中的。这些“甚伤名教”“不宜治郡”的罪名加在白居易头上,他当然吃罪不起,立即被赶出朝廷,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闲职。白居易到任之前,为自已仕途生涯的坎坷际遇而忧愤不已,上面的那首《放言诗》就是在快到江州的时候写的。诗中贯穿着这样一个信念:虽然蒙受冤屈,但没有向权贵妥协,坚信是非真伪,自有历史公论。这首诗,既可以看作是诗人的座佑铭,又给后人以启示和鼓舞。
白居易是唐朝文坛中一颗闪耀时间最久的明星,因为他和其他名流相比,寿命最长、作品最多。他在江州度过了四个春秋,留下的诗文真是佳作连珠。
来到江州的第二年秋天,白居易到江边送客。忽然,听到一条泊在江边的船中传出弹奏琵琶的声音,这铮铮而响的曲声,多么象那熟悉的使人柔肠百转的京都乐曲啊!一问那个演奏琵琶的女子,原来也来自长安城,她唱出了自已“年长色衰”、离乡背井的痛苦遭遇。白居易为她声泪俱下的演唱所感动,仿佛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已是谪居他乡的人。他立即挥笔写下了“字字珠玑声声泪”的《琵琶行》。作者借一个沦落天涯的女性的一生遭遇,抒发自已横遭贬谪的愤懑。当读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时,人们既对被污辱迫害的女子深表同情,也对诗人的悲凉命运而抱不平。
“九江十年冬大雪,江水生冰树枝折。”白居易在谪居江州的头一个冬天,给挚友元稹写了一封长达三千二百六十七言的信《与元九书》,这是一篇以书信形式写下的关于诗歌理论的文章,它总结了白居易三十年的学习和创作经验,旨在“粗论诗歌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这篇文章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主张诗歌不仅要反映社会现实,还要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上补时政之阙”,“下导人情之塞”。这篇文章所论述的文学理论中的一些基本观点,不仅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唐诗歌的发展,而且现在仍以它的真知灼见给我们以丰富的教益。

(二)

白居易的住宅,建在浔阳(黄梅县古县治)西门外。在庭院北边,是一座长满翠竹的土冈,宅后是枝柯参天、绿树成荫的小园。这个幽美恬静的环境,诗人是十分喜爱的。尽管他家里“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头。暗淡屏幛故,凄凉枕席秋。”他当时的生活并不宽裕,他却告诫自已的妻子、儿女,眼下的日子比春秋时穷困的黔类还是要好得多。在这个宅院里,他除了接待友人,研读写作外,还经常从这里走出去,眺望源湖波涛,观赏春色雪景,他赞美黄梅绮丽如画的山水风光,也时时为自已的身世发出轻轻的慨叹,但他毕竟还是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生活着。
他这种信念往往寄托在对历代先哲的思恋上。南朝山水诗祖谢灵运,是白居易十分拜服的诗人。谢灵运一生多次被劾纠,或免官归隐,或徒官外地,浔阳(黄梅县旧治)和九江也是他多次驻留之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一向为白居易所钦仰,也是弃官彭泽,归隐九江;比白居易稍早一些时候的唐朝诗人韦应物,同样为白居易所称道,他曾任江州刺史,晚年“折节读书”,写出了许多出色的闲适诗,仕途同样不算平坦。
白居易在浔阳(黄梅县古县治)潜心研读谢灵运的诗作之后,激情满怀地写道:“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偕奇趣。”这是在评价前人,还是在自荐一番呢,大概两者都兼而有之吧。
白居易登上浔阳(黄梅县古县治)北关的红梅阁,也许是望见了庐山,想起了陶渊明,又深有感触地写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洲,诗情亦清闲。”“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白居易对陶、韦羡慕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这种甘拜前人为师,豁达开朗的胸怀,应该成为后人的楷模。
陶渊明旧居在浔阳(黄梅县古县治)江对岸的柴桑。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往游浔阳(黄梅县古县治)境内西山四祖寺途中,拜谒了陶渊明的故居,心中波澜起伏,深深觉得“不能默默”,写下了感情真挚、余味无穷的长诗《访陶公旧宅》,这首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我生君之后,  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尝咏遗风,  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  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  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  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  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  但余墟里烟。
子孙虽无闻,  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  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一直珍惜自已的诗作,后来他把在浔阳(黄梅县旧治)这些作品连同过去的作品,细细地校读一遍,编成文集六十卷,并应浔阳(黄梅)西山四祖寺僧徒的请求,将其存放寺内。

(三)

白居易住在浔阳(黄梅县古县治)的第二年,即元和十一年的秋天,第一次登上了离浔阳(黄梅县古县治)约十余里的西山,并在四祖寺小住数日。这里奇峰耸峙,佛殿云拥;野猿出没,山鸟鸣啭,真使得白居易感到美不胜收,神醉心迷。特别是双峰山东,四祖寺西,介于峰寺之间的那一块地方,更使白居易觉得“其境胜绝”,“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此,他就决定在这里构筑草堂,打算将来终老于此。次年春天,草堂落成。这座新居“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三月二十七日,白居易搬进草堂,四月九日,几位隐士和四祖寺的和尚二十多人前来致贺,大家还按照佛家礼仪吃了一顿斋饭。
白居易为了记下自已欣喜心情,挥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篇章《西山草堂记》。
《西山草堂记》意到笔随,历数草堂之胜。白居易在这里“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这里真是处处皆景,四时相宜,“春有破额谷花,夏有碧玉流云,秋有石鱼矶月,冬有双峰山雪”。他甚至要把前半生的荣辱、毁誉全都忘却了:“西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白居易的青壮年时代都是在宦海风波中匆匆度过的,他似乎觉得只有在西山才获得到了青春的欢乐,乐天安命的思想也就随之而生。草堂建成以后,他坐轿、骑马往返于浔阳(黄梅县古县治)、西山之间,而他流连风景,居草堂时日更多,州中有事,要太守派人来催请,他才肯下山回去。
“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草堂生活确实给白居易带来了新的乐趣,给他的诗歌生命注入了新的血液。他在一首诗中描绘自已参加劳动开凿池塘的情景:“小萍加汛汛,初蒲正离离。红鲤二三寸,白莲**枝。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他在另一首诗中还详尽地记述了草堂的生活:
架岩结茅宇, 属壑开茶园。
何以洗我耳? 屋头飞落泉。
何以净我眼? 砌下生白莲。
左手携一壶, 右手挈五弦;
傲然意自足, 箕踞于其间。
兴酣仰天歌, 歌中聊寄言:
言我本野夫, 误为世网牵。
时来昔捧日, 老去今归山。
倦鸟得茂树, 涸鱼返清源。
舍此欲焉往? 人间多艰险!
这首诗生活气息浓烈醇厚,作者的理想表达得淋漓尽致。白居易是一位勤奋的诗人,在历代诗人题写西山的诗作中,他写的诗数目最多,至今尚可找到七十多首。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十二月二十日,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就要赴任履新。这时的白居易内心一则是喜,一则是忧。喜的是他又获得了报效祖国,施展才能的机会。当时,淮西战事未息,他责备自已“独有不才者,山中弄泉石。”现在他马上就可以投身到平乱、治国的大业中去了!忧的是就要离开秀丽的西山。目睹自已亲自设计的西山草堂,栽的花木,开的池塘,不胜依恋,他不禁写下了这样情意缠绵的诗句:“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第二年新年一过,白居易全家从浔阳(黄梅县古县治)上船,溯江而上。
离开西山以后,西山的日日夜夜使得白居易常常梦牵魂绕,留在自已的记忆之中。长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