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出户,只会埋头做活儿。他的产品,供应各家古玩玉器商店,更通过汇远斋的蒲老板批量远销海外,都卖了好价钱,他却只从订户手中收取预订的价钱,任凭人家靠他的手艺赚钱,也不抱怨,安贫守摊,本小利薄,靠两只手不停地做,维持一家人生计,多年来奇珍斋并无发展。梁亦清年过四十,膝下无子,妻子白氏只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都随着白氏的模样儿,一个比一个标致,肌肤白润,像是用羊脂玉雕成的,长女名叫君壁,次女名叫冰玉,都是十分贴切的好名字,是梁亦清请那位学富五车又嗜好古玩玉器、住在〃博雅〃宅中的老先生给起的,梁亦清和白氏为喊着方便,平时便呼作〃壁儿〃、〃玉儿〃,视为两颗掌上明珠。壁儿和玉儿相差八岁,小的还在蹒跚学步,大的就已经能帮助白氏持家了,洒扫庭除、铺床叠被、缝缝补补、洗衣做饭,都是一把好手。壁儿还比母亲白氏更胜一筹,天资聪颖,长于心计,家里的内外开支,都比母亲还有数,虽不识字,却全凭心算,安排得井井有条,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乎是梁亦清的小小〃账房〃。有时梁亦清前面的活儿忙不过来,壁儿便打打下手,待客、收款、送货,甚至帮父亲做一些破料、量材等等简单的活儿。梁亦清却从不让她上〃水凳儿〃,一则是因为这琢玉的苦活儿原不是女孩儿干得了的,二则是手艺人向来〃传儿不传女〃,女儿学会了手艺,归根结底是人家的。眼看着奇珍斋后继无人,梁亦清常常不当着壁儿的面向妻子感叹:〃唉,可惜是个女儿,要是个儿子。。。。。。〃
下半句话就不说了。妻子白氏这时就怀着深深的愧意低下头去,似乎还不甘心:〃为主的慈悯。。。。。。〃相信真主早晚还会赐给她一个儿子,虽然自己已经过了生育年龄。
梁亦清一家,是笃信真主的穆斯林。在偌大的京城,回回民族的子孙只占人口的极少数,玉器行业当中就更少了,这也许就是梁亦清之所以深居简出、与世无争、以一种与生俱来的防御心理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原因吧?
民国八年,刚刚入夏,廊房二条街口已经响起应时的鲜果、小吃的叫卖声:〃。。。。。。供佛的哎桑葚?!〃〃大樱桃?!〃〃好蒲子,好艾子,江米儿的、小枣儿的、凉凉儿的大粽子?。。。。。。〃
壁儿领着玉儿,闻声从奇珍斋出来,就去追卖樱桃的车子。那小小的独轮车上,搁着柳条大笸箩,垫着块蓝布,装满樱桃,旁边摆着一罐清例冽的井水,卖樱桃的汉子一面吆喝〃大樱桃?!〃一面把水洒在珠圆玉润的樱桃上,鲜红的玉珠还镇着水晶似的冰块。这景象,只消看上一眼,清凉鲜美便沁人心脾,不能不买了。壁儿递过去两大枚,卖樱桃的汉子便拿起一只小小的白瓷茶盅,盛起两盅樱桃,倒在绿茸茸的鲜荷叶上。壁儿接过来,却不急于品尝,领着馋馋的玉儿,回了家。
梁亦清正在埋头做活儿,壁儿在他身后轻轻地喊了声:〃爸,歇会儿,尝尝鲜吧?〃
梁亦清头也没回,只说;〃那些汉人吃的,可不能买!〃
〃樱桃,这是樱桃啊,爸,您吃几个解解渴!〃
梁亦清停下手里的活儿,回过头去看了看,那托在荷叶上的樱桃,像是盛在翠盘里的玛瑙,就说:〃嗯,好看,赶明儿我就照这样做一件儿!〃
旁边的玉儿早就馋涎欲滴,父亲不动手,却不愿先尝。梁亦清怜爱地笑笑:〃我瞧瞧就成了,你们吃去吧!〃
两个女儿这才伸出玉笋似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拈起樱桃,送到嘴边,嘬着那甜甜的、酸酸的、凉凉的美味。梁亦清望着那两张玉盘似的面庞,缀着樱桃的鲜红一点,心中又是一幅图画,全身的疲劳就都消除了,转过身去,继续他那艰难而又漫长的琢磨。
他做活儿的手工磨床,叫做〃水凳儿〃,说来极其简单,只是四条腿支起来的一张〃凳面儿〃,一边装着转轴,带着磨玉用的〃坨子〃??砂轮形状的刀具,一边挖着洼槽,盛着磨玉用的金刚砂,洼槽头上开一小口,下面三角形的支架上托着一只水盆。梁亦清做活儿时坐在一只机凳上,双脚踏动水凳儿下面的踏板,带动凳面儿上的横轴,那坨子便转动起来;他左手托着玉件儿,凑在坨子锋利的边缘琢磨,右手不停地蘸起金刚砂,抹在坨子与玉件儿之间,为了降低摩擦的温度,需要不断加水,〃水凳儿〃之名便由此而来。工具虽然简陋,工艺却十分复杂,一个五件儿,从粗磨到细磨,要不断更换各种型号的陆子,逐渐递进细腻的程度,〃活儿〃形态各异,方圆不一,凸凸凹凹,都靠艺人的手上功夫,操作起来,手忙脚乱,却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两只眼睛像被磁石吸住,一颗心像被无形的绳子吊住,以至于连呼吸都极轻极缓极均匀,了无声息,〃沙沙〃的磨玉声掩盖了一切,融汇了一切,他做起活儿来就把人间万事万物统统忘记了。
这些日子,偏偏北京城很不平静。三千多名学生跑到天安门前集会、游行,要求惩办亲日派官僚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本公使章宗祥,放火烧了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宅子,还把章宗祥痛打了一顿。前几天〃博雅〃宅的老先生来看玉,慷慨激昂地说起这事,说是中国人去参加巴黎的和平会议,要求取消袁世凯跟外国人签订的〃二十一条〃,收回青岛,堂堂的〃战胜国〃的这个要求却被拒绝,才酿成了学生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举动。老先生发了一通〃治国无人〃的感慨,梁亦清听得似懂非懂,他只会治玉,哪会治国?也无法安慰老先生,只闷闷地谈了一阵子玉。玉的行情起落,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关系到奇珍斋的存亡。。。。。。
现在,梁亦清上了水凳儿,便把一切烦恼抛在脑后,心中只有玉了。
外面忽然有叩门声。
梁亦清手不停工,吩咐壁儿去开门,反正他知道不管是老主顾上门取活儿或是送款,壁儿都是认得的。
壁儿打开了外间的大门之后,进来的却是两个陌生人。一老一少,老的年约六十开外,高大魁伟,面如古铜,广额高鼻,一双深陷的眼睛炯炯有神,颌下蓄着一部银白的长须,头上缠着白色的〃泰斯台〃,身穿一件不蓝不灰的!日长衫,赤脚穿一双草鞋;少的是个男童,十多岁的样子,个头儿不高,面色黧黑,眉目清秀,剃光头,穿一身不辨颜色的旧布衫裤,袖口、膝盖打着补钉。这两位陌生客,一副流浪汉的架势,壁儿一愣,不知该怎么打发,〃哦〃了一声,回头说:〃爸,您来!〃
梁亦清放下活儿,起身走出里间,抬头一看,也觉愕然,这一老一少,他也并不认得。
这时,那老者朝他微微躬身,右手抚胸,道了一声:〃按赛俩目而来坤!〃
梁亦清一惊,慌忙答礼,也是右手抚胸,微微躬身:〃吾而来坤闷赛俩目!〃
他们说的是什么?对于穆斯林来说,这是完全不必翻译的,前者是:〃求真主赐给您安宁!〃后者是:〃求真主也踢安宁给您!〃这是穆斯林见面时的相互祝福,表示具有共同的血统和信仰。这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语言,无论他们走到天涯还是海角,都能凭借这熟悉的声音找到自己的同胞。
当时,一股温暖的电流传遍梁亦清的全身,〃噢,朵斯提,请坐,您请坐!〃赶快招呼客人在外间八仙桌旁的椅子上落座,又吩咐壁儿给客人沏茶。他所说的〃朵斯提〃,其含义也只有和他有着共同信仰的人才明白,那就是〃朋友〃、〃同胞〃、〃兄弟〃,一切穆斯林,四海之内皆兄弟。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包括回族在内的十个民族。回回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他们基本上使用汉语和汉字,但是其中经常夹杂某些不肯割舍的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使〃朵斯提〃们听来无比亲切。
壁儿捧上两盏盖碗酽茶,两位客人一饮而尽。那老者说:〃行路的人,也只是为了讨碗水喝,才贸然打扰,刚才看见贵府的门媚上有'经字堵阿',就知道必是朵斯提了!〃
梁亦清心里又是热乎乎的,这两位客人虽纯属路过,和他的生意毫不相干,那信赖之情却让他感动。他在这条街住了好些年头了,还从未想到应该为过路的朵斯提尽一尽责任,哪怕是一碗水呢!
〃先生这贵店是做什么生意的?〃老者问。
梁亦清答道:〃小店是个玉器作,我没有别的能耐,只靠这家传的手艺。。。。。。〃
〃啊,您是穆斯林的明珠!〃老者欣然说,〃穆斯林和美玉珍宝有缘啊!和阗玉出在新疆,绿松石产于波斯,猫眼石源于锡兰,夜明珠来自叙利亚。。。。。。〃
梁亦清大惊:〃老先生原来是赏玉行家,有这样的学问!〃
老者笑道:〃过奖,我只是读过几卷旧书,寻章摘句;又一路云游,道听途说而已,让先生见笑了!〃
〃您。。。。。。这是从哪儿来?〃
〃远了。〃老者说,〃从福建泉州来,经府过县,晓行夜住,算来也有五六个年头了。〃
〃噢!〃梁亦清心中不觉升起了一种对徒步苦行人的怜惜,〃您到北京来,是投亲,还是访友啊?〃
〃这,倒也不是,说来话长了。。。。。。〃老者又喝着续上的茶,眯着那双深邃清亮的眼睛,仿佛在脑际追溯久远的往事,片刻,忽然问道:〃您听说过筛海?革哇默定的名字吗?〃
〃听老人说过,那是在。。。。。。在。。。。。。〃梁亦清深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惭愧,脸都有些红了。他只知道〃筛海〃是阿匐中极高的品级,也恍惚记得〃革哇默定〃这个名字,却说不清具体年代了。
〃是在大来真宗至道二年,也就是伊斯兰历二百九十五年,西历九百九十六年,筛海?革哇默定从西域来到中国,〃老者缓缓地说,他丝毫没有嘲笑梁亦清的意思,因为这年代也实在是过于久远了,〃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叫赛德鲁定,次子叫那速鲁定,三子叫撒阿都定,都是饱学之士。大宋真宗皇帝极为赏识,御赐官爵,却都坚辞不受,皇帝便授他们为清真寺掌教。长兄远出传教,不知所终;二弟三弟奉敕在燕京建清真寺,一在东郭,一在南郊。南郊之寺,也就是今天的牛街清真寺了。。。。。。〃
〃噢!〃梁亦清好似伴随老者经过了近千年的历史跋涉,听到这里才轻轻如彻如悟地〃噢〃了一声,仿佛周身的血管长久都是滞塞的,如今才得以疏畅。浑浑噩噩地过了半世,却不知道祖上留下怎样的轨迹。
其实,如果追溯中国穆斯林的历史渊源,比筛海?革哇默定来华的年代还要久远得多。早在大唐高祖武德年间(西历六百一十八年至六百二十六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门下的四位大贤就曾远来中国,其中一位传教于广州,一位传教于扬州,两位传教于泉州,这两位大贤逝世后葬于泉州东郊的灵山,后人称之为〃圣墓〃,一直留存至今。唐永徽二年,即西历六百五十一年,伊斯兰历二十九年,阿拉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又曾派出使节到达长安,谒见高宗皇帝,并且介绍了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从那以后,〃西域〃的穆斯林由于种种的机缘来到中国,并且居留下来,繁衍了世世代代的子孙,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而筛海?革哇默定来华和牛街清真寺建立的年代,由于历史的疏漏,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老者的依据,只是凭寺中现存碑文的记载而流传的说法,但〃至道〃并不是宋真宗的年号而是宋太宗的年号,而且自从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后,燕京已不属中原管辖,与其说牛街清真寺建于宋,不如说建于辽更为妥当,宋太宗至道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