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伟人: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一间小型电影放映室里。
投影屏幕上,一团巨大的蘑菇云正在冉冉升起。斯大林及苏共中央的领导人正在请刘少奇及中共代表团成员观看苏联爆炸原子弹的试验实况的纪录片。
据说,这是苏联人第一次给外国客人看这样的纪录片。
那么,苏联人的意图,斯大林的意图,就可想而知。
斯大林给刘少奇等人观看这类纪录片,是很有深意的。他不外乎是出于加强同中国的同盟友邦关系的考虑,是在告诉中国客人:原子弹我们也有,别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也能造出来,别人没有的东西,我们也会有,不要迷信西方。如果敌人对我们进行侵犯,他们会得到有力的相应的回击。作为苏联的盟友,会得到苏联的原子弹的庇护。
当然,受庇护者包括中国在内。
但是,要说苏联人没有防人之心是不可能的。10年后,他们停止了向中国供应制造原子弹的一系列设备、机器、图纸,甚至撤走了相关的专家。
此时,朋友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开始互相敌视。但是,几年后,令苏联人吃惊的是,在没有了苏联专家的技术指导,没有了苏联的机器设备的情况下,中国依然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这不仅仅令西方国家震惊,更令苏联人瞠目结舌。
斯大林还提出,邀请在莫斯科养病的毛泽东夫人江青及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参加他们的宴会,“但怎样更合适、更恰当,请你们自己决定。”有鉴于此,刘少奇事先向江青打了招呼,要求她不要多说话。但是,向斯大林祝酒是肯定的,为此,江青同翻译准备了一整天。
7月27日,斯大林在他的孔策沃别墅举行招待会宴请中共代表团。聚会洋溢着友好的气氛,双方热烈、融洽地交谈,互相举杯祝贺。
宴会中,马林科夫、贝利亚等劝江青向斯大林敬一杯酒。江青立即表示同意。等大家坐定后,江青开始祝酒。
她举起酒杯,走到斯大林跟前说:“我请大家一起举杯,共同为斯大林同志的健康干杯!斯大林同志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我祝愿斯大林同志永远健在!请大家同我一道为斯大林同志干杯!”
斯大林开怀大笑:“我的健康,竟可成为大家的幸福,这恐怕太高抬我了。”
接着,斯大林又说:“中国共产党已度过了它的幼年与青年时期,现在已经是政治上成熟的党、成年的党了。它在斗争中成长起来、成熟起来了!看来,中国党主要的成就是有了在实际斗争锻炼中培养出来的干部,他们经过了实践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党是一个在烈火中锻炼成熟的党!”
很显然,斯大林是非常尊重和佩服中国共产党的。他的这一评价也的的确确符合中国革命历史的实际。
过了一会儿,斯大林脸上挂着严肃的神情,沉吟着,带着一种莫名的伤感说:“我们两兄弟之间的友好团结是最重要的,对世界革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斯大林在世,我们两国人民应该是团结的,斯大林不在世了,仍然应该是团结的。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之间的团结,是与世界革命和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大家纷纷起立,举起酒杯异口同声说:“斯大林同志会健在,愿斯大林同志永远健康!”
斯大林端着酒杯,慢慢走到中共代表团的餐桌前,若有所思而又满怀深情地说:“祝我永远健康的美词和良好的愿望,使人听了快意,但事实上人总有一死的。我从来不喜欢奉承人家,但别人却对我有许多奉承,我也觉得很厌烦。我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成熟了,苏联人及欧洲人要向你们学习的话,并不是奉承你们,不是客气话。西欧人由于骄傲,在马克思、恩格斯死后,他们就落后了。革命的中心由西方转移到了东方,现在又转移到了中国和东亚。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一般理论方面,也许我们苏联人比你们知道得多一些。但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应用于实际中去,则你们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在过去,我们已经向你们学习了很多。一个民族必须向另一个民族学习。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民族,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斯大林举起酒杯,“今天你们称我们为老大哥,但愿弟弟能赶上和超过老大哥。这不仅仅是我们大家的愿望,而且也是合乎发展规律的,后来者居上。请大家举杯,为弟弟超过老大哥,加速进步而干杯!”
刘少奇忙摆手说:“兄长总是兄长,老弟还是老弟,我们永远向兄长学习!这杯酒我们不能接受。”
刘少奇的这番话非常出乎人们的意料。苏联人纷纷上来劝酒,希望刘少奇代表中国共产党接受斯大林的良好祝愿和盛情。
斯大林坚持敬酒说:“难道弟弟不应该超过兄长么?!我的意思是说,弟弟应该加倍努力,力求上进,争取超过兄长,这也是为了你们将来要承担更多更大的国际义务。现在中国不是孤立作战,这会使将来的发展和进步更快些,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也会多起来的。”
刘少奇也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推来让去,让去推来,刘少奇始终没有接受这杯敬酒。
刘少奇是非常尊重苏联老大哥的,中国党在革命时期需要苏联支持,在建设时期也需要苏联支持,尽管苏联有大国沙文主义,但充分的尊重还是十分必要的。刘少奇始终把中国党摆在一个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位置上处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这就为后来中苏两党两国关系走向蜜月期打下了基础。
回国后,刘少奇就此事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说:“不接是对的。”
在会谈中,斯大林不仅仅对中共代表团十分尊重,而且勇于承认错误,对苏联党的一些不妥当的意见和建议勇于承担责任,并作了自我批评。
刘少奇谈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在中共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国民党叛变,革命受到很大挫折。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共就有所准备,对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叛变是有准备的。
斯大林十分赞同刘少奇的看法。他突然问刘少奇:“在你们的斗争中,我们是否扰乱或者妨害了你们呢?”
刘少奇肯定地说:“没有。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同志完全可以不去,有周恩来同志去就可以了。但毛泽东同志去后影响很大,结果很好,我们立即就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斯大林说:“毛泽东同志去重庆是有危险的,CC特务有谋害毛泽东同志的可能。”
斯大林还是问:“你们是否在有美国人参加的和平调停中受到了损失?我们是否妨害了你们?”
刘少奇回答说:“在和平运动中,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只受了若干不大的损失。但那次和平运动很有必要,通过和平调停,让全国人民和进步力量认清了美国、国民党、蒋介石的真实面目,孤立了他们,使我们后来能够推翻国民党,打倒蒋介石。没有一个人说我们这样做得不对。”
斯大林诚恳地、带着歉意地说:“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凡属胜利了的都是正确的。中国同志总是客气的,讲礼貌的。我们觉得我们是妨碍过你们的。你们也有意见,不过不肯说出来就是了。你们当然应该注意我们讲的话是否正确,我们常常不够了解你们的实际情况,可能讲错话。如果我们讲错了,你们还是说出来好,我们会注意到的。”
但是,这是当时斯大林的看法,他的继任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斯大林正确对待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方针政策。尽管如此,历史事实不可否认的是:建国初期,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的的确确是蜜月关系。
40年后,当中苏关系重新在新的立场上实现正常化时,苏联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当时中苏间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仍然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我们这代人清楚地记得:在苏联,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中关系的发展是多么欢欣鼓舞。我们齐声歌唱:“莫斯科——北京”,“俄中人民是永久的弟兄”,“斯大林和毛泽东在听我们,在听我们……”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感情。特别重要的是:这种友好关系具体体现在成千上万苏中两国工人、工程师、大学生之间非常细微的交往方面。当时苏联工厂在生产大量的中国订货,我们在中国参加了数百座工厂的建设。当时苏联在销售中国生产的保暖瓶、灯、珐琅器皿、纺织品。千千万万两国人民对这些来往都有切身的感受。
的确如戈尔巴乔夫所说,自刘少奇秘密访苏开始,中苏两党、两国之间的关系很快就进入了蜜月期。
8月2日,毛泽东电请刘少奇回国,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并留王稼祥在莫斯科帮助刘亚楼、张学思等同苏联接洽创办空军、海军两校事宜。
刘少奇这次秘密访苏可谓是满载而归。不仅仅学习了苏联的各方面的经验,也取得了实惠,得到了苏联的经济援助。
7月27日,刘少奇、高岗、王稼祥同斯大林、布尔加宁、华西列夫斯基商谈了关于新中国的军事计划,苏联方面决定向中国提供40架歼击机,帮助中国尽快解放新疆。
7月30日,刘少奇与马林科夫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了中苏间的贷款协定: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
刘少奇回国时,随行的除代表团人员外,还有一大批高鼻蓝目的苏联人,他们都是苏联帮助中国尽快恢复生产、发展国民经济的经济、军事技术专家,有220余人之多。
刘少奇回国后,王稼祥协助刘亚楼、张学思继续同苏联方面商谈帮助中国建立空军、海军学校的事宜,这也是刘少奇访苏的成果之一。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这是刘少奇在秘密访苏期间同苏联达成的一揽子协议的一部分:帮助中国建立一所培养建设人才和管理干部的大学。
对如此巨大、及时的援助,中国共产党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以各种方式,对苏联老大哥这种帮助兄弟的热情和行动,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8月14日,刘少奇在行将结束秘密访苏的历史使命时,给斯大林写了一封致谢信,表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斯大林及苏共中央的由衷的“无限欣慰”的心情。
他在信中说:
承蒙你及联共其他同志的特别盛意的招待与关注,使我们十分感激!
在你及联共中央其他同志的伟大的帮助和指示之下,使我们这一次来到苏联的任务获得十分满意的成就,特别是使中国及时地获得苏联的借款与专家的帮助。
8月25日,刘少奇率代表团同苏联专家220余人一起回到中国沈阳。
至此,刘少奇圆满结束了对莫斯科的秘密访问。
在革命战争行将取得胜利前夕,中共必然要探寻如何具体解决中国内部和外部政治、经济中出现的可预见性的、非预见性的、现实的、综合性的问题。随着新中国成立日期的日益临近,刘少奇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出访莫斯科与斯大林及苏共中央所达成了一揽子计划即将得到全面的贯彻实施。

共和国诞生后(1)

共和国诞生后,新民主主义蓝图即将成为现实,刘少奇提醒说:“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
北平,中南海勤政殿,是旧时帝王上朝,接受百官朝拜和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现在,它以新的姿态欢迎中国的新生。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这里召开。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