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后两个哥哥有战功,刘邦惨时,树倒猢狲散,诸侯弄到五十六万人,彭城大败时,许多人逃到项羽处。刘邦去找吕泽。刘邦在吕泽这儿收聚散兵,并提出捐关以东的策略。张良提出三个人,这两件事上,刘邦都沾了吕泽的光。吕泽应当是功臣。吕泽也是刘邦集团的重要成员。他死得早。
还有没有幸运地被封的呢?
大风歌26…幸运之歌
(刘邦在高帝六年两次封侯,批量分封了29位列侯,其中绝大多数是靠战功卓著,因此才立功封侯。但在这29位列侯中,也有幸运者,他们虽然也立了功,但和其他被分封的列侯相比,他们是人生的幸运者。本期节目,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讲述在刘邦分封的29为列侯之中的幸运者以及他们被封侯的原因。)
人生不可攀比,人比人,气死人,重要原因是有人一生很幸运。别人无法比。像刘邦封的二十九个侯中,一人非常幸运,一直惠及曾孙女。这人不得了,曾孙女是我们讲过的陈阿娇。这人正是陈阿娇的曾祖父陈婴。
陈婴幸运在五个方面:一是被头领。秦末起义时,他不动,最后县里边年轻人起来闹革命,几万人找不到头,最后想到了陈婴,被拉出来当了头。坐在家里,享受起义的一把手地位。刘邦当上沛公,先在山里当了两年逃犯。任何一个时代逃犯都不好过。沛县县令派樊哙来请他,县令半路变卦,不让进城,他是靠年轻人的反秦热情杀了县令他才当了沛公。这比陈婴差多了。项梁找他联合,这是多好的事。项梁的大集团,二把手项羽成了楚霸王。来到天长,发现两万多人的力量,头领正是陈婴。项梁来找陈婴联合。陈婴答应的话,他们肯定平起平坐。因为他兵力多。陈婴的母亲聪明。她明白首恶必办的道理,她说,你们陈家没有过当官的,不如投奔,不要出头。所以陈婴投项梁。这是第二个幸运。几千支武装力量最后剩下的只几家,刘邦项羽,其他的大鱼吃了小鱼。秦末起义的反秦武装面临两个敌人,一是秦一是一块起义的人。项梁越做越大,他不会被吃了。危机是陈婴可能成为季布,会成为刘邦的敌人。避过这一劫得靠第三个幸运,这是辅怀王。项梁立楚怀王。把陈婴封为楚怀王的上柱国,宰相。高官厚禄,无权。无权正帮了他大忙。所以他不会跟刘邦结仇。第四个幸运是取江南。项羽做霸王后,把他迁往南方,杀了义帝。义帝身边人散了,估计陈婴这时落在江南了。项羽败了,刘邦胜了,陈婴把江西浙江平定了。大片土地投奔刘邦,刘邦高兴。陈婴成了功臣,刘邦封他为侯。五个幸运是惠子孙。他的功劳惠及子孙。孙子叫陈午。婚姻不简单。娶了汉文帝的女儿。长公主刘嫖。陈午娶了她,不得了。这是野心家。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导致栗太子被废。后来汉武帝继位,皇后就是陈阿娇。这就是金屋藏娇。当然阿娇的命运不太好,被休了。至少当上了皇后。陈阿娇正是堂邑侯陈婴的孙女。
周昌有堂兄叫周苛,在刘邦手下做事,与刘邦是老乡。本在泗水郡做小办事员。刘邦起义后,他们兄弟跟着起义。后来周苛越做越大,做御史大夫。周昌做都尉。周昌幸运来自堂兄。周苛在汉王四年为刘邦守荥阳。会战时刘邦不顺,出逃靠纪信假装刘邦开东门投降,一是靠陈平带两千女子出城。刘邦带着夏侯婴陈平从西门走了。刘邦下令周苛守城。明显城守不住。他走了。周苛城破被俘。项羽待他不错。你替我带兵,我封你上将军,封三万户侯。周苛反过来说,赶快投降,否则会被俘,你打不过他。最后被杀。周苛死了,对周昌来说,一下封了御史大夫。周苛儿子周成也被封侯。唯一对不起的是纪信。被项羽杀了,后人也没有听说什么受封。周昌当然也不简单,有两特点,一是特别强横,二是直言。周昌做了御史大夫,一次跑到刘邦寝宫汇报工作,进去刘邦正吃饭,拥抱着戚夫人吃饭,周昌不好意思转脸就走。刘邦看见了,把戚夫人放下,追上周昌按下脖子。甚至骑到周昌的脖子上。这个行为至少不雅。还得意洋洋地问,周昌说你就是桀纣之主也。刘邦一笑,没事。说明周昌敢说敢讲。
第三个幸运的人是因为有一个好哥哥。哥哥是刘邦手下的第一说客郦食其,最后死在齐国的人。一个人能说服齐国准备投降,结果因为韩信打过来了,齐王觉得受骗了,烧了他。他弟弟是郦商,高阳人。秦末起义时,郦食其是在家寻找良主。每个起义军经过,他都会打听,直到刘邦,他才主动见刘邦,成了名列第一个说客。他弟弟也被他引上正路。郦商是武将,曾成立反秦武装,当时这样的队伍多,随时可能被吃。他幸运在哥哥的眼力好。郦商跟着刘邦打了三大战役,灭秦亡楚平叛。他真正的功劳不在这里,一是立主发丧,高祖十二年,刘邦故去,吕后秘不发丧,她在和亲信审食其商量杀诸将,想把打天下的将领全杀了。那样肯定天下大乱。谁阻止这个行动?郦商,这是他最大功劳。他听说后,立即找到审食其,代地二十万军队,在功臣派手中,荥阳十万,一旦京城杀功臣,大臣叛于内,诸侯叛于外,天下必危,马上入宫告诉吕后,吕后才取消这个念头,宣布发丧。另一功劳是吕后死后,关键时刻他总能站出来。吕后一死,陈平周勃想杀诸吕,吕产吕禄掌握军权,陈平周勃商量,发现郦商有作用。郦商有一个儿子叫郦寄,不得了,和吕后的侄子是密友,吕禄相信他。陈平周勃商量后跑到郦商家,劫持了,做人质,让他告诉郦寄去执行任务骗出吕禄的军权,汉天下是高皇帝与吕后打下的,一个封了九个一个封了三个,都是大臣同意的,你却在这儿,大家怀疑你另有企图。不如交出兵权,回赵国,多好呀。吕禄犹豫了,忘了吕后的交代。出殡时你们不能去,不要交出兵权。找家族人商量,有人说应该交有人说不应该交。最后危急之下,郦寄再次找到吕禄,刘襄起兵了,你们的人在荥阳倒戈,危险了。吕禄一听,害怕了,交了兵权,送到周勃手中。周勃决定发动大搜捕,全部杀光吕氏家族。吕禄第二天就被杀。郦商的儿子起了关键作用。一直杀到樊哙的妻子儿子。他哥哥指的路成就了他。

大风歌27…谋圣受封
(刘邦总结战胜项羽的“三杰”时,把张良列为“三杰”之首,而刘邦对所有部下都想骂就骂,唯独对张良言必称其字“子房”,古代人称人字是表示尊敬,这对经常口吐脏字的刘邦来说就实属不易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张良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过大功,所以建立汉朝之后论功行赏,张良名至实归,被封为留侯。)
张良立过多少功劳?一是灭秦,二是亡楚。两大战役中,张良立过许多功。灭秦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攻取南阳,免除后患。并没把南阳军队打败,刘邦匆忙地走,张良提出这不行,刘邦才解决南阳问题。这是第一功。第二功是智取峣关,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杀过赵高掌权。子婴在峣关阻击刘邦。刘邦想以两万与秦兵拼了,抢先进咸阳。张良不同意,先派人谈,对方打听到守峣关的人是商人子弟,拿钱贿赂,一起瓜分。麻痹了,趁机打峣关,过了这一关。张良在这两件事上立了功。张良在亡楚上做了许多工作。退秦宫还霸上。与樊哙一起反对刘邦入秦宫。这是第三件功劳。这事意义重大。第四件功劳是利用项伯化险为夷。第五功劳是刘邦跑到吕后长兄吕泽驻军处下邑,刘邦得到短暂喘息,他提出至关重要的决策,决定捐出函谷关以东土地。张良提出三个人,韩信、彭越、黥布。这是张良划策的第五件,下邑划策,重用人才。张良的十件大功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个。其他的都是局部问题。真正关系全局的正是这个。刘邦提战略,张良提措施。第六件事是阻封六国集中力量。这指刘邦曾想封六国后代为君,张良一口气说了八不可。刘邦臭骂郦食其。第七件大功是劝阻刘邦加封齐王。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不想干,当时陈平与张良都主张封韩信。第八件大功是废止合约追杀项羽。鸿沟议和后,张良力主追杀项羽,这是第八功。第九功是刘邦追项羽到固陵,被打得受不了,韩信彭越不来,征求意见,张良认为不来正常,建议给他们加封封地。刘邦就接受了建议,给二人加封土地。二人领兵来垓下。最后一功是建都关中,万世基业。娄敬提出来,刘邦犹豫,张良支持。建都长安,刘邦不听,张良支持,刘邦立即动身。
汉初,二次封侯时,大家争军功,杀过多少人,俘虏多少占城多少,灭多少国家,张良没有,封侯时,刘邦表态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张良之功。刘邦说,自择齐地三万户。齐国是最肥沃的,可见对张良多好。张良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就把他封一万户他为留侯。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这很重要。当初见面的地方封,是纪念。是一个感激。当时封侯时,功臣们得了多少呢?曹参一万零六百户;周勃是八千一百户;萧何是八千户;四是夏侯婴六千多;灌婴、陈平、樊哙五千户。张良敢要吗?如果张良要了,麻烦就大了。张良聪明。不贪,只要一万,不要齐,要留,当初见面的。为纪念。这是智者。否则他会成众矢之的。这事叫辞封。
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间的通道上,复道上,看见手下议论,问张良,张良说他们在商量谋反。刘邦纳闷。问怎么回事?张良说,这些人和你一样是平民,现在封侯了,他们几个在算,天下的地,不够分哪,而且,你封的都是喜欢的,杀的都是恨的。有功有过的,所以商量谋反。刘邦听吓坏了。怎么办?张良说,取上素不快,计群臣……找一个最恨的,所有人都知道的,封了,让大家都知道明白。有一个叫雍齿的,赶快封这个人。三月,刘邦宴请文武,亲自封他为什邡侯。所有人都乐了。这叫急封雍齿。他跟刘邦的结怨叫源远流长,早了。刘邦起兵时,雍齿就是部下。他是沛县丰邑人。刘邦派雍齿守丰邑,他打了胜仗,雍齿叛变了。叛变简单,一是雅不欲属沛公,看不上刘邦;二是受到魏国军队的压力,告诉雍齿,投靠我就封你,否则灭了。这种压力下,雍齿叛变了。手下也跟着跟刘邦作对。刘邦回打打得大败。一攻没攻下来。这是心病了。刘邦想投奔另一起义军,没借成,好不容易打下荡,二攻又失利了。最后刘邦被迫投奔项梁了。刘邦三攻丰邑,才拿下。雍齿投了魏国,后来雍齿投回刘邦,更不能杀了。恨得牙痒,不敢杀,会散民心。张良不知道,但是刘邦心里清楚。这事,张良巧妙。有智慧。
张良受封后,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张良淡出朝政,说自己有病,不吃粮食,练功养生。这事给张良留下美名,功成不居。后人纷纷表扬他。这是值得讨论的问题,真不居功吗?一派认为他有病,是为养病,二是认为他明哲保身,是为了自保。这两派意见各有理由。张良确实有病,有记载。在刘邦身边,常有病,没单独领过兵。封侯后,“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道引轻身”。有学者推测,张良像个女人,肯定体质不好。后来,高祖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