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钧即位后,总想向后周寻仇,无奈北汉是一个小国,兵力薄弱,不敢贸然兴兵。刘钧听说李筠对宋不满,觉得有机可乘,便派人到潞州,给李筠送来一封蜡书,约李筠一同举兵攻打大宋。

    李筠接到刘钧的来信,当即便想举兵反宋。李筠的儿子李守节认为潞州乃一隅之地,很难与大宋为敌,请父亲慎重考虑,不要轻举妄动。

    李筠怒喝道:“你知道什么?赵匡胤欺负先皇孤儿寡母,谎称辽、汉举兵南侵,骗得了统兵大元帅之职,出兵陈桥驿,买通一些人,拥立他做了皇帝,然后回京逼宫。废少主,幽禁太后,这是大逆不道,伤天害理。我能向这样的乱臣贼子俯首称臣吗?我要为周室讨个公道,死而无憾。”

    李守节哭着劝道:“父亲要伸张正义,也要有个万全之策,依孩儿之见,不如将北汉的来书送往汴梁,赵匡胤见我们如此忠心,当然不会起疑心,我们再暗中准备,伺机而动,打他个措手不及。”

    李筠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派李守节亲自将北汉刘钧的书信送往汴梁。

    赵匡胤看信后,对李守节说:“你们父子忠诚,朕感到很欣慰,你就留在京师效力,你父亲那里,朕派人前去慰问。”

    李守节留在汴梁做了皇城使,赵匡胤亲自写了一封诏书,派人送往潞州。

    李守节留在汴梁,见京城的形势稳定,各镇都先后上表归诚,并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于是写信给父亲,劝他不要再生异心,归顺大宋。

    李筠一意孤行,不听儿子的劝告,竟然扣押了朝廷派去的钦差。

    赵匡胤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恼火,立即召见李守节,冷笑着说:“你父亲反情已现,你就留在汴梁抵罪吧!”

    李守节慌忙拜倒在地,颤声地说:“臣劝过父亲,叫他不要生异心,陛下若放臣回潞州,臣将会极力劝阻父亲弃邪归正,归顺朝廷。”

    “好!”赵匡胤不假思索地说,“朕知道你不像你父亲,现放你回去,告诉你父亲,朕没有做天子的时候,他可以自由行动,朕既然做了天子,他就得守臣节,不可轻举妄动,如不识时务,公然与朝廷为敌,必将是死路一条。”

    李守节回到潞州,发现这里早已是弓上弦、剑出鞘,大战在即的气氛弥漫着每一个角落。他急忙赶到父亲的官邸,苦苦地劝说父亲不要轻举妄动,免遭杀身之祸。

    李筠是个犟驴子脾气,铁了心要反宋,谁也阻挡不了,他不但不听儿子的劝告,反而将儿子臭骂一顿,说他是个没有骨气的孬种,不配做他的儿子。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33节:有人不服(2)

    李守节大哭而去。

    李筠采取行动了。他向天下发布檄文,历数赵匡胤的罪状,说他起兵反宋,并不是与赵匡胤有什么个人恩怨,而是赵匡胤从人家孤儿寡母手中谋夺了后周天下,他要为周世宗的后代讨回一个公道。接着,他将赵匡胤派到潞州的监军周光逊五花大绑捆起来,派人送往北汉,交给北汉皇帝刘钧作为觐见之礼,请他派兵前来助战,共同攻打汴梁。

    北汉援军还没有到,李筠的军事行动就开始了。他派骁将儋珪,率兵数百,袭击泽州。

    泽州刺史张福,并不知潞州李筠已经反宋,当儋珪率兵到达泽州城时还以为是友军来了,大开城门,迎接儋珪。谁知他迎来的不是友军,而是煞星,结果就可想而知。儋珪率兵进城,在张福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张福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莫名其妙地去了枉死城。

    李筠得知儋珪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拿下泽州,高兴异常。

    李筠手下有个幕僚叫丘仲卿,此人对兵法颇有研究,头脑也很冷静,他向李筠献计说,潞州孤军起事,非常危险,虽然有北汉支援,但赵匡胤兵多将广,很难与其抗衡。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驻扎虎牢关,据洛阳,向东以争天下,这才是上策。

    丘仲卿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从潞州、泽州一带撤军,西下太行。这样,就会点据黄河上游、进而控制黄河沿岸的回洛、河阳等大部分粮仓,切断东京汴梁的漕运之路,因汴梁的粮食都是从江南通过漕运运来的,切断漕运之路,就是断了宋的粮道。如果真的这样,到底鹿死谁手还真的不好说。

    李筠刚愎自用,狂妄无谋,不但没有采纳丘仲卿的正确建议,反而还沾沾自喜地说:“我是周朝老臣,与周世宗义同兄弟,禁卫军中很多人都是我过去的部下,知道我起兵讨逆,一定会倒戈归我。”

    丘仲卿见李筠固执己见,默然退出。

    北汉皇帝刘钧接到李筠请求信,决定挥兵南下,会同李筠攻打汴梁。有人说,李筠举事轻浮,不足以成大事,倾举国之兵贸然与宋宣战,是很危险的。刘钧不听,率兵南来,李筠迎接到太平驿,向刘钧行跪拜之礼。

    刘钧笑纳了李筠的跪拜,封李筠为平西王,并赏赐三百匹战马。

    李筠为刘钧摆酒接风,筵席间,李筠说自己世受周室厚恩,无以为报,赵匡胤是个卑鄙小人,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谋夺了周室天下,心里不服,故而起兵反宋。他的本意,无非是说他与宋势不两立,反宋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李筠算得上是一个没脑子的赳赳武夫,他忘却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北汉与后周,有不共戴天之仇,周太祖郭威夺走了后汉江山,刘家的两任皇帝,一死一废。周世宗指挥的高平之战,更是让刘钧刻骨铭心。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引起了刘钧的极大不快,并对李筠的忠心产生怀疑。由怀疑而起了疑心,他将宣徽使卢赞派到李筠的队伍中任督军,监督李筠。

    李筠见刘钧给自己派了个督军,心里很不舒服,认为这是不相信自己,在返回潞州途中,与卢赞不断发生摩擦。卢赞将这件事情密报给刘钧。

    刘钧反过来又派人前来替他调解矛盾。李筠心里终究还是不舒服。只是箭在弦不得不发,只好命儿子李守节留守潞州,自己率兵南下。

    李筠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开与赵匡胤叫板的人。

    4。去死吧!

    李筠在潞州公然起兵反宋、并勾结北汉兴兵来犯的消息传到汴梁,举朝震惊。文武百官纷纷上表,请求平定叛乱。

    赵匡胤并没有惊慌,反而非常平静,因为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区区一个有勇无谋的李筠想与赵宋叫板,那就是螳臂当车。他知道自己做了皇帝,不服气的人很多,李筠只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叫板的人。

    赵匡胤要杀一儆百,枪打出头鸟。打掉了出头鸟,看你其他鸟还敢叫?他命令石守信为统帅,高怀德为副帅,率兵北上。

    这就有了新婚燕尔的高怀德告别娇妻燕国长公主,披挂出征的事情。

    赵匡胤久经沙场,对战事显然是胸有成竹,他命令石守信、高怀德统帅前军,从西路洛阳出发,再由孟津北渡黄河,昼夜兼程,直插太行。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大军渡过黄河后,要快速前进,直扑天井关,扼守险要,不要放李筠西下太行,以防他切断宋军粮道;告诉他们,他将命慕容延钊、王全斌从东路出兵,与西路军遥相呼应,叫李筠插翅也难飞。

    真是智者所见略同,赵匡胤所施用的排兵布阵之道正是李筠的幕僚丘仲卿向李筠所献的进兵之策。

    石守信、高怀德大军走到长平,发现前方有敌军营寨,迅速列阵待敌。

    李筠率兵前来挑战,见是石守信、高怀德,大家都是熟人,便大声叫道:“石将军、高将军,你们是周室大臣,为何要依附逆贼,赶快倒戈,随我一同杀入汴梁,取了赵匡胤的首级,也好将功补过。”

    石守信大怒,呵斥道:“李筠,你是唐、晋旧臣,为何又改投于周?唐、晋亡了,你坐视不理,今日赵宋受禅,周朝幼主安然无恙,你反而跋扈猖獗,是何道理?快快下马投降,免你一死。”

    两人的观点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没有调和的余地。嘴巴上不能分胜负,那就手头上见高低。两军立即展开了一场混战,从上午杀到天黑,互有死伤,却是个不胜不败之局。各自鸣金收兵,约定次日再战。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34节:赵匡胤的缓兵之计(1)

    次日再战,还是胜败难分,正在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之际,忽见慕容延钊率领一队宋军从斜刺里杀入李筠阵中,李筠的军队顿时大乱。石守信、高怀德的队伍见援军到了,顿时士气大涨,乘势一阵猛杀,李筠见势不妙,不敢恋战,杀开一条血道,拼命逃去,宋军追了一阵才收兵。

    宋军清理战场,杀敌三千余人。

    慕容延钊告诉石守信、高怀德,说王全斌已绕道直捣泽州,孤军深入,必须赶快去接应。石、高二人不敢耽搁,命士兵饱餐一顿,立即拔寨起行。

    长平到泽州,必须要经过大会寨这道关卡,大会寨依山而建,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李筠收拾残兵退守大会寨。宋军虽然组织了几次猛烈的进攻,都被滚木礌石击退,高怀德杀得兴起,欲亲自带兵攻打山寨,被幕容延钊一把拉住。劝说高怀德不要操之过急,如果王全斌到了泽州,寨内必有动静。等他们的军心一乱,再乘机攻寨,定会事半功倍。高怀德觉得有理,于是择地安营,命士兵们休息。

    次日再战,无奈山势险要,仍然不能接近山寨一步。晚上,几个人商量战事,慕容延钊提出,不能强攻,改为智取,接着便说出了他的谋略。慕容延钊的战略思路立即得到了石、高二人的赞同。

    第二天,慕容延钊带兵到山寨前,点名向李筠骂战,声言要与他大战三百回合。李筠先是龟缩在寨内不理不睬,骂得多了,终究还是忍耐不住,率兵出寨迎战。

    两兵相见,也不答话,抡刀便是一场大战,刚战到二十余回合,高怀德挺枪纵马上前,大呼道:“慕容将军退下,让我来杀这个叛贼。”

    慕容延钊虚晃一枪退下阵。李筠杀得兴起,叫他们两人齐上。说罢,舞起大刀,双战高怀德、慕容延钊。

    寨内的卢赞、卫融两人恐李筠有失,率兵出寨助阵。李筠越杀越勇,慕容延钊佯装大惊失色,勒马就退,高怀德也装着招架不住,招呼部下,一齐后撤。

    李筠、卢赞、卫融率兵奋力追赶五六里路程,突然从山后闪出一队人马,原来是石守信率领伏兵杀出。

    卢赞、卫融见中了埋伏,慌忙率领部下兵马向北落荒而逃。剩下李筠一支孤军,势单力薄,只好且战且退。刚到寨旁,突见山寨内竖立了赵宋旗帜。一员金盔铁甲的宋将带领宋军从山寨内杀出。吓得李筠心惊胆战,大吼一声,向西北角逃去。

    从山寨冲出的宋将,正是王全斌。

    原来,王全斌同慕容延钊分手后,欲潜入泽州,行军途中,因山路崎岖,难以行走,担心孤军深入会出问题,便率军中途返回,从大会寨后面杀过来。恰巧李筠他们在寨前厮杀,寨内没有主将,王全斌出其不意,轻而易举地就掏了李筠的老窝,攻占下了大会寨,再大开寨门,从寨子内杀出,助寨前宋军一举杀败李筠。

    宋军攻克大会寨,赵匡胤率主力部队随后赶到,下令休兵一日,然后再进军泽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