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62节:霓裳羽衣(2)

    小周后天生慧质,曲意献媚,不知从哪里弄来杨玉环的霓裳羽衣曲,按谱校音,日夜研摩,竟得神韵。自此以后,南唐的宫廷里朝歌暮舞,霓裳羽衣曲回荡于皇宫后院,惹得李煜意荡神迷,沉浸于中,无心国事。

    李煜一是伤感故后,二是陪伴新宠,时哀时乐,深居宫中,临朝的时候更是少了,他将国事都交给大臣们去处理,他做起了甩手皇帝。如果没有人请示,他也不闻不问,有时忧闷至极,便微服到娼楼妓院去散心。

    这一天,李煜又微服出宫了,走到一家娼楼门口,见里面有一个僧人摆宴喝酒,僧人独坐中间,左手将一名妓女搂抱在怀里,右手举起一只大碗牛饮,众妓女围在四周,有劝酒的,有唱歌取乐的,偎红倚绿,热闹非凡,很是有趣。

    李煜见状,迈步走进去,一边走一边笑呵呵地道:“有不速之客一人到!”

    那个僧人也是一个豪放脱俗之人,见李煜雍容华贵,举止非凡,虽然不知道他是国主,但从衣着看,肯定是一个富家公子,便请他入席,一同饮酒。李煜也不客气,高踞上座,畅饮起来。这些妓女见李煜如此模样,以为是那僧人的上客,争着执壶把盏,上前劝酒,僧人以为是妓女们的常客,也是大碗相敬。直喝得酩酊大醉,才放盏离座,提笔在右边墙壁上题了几个字:

    浅斟低唱偎红倚绿大师、鸳鸯寺主持传风流教法

    题罢,抛下笔,转身向僧人一拱手,说声失陪,便扬长而去。

    僧人看着李煜远去的背影,感叹地说,这是哪位姐姐的贵客,真的是潇洒极了!

    众妓女哄堂大笑,都说大师醉了,这个人我们没有一个认识的。那僧人拍掌大笑地说,谁也不认识?这就更加有趣了,快找人去问一下,看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下次喝酒,还是请他来一起快活!

    正准备叫人赶上去询问,忽然一个老妈跑进来,惊喜地问道:“大师好大的面子呀!竟然认识国主,今天这一桌酒,真的使我们蓬荜生辉啊!”

    “你说什么?”僧人奇怪地问,“谁是国主?”

    老妈便说,她在街口,看到刚才喝酒的那个人被一群宫里的人围住,都说原来圣驾在这里,总算是找到了,然后扶着那人上车,前呼后拥地去了。

    僧人和妓女都惊讶不已,暗自庆幸,幸亏刚才没有得罪他。

    4。赵普罢相

    开宝七年(974年)四月,江南国举行庆典活动,李煜给汴梁送了份请柬;赵匡胤乘机派翰林学士卢多逊出使江南,名义上是去参加庆典,实际上是去搞间谍活动。

    李煜以最高礼节接待卢多逊,并安排专人带着这个高级间谍将金陵的旅游景点玩了个够。卢多逊吃饱喝足玩够了,捎带大量的江南土特产,临走的前一天,有意无意地对李煜说,朝廷要重修天下图经,国史馆独缺江东各州的版图。言下之意,要李煜提供一份江南的版图资料。

    李煜虽然有些不愿意,却也不敢拒绝,安排人连夜复制一份江南版图送给卢多逊。有了这份图,江南十九州的地形,军队驻防,户口数量,一目了然。这些家底是国家一级机密资料,李煜这个书呆子,就这么轻易地拱手送人,南唐不亡国,那才是怪事了。

    赵匡胤得到这些宝贵资料,暗自叹道:李煜呀李煜,感谢你给朕送来如此厚礼,不是朕要灭你,是你自己将自己送上断头台啊!

    恰在此时,后周幼主病逝,赵匡胤为处理丧事,耽搁了一段时间,毕竟皇位是从人家手中夺过来的,心里多少有些不安,因此丧事办得很隆重,一是做样子给后周的旧臣们看,二来也使自己的良心稍安。丧事刚刚办完,宰相赵普又出了问题。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元勋,陈桥兵变,他是策划人之一,杯酒释兵权,也是他的点子。当上宰相以后,十余年来,协助赵匡胤总领朝纲,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深得赵匡胤的信赖。可能是他家的风水尽了,倒霉的事情一件一件地降临到他的头上。

    赵匡胤有个习惯,就是退朝后,经常要出去溜达溜达,只要他高兴,随时会走出宫,到街市上转转,或到哪个臣子家串串门,事先从不打招呼,弄得朝中几位宰臣非常紧张,回家也不敢脱朝服。因为臣子见皇上,要穿上正规的朝服,否则就是失礼,失礼就是欺君,这样的罪名,谁承担得起呀?

    一天晚上,赵匡胤心血来潮,又出宫了。刚出宫时,只是想去逛逛京城的市场。当时汴梁的商业非常发达,尤其是东华门街、酸枣门至潘楼街一带商业更是旺达,一些珍珠、布匹、香药铺,金银、彩帛交易所,都集中在这一带,店铺宽敞,门面阔绰,交易额动辄也是千万,很是吓人。赵匡胤走近东华门街口,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转身向宰相赵普家走去。

    恰巧在这天晚上,赵普刚刚接待了吴越王钱俶派来的客人,来人说宰相为国操劳,实在是辛苦,特送来十罐海鲜,给宰相补补身子。客人刚走,海鲜还放在走廊里,赵普来不及开罐看一眼,突然听到家人来报,说皇上已经进了家门,来不及入内换衣,赵匡胤已入了大厅。

    赵匡胤看到走廊里放着十个瓷罐,随便问一句是什么东西。赵普不敢说谎,说是吴越王托人送来的十罐海鲜。

    赵匡胤与赵普,虽是君臣关系,私交也不错。听说是吴越王刚送来的海鲜,高兴地说:“海鲜?味道一定很鲜美吧?拿出来,让朕也尝尝。”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63节:霓裳羽衣(3)

    赵普心里可有些为难了,因为他心里明白,使者说是海鲜,说不定海鲜里面有文章,因为仅仅是十罐海鲜,值不了几个钱,也用不着大老远地从吴越送到京师来。但皇上开了金口,他也不敢抗命,只好让家人拿来工具开罐。

    罐子打开了,赵匡胤傻眼了,赵普也傻眼了。原来,罐子里装的并不是什么海鲜,而是闪闪发亮的瓜子金。

    赵普曾说过,人臣无私受,也无私赠,如今竟出现这样的事,弄得非常尴尬,结结巴巴地说:“臣未开罐,不知道罐子里装的是黄白之物。”

    赵匡胤叹息地说:“你也不妨接受了吧!他的来意很清楚,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书生做主,所以就给你送来如此贵重的礼物。”说罢,转身拂袖而去。

    赵匡胤的话虽不多,却表达了一个信号,赵普的权力太大了,大得威胁到了皇权,大到连邻国都知道,要想得到赵宋的照抚,先得买通赵宋的宰相赵普。

    赵普匆匆送走赵匡胤,回想到皇上离开时说话的语气,就像冬天掉进了冰窖里,里里外外凉透了。此后好些天,赵普总是窥探赵匡胤的脸色,但赵匡胤的脸上没有任何反应,读不出什么内容,对他的态度也像以前一样,似乎并没有改变,一颗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些。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赵普要盖房子,派亲信到秦陇去购买木材。这名亲信打着赵普的旗号,乘机多买了一些,运到京师转卖,从中牟取厚利。

    当时朝廷有明文规定,禁止私贩秦陇木材。赵普派人私自采购,而且还从中牟利,这个娄子可就捅大了。

    三司使赵玭知道这件事,在赵匡胤面前告了御状。赵匡胤听了赵玭汇报,联想到上次瓜子金事件,气不打一处来,大骂道:“赵普真是贪得无厌的家伙!”骂过之后,命令翰林学士拟旨,要将赵普逐出朝廷。

    老宰相王溥知道了这件事,畏于赵普的权力太大,极力替他开脱,才使得诏书没有发出去,赵普逃过一劫。其实,这是赵匡胤不忍心向赵普下手,借驴下坡罢了。

    赵玭并不是弹劾赵普的第一人,司户参军雷德骧也曾告发过赵普,有人将这件事密告赵普。赵普借故罢了雷德骧的官,把他下放到灵武县去了。

    赵匡胤也听说了这件事,但没有去追究。

    雷德骧的儿子雷有邻,知道赵普故意排挤他的父亲,日夜寻找证据,要报复赵普。查来查去,不但查清了赵普的许多重大贪赃受贿的证据;而且连他身边的几个党羽;堂后官胡赞、李可度,秘书丞王洞,摄上蔡主簿刘伟、宗正丞赵孚等人也牵连进来。为了做到一击中的,雷有邻直接将事情捅到了皇上面前。

    赵匡胤得知这件事后,怒火中烧,让大理寺立即讨论,如何惩处这几个贪官污吏。结果,摄上蔡主簿刘伟被送到菜市口砍了头;秘书丞王洞、宗正丞赵孚先各打了八十大板,然后削职为民;堂后官胡赞、李可度被没收了全部家财。雷有邻举报有功,提拔为秘书省正字,还给了丰厚的赏赐。

    但对于如何处理赵普,赵匡胤一直下不了决心,尽管他也知道,只惩处几个中级官吏,放过赵普,不免有只打苍蝇、放过老虎之嫌,但他还是不忍心对这位患难知己、布衣之交的赵普下手。

    赵普屡屡逃过惩罚,朝中大臣虽然有些不服,但也只是在背后嘀咕几句,并没有人公开叫板,一切似乎都显得风平浪静。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终于有一个人从幕后跳出来了,这个人就是翰林学士卢多逊。

    翰林学士卢多逊,是赵普的政敌,两人在朝堂上经常磕磕碰碰。卢多逊为人机警,知道皇上喜欢读书,便常到史馆去查看赵匡胤取哪些书,然后借同样的书回家,通宵阅读。等到第二天召见时,赵匡胤问起大臣们书中的事情,唯有卢多逊一个人应答如流,大家都以为卢多逊学识渊博,打心眼里佩服他,赵匡胤也认为卢多逊有学问,因而对他也很赏识,如此一来,卢多逊在赵匡胤面前就越来越吃香,在朝臣中的分量也就越来越重。

    赵普虽然接二连三地出问题,却还没有被打趴下,卢多逊心有不甘,于是便亲自登场。在赵匡胤面前告赵普的刁状,说赵普把河南、河北等一些地方的一些公田当做私田卖,大发横财;在京城和外地还建有多处豪华住宅;还经营店铺,与民争利等等。

    赵匡胤虽然当时没有发作,但从他的脸色看已经怒到了极限。卢多逊知道这把火挑起来了,识趣地退下。出门后,听到屋内传来摔杯子的声音。

    卢多逊出宫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开封府尹赵光义的府邸。看来这个赵光义与“倒普”活动,似乎有某种联系。

    赵匡胤本来对赵普就心有芥蒂,听到卢多逊的嘀咕,对赵普渐渐地失去了信任。于是下诏,任命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增加两名副宰相,这叫掺沙子,分散赵普手中的权力。

    赵普是个聪明人,他从人事变动中看出了问题,主动向赵匡胤上表请辞,不做宰相,回家养老去了。

    赵匡胤并没有挽留,下诏免去赵普宰相之职,改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宰相一职暂由薛居正代理,并封皇弟赵光义为晋王,仍领汴梁府,朝班位列宰相之前;封皇弟赵光美兼侍中;封儿子无德昭同平章事。

    赵普离京之时,给赵匡胤上了一道书,自诉说:“皇弟光义,忠孝两全,外人说臣轻议皇弟,臣怎敢做这样的事呢?这是外人的离间之词。何况当初太后临终前的遗命,臣是耳闻目见,并作了记录,怎能有二心呢?知臣莫若君,请陛下明察。”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