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恒完全能做一个承前启后的皇帝,他继承了前两代君主开创的江山和财富,又消除了北方和西边边境的战争,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时代,只要励精图治,总结和改正太宗朝以来的弊政,大宋国力军力不难强盛,太宗曾有过的大一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可惜赵恒不是英明决断之主,虽然有初期咸平、景德年间的兴盛,但他性格上的懦弱最终影响到了在政治上的作为,拿钱买和平,签了城下之盟,为宋朝后期留下无穷的隐患。此后宋朝的积贫积弱,赵恒难逃始作俑者的责任。

    4。五鬼闹京城

    赵恒把朝政搁在一边不管,全部精力用在造神运动上,为了使他的造神计划能顺利推进,特别把几个对造神运动最积极、又有经验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大中祥等五年(1012年)八月,赵恒建会灵观,奉祀五岳祭,又提拔了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五个人。

    王钦若是造假运动的发起人之一,祥瑞之兆、天书下凡都是他一手策划的。他被提拔为枢密使。

    丁谓从泰山封禅时起,一直负责财务,为赵恒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提拔他为参知政事。

    林特是丁谓做三司使时的副手,丁谓提拔了,三司使的职位就让给他了。

    这三个人相互勾结,又与经度制置副使陈彭年、内侍刘承珪,混在一起。

    陈彭年本来是个才子,可惜的是有才无德,先后依附王钦若、丁谓,在制造“天书”工程中出了大力,那些典礼祭拜的文章很多出自他的手笔,而且他把学问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怎么荒唐的事,到了他的手里,都能笔下生花,有根有据,当时的人送给他一个绰号叫“九尾野狐”。

    刘承珪是个另类,他是太监,地位特殊,能和赵恒随时接触。天书的事,别的参与者都是策划人,他则是地地道道的实施者,因为天书的事大多是皇城司报上来的,刘承珪恰恰就是皇城使。

    五个人沆瀣一气,成天给赵恒灌迷魂汤,使赵恒如坐雾里,像着了魔一样。对他们是言听计从。朝中大臣称五人为“五鬼”,五鬼当道,上下不得安宁。

    赵恒听信五鬼的谬妄,又大兴土木,敕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奉祀圣祖、圣母;筑玉清昭应宫于京师,奉祀玉皇、圣祖、太祖、太宗。

    怎么凭空冒出圣祖、圣母呢?这得从刘承珪的一个报告说起。

    据刘承珪奏称,汀州有个叫王捷的人,在南康遇着一个道人,自称姓赵名玄朗,即司命真君,授予他炼丹术及一柄小钚神剑,忽然便不见了。

    不久以后,赵恒就梦见神人向他传达玉皇的命令,说命他的始祖赵玄朗传授他天书。次日,又梦见神人传他的始祖命令在他的神位西偏,应设六个座位候着。赵恒即在延恩殿建道场,在五更时候,忽觉异香满室,便见黄光遍殿,那个始祖赵玄朗居然光临了。赵恒拜伏殿下。

    接着便有六个人来揖见赵玄朗,各自落座。赵玄朗命赵恒说:“我是人皇九人中间的一个,是赵氏的始祖;再生为轩辕皇帝;后唐时复降王赵氏,而今已百年了。愿尔后嗣,好好地抚育庶民,不要怠惰了先人的志向。”说毕,各个离座,乘云上天去了。

    从此以后,赵恒便把他那始祖公唤做圣祖,始祖婆唤做圣母;更上尊号,尊圣祖做“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尊圣母做“元天大圣后”。朝廷里,每逢朝议,只是谈神说圣,讲得有声有色,把天下万民的疾苦置之脑后,提也不提。又把天书刻在玉石上,存放在玉清昭应宫,并加封王旦为玉清昭应宫使,掌管玉清昭应宫一切祀事。

    王旦虽然明知这些都是荒谬绝伦的事,徒是劳民伤财,于国无补,且有大害,但自己也收了封口费,已经与这件事有了关联,不好谏诤,只好装聋作哑,任赵恒与王钦若等捣鬼胡闹。

    澶渊之盟签订后,国家相对稳定了,正是整理内政、发展生产的大好时机,而赵恒却把主要精力放在装神弄鬼、东封西祀之类的事情上,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无暇治理朝政,积攒下许多社会问题,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第一篇 龙脉顺延 第23节:大胆的投资

    八投资美人,回报一个皇后

    1。大胆的投资

    赵恒的皇后郭氏,贤惠淑德,执掌后宫,善待嫔妃及宫女内侍。郭皇后生性节俭,反对侈靡,同赵恒装神弄鬼、挥霍无度的作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她不仅自己厉行节约,就是族人进宫探望她,服饰穿得稍微华丽些,她都要严词戒勖。娘家人常在她面前嘀咕,想谋个一官半职,她也从来不答应。正是由于这样,赵恒非常敬重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从来没有红过脸。

    景德四年(1007年),她跟从赵恒到西京洛阳拜祭诸陵,途中偶染风寒,回京后竟一病不起,虽经太医诊治,没有任何好转,猝然而逝。谥称章穆皇后。

    郭皇后去世后,宫中还有数名嫔妃,最得赵恒宠眷的属刘德妃,次为杨淑妃。

    刘德妃就是后来有名的刘皇后。说起这个刘皇后,颇有些传奇色彩。

    刘德妃原来是一个花鼓女,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当上了嫔妃,此后的一生与宋朝的政治紧密相连,甚至对北宋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刘氏本名刘娥,太原人,后迁移到四川。父亲刘通为虎捷都节度使、嘉州刺史。随太宗皇帝出征太原,死在途中,刘家自此衰落。其母梦见月亮入怀而怀孕。父亲死在军中时,刘娥还在襁褓之中,被寄养在外婆家,后母亲又病亡。开始,还有外祖父家可以依靠,但外祖父家门庭衰弱、人丁稀少,朝暮也得为生活发愁,刘娥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生活上的累赘。因为无依无靠,刘娥几次想自尽,离开这个苦难的世界。少年贫寒的滋味,使这个本来天真明媚的少女比寻常女子多了更多的欲望和心机。?

    一天,游乡银匠龚美在刘娥的家门前摆摊,刘娥闲来无事,便在旁边看热闹。

    游乡的工匠见多识广,见人能说人话,见鬼能说鬼话,不管是什么人,都能搭上腔,边干活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同你神侃,活干完了,拍屁股走人,下次有幸碰上了,那就是熟人。

    银匠龚美看见刘娥后,一下子被小姑娘的姣容吸引住了。心里想道,我游乡串巷走遍了四川,阅人无数,从未见谁比眼前这个小姑娘漂亮,按说书人的说法,真的是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是一个任何男子见了都要引起一番冲动的女人。因此,他不由得对刘娥多看了几眼。刘娥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没好气地问道:“你干活呀!怎么老看我?”

    龚美说:“我并非心存歹意,只因你的品貌大贵。我阅人无数,从未遇见过像你这样貌美而大贵之相。”

    刘娥以为龚美是在调侃自己,有些落寞地说:“我是一个很穷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连生活都没有着落,谈什么大贵啊!”

    “像你这样一个美人,还愁没衣穿、没饭吃吗?”龚美反问道。

    刘娥回答说:“你怎么还这样说话,何必要取笑我呢?”

    “我也一样是个穷小子,怎样好笑话你?”龚美辩解道。

    “那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

    龚美见眼前这个小姑娘说得天真率直,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这个小美人身上投资,赌一把,说不定能赚大钱。

    龚美虽是一个小生意人,却有独到的眼光,他想在这个小姑娘身上投资,做一笔似乎很难得到回报的投资。

    龚美是个聪明的投资人,他在做一笔疯狂的投资,投资对象:美女;期望值:美女变贵妃。

    由于有了投资的想法,他便对刘娥讲,说他有一个办法,能使刘娥今后大富大贵,吃不完、穿不尽。

    刘娥以为龚美骗人,不想搭理他了。

    “我说的是真的。”龚美认真地说;“只要你能够听我的话,暂时忍受屈辱,吃点苦,我保你今后一定能享受荣华富贵。”

    刘娥见龚美不像是开玩笑,也有所心动,心里想,从来做人都要能屈才能伸,吃得苦中苦,才为人上人。如果真的能有好日子过,暂时吃些苦、受些罪算不了什么。但她不知道龚美怎样给她带来荣华富贵,半真半假地问道:“你说说看,怎样才能得到荣华富贵?”

    龚美知道刘娥心有所动,便对刘娥说出了他的计划,他叫刘娥随他学习鼗鼓,然后一同上京城闯天下,凭她的美貌和自己教给她的技艺,如果能得到哪位王子皇孙的赏识,说不定就可一步登天,荣华富贵也就缠上她了。

    刘娥低头想想,觉得自己已是穷困潦倒,呆在这穷山沟里,永无出头之日,出去闯一闯,说不定真能交上好运。只是益州离京城,远隔千山万水,自己一个弱女子,身无分文,怎么去呢?

    龚美似乎看穿了刘娥的心事,便说只要她愿意,其他就不用她操心,他能想办法。刘娥说道:“我同你非亲非故,你凭什么要帮助我?”

    “我虽是一个银匠,也颇通相术。”龚美说,“你有后妃之相,将来一定能大富大贵。”

    “我现在是个穷光蛋。”刘娥仍然不放心地说,“没有什么报答你。”

    “我也不富裕,也不要你马上报答我。”龚美认真地说,“只要你日后有了出头之日,不要忘了我就行,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接济我一二即可。”

    刘娥本是一个弱女子,生活在僻陋的乡间,一日三餐都有问题,那种富贵的生活,是她连想都不敢想的。听龚美说得认真,不像是开玩笑,便提议与龚美结拜为兄妹,日后有了出头之日,一定不忘龚美的大恩大德。

    龚美当然是求之不得,两人真的焚香对拜,结为异姓兄妹。然后,两人结伴,一同前往京师。

    这趟京师之行,对于刘娥,是走出穷乡僻壤,到京城去碰运气,对于龚美,则是一项投资的开始,投资项目:美人。

第一篇 龙脉顺延 第24节:美人进京

    2。美人进京

    在赴京城途中,龚美教了刘娥一项技艺——打鼗鼓,鼗鼓是一种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原本是小商贩用来招徕顾客的道具,配上鼓声唱着曲子,就成了一种说唱艺术。

    原来,龚美小时本是个玩鼗鼓的,后来才改行做银匠。他的鼓词鼓术,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经过改良的,有一种独特的风味,格外地新颖别致。刘娥天生丽质,聪颖绝伦,加之心灵手巧,鼗鼓的敲击方法一点即通,教唱的曲儿一学即会,更兼珠喉婉转,唱起曲儿格外动听。有时,她觉得龚美教的词调有不完善的地方,还要自行修改,故她的击打方法和唱的曲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路上,两人边走边卖唱,后来又买了一面小铜锣,每当演出的时候,龚美敲铜锣,刘娥打鼗鼓唱曲,居然创造出一种男女合演的花鼓戏。这在当时可是新鲜事儿,二人逢州过县,走一路,唱一路,吸引了不少的观众,甚至还在不少地方引起轰动,不但吃住的问题解决了,而且还略有结余,两人分外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