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裕评传-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土,重作老百姓。

罪人家属都能受惠,一向厚待士兵的刘裕当然更不能让将士家属们吃亏。在历次征战中所有阵亡将士家属都从重抚恤,特别是在第二次北伐中,战死在关中及洛阳一带的将士,其遗孤今后都由政府负责抚养。

既然短时期内已不会再打仗,刘裕已有条件削减开支,便着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减轻民众负担:

一、下令将原有的一些苛捐杂税废除或减轻;二、规定各级政府所需的各种物资,今后只准花钱采买,不许再向民间摊派或强借;三、精减行政人员,规定荆州置将不得超过二千人,吏不得超过一万人,其余州置将不得超过五百人,吏不得超过五千人;四、对晋朝原来的刑罚,全部在原基础上酌量减轻……

总之,刘裕算得上一个爱民的皇帝,如果天假时日,他在文治方面的成就,很可能也会在他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之上。

刘宋开国八大将

历史不相信神仙,没有人能仅靠一己之力挪动它的运行轨迹,那怕是一个超级英雄的身后,也肯定会有一批次一级的英雄,以及更多没有留下名字的英勇战士。大概受《三国演义》给蜀汉政权评了“五虎上将”的影响,今人也给曹魏评了个“五子良将”。因为有这些先例,在下写《刘裕评传》时,也想凑凑热闹,给刘宋评出个“五X上将”。但在下仔细思考评比后,觉得评限定五人的名额会让我在面对几个级别几乎相当的将军时难以取舍,故决定扩大名额为八人,是为“刘宋开国八大将”。

由于他们的事迹大多在评传中已有述及,这篇短文将不再叙述他们的生平,只以光荣游戏“三国志11”的模式,对他们的能力进行简单的评估比较。不言而喻,这是一篇带有浓重主观色彩的小文,不可能做到很严谨,更不可能没有争议(毕竟光荣出过11代三国志,也没有两代的人物数据完全相同),所有数据只供朋友们参考,并以此纪念那个曾经的英雄年代。


刘宋开国八大将第八名:朱超石

统率:75
武力:90
智力:61
政治:71
魅力:62
合计总分:359
得意战例:在却月阵之战中的临阵指挥

简评:在评估这一排行榜时,是否舍弃朱超石是在下曾反复考虑的问题,他是一员猛将,在却月阵之战的临阵指挥堪称经典,但独立指挥作战的能力较弱。他曾在蒲坂输给已接近穷途末日的后秦军,后来他为援救关中渡黄河西进,行动又过于草率,被夏军围歼以曹公垒。考虑以上战例,在下给了他较高的武力值,而统率则为八人中的垫底。由于史书称朱氏兄弟皆有吏治之材,政治给分略高,智力与魅力没有明显表现,故取中庸。最后,鉴于却月阵之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决定仍让他上榜,位列本榜第八名。
刘宋开国八大将第七名:沈田子

统率:90
武力:92
智力:68
政治:52
魅力:59
合计总分:361
得意战例:青泥之战

简评: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沈田子,应该是“躁动”吧。他是刘裕麾下最勇猛的将领之一,早在伐南燕的临朐会战中表现就很活跃。独立作战的能力也很强,在第二次北伐中,沈田子指挥一支较小的军队,担任北伐军牵制性的偏师时,更是积极进取,超额完成任务,以千余人便击溃了数万秦军主力,大大超出刘裕对他的预期,几乎抢了东进主力的风头。无疑,他的统率与武力都应该是比较高的。

但在另一方面,沈田子为人心**较狭隘,目光短浅,不懂得顾全大局,且做事易冲动。虽然刘裕曾授权沈田子可以做卫瓘,但人家卫瓘可是在钟会确实谋反后才动得手,沈将军却一如既往的过份积极,再次“超额”完成任务,杀害了实际上并无二心的王镇恶,也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他的人缘也不是太好,在他动手之际,连他的老同事,同样讨厌王镇恶的傅弘之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综合考虑,在下给他的智力、政治、魅力三项分值均给的较低,从而拉低了他的总分,使他在本榜中仅名列第七位。


刘宋开国八大将第六名:朱龄石

统率:85
武力:83
智力:75
政治:82
魅力:65
合计总分:390
得意战例:攻灭谯蜀

简评:在刘裕麾下诸将中,最以文武兼备而知名的,就是朱龄石了。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朱龄石曾和刘穆之一起处理公务文件,当刘穆之干完一百件时,朱龄石也处理好八十件了。身为一名武将,能与刘穆之这样的内政达人比试政务,也算得虽败犹荣。刘裕大概正是看中了朱龄石的这一强项(刘裕手下善战猛将较多,而文治人才较少),对他颇为器重,破格提拔,义熙十二年便升迁到左将军,相国司马,官位比同期的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等同僚们都要高。并且多次被委以重任,如担任伐蜀主帅、配合刘穆之戍卫殿省、代替刘义真接管关中等,从其仕宦经历而言,差不多可以算是刘裕的第一爱将。

但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度的,文武兼备往往就意味着文武都达不到一流。从实战看,朱龄石的用兵才能在刘裕手下诸将中只算得中上水平,如在伐蜀的彭模之战前,就差点儿犯下贻误战机的错误,后来晋军在关中失利的主要原因虽不在他,但要认为他的指挥没有一点失误,恐怕也是说不过去的。综合上述,朱龄石的政治得分在八人中最高,但统率与武力在八人中偏低,由于朱龄石在成都时,蜀地发生过侯产德之乱,在长安时也发生民众暴动,故其魅力得分也不高,最后得分,排在本榜第六位。
刘宋开国八大将第五名:胡籓

统率:84
武力:95
智力:80
政治:61
魅力:72
合计总分:392
得意战例:临朐之战中的临门一脚、在江陵击破司马休之与鲁宗之联军

简评:从仕途经历方面说,胡籓是个运气有点儿背的人,这一点与朱龄石恰成对比。他最初是殷仲堪的部下的部下,后来又为桓玄做事,都尽心竭力,奈何这些领导对他总是言不听,计不从,使得胡籓虽为良将,早年的战绩却被无能的主帅牵连得一片灰暗。直到楚军在桑落洲惨败,他死里逃生,接受刘裕的劝降,才算走出常败阴影。

自追随刘裕以后,胡籓再没打过败仗,在多次大战的关键时刻,他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并常常出谋划策,所算多中,其综合表现在刘裕麾下众将中数一数二。然而,他早年三易其主的经历似乎已经被印进刘裕的人事档案库,在诸将中就象是后娘养的,尽管他功绩累累,却升迁缓慢,从没得到独挡一面的授权,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例如:在讨伐司马休之一役中,他攻击稍缓,刘裕便发怒要砍人;在却月阵之战中,他要接受战绩和资历都远不如他的朱超石指挥;刘裕临终前,檀道济成为四大臣之一,而战绩毫不逊色且资历更老的他却被华丽地无视了(还活着的老将中,王仲德资历更老,但战绩不显),连今天的不少文章都称檀道济为此时“硕果仅存的老将”,真是悲哀啊。不过,塞翁失马也未必是坏事,避开朝廷是非地的胡籓在广陵安享晚年,于宋文帝元嘉十年六十二岁时逝世,享年为八人之首。
 
假如要在刘裕的部将之间举行一次“铁人三项赛”,那么冠军多半就是这位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胡籓。他曾经穿着全副甲胄在水底潜行数十米;用战刀作为工具,硬生生攀上高达数丈的绝壁;带着十几个人,几箭就吓跑五六百北魏骑兵;还有他唏哩哗啦地生了六十多个儿子(加上女儿那得有多少啊)。总之,那把子身体真不是一般地壮,故而在下给予了他八人中最高的武力值。从“苍鹅入幕”的急智到劝诛刘毅的进言,在下给他的智力值也不低。最后,在下给他的总分排在本榜的第五位,假如他能有独立指挥作战的经历,排名还有可能再上升一些。
刘宋开国八大将第四名:沈林子

统率:90
武力:89
智力:82
政治:66
魅力:71
合计总分:398
得意战例:查浦之战、潼关鏖战

简评:沈林子无疑是一员难得的良将,但在史书留下的记载中,他留给人最深的印象,还不是他的英勇善战,屡立奇功,而是他站队的精准度,几乎永远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而且清廉至孝,也是道德完人。一辈子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只有优点,找不到缺点,堪称完美人生!不过,由于《宋书》的作者沈约,正是他的亲孙子,如此“高大全”的形象,难逃有部份美化的嫌疑。从在刘裕晚年,将他外放荆州辅佐刘义隆,而不是留在朝中担任辅政大臣这一点来看,他得到的信任固然超过胡籓,但可能不及檀道济(当然,真要让沈林子辅政也不可能,他比刘裕早死了几天,但刘裕临终前还来不及知道)。

由于战功卓著,在不少重大决策关头判断准确,在下给沈林子的统率、武力、智力三项能力得分均较优秀。以其仕宦经历推测,政治得分略低,魅力缺少有说服力的证例,但考虑其为人不错,取中等偏上。最后,沈林子得到的总评居本榜第四位。
刘宋开国八大将第三名:檀道济

统率:89
武力:90
智力:85
政治:55
魅力:80
合计总分:399
得意战例:二次北伐破洛阳、潼关,历城之战中的唱筹量沙

简评:在刘裕的所有部将中,知名度最大的,毫无疑问,当属檀道济。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活得比较久,是八大将中唯一一个在刘裕死后继续掌兵的人,从南朝军事上的群鹤时代进入群鸡时代,他自然就显得鹤立鸡群而出类拨萃了。另一方面,大概因为他的冤死,檀道济那句“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的不平而鸣,还有北魏人“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的幸灾乐祸,更留给了后人功臣不得好死的广阔感慨空间。

檀道济用兵,比较重视情报和谋略,中国古代知名度仅次于《孙子兵法》的著名兵书《三十六计》,其原作者很可能就是檀道济,如果这一点属实,那他就是两晋南北朝时间首屈一指的军事理论家。由于这些原因,在下给了他比较高的智力值。身为让北朝心怀忌惮的名将,统率与武力值不错,克洛阳后,吊民伐罪,有“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的记载,故魅力得分也不低,但他的政治投机比较失败,故政治得分较低,最后列本榜第三名。
刘宋开国八大将第二名:王镇恶

统率:95
武力:58
智力:96
政治:68
魅力:84
合计总分:401
得意战例:奇袭江陵、奇袭长安

简介:檀道济虽称善谋,但刘裕麾下最长于出奇制胜的大将,当首推王镇恶。与他那位文武全才、声名显赫的祖父王猛相比,王镇恶更善于打低成本战争。他最拿手的战术,是统率一支精锐小部队孤军深入,避开敌人的重重设防,长途奔袭其要害之处,以很小的代价一仗决定胜局。这样一来,往往使得敌人虽然还有坚甲重兵,也不再有施展的机会。这种战术,用《三国演义》的话说,可以叫“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用今天老美的话说,可以叫“定点清除”或者“斩首行动”。

我们知道,即使是放在今天,在武器、信息等技术方面相较对手拥有压倒性优势的美军,玩斩首行动也是失败的次数大大多过成功,并不存在技术和速度优势(为求突然性,在古代长途奔袭作战一般只能使用骑兵,而王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