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史有学问-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封建专制体制下,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制约它,似乎道义和道德是君主权力的唯一牵制,如果昏君不服道义,不讲道德,你就拿他没有办法。正所谓“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在这种情况下,是无道理可讲了。因此,一朝一代的兴亡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一人的品德。

说来也真可笑,偌大一片国土,如此众多的人民,其命运竟悬于一人之手,但这是历史造成的,你拿它无可奈何。不过,老天总算不让中国人彻底绝望,总会让他们明君贤相的理想实现那么一两回,真所谓“千年等一回”,李世民也算是中国人等到的好人皇帝了。

李世民很害怕自己的帝国也会像隋朝一样覆亡,于是,他认真地总结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总结来总结去,只有一条最重要,那就是隋炀帝不听别人的意见。隋炀帝本是英武过人、聪明超群,怎奈他荒淫无度、大违君道,“臣下钳口”,皇上“不闻其过”。隋炀帝自己“恃其俊才,骄矜自用”,越是聪明,就越是灭亡得快。所以,李世民认为人君即便是“圣哲”,也应当“虚己以受人”,决心察纳雅言,让“智者献其策,勇者献其力”。他的臣下也很争气,例如魏征就曾告诉李世民一条极其重要的道理,叫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其实,李世民“纳谏”时心里有时也很不舒服,只是善于克制自己罢了。在众多的进谏和纳谏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挑出一些来看一看,《资治通鉴》中有较为集中的记载,兹摘译数则如下:

魏征相貌不超过中等人,可他很有胆量谋略,善于扭转君主的心意。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的决心一点也不动摇,李世民也拿他无奈,只好收敛威容。魏征曾请假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人们说陛下您打算去南山,外面的行装都已经准备完毕,最后竟没有出发,是因为什么呢?”皇上笑着说:“当初确实有这个意思,后来想想又怕您责备我,所以没有去!”

皇上曾经得到了一只很好的鹞鹰,把它驾在自己的手臂上玩耍,远远地看见魏征来了,就赶紧把它藏到了怀里。魏征故意没完没了地禀奏公事,等魏征走了,鹞鹰竟被闷死在怀中。

一次皇上罢朝回来,怒气冲冲地说:“该当杀了这个乡下佬!”皇后问是谁,李世民说:“魏征总在朝廷上侮辱我。”皇后一听,忙穿好礼服立在殿前。李世民惊问什么事。皇后说:“我听说君主英明,臣子就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正是由于陛下您英明所致啊!我怎敢不向您道贺呢?”李世民听了以后,觉得很高兴。

中牟县的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筑洛阳宫,劳累了人民;征收地租,加重了租税;民俗喜好梳高大的发髻,大概也是受皇宫里的影响。”皇上看了奏章后大怒,跟房玄龄等人说:“皇甫德参打算让国家不役使一人,不收一斗租子,宫中的妇女都没有头发,他才称心吗?”要按诽谤国家罪给皇甫德参治罪。

魏征劝谏说:“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切,就不能打动君主的心。古人说,狂妄的人说的话,圣明的人有所采择,希望陛下您考虑决定。”李世民说:“我如果处罚了这个人,哪个人还敢再说话呢?”就赏了他二十匹绢布。

有一天,魏征又上奏说:“陛下您近一时期不喜欢坦率的话了,虽然勉强包含宽容,可不似以前那样豁达大度了。”于是,皇上对皇甫德参再加赏赐,并提升他为监察御史。

安州都督吴王李恪多次出外打猎,给一些居民带来了不少损害。侍御史柳范上奏揭发这件事,李恪因而被免官,削减了他三百户的租税收入,李世民说:“吴王的长史权万纪辅佐我的儿子,不能纠正我儿子的行为,应当处死他。”柳范说:“房玄龄辅佐陛下您,尚且不能阻止陛下出去打猎,怎么能单单处罚权万纪呢?”皇上大怒,袖子一甩,入了后宫。过了很久,皇上单独召见柳范,对他说:“你为什么当着人面指责我呢?”柳范回答说:“陛下仁厚英明,小臣我不敢不竭尽愚直。”李世民听了,很高兴。

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见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宫里最近有什么修建工程?”窦德素把这事上报给李世民,李世民很生气,责备房玄龄等人说:“你们只管理政府的事务,宫中的小小修建跟你们的职务无关。”房玄龄低头认错。魏征却走上来说:“我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责备房玄龄,房玄龄又要认什么错!房玄龄等人总理国政,是陛下的臂膀和耳目,对宫廷内外的事情都应该有所了解。如果您建的工程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协助陛下来完成;如果不对,就应该请求陛下停止。他们向主管人员询问,理当如此。所以我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认为他们有罪而责备他们,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认罪!”皇上听了,十分惭愧。

唐太宗李世民纳谏的例子还很多。例如,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中书舍人李百药上奏说:“以前虽然释放过宫女,但宫中无用的宫女仍然很多。宫里阴气太重,也会招致天灾。”于是,唐太宗下令释放宫女,一次就放出三千多人。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下令改造洛阳乾元殿,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反对,说他可能连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问他说:“你说我连隋炀帝都不如,那比起夏桀、商纣来怎样呢?”张玄素说:“如果不停这项工程,将来的命运同夏桀、商纣一样可悲。”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下令停止工程,并说:“这是我考虑不周。”

唐太宗就是这样善于纳谏,关于他纳谏的事例,史书上记载很多,可以说数不胜数。对待进谏之臣的态度,更是令人钦佩。魏征可以说是一个敢于强谏的诤臣,多次弄得他下不了台,但唐太宗对他却一直十分尊敬。魏征病重时,他送医送药,并和太子一起到他家里去探望,魏征死后,他思念不已,对左右的大臣说了如下的话: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段话成为千古名言。

唐太宗提倡宫廷“民主生活”的态度直接促成了“贞观之治”。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天下大治,判死刑者仅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至五岭,都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门的人不必带粮食,可以从道路上随便取食东西。《贞观政要》上记得更具体,说是商旅之人宿于野外,不必担心盗贼来抢;监狱里常常没有人;牛马遍布山野。当然,这也许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但贞观年间确实比以往为好,这总是事实。

李世民就是促成这种盛世出现的一个人。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都独具特点,如刘邦善于用人,能够容忍;刘秀善玩“柔道”,能宽以待人;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从谏如流,仅此一点,就足以避免许多错误,就足以实施许多利国利民的策略,就足以促使社会安定和繁荣。一场“玄武门之变”的“阴谋”,造就出这么一个万世英主来!

“阴谋”与“阳谋”,正像太极图里的阴鱼和阳鱼一样,并无绝对的界限,而是互相包融,可以互相转化的。看来,如果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造福于人民,就是堂而皇之的“阳谋”,也会变成实实在在的阴谋;如果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而定计设谋,即便是在暗地里进行的“阴谋”,也能变成光明正大的阳谋,正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8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真正的女皇。

她死后在乾陵立了一块中国唯一的无字大碑。

她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能与皇帝合葬的女人。

她所占的“唯一”实在太多,在无数杰出的古代女性当中,在数不清的争权称制的帝妃皇后当中,能占得到一个“唯一”的,就已很了不起,而武则天却在许多方面都“创下了历史记录”。如果把中国的历史比做一场群雄逐鹿的运动会的话,那么,武则天不仅囊括了女子项目的绝大多数金牌,连男子项目的一些奖牌,她也当仁不让地摘走了!

正像武则天所立的无字碑一样,让我们怎么评价这位绝无仅有的女皇呢?真像时下流行的说法,“这是一个无言的结局”吗?还是先不忙评价,看看她的政治生涯和生命历程,或许能感悟到些什么。

武则天,名曌,山西文水人,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其父出身于木材商人,官拜正三品工部尚书都督等大官;其母杨氏,出身名门大族;其外祖父杨达是隋朝的宗室宰相,到了唐代,杨家在京城里也还是显赫的宗族。

尽管如此,武则天的家庭在当时也还是不入上流社会的“寒族”。武则天的父亲靠做木材生意致富,后结识李渊,在晋阳起兵以后,李渊命他为行军府司铠参军,一直为唐军提供军需,直到唐军进入长安,被李渊尊为“太原元从功臣”。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他的家庭出身。按当时的门阀观念,所谓名门望族,是在一百多年间一直控制着西魏、北周和隋、唐政权的关陇集团,只有出身于这些家族的人,才能获得朝廷的承认,才有资格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官职。按武则天父亲的经历和官位,当然可以跻身于士族之列,但论其血统出身,却是寒微之族。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朝廷修《氏族志》,不列武姓,“不叙武氏本望”,社会上也攻击武家是下等族姓,甚至连突厥人都称:“武,小姓”。武家被排斥在贵族之外,想取得很高的权力和职位,是十分渺茫的。

武则天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既有着上流社会的荣华富贵,又有着寒门微族的“历史出身”。上流社会的生活刺激了她的权势欲,寒门微族的出身又使她无法实现攫取权势的欲望。武则天自小就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下长大,逐渐养成了她那种仇视名门士族、不择一切手段攫取权力的性格特征。的确,在她的身上,是看不到多少“贵族气质”的。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元月,长孙皇后去世,次年,太宗听说武则天长得端庄漂亮,操行方正,就把她召入宫中,立为才人,并赐名曰“武媚”。召她入宫之时,武则天年仅十四岁,一般说来,这种年龄的女子都不愿离开家族,况且一入深宫,如同生离死别。而小小年纪的武则天却把这看成是一个进身的机会,并且可以摆脱兄长们的管束和压抑,因此,她很高兴进入宫廷。当时,她的母亲“恸泣与诀”,武则天反倒觉得大可不必,笑着劝慰母亲说:“我去见天子,怎么能知道不是福缘呢?为什么要哭哭涕涕,作儿女之悲?”

武则天为人聪慧,又爱读史学习,爱考虑政事人情,遇事愿意多听多看多想,性格刚毅果断,几近残忍。据《鹤林玉露》记载:吐蕃国进贡给太宗一匹极其名贵的马,叫作“狮子骢”,十分猛烈强悍,难以驯服。太宗亲自去控驭,也无法制伏。当时,武则天侍立一边,大声说:“只有我能制伏它!”太宗忙问她有什么办法,武则天回答说:“我有三样东西可以制伏它。开始用铁鞭狠劲地抽它,如果不服,就用铁棍狠狠地打它,如果还不服,就用匕首刺入它的咽喉。”一个小小的宫女竟有如此的胆略和气魄,太宗不禁大为惊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